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告別宅男的十四堂課 (50)
- Oct 18 Thu 2007 09:33
071018筆記51~【新聞】御宅族與動漫產業
筆記: 當台灣的宅男與御宅族(ACG愛好者)越來越多,他們的消費傾向也越來越被關注。本月號的《誠品好讀》便是以「御宅族」為主題,探討他們與ACG產業(動畫、漫畫與電玩)的關連性。 檢查台灣宅男與御宅族的消費內容,可以發現他們消費對象的生產地不是日本就是美國,且以日本為最大宗,鮮少有台灣本身的ACG產品。 動畫、漫畫與電玩所代表的大眾庶民文化不僅是娛樂,更是大眾美學的根源之一。當其中的文化符碼日趨精緻、當其中的故事更加複雜精緻,便是整體社會在大眾美學解碼能力上的成熟,也代表了有大能量於其中。 當村上隆以卡通風格走進時尚、當奈良美智與吉本芭娜娜合作走入文學殿堂,足證明日本的卡通造型能力早已超越了本身的界限,成為日本文化中深層卻又能直接被消費的對象。日本的大眾藝術文化能量更是跨越國界,日本製作的漫畫、動畫與電玩更是在全球發燒流行,成為世界年輕人共同的語言,更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的最佳典範。 時尚設計與精緻藝術雖然與ACG看似遙遠,但當代日本的卻將其結合,用大眾的美學說出深層的故事,表現濃厚的情感,說出他們對於時代的想法。村上隆與奈良美智所代表的不僅是ACG與御宅族美學的成熟,更是證明了日本人如何將大眾美學精緻化,並且拓展出無線商機。 當御宅族的消費潛力被重視,當宅男的消費能力被開發出,正式檢驗台灣文化創意產業能量的一個關鍵點。很遺憾地,台灣本身尚還創造不出經典的御宅消費商品,更遑論將台灣的ACG能量轉向時尚與文學,這正是台灣要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所要反省與思考的課題。 以下新聞摘自中時電子報2007/10/18 動漫旋風來台 御宅族最愛 吳垠慧/台北報導 台北將吹起一陣動漫美學風!廿日陸蓉之策劃的「3L4D 動漫美學新世紀」,帶來四十三位以動漫美學為主題的國內外藝術家作品。十一月份台北市立美術館的「欲望與消費─海洋堂與御宅族文化」大展,推出日本著名模型集團「海洋堂」創立四十年來所生產的三千多件動漫模型。 「3L4D 動漫美學新世紀」展出日、韓、美、台和中國等地藝術家作品,其中不乏國際知名藝術家。如日本草間彌生展出色彩鮮麗的孩童雕塑,小孩身上佈滿她的註冊商標無限蔓延的「圓點」。韓國權奇秀自創的Dongguli,是個微笑的可愛角色。而設計師出身的松浦浩之,其人物造型很具個性力量。在台灣深受歡迎的奈良美智展出像顆大南瓜般造型的小女孩頭。 海洋堂模型文化 盛大展出 「『動漫美學』是最能代表廿一世紀的時代美學,他們共通的特徵,就是色彩的層次豐富,圖像造型敘事性強。」陸蓉之說,「不論是韓國、中國或台灣,都受到日本這個動漫大國的影響,動漫文化進入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因而這類作品很容易跨越藝術疆界的藩籬,為普羅大眾所接受。」陸蓉之觀察,這類作品目前在亞洲最為壯大,創作比例也最高。為此,陸蓉之提出「3L4D」這個名稱,描述這類作品的共同特徵。 3L4D藝術 超越時空與生命 「3L是從紅極一時的網路遊戲『第二人生』(Second Life)而來,第二人生是模擬真實人生(第一人生)的情境設計出的遊戲。但是動漫角色是虛構、無中生有的,我稱之為『第三人生』(Third Life)!」她說,「藝術家也在作品中創造類似的角色,這些角色的生命永恆不朽。」 立體化角色 玩家搶著收藏 此外,數位空間和網路的崛起,改變了現代人的思惟和視覺慣性,「藝術家在數位世界創造出獨特又奇異的形體;數位或虛擬的空間,我稱為『第四度空間』(4D),是這些角色生存之處。」陸蓉之說:「這些動漫角色不僅超越時空,也超越人生的生命。」 「海洋堂與御宅族文化」是國內罕見大規模引介日本模型文化的展覽,「海洋堂」是日本著名的模型集團,四十年的歷史和日本動漫、御宅族文化有很密切的關係。海洋堂在一九六四年就已成立,直到七○年代才開發組裝模型。 一九八○年代將日本動漫、電影中的角色予以立體化,為模型界帶來革命性的發展。海洋堂的設計師在設計模型造型時,多半會帶入自己對角色的觀察與詮釋,因此,他們的模型造型顯得精緻而獨特,被玩家視為收藏等級的精品。
奈良美智、村上隆月底來 吳垠慧/台北報導 為配合「3L4D動漫美學新世紀」和下月的「海洋堂與御宅族文化」大展,奈良美智和村上隆兩位日本當代明星藝術家,分別在十一月的月初和月底來台。 奈良美智創造出不時露出邪惡笑容的大眼、大頭娃娃,塑造出個人繪畫獨特的風格,作品中的小孩,在天真無邪的表情下,偶爾還有小奸小惡的行為表現。他的作品也曾被作家吉本芭娜娜作為書的封面,廣為台灣觀眾喜愛。 而日本動漫藝術美學的教父級人物村上隆,除了出席「海洋堂與御宅族文化」大展,他的著作《藝術起業論》中譯本也將出版。這次海洋堂大展中,將展出二○○三年海洋堂和村上隆合作的女僕人形《可可小姐(Miss Ko Ko)》。這尊人形穿著女僕裝、擁有長腿和巨乳,在拍賣市場上曾經創下新台幣一千九百萬元的成交金額。
- Sep 26 Wed 2007 14:06
070926筆記50~【新聞】宅的3C消費特徵!
