目前分類:業餘的社會人類學觀察家 (7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在中國音樂節目「全能星戰」的決戰之夜中,吳克羣重新改編中國歌手龔琳娜的〈法海你不懂愛〉,越聽越覺得這根本是在講「多元成家」,在我腦海中郭美江牧師與法海和尚的形象重疊在一起,而歌名在台灣也可以改成「美江妳不懂愛」。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2013年網路風雲人物票選在12/15號就截止,那主辦單位絕對想不到在最後的最後兩個禮拜,竟然殺出了年度最火紅的「MC美江」。

 

隨著幾段的宣教見證影片在網路上被流傳後,郭美江牧師「反同志」與「信上帝得鑽石」的片段被網友們改編成各式電子音樂,快速地在網路上流傳開來,而這些音樂,也搭配影像在Youtube、臉書上被分享,成為熱門的話題。目前,在Youtube上,以郭牧師言論為創作主題的電子音樂短片已經超過了30部,儼然已經成為網路上的「次文化現象」。郭牧師也被網友們稱為「MC美江」、「美江Rap天后」,甚至也有網友稱這根本就是「文化創意產業」,將掀起新的夜店音樂浪潮。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先從緣起開始講吧!

 

2012年,我趁著做博士論文田野工作回到台灣之際,認識了一些人,他們都和人類學有點關係,但都不是人類學家。他們是胡俊鋒、Nick Kembel與游智維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能拍全家福相片是一種幸福,但最後一張全家福,卻是心中永遠的遺憾。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維史陀:實驗室裡的詩人

那是1999年的事了,現在回想起來,很多細節已經模糊,畢竟以經過了十二年以上。但那的確是我第一次接觸到李維史陀(Claude Levi-Strauss)與結構主義(structuralism)

 

最早認識李維史陀是在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大三時的「宗教現象學」上,任課教授是王鏡玲老師。那應該是在整個宗教學學習過程當中最理論性的一門課了,當時輔大宗教系還是強調文史哲的路線,所以除了這門課之外幾乎沒有老師在課堂上討論西方宗教學理論,或是從比較實證主義的角度來看待宗教現象。而那時對於實證主義的渴望,也讓我的輔系從歷史學轉向社會學。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Oct 05 Fri 2012 16:30
  • 靈化

 


江蘇省東海縣是中國水晶工藝最重鎮,也是我整個田野工作地圖上的最後一塊拼圖。在2009年就已經聽說東海的水晶雕刻很有名,也看過了不少東海出產的雕刻作品,但直到這回才有機會來到東海縣,訪問當地的水晶工藝公司與水晶雕刻工藝家。

這天的工作是訪問一家水晶工藝店的董事長及雕刻師,我也在這天遇到了目前為止最為感動的一件作品「靈化」,也讓我見到一個雕刻師怎麼把自己的生命歷史銘刻在作品上。

這件作品所用的水晶其實價值並不高,裡面含有類似棉絮的雜質,並不是貴重的金屬,所以在原礦價位上並沒有特別的高。這塊原石之前其實還因為這樣的特質,被雕刻而成「錦鯉」,但「淞聖水晶」的單江紅董事長看中這塊水晶的潛力,買了下來,並交給公司裡年僅27歲的雕刻師苗星。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0913
過去一個禮拜的工作,是在協助在廣州花都的水晶台商報導人做水晶展覽的籌備,遺憾的是,沒有在規劃期間就加入團隊,而是以救火隊的角色協助!目前的工作有不少荒謬之處(比方說在展品旁邊竟然舞者跳巴西森巴舞蹈,解說人員是附近工廠女工調過來支援),讓我見識到從「製造加工業」轉型發展「文創產業」的困難度!

但對自己來講,卻未嘗不是驗收過去人生歷練與學業學習的好機會,在救國團階段累積的導遊解說能力、活動企劃與執行能力,到今天還是很受用。過去十年在人類學界對於博物館的接觸,也讓我大致上知道策展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最後,從2009年開始的田野工作,與今年四月到六月的巴西田野旅行,都讓我能夠很清楚地介紹水晶展品的精采之處!

雖然工作很累,每天都弄到很晚,還得花時間處理自己的期刊文章,以及欠Taipei Times的文章,但內心卻是很充實!

120921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0313  
在香港科大的公布欄上,我看到了上面這些海報。香港學生針對公共資源被剝奪發出抗議,中國學生也予以回擊,兩派人馬就在公布欄上你來我往。

 

在廣州與香港旅行的這段時間,恰巧是媒體上中國人與香港人最緊張的時間。先是北大教授孔慶東把香港人比喻為「狗」,這讓中國觀光客與對於香港公共空間負面影響,以及中國人為了得到港民身分而藉故到香港生育,間接剝奪了香港婦女生育相關的醫療資源,甚至奶粉也搶不到,因而被港人喻為「蝗蟲」。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0075    

烏坎,妳怎麼和世界接了軌,卻和廣州與中國斷了線?

