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學期總算在一片報告的追殺當中結束了。最後的兩三個禮拜、上台報告、會議、三篇期末報告,把我整的要死不活的。每天的睡眠大概都只有五個小時,對於一向每日需要七八個小時的咖啡海而言,實在是太痛苦了!過去這幾個禮拜,雖然還是每天上來報台看看,但總是提不起筆寫文章,反倒是每天都在Facebook上嘮叨兩三句,抒發一下自己的情緒。身邊不少朋友似乎也有這樣的傾向,生活中的瑣碎小事,他們寧願擺在facebook上,等到有一個較大的想法後,而且想要和較多的人分享,再擺上Blog。MSN, BLOG, Facebook可以說這是這十年來最重要的網路發明,就像現實聲中的資訊傳播有電話、報紙與雜誌,各自有各自的功能。MS這類的即時通訊軟體(包含ICQ, SKYPE),像是電話,了成為人和人之最直接的溝通工具。其實這也像是「極速版」的信件往來,但隨著速度增加,文字溝通的速度也更加生活口語化。BLOG成為每個人建立自己網路空間的必備工具,大部分的Blog結合了網誌與相簿的功能等,讓網友在網路上有一個空間向世界發聲,用文字與影像宣告自己的存在。Blog上的書寫,或是說逐漸要成為主流的書寫模式,是講部落格當成雜誌,Bloger用自己的角度寫一篇自己的想法或觀察。這些文章集結起來,也就像是雜誌的形式一樣,維持一定的篇幅與深度。從溝通的工具來說,如果說MSN表現的是個人性,而Blog是強調大眾性,那Facebook即是一種社群性的網路應用。身為人,除了有一對一對話和與世界溝通的需要外,也需要有小規模的社群性互動。人總是擔心自己講的話被誤解與誤用,尤其是在面對廣大網路鄉民;人有時候也只需要向一群朋友發發牢騷,未必需要有人認真回應,但只有有人以朋友的身分願意聆聽,自己也就覺得舒坦不少。在臉書上,我們總是可以選擇自己想講的話,用自己想要的方式,對著自己的社群碎碎唸。
臉書,加上其對於每個人動態消息的彙整,打開臉書就像打開一份不斷即時更新的報紙,每一個人的短語即像是每一篇報導的「聳動標題」。因為大家總是把情緒清楚地表現在兩三句話之間,整頁的動態消息也就成了個人版的水果日報,讓人有豐富的想像空間,如果對於標題有興趣,即可選擇要不要和下標題的人繼續互動下去,即便沒有互動,或祇是點給「讚」,也算知道了朋友的最新動態。
臉書的另外一個特性是讓每個人成為「媒體中心」。現在幾乎所有的新聞性網站、娛樂性網站,都會加上一個複製訊息到臉書上的選項,就連自己看到朋友在臉書上貼出自己有意思的新聞,也可以透過「分享」選項,轉貼到自己的臉書上。於是乎,每個人不僅在臉書上或是其他網路媒體上吸收到各種資訊,自己更化身成為主播或是主編,向自己的網路社群報導自己所收到的最新消息。一段有趣的影片,一篇感人的文章,都可以不斷透過這個機制在每一個不同中心卻又相互重疊的臉書「最新動態」裡,得到持續更新的生命力。舉個例子來說,小胖林育群的竄紅,除了影片本身被丟上Youtube外,透過Facebook的快速分享更加速了他為人知曉的速度。
臉書上的文字書寫與表現模式,也正改變部落格的生態。在Facebook之前,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人在部落格上碎碎念,尤其是不善書寫較長篇幅的網友,也把部落格當成是可以發嘮叨的地方。但當Facebook與其他微型網誌開始提供了這項功能,部落格的書寫正轉向篇幅較長的形式。 
既然是社群性的設計,也就直接或間接地限制了自己資訊被分享的範圍,也較BLOG保障了使用者的隱私。之前「台大五姬」的新聞中劉乃潔也就因為網路爆紅,成為網友鄉民討論甚至評論對象,關掉了自己的無名部落格。個人猜想,她或許也已經自己的網路訊息發佈模式改為Facebook,只讓自己的朋友得知自己想與朋友分享的事與相片。
MSN, BLOG 與 Facebook的爆紅都反應了人在溝通上的需要。而當中臉書也已成為部落格與即時通訊軟體之外,滿足網友鄉民社群性需求的最新利器。未來會不會在有新的發展,或是新的溝通工具出現,尚還無法預測。但可以預見臉書在每個人網路生活裡會愈來越重要,每個人都想要「集『臉』成『書』」,一本屬於自己與自己社群的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