(上圖引用自雅虎新聞) 宅男宅女 掀消費革命 聯合新聞網:2007/09/24 記者:記者 何佩儒 「御宅族」這個源自於日本的語彙,是形容熱中動畫、漫畫或電腦遊戲等次文化的人,專注沉迷於所喜歡的事物,在特定領域有相當深的造詣者;不過,御宅族來到了台灣,變身為「宅男」「宅女」,被衍生成為電腦的重度使用者,整天足不出戶,坐在電腦前,娛樂、購物都可以「一指搞定」。 這股風潮為網路購物、宅配、外送等行業創造出新市場,也帶動「宅男概念股」的新商機。 宅男宅女不僅是休閒時刻和電腦黏在一起,甚至到了辦公室,還是窩在自己的電腦前,連跟隔壁的同事溝通,都是透過即時傳訊(如MSN Messenger),懶得站起來走動,讓「宅」這個字不僅是一個名詞,甚至變成了動詞。 在一片「宅」風潮中,自然帶動了相關商機,包括網路購物、宅配、外送、線上遊戲、線上音樂等線上服務的商機。所謂「宅男概念股」,也包括智冠、遊戲橘子、中華網龍、大宇資訊、網路家庭、統一超商等。 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MIC)統計,20歲到29歲是台灣網友的主力族群,這些網友在網路上的主要行為包括即時傳訊、收發電子郵件、搜尋以及購物,而且這些網友造訪網路購物網站的頻率,甚至高過百貨公司。 康迅科技(PayEasy)總經理林坤正表示,十多年前在「爆米花報告」這本暢銷書中,預言隨著科技進步,人們不一定要出門才能工作,只要在家中就可完成工作或滿足生活所需,成為所謂的「繭居」生活,似乎早已預見到現今的宅男宅女。 康迅因為獨家網路銷售牛爾的化妝品,打破過去化妝品市場,大多數是知名國際品牌的現況,最近推出瞄準上班族的廣告中,也打出「只要是我喜歡的,就是名牌」,打動許多網路一族的心。 林坤正認為,所謂的宅男宅女,其實並非離群索居,許多網路的重度使用者常常在網路上購物,但也會去逛百貨公司,只是在網路的時間比較長。 由於網路沒有時間及空間的限制,宅男宅女可以在半夜12時,穿著睡衣買高跟鞋,因此在真實的生活中,慢慢地對外在名牌不太在意,趨向簡樸;但是對自己在網路上的虛擬身分可就講究得很,例如網路娃娃Avatar,或是在「愛情公寓」的分身,甚至線上遊戲自己的角色,則會不斷投入金錢,購買更酷炫的虛擬裝扮,或是砸大錢去買遊戲中的寶物。 網路上的宅男宅女一族,雖然在真實社會的社交活動時間相對較少,人際網絡卻因為網路更加多元而豐富,因此形成兩種高反差的現象。 以替康迅從事網頁設計的一組工作團隊為例,主要接單的老闆是個台灣人,另外引進企劃的是一位香港人,設計的是一位還在大陸清大唸書的大學生,這一組人馬分處在兩岸三地,形成一個虛擬團隊,只要連上網路,在個人的電腦桌前,就完成每個月上百萬元的業績。 除了網路購物以外,線上遊戲、線上音樂都因為宅男宅女一族的增加,而帶動更多營收。衍生出來的商機,包括統一速達等宅配業,因為網路購物成長而受到歡迎,另外不少網路購物透過超商取貨,既然來取貨,也會順便買個飲料或牛奶,使得統一超商成為相當具代表性的宅男概念股。 宅男達人 左右消費動向 聯合新聞網2007/09/24 記者:記者顏甫珉/台北報導 曾經以宅男文化作為研究重點的師大研究生陳順傑指出,宅男是網路世代下產 物,甚至是這個世代最具競爭力的一群人。 陳順傑的研究顯示,過去由於資訊不發達,所以知識的取得必須向外發展,包含圖書館、教授等方式,因此人被強迫與其他人面對面相處。但現在因網路過於發達,因此只要「宅」在家裡,小學生也可以學到英國牛津大學的課程,因此造就許多專業的「宅男達人」。 這群宅男達人知識取之於網路,也用之於網路,他們雖然足不出戶,靠網路購物打點生活,但他們卻可能一句話就影響一大群人的購物行為。網路上部落格、專門社群、奇摩知識與維基百科的興起,可以說是宅男的功勞。 奇摩知識表示,目前已經有數百萬筆經過認證知識,甚至知識家有出現一群上百的網友,而每個人針對不同的知識都相當專精,幾乎都全天候掛在網上,幫網友解答。 台灣維基百科編纂者之一的張先生指出,經過調查,主動協助維基百科編寫的不是教授級的人物,而是一般的大學生和剛出社會的人為主。宅男是造就維基百科的重要推手,甚至還影響實體學術界的威望。 負責奇摩購物中心營運的興奇科技指出,3C商品的販賣率在網路上居高不下,販賣的對象絕大部分是宅男。興奇科技表示,愈來愈多人在購買這類商品前,會先去3C論壇、或是部落格看評論,再決定要不要買或買那種。這群發表評論而成為一方言論領袖的宅男,正是電腦、科技公司急欲拉攏、最想影響的對象,但是這群人又有莫名的正義感,讓業界對他們既愛又恨。