 

在廣州工業區的田野工作結束後,我將工作地點轉進廣州市區,在中山大學待了一個星期,以便蒐集較完整的地方性統計資料。這類資料按照中國史學傳統稱之為「方志」,現在中國則把這類資料稱之為「年鑒」,算是一整個年度各類統計資料的集結,最主要是拿來作為施政的參考,以便掌握地方上人口、經濟等數據的變遷。雖然聽過不少台灣學者與中國學者對於這類資料的批評,他們認為很多年鑒上的數據其實被過度放大,以其達到上級的施政目標,但對我來說這類數據還是很寶貴,能在我論文中提供不少有用的背景資訊。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9973  

雖然已經進入了四月中,而且我馬上就要去巴西了,但是二月到三月初的田野旅行還有太多值得記錄,就請讓我慢慢地寫吧!

田野地旁邊的「聚龍庄大街」滿足了這一帶工人們飲食與娛樂上的需要,餐廳、攤販、手機店、超市、診所、書報攤等都能在這條街上找到。在這條街的前段正中間,還有很多的撞球台,花一點錢就能在這裡消耗一個晚上。在撞球台區的一旁,還有幾個啤酒攤,打球中或是打完球後都能買到便宜冰涼的啤酒。可惜我去的時間還有的涼,沒看到人去買啤酒。但這一帶無疑是附近年輕人重要的社交場合,撞球、啤酒、燒烤是這一帶晚上重要的娛樂項目。

 DSC09960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9604   上篇文章提到了我做田野工作的工廠附近的環境,而在那一片公寓住宅背後,其實有一片古宅。

 

DSC09637  
我其實是在廣州田野很後期才發現這片古宅聚落。那天,想說都快要離開工廠了,就想在附近多逛一下,沒想到就在那片公寓背後發現這個古宅聚落。因為這個地方叫做「聚龍庄」,所以我也稱這些古老的房子「聚龍庄古宅」吧!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8275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8522  

在廣州田野的第一個週末,跟著工廠裡的陸幹到附近的「圓玄道觀」看燈會。

圓玄道觀其實是香港圓玄學院所設立。圓玄學院在1950年於香港,主張三教合一的宗教理念,而在廣東的圓玄道觀設立時間約在2008-2009年間,其園區大概有中正紀念堂與國父紀念館加起來一樣大,可以想見其規模。也因為其規模,當廣州市開始想要推廣該市北方的觀光業時,自然成為發展的重點之一,而在今年元宵前夕,圓玄道觀開始推「燈會」,希望能夠吸引觀光客進入。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9006  

上圖:湖南家常菜之「雞血丸子」
 

 

田野中我的報導人有台商與大陸農民工,而這些農民工都來自於湖南省。飲食上,我的台商報導人往往都帶我外食,但我自己卻盡量想辦法和農民工們一起吃飯。文化人類學家往往都相信一個鐵則,和報導人一起吃飯會拉近和報導人的關係,這在我的田野中也一樣應驗。畢竟我和他們的老闆一樣來自臺灣,一開始表面上的恭敬,並不等於我能從他們那邊問到我期待得到的資料。在和我的工人報導人及他們的家庭吃飯前,的確存在一些階級上的隔閡,加上我又不會講湖南話,總覺得自己被他們擋在社會關係網絡的外面。但在和他們一起吃過飯後,可以感受到工廠工人對我態度上的轉變,比較願意跟我講一些他們生活的瑣事與煩惱。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8262  
田野中一位焦慮的父親

雖然還是很忙,但卻再也受不了自己的部落格太久沒有新文章,不過擔心的不是沒有東西寫,而是焦慮不知道從何下筆,畢竟一個多月在廣州與香港做田野,有很多觀察與想法值得記錄。許多跟自己博士論文研究主題有直接關係的,就留到博士論文中再寫吧!這裡就先儘量以「看圖說故事」來分享我的旅行與觀察。文章順序上可能未必按照我旅行的過程來安排,而是看哪些我比較好發揮,就先寫哪些吧!

雖然我處理的題目是「物質文化」,但在田野中,報導人社會生活中所遭遇到的「焦慮」卻鑲崁在整個水晶商品的生產鏈裡。這張相片拍攝在田野地裡的一條熱鬧街道,時間剛好還在中國放寒假的階段。畫面中間是我的關鍵報導人(key informant),那天下午他帶我到街上走走。這條街是附近工廠工人最主要的休閒與購物區域,小吃店、超市、傳統市場、牙醫、藥舖、手機電信行等都可以在這條街上找到。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6740.JPG  
好像還沒跟大家講我為什麼回來台灣!
其實很簡單,就是回來做「田野調查」,
這一趟回來,就是為了自己的博士論文蒐集研究資料。
文化人類學家跟科學家不一樣,我們不在研究室裡做研究,因為整個社會就是我們的研究室!
我們也不光在經典文獻裡上做研究,因為我們最主要的研究對象是「人」、「社會」與「文化」!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才剛到匹茲堡機場,卻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我這趟田野旅行的第一個奇妙經驗:一位從千里達來到匹茲堡的計程車司機。

搭上了Yellow Cab,我一如往場地和駕駛攀談,我已經注意到他的口音不像美國黑人,更不像匹茲堡在地,一問之下才知他來自千里達!