筆記: 在進行宅男田野調查的同時,的確也發現了一些他們的消費特徵,但我質疑這些文章對於「宅男」的定義。如同日前電視主持人吳宗憲將愛看動漫的「御宅族」與「宅男」混為一談,惹出動漫迷們的抗議,「宅男」本身能否等同於3C消費族群也值得再進一步分析。 在自己與宅男的互動中,的確發現男性的確是3C的主要消費群,但這也如同女性為網路上服飾與化妝品主要消費群一樣,只能說這與當代網路消費習性有關,但他/她們能否稱為「宅男」或是「宅女」,尚待討論。 依照台灣目前的定義,「宅」這個詞彙越來越偏向「網路成癮者」。當一個人過度依賴網路,長時間待在網路前而失去其直接的社會性人際互動能力,更容易被稱呼為「宅」。但網路成癮者,或是網路重度使用者,能否等同於網路消費者卻是一個尚未被回答的問號。 「宅」所形容的是「生活方式」與「生活態度」,或是直接可用社會學詞彙「慣習」(Habitus)來稱呼。伴隨著以「室內」、「網路」為特徵的生活慣習,「宅男」自然也有其消費習慣,但是這能否等同於「線上消費」,或是「3C主要客群」仍需要進一步研究。 當然,「宅」與「3C」並非沒有關連。當宅男強調對於資訊攝取與分享的速度時,自然會在3C上投資。但沒有「宅」性格的消費者,是否就不是3C的主要客群呢?還是他們就不偏好網路購物呢?這就值得進一步討論。至少,在我身邊很多朋友,雖然他們愛好網路購物、或是喜愛3C,卻沒有「網路成癮」,或是「網路重度使用」,也就自然不適合以「宅」來形容他們。 「宅」當然有其銷費特徵,但必須要有更明確的分析架構。比方說「大學生宅男」與「上班族宅男」,在消費能力上有異,自然在消費行為上也有不同。再者,「動漫宅男」、「網路遊戲宅男」與「攝影宅男」在美學概念上也有差異,各自在消費傾向上也會不同。要直接以「宅」來指稱所有宅男的消費傾向,顯然過於簡單。 行銷研究向來喜於透過對於消費者客群的屬性進行分析,從而找出市場的對策。但當「宅」這詞彙在台灣社會還妾身未明,或是這詞彙此指射的範疇已經太大而失去特殊性,要拿來作為行銷分析的架構,需要更加小心。
- Aug 02 Thu 2007 22:41
070801筆記49~【新聞】宅男分等級 弱勢和強勢 等新聞
宅男分等級 弱勢和強勢 【聯合晚報╱記者韓青秀/台北報導】 2007.08.02 03:12 pm 「御宅族」從日本跨海到台灣,是針對熱衷於動畫、漫畫及電腦遊戲等次文化的人,源自於日本1960年代出生的族群,他們從小看著卡通長大,到了20多歲時仍沈迷於卡漫動畫。對於有類似嗜好的女性,或是經常涉獵男同性戀作品的女性,就被稱為「腐女」或「宅女」。不過到了台灣逐漸演變成網路「宅男」、「阿宅」等新用法,泛指為一天到晚關在家裡,依賴網路生活的族群。 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李明璁表示,日本對於「御宅族」已有許多深入研究,所謂的「宅」不應單只動漫特定族群,而是在發展成熟的消費社會中,商品多元化下,每個人找到可以迷戀的事物,賦予人們可以專精沈迷的領域。 李明璁指出,外界對於所謂的網路宅男往往認定為不擅言詞、打扮邋遢、甚至拒絕和社會互動的一群人。但他認為,網路阿宅出現的動機是來自於社會的緊繃壓力,「現實生活越苦悶,幻想力量就越龐大」,年輕網路世代透過網路找到生活出口,在網路世界中尋求一個沒有攻擊性、沒有負擔的個人小宇宙。 儘管社會對於網路阿宅離群索居的現象感到憂心,自認宅男的台大國發所研究生馬同學卻說「我沒生病!」,由於在網路上可以找到很多同好,除了添購食物外,他即使不出門也完全不影響生活作息,更沒有作奸犯科或妨礙別人。 馬同學表示,宅男的定義已經被模糊了,即使是日本,最近也將宅男分成軟派、硬派二種。前者是迷戀於女僕系列動漫的宅男,另一種則是沈迷於三C產品的宅男,後者甚至對軟派宅男感到十分不滿,還發起要驅逐軟派宅男的聲浪。 馬同學說,台灣的宅男常是指理工背景的學生或科學園區的宅男,儘管不善於人交際,但多半有不錯的薪資。像他這樣來自社會科學領域的宅男,幾乎可說是弱勢宅男。 李明璁表示,網路阿宅對社會感到的挫敗或無力感,社會大眾不應過度怪罪於宅男宅女的行為,反而更應該檢討究竟是社會出了什麼問題,讓年輕世代需要尋找遁逃的出口。原因可能是來自於經濟不景氣、就業挫折、人際關係或是教育體制而導致。 【2007/08/02 聯合晚報】
家長,試試切斷他金援 【聯合晚報╱記者戴安瑋/台北報導】 2007.08.02 03:12 pm 大學生掛網、畢業後窩在家裡,不肯就業的宅男愈來愈多。東吳大學心理諮商中心老師王佳玲憂心忡忡說,這種現象確實相當普遍,東吳大學每學期即會有一、二個學生就是每天掛在網路上,都快被學校退學的。各大學都有類似情形。 她認為最好的方法,是跟孩子共同面對,一起討論,共同尋求解決辦法,如果孩子最後還是沈迷,就要帶孩子就診。應觀察孩子沈迷網路的時間一旦超過3至6個月,應加以制止,必要時甚至可中斷孩子的金援,強迫孩子面對現實生活。 她說,網路虛擬世界迷人,但會讓孩子脫離現實,人際關係也會愈來愈疏離。最糟糕的是,她曾看過許多孩子,雖有能力但很自我,缺乏團隊精神,畢業後常是一個工作換一個工作,稍有不滿即辭職。 【2007/08/02 聯合晚報】
放任,反讓他沒羞恥心 【聯合晚報╱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2007.08.02 03:12 pm 宅男、腐女越來越多,這些寄居族不工作,也不交往異性朋友,家人看著這些「混吃等死」的孩子,心中又急又氣,與其對話也只能得到「沒有啊」、「不知道啊」等事不關己的冷漠反應。御宅族抽離社會,反而讓家人得了憂鬱症。 台安醫院身心科主任許正典指出,家長一開始不會給孩子太大壓力,但是時間飛逝,一下子三年五年就這樣過了,家長感覺越來越不對勁,也擔心自己終有一天老去,無法繼續供養孩子,因此煩惱的睡不著覺。 許正典說,宅男、腐女通常是獨生子女、么兒的,成長時備受呵護、寵愛,過度保護之下沒有自我負責的心理,也沒有羞恥心與廉恥心,寄居成慣無法改變。 他指出,御宅族通常生活型態不正常,他建議先從關懷生理健康,問問御宅族是否會因為生活型態而困擾,接著進行心理測驗,報告通常會指出具有內向、退縮、壓抑的特質。 【2007/08/02 聯合晚報】
如果你這樣‥小心囉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7.08.02 03:12 pm 上網成癮的問題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測量很難形成統一的標準,心理學家提供自我診斷網癮的參考如下: 1.上網已占據身心。 2.上網時間和頻率不斷增加。 3.不能上網時,感覺到煩躁不安、無所事事。 4.向家人隱瞞自己迷戀網路的程度。 5.每天上網超過4至5小時,連續一年以上。 6.把上網作為解脫痛苦的惟一方法。 7.在支付高額上網費用時感到後悔,但第二天依然忍不住要上網。 8.無法控制上網行動。 9.因長期迷戀網路導致睡眠紊亂、視力下降、食欲不振和營養不良。 調查顯示,初中一年級是網路成癮的「易發期」。「輕度網路成癮」對網路有所依賴,但程度較輕,在家長的提醒下可得以控制,對學習已經產生一定的影響。 到了「中度網路成癮」會明顯影響學業、經常曠課、社會交往明顯減少,並嚴重危害到生理健康。 「重度網路成癮」已屬病理性,一般表現為,如果不上網就會空虛,焦躁不安,易怒,喜歡一個人待在屋裡。 【2007/08/02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筆記: 「告別宅男」其實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果這是一件容易的事,就不會成為一個社會問題,也不值得我們寫一本書來談!) 在我們的書裡面,提出的策略是「生活美學」,希望能將一些生活美學的概念,透過書寫,傳達給宅男們。現在想起來,這個策略某種程度上可以算是很淺薄的藝術治療,想以美學的生活態度、帶有美學元素的生活方式,讓宅男注意到生活其實不必單調不變,而是能有更多的趣味。 生活真的可以不必一直黏在網路上。生活的樂趣正等待宅男來挖掘!
- Aug 02 Thu 2007 22:38
070801筆記48~【新聞】救救我兒子 老爸押著宅男來看病
救救我兒子 老爸押著宅男來看病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2007.08.02 03:12 pm 驪歌聲歇,應屆大專院校畢業生離開校園已兩三個月,理應積極投入就業市場或繼續升學,但受到整體經濟環境影響,謀職不易,不少人選擇窩在家裡,住父母,吃父母,用父母,整天足不出戶,當個「御宅族」或賴家王老五。精神科醫師擔心,這些宅男若長期處於環境適應障礙下,不僅會逐漸出現身心症狀,未來更不易走入職場。 這個夏天,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楊聰財就碰到不少父母帶著孩子就診的個案,只因這些已走出大學校園的寶貝孩子,畢業後什麼事也不做,整天就窩在家裡上網玩遊戲,讓她們看得都煩。 這些被硬拉到醫院看診的大孩子幾乎都是男生,他們不斷抱怨,其實他們也不想待在家裡,但外面工作不好找,碰壁幾次後,只好先休息一陣子,等待時機再外出謀職。 就這樣,整天你看我、我看你,愈看是愈不順眼,親子關係降到冰點,三不五時就出現語言衝突,最後只有就醫一途。即便已到了診間,這些母子都還會互指對方的不是,把場面弄得很難看。至於為何少見賴家宅女來就醫,醫師也不明白。 楊聰財表示,這些賴家男多少有環境適應障礙,空有滿腦子想法,卻無從發揮,更就不了業,挫折感愈來愈大,最後乾脆選擇退縮到家庭這個最後的堡壘。問題是,他們在家幾乎什麼事也不做,整天就黏在電腦前,不是上網到處逛,就是上MSN找網友聊天,只有在用餐時間,才走出房門,匆匆扒幾口飯後,又躲回自己房間。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任蔡長哲表示,宅男的興起,並非一朝一夕,當「御宅族」一詞從日本傳到台灣,進而影響本地的社會文化後,多少讓國內年輕人受到「啟發」。