等等,千里達不就是Danny Miller筆下那個有自己獨特口味可樂的國家嗎?我立馬就問他這件事,但他好像對這件事情已經沒有印象了。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或許,誠如電視所說,我們這一代是憤怒的鳥世代!

 

這一陣子,中天新聞推出了名為「憤怒.鳥世代」的系列新聞特輯,討論當前青年的焦慮。台灣當前的貧富落差日益擴大,生活越來越不易,讓青年人只能憤怒,抱怨這是一個什麼鳥時代?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近兩年的新聞媒體與網路上,常看到有文章報導分析台灣當前高等教育人才的困境。一是擔心台灣人才不夠,二是高等教育人才沒有出路。這兩者之間看起來頗有矛盾,但這是結構上的問題,從不同角度看自然有不同的詮釋。但可以確定的是,我身邊唸博士班的朋友都很焦慮,不管是在台灣唸還是在美國唸。可以確定的是,這個世代的台灣博士生,似乎已經沒有上一個世代的光環,取而代之的是嚴重的失落感。這個年代的台灣博士生,到底遇到了什麼問題?為什麼一堆人這麼憂鬱?為什麼大家都在擔心工作的問題?

 

這篇文章原本其實六月份就想寫,但因為很多事情而耽擱了。重新打開檔案要寫這篇文章的動力有二,兩個禮拜前我的部落格突然被某位不知名的學妹貼上PTT留學版,讓我當天的瀏覽人數暴增,總覺得受之有愧,想來應該多少寫點東西感謝大家的願意光臨。第二個動力是上禮拜和在台灣唸博士班的朋友聊天,談到不少彼此的焦慮,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要先聲明的是,這篇文章我不想提出解決方案,畢竟僅僅一篇短文就要勾勒出解決台灣博士生焦慮的方案根本不可能。我想分享的是這幾個月來我聽到的幾個小故事,希望這幾個小故事能給有計劃要唸博士班的朋友(不管是想在台灣唸或是國外唸)一些參考,做出對自己最正確的決定。再者,不同學科有不同的問題,本文謹以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博士班學生為主要討論範疇,科學領域的部份恕我能力不足無法兼顧,還請其他朋友分享。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今年是911事件十周年,美國全國上下都在九月十一號前與當天舉辦了很多的紀念活動,不管是紀錄片的上映還是實際的追思。 匹茲堡大學往年都在Cathedral of Learning前面的一塊草皮上插滿小美國國旗,但今年這個國旗挪到Soliders and Sailors Hall前面。一開始我還不知道,還在想這麼的日子,匹茲堡大學怎麼可一點表示都沒有。後來在William Pitt Union一樓又看到了一面紀念911的板子,板子上只有NEVER FORGET 9-11-01字樣,其他空白的部份則讓學生用筆寫下,911發生當時,他正在做的事,或是其他想講想法與情緒。 你還記得九二一大地震或911事件是哪一年嗎?
或許你已經忘了哪一年,但你一定還記得九二一大地震當時你在做什麼?
人類學課堂上老師提到過一個有趣的點,人類的記憶是有限制的,儘管文字幫助我們記錄下來許多事,但是我們往往記不清楚細節,許多細微的小事也無法串連在一起。但是一個大的「事件」卻能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強大的情緒組織起很多細微的細節,進而成為不可抹滅的記憶。911事件、台灣的921大地震都是重要的集體記憶,我們雖然未必是事件受害者或家屬,但事件本身卻也讓我們都無法抽離。九二一大地震的時候,我剛好在陽台上要從洗衣機拿起洗好的衣服要晾乾(這麼晚洗衣服是會騷擾到鄰居的,好孩子不要學)。地震一發生,我就趕緊蹲下,在四樓陽台上抱著洗衣機與欄杆,直想這地震怎麼這麼大,還以為世界末日要來了! 911事件那年,我剛進入台大,那天剛從外面回家,卻沒想到一進家門就看到第一架飛機撞上雙子星大樓的新聞,沒過多久新聞立刻直播第二架飛機也撞上大樓。在電視機前,我直呼這太快誇張了,根本就是電影,完全不敢相信發生在眼前這誇張的事。 對於美國人來說,911事件就像台灣的九二一地震一樣,是不可抹滅的集體記憶。每個人對於事件經驗的方式有所不同,卻都是事件整體的一部分。在板子上的訊息中,可以看到這些學生在事件當年,都還在小學。在小學的階段裡,還不懂世界有多大,還不清楚民族宗教之間的複雜糾葛,就經歷了這麼大一個事件,對他們一定有發生影響。這個影響現在可能還看不到,等到他們真的進入社會,有機會面對更大的世界時,或許美國人才會在回頭看,原來在美國的教育裡,他們交給孩子的是一套如何的態度。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