該院精神職能治療科主任周美華就說,像醫院裡有不少職能治療人力職缺,但不少相關科系的大學畢業生卻寧可待在家裡,也不願外出工作。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家銘解釋,每個人成長過程中,只要到了青春期,就會出現心理學上所說的「分離-個體化時期」,急於掙脫家庭及父母的束縛,叛逆性十足,從此進入「青春叛逆期」或「青春風暴期」。 他認為,這些宅男在成長過程中,可能少了這段蛻變及焠煉,才會出現退縮、內向的人格特質,一旦碰到挫折,就不容易再跨出去,逐漸出現社交畏懼症,當然也不願多出工作。 楊聰財擔心這些年輕人窩在家裡愈久,就愈和社會脫節,也愈不容易進入職場;更何況,他們有可能出現煩躁、易怒等身心問題。若持續半年以上,更會惡化為廣泛的焦慮症,煩躁不安、脾氣暴躁、肌肉緊繃、睡不著覺及記憶力減退等症狀一一浮現,除自己受苦,家人也不好過。 【2007/08/02 聯合晚報】
他,台大碩士 宅到3天沒開口 【聯合晚報╱記者韓青秀/台北報導】 2007.08.02 03:12 pm 每天凌晨4、5時,早起運動的人們開始起床活絡經骨,就讀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的馬同學才離開電腦桌,準備上床睡覺。等到中午過後起床,他又坐在電腦前搜尋網路論壇,繼續和網路同好聊天。除了添購食物,馬同學可以整天不出門,他說自己曾有過三天沒和外人開口講話的記錄,最後打破自閉的原因是,到便利商店買食物時跟店員說了一句「謝謝!」 大學畢業已四年的馬同學,由於體重過重,他只當了12天的兵役,雖然曾進入研究機構擔任研究助理,但是他認為,白天上班的作息「嚴重妨礙了當宅男的生活」。因他下班後依然要在網路上待到凌晨2、3時才睡覺,導致上班時昏昏欲睡,即使清醒也是掛在網路論壇上。因此他決定告訴父母要報考研究所,辭掉工作、考上台大國發所,重回學生身分可以讓他專心當宅男。 馬同學說,雖然當了研究生,但是宅男生活習性不改,無法起床到學校上課,常常蹺課不見人影。同班同學都以為他在外兼差打工,但他卻都是待在家中睡覺和上網。這學期結束,馬同學缺席次數太多,必修課被教授當掉,成為班上唯一一個必修課被當的學生。 儘管家人對他的宅男行徑不滿,但越多的嘮叨只讓他越想窩在房間。馬同學經常連續幾天都窩在房間,不看電視也不出門,睡醒了就上網。他一天可以花五、六個小時在電器網路論壇上瀏覽。他說,雖然都是虛擬的網路世界,但他的網路好友很多,每次發言都風趣幽默,很受到網友歡迎,除了吃喝之外,所有生活費用都花在添購電器設備。 馬同學也承認,過度沈溺在網路世界的確對他身心造成影響。長期日夜顛倒,記憶力和注意力都有減弱,他自嘲「像動物被關在動物園裡」一樣,不過他卻自得其樂。 【2007/08/02 聯合晚報】
筆記: 之前訪問過一位自認為曾經是宅男的型男,他指出自己原本也很宅,但是因為感情的元素慢慢走出宅男的元素,開始在服裝上增加,也因為自己科系的關係,開始在生活中加入美學的元素。 看到這些新聞,想到之前不少訪問經驗,這些宅男往往對於自己的生活狀態其實不滿意,卻又沒有足夠的動力去改變。能夠改變的,往往都是在朋友帶領下,或是感情刺激下,才嘗試改變自己的生活形態。 想到當初在和ZEN討論這本書的讀者群時,ZEN想到會買這本書的,未必是宅男本身,反而會是希望擺脫宅男糾纏的女生,或是希望看到宅男改變的友人。不管如何,都希望我們的書在未來,能幫宅男思考到一些生活形態改變的可能性!
- Jul 24 Tue 2007 10:34
070724筆記47~你是藍白拖?還是NIKE?
在感情上,你是推銷員?還是行銷高手? 你想當「藍白拖鞋」?還是「Nike球鞋」? 當我們試著把自己成是一種商品,可以在追求過程中歸納出兩種促銷商品的方式,第一種是「推銷」,第二種是「行銷」。 讀者可以檢驗自己的說話方式。推銷用的是一種較強迫式、直接的語言,挨家挨戶平鋪直敘地向客人兜售自己的商品,只賣功能,不賣氣氛。 但行銷卻是一種策略,透過市場調查、顧客心理、廣告包裝等手法來吸引顧客。在行銷概念裡,功能是必備的,但氣氛讓商品不只有功能的價值,還能帶出使用者的想像。就像穿上Air Jordan,就以為自己是麥可˙喬丹一樣! 宅男(與好人)往往只把自己當成是「推銷員」,讓自己只看得出「功能」,而沒有任何附加價值。而有魅力的男人,往往懂得包裝自己,讓自己除了基本功能之外,還多加了很多元素,讓人產生「情緒」與想像。 舉例來說,一天到晚送宵夜到女生宿舍的男生,就只具備送宵夜的功能,但是並不會再進一步引起女孩子的情緒反應,就像一雙「藍白拖鞋」,沒有任何附加的價值與想像。 但懂得行銷自己的男生,會想辦法讓約會的過程特別難忘,或是讓女孩子期待下次的約會,或是去想今天晚上這男生到底在對自己表達什麼?能這樣做的男性,才算得上是「Nike」! (摘自《告別宅男的十四堂課》書稿)
- Jul 24 Tue 2007 10:27
070724筆記46~你是好人?還是情人?
好人或是情人? 宅男本身並不是一個感情上的失敗者,而是生活上的退縮者,選擇了一種沒有品味的生活方式。而在感情上,常聽到宅男往往扮演著「好人」的角色,而不是「情人」! 好人與情人差別在哪裡?差別就在於好人把滿足對方的要求擺在第一位,情人把兩個人感情擺在第一位。 那什麼又叫做感情?其實並沒有一個完美的解釋來定義感情,但是以追求女性為目的來說,我們可以將感情定義為「對於雙方關係發展持續不斷的想像」,簡單地說,就是期待與對方與進一步的互動,對對方有更深刻的認識,或是想像更久遠的關係。 「好人」,往往只會讓人感激,但不會讓人感動。一旦被貼上了「好人」的標籤,就等於被宣告了「想像的終結」,女性已經對於你的表現沒有任何期待,認為你只會對他們好而已。 「情人」雖然也重視為對方付出,但卻把「互動」與「共同經營感情」擺在兩人關係中的第一順位。「不求回報」這種觀念就不會在情人腦裡出現,因為他們知道感情是互相的,只有單方付出的僅能稱為相思。 (摘自《告別宅男的十四堂課》書稿)
- Jul 16 Mon 2007 18:44
070711筆記45~史上最扯約會
070711筆記45史上最扯約會 以下為真實事件,但為了當事人隱私,將人名與地名以化名處理。 M小姐與B先生任職於同樣一間中部的國小,兩人都相當熱心於教育工作,M小姐的外型與工作態度都讓B很傾心,B也一直向M表達自己對她的好感。M小姐總算在友人的鼓勵慫恿下願意和這位B約會。 既然答應了,M小姐問B要去哪裡?B說星期六晚上好像應該可以去夜店坐坐,但他沒去過。M小姐就想到一家自己與姊妹們常去的Lounge Bar,且還跟B講,如果感覺不錯,隔天還可以一起去郊外走走。兩個人約在晚餐過後的八點,地點在台中市水利大樓前。 畢竟是第一次約會,雖然在學校常碰面,M還是盛裝出席,服裝與化妝絕對都是水準之上。 M小姐準時到了水利大樓門口,也看到了B。不看還好,看了當場吐血。 B穿了一件爛爛的格子襯衫,搭一件已經變了色的打褶西裝褲,更經典的是他腳上穿的竟然竟然是………藍白拖! M小姐當場有點想走人的感覺,但礙於禮貌,還是硬著頭皮打了聲招呼。 B看到M當然是露出欣喜的表情,但還是嘀咕幾句:「妳怎麼穿得這麼慎重?」 因為碰面的時間有點早,夜店還沒開門。M小姐問B有沒有地方可以去先坐著一下,B說他完全不知道,於是兩個人就坐在水利大樓前有一搭沒一搭的。 一小段時間後,M看這樣也不是辦法,便提議去附近中友誠品書店坐坐。 進到誠品書店後,M小姐跟B說:「你可以去看自己想看的書啊!」 但B回答他並沒有想看的書,就這樣黏著M小姐在書店走。 誠品書店裡所有人也都看到有這麼一號穿著藍白拖台客風宅男,黏著一位正妹在誠品書店裡晃。 好不容易夜店開門,兩個人找到張燈光昏暗氣氛不錯的沙發座位。 沒想到這B先生竟一把跳上鋪上沙發,把沙發當床在睡。 還把腳掛在沙發把手上用腳掌晃著他的藍白拖。 M女制止了B,想說總要聊聊天,便提起出國旅遊到寮國吳哥窟玩的事! B回答:「你們這些想要出國的,都是崇洋媚外的人!」 眼看這話題聊不下去,M再講了個政治的議題。 B回答:只有少數服從多數,才是政治的王道。 M再問了個B他心目中的是最正,B回答「林志玲!」 M說:「這是大家講的,你心目中有沒有誰才最正的?」(擺明是在做球給B打) B回答:「因為大家都喜歡才叫正啊」 話不投機半句多,M終於放棄,決定把飲料與點心吃完就離開。 要結帳的時候,收銀機顯示共九百元。M小姐要掏錢出來,而B小小說他要請客,但還是接價來M掏出來的五百元鈔票。 B給服務生一張千元大鈔,店員找回了一百元。 這時,B跟M小姐講說:「我不找錢的!」 所以M小姐就這樣白白被B先生A走了五十塊! (一般來說,有風度的作法是,就算身上沒有五十元零錢,也應該把鈔票先給女生,然後說:「下次輪妳請我喝飲料!」) 事情演變至此,M已經氣急敗壞。 走出夜店後,隨口說聲再見就搭上計程車去找自己的姊妹訴苦去了! 隔天,B還打電話給M小姐問:「我們今天不是要去郊外走走嗎?」 M當場把電話掛斷…. PS:本文資料由新聞台「菜市場」台長「簡子」小姐提供,簡子台長於「菜市場」有一篇極為類似的文章,原因在於簡子在跟我講這個故事後,我先寫下,簡子台長後來也自己寫一篇,所以故事的情節幾乎都是一樣的!本文得到簡子台長同意引用與改寫和她的對話記錄,並無抄襲!特此澄清!
- Jul 06 Fri 2007 17:41
070706筆記44~【書評】《瞧這些英國佬》&《把妹達人》
070706筆記44~【書評】《瞧這些英國佬》&《把妹達人》 最近總算看完這兩本厚書,這兩本書加起來近一千頁,同一時間看兩本書,還真是不容易。 《瞧!這些英國佬》,作者即為人類學家,使用了人類學慣用的田野調查方法,來分析自己所屬的英格蘭社群,並提出對於英格蘭民族性的描述與分析。很多人說,這本書很好笑,對於英國人與一些人性的觀察點讓人捧腹,但對於同樣念人類學出身的咖啡海來說,這本書像是一本應用過去所學理論的書籍,不斷提醒我過去學習的人類學理論要怎麼用在觀察台灣這個社會。 我想,寫這樣一本以「宅男」為主題的書,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在應用我過去所學,使用田野工作的方法,記錄下我所看到的臺灣宅男現象。但掙扎的是,當寫得太學術性時,就會失去掉讀者;寫得太商業,又會失去掉我寫作的動力。這段時間中,我一直在這兩極中掙扎! 《把妹達人》雖然教的是把妹,但實際上講的卻是對於男人與女人的觀察,書中分析什麼是女性所好,也指出男性如何改變自己迎合女性的期待,藉此完成全壘打的目標。但就像書中講的,這本書教的是怎樣「把妹」而不是「經營感情」,看完之後還真有淡淡的空虛感。 某種程度上,這兩本書都在講同樣一件事,就是對於一個社會、一個族群的觀察。但因為出發點與立場的差異,寫出來的東西自然大相逕庭,《瞧!這些英國佬》走的是正統學術路線,用來諷刺英國人的行為舉止,而《把妹達人》則強調對於女性心理的掌握,完成上壘的目標。不管是哪一本書,都需要很深刻的觀察,才能寫出這些充滿力量的文字。我也期許,一方面自己對於宅男的觀察能夠有《瞧!這些英國佬》一樣的深度,同時也能提出像是《把妹達人》一樣有效的建議給宅男們! 這裡也要指出,這兩本書都透露著一個訊息:「有趣!來自於對世界的好奇!」不管是想要理解英國佬,還是想要成為把妹達人,都需要有一定的好奇心。而在我看來,好奇心也是決定是否為宅男的關鍵之一。當一個人對於外在世界失去了好奇、失去了探索的動力,自然也就「宅」在家裡。 反之,「好奇心」往往也是縮短人際距離的一個好方法。把自己對於異性觀察的不解之處向異性求教,比如說女性的服飾,性別的差異等,正是一個不錯的開啟話題技巧!
- Jul 06 Fri 2007 16:49
070702筆記43~宅男網路影展之《戀愛吧!宅男》與《宅男衝衝衝》
070702筆記~宅男網路影展之《戀愛吧!宅男》與《宅男衝衝衝》 《宅男衝衝衝》 http://www.im.tv/vlog/personal/842228/1966342 《戀愛吧!宅男》(上) http://www.im.tv/vlog/personal/241047/1883399 《戀愛吧!宅男》(下) http://www.im.tv/vlog/Personal/241047/1883789 咖啡海之前已經提供了不少跟宅男有關的短片,但隨著宅男的議題逐漸成熟,網路上以宅男為主題的影片創作也越來越多了!這些片子多半為學生的作業、畢業製作,或只是系活動拍好玩的片子,雖然看起來粗糙青澀,卻能聞到學生的熱血與活力。 比較這些影片的內容可以發現,這些影片大部分都是學生創作以校園生活為主要內容,講述宅男長得什麼樣子、過怎樣的生活、如何在把妹上嚴重受挫,最後搭配上宅男變身的對比畫面,但結局有沒有把到妹則是不一定。 從這次的兩部片《宅男衝衝衝》、《戀愛吧!宅男》已經可以看出,學生自行製作的宅男故事雖然在創意上已經有些突破,但是在攝影內容上仍受到技術程度與器材的限制,在編劇上有還有很多需要加強的地方。 《宅男衝衝衝》是一部典型的宅男變身片,但在片中加入了舞蹈的元素,算是新的點子。 《戀愛吧!宅男》是這一波宅男創作中最長的一部片,片長將近一個小時,也可以清楚看出導演與製作團對想加入偶像劇元素於其中,製作相當用心。但是也因為片子過長,以及器材、導演與編劇能力的受限,讓人在許多橋段中感覺到做作與沒有重點,但仍是最近宅男影片不錯的一部。 咖啡海認為,「宅男」只是校園故事的一部份,如果要拍出吸引人的片子,已經不能再把「宅」這件事當成唯一的主題,而應該把格局拉高拉大,讓更多的元素加入,才有可能跳脫現在的窠臼!
- Jun 29 Fri 2007 16:47
070629筆記42~80萬適婚女找不到Mr.Right
筆記42~80萬適婚女找不到Mr.Right 聯合新聞網 更新日期:2007/06/27 07:10 記者: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主計處調查發現,目前有近八十萬的適婚女性找不到合適對象;同時,因結婚離職後的復職率也超過四成,創下近廿年來新高,顯示國內景氣欠佳,迫使雙薪家庭比率劇增。 近年來,由於國內婦女婚育與就業情況出現顯著變化,主計處特別以專案方式,結合內政部資料,對國內婦女大調查,最新報告指出,現階段國內適婚年齡女性(廿五到四十九歲)計有一百廿萬五千人,其中,有近八十萬的未婚女性,坦承「遇不到理想的適婚對象」。 官員分析,這種女性晚婚或不婚的現象,再加上女性教育程度不斷提升,使得國人生育率屢創新低,高齡產婦的比重也愈來愈高。 此外,國內已婚婦女因結婚離職後的復職率也高達百分之四十點九,創下近廿年來的新高紀錄,觀察歷史紀錄,國內婦女的婚後復職率向來都在兩成五左右徘徊,但最近六年內,突然飆升超過一成。 主計處官員提出可能解釋,國內男性愈來愈難找到理想工作,薪水也無法水漲船高,只好透過女性參與勞動市場彌補,也就是說,由於景氣欠佳,迫使雙薪家庭近年來激增;尤以學歷較低族群最為顯著。 筆記: 當我們在做宅男調查的時候,也發現其實臺灣不只適婚男性比例高,適婚女性人數也相當多。這讓我相當不解,為何在臺灣適婚的男女人口都不少的狀況下,但結婚的人口數卻是逐年下降?。 事實也真是如此,周圍有不少適婚女性目前沒有對象,忙於自己的工作與事業外,也有不少女性朋友,雖然有對象,但是沒有結婚的打算。她們不急著自己的終身大事,家人與朋友卻都替他們著急的很,希望幫他們覓得好姻緣。 跟周圍幾位未婚女性朋友聊天也發現,他們常抱怨遇不到好的對象,寧願把時間花在自己喜愛的心物上,也不願為爛男人花浪費時間。她們說,我的好,不用浪費在不懂我的人身上。她們對於愛情也還有期待,但是無法忍受一個男人的無知與愚昧,更不願為了男生犧牲自己已經建立起來的事業成績以及自己行之多年的生活模式。 或許我們可以稱她們為「成功女性」吧!和他們聊到「宅男」時,他們驚訝為何有男生會過著這種生活,也想起他們之前曾經發好人卡給宅男的經驗。但問到她們願不願意給宅男機會時,她們的表情露出了疑慮。有的跟我說:「我不知道ㄟ!感覺她們沒法溝通,應該不會給她們機會吧!」,也有人說:「她們這麼宅,不知道什麼叫生活與溝通,算了吧!」 臺灣的未婚女性人口雖然多,但是宅男(尤其是重度宅男)是否真的能在這種狀況下,找到自己心儀且長久相守下去的對象,看來真的很難啊!
- Jun 20 Wed 2007 21:11
070615筆記41髮型與型男
070615筆記41髮型與型男 在做宅男研究的田野過程中,ZEN一直提醒我要找一個對比,這樣會讓讀者更輕易理解到底要往那個方向改變。「型男」是我們一直在掙扎要不要用的詞彙,掙扎的原因在於,我們認為宅男的主要成因是生活美學的缺乏,但是「型男」這個詞彙僅能代表對於個人造型的重視,卻無法反應一個人整體的美學品味。但時隨著書稿處理到「衣」的建言部分,發現還是得面對「型男」這議題。 而為了更加理解這個議題,咖啡海做了生平中從未做過的一件事:去沙龍做頭髮。一開始我也沒有想這麼多,只覺得好像要講「衣」的部分,不去沙龍體驗一次很怪,所以就硬著頭皮進去了。 就像有去過沙龍的人都知道,進沙龍之後先洗頭,洗完頭之後造型師會來問想要剪怎樣的髮型,剪完之後再洗一次頭講斷髮洗去,接著再由造型師做最後的定型動作,完成整個造型過程。 光看整個過程,似乎無法理解為何在家庭理髮店剪個頭只要花兩百塊,在沙龍店卻要四百五,甚至還要更多。 所以我們必須看到「細節」。先從洗頭開始講起,「洗頭妹」,也就是學徒,是負責洗頭工作的主要人員。別小看她們,她們可是洗頭的「專業」,對洗頭這工作是有態度的。在這過程中,洗頭妹除了會幫客人按摩外,還要會跟客人聊天,並且幫客人分析一下頭髮與頭皮的健康狀況,並且給予頭髮頭皮清潔的忠懇建議。 洗完頭後,坐上理髮台,旁邊有空的人已經送上飲料與雜誌,讓客人挑選自己喜歡的髮型,並能以雜誌做為基準來與造型師溝通。當和造型師溝通完後,造型師便開始操刀,在這過程中,造型師也會和客人聊天,讓客人感覺輕鬆,也與客人交換對於髮型的概念與想法。一般來說,在傳統家庭理髮店剪一個頭髮只要花二十分鐘,但是在沙龍裡,卻往往要花上一個小時以上。我觀察她們技巧上的差異,發現傳統家庭理髮店的理髮師當她們用左手食指與中指把抿起一搓頭髮,剪去的是手指上方她們認為多餘的部分,但是沙龍造型師雖然同樣抿起頭髮,剪去的卻是手指下方的部分,用以營造層次感。
我必須承認我自己是還滿懶的人,尤其對於頭髮這一方面,和造型師討論的過程中,我要求造型師給我一個不太需要花時間上髮蠟整理,卻又算有型的短髮。造型師聽出我第一次來,也是笑笑回應,並且跟我聊著他對於現在男生髮型的觀察。 造型師提到,其實現在男生也是非常愛漂亮的,客人當中有不少男生,其中當然以台大學生居多(畢竟就在台大正對面嘛!)。但常會碰到一些奇怪的問題,比如說這位男生明明就是柔順髮質,又不願意使用髮膠髮蠟,還要求造型師給他一個頭髮會翹的酷炫髮型。這類不知自己條件,卻又想耍帥的男生,讓造型師真的不知如何是好。 剪完之後,造型師建議我點髮蠟試看看!我也答應!欲知真相,請點選下方連結,我就不把自己相片貼在這裡傷大家眼睛了: http://tw.myblog.yahoo.com/jw!KnauJRiREREM0m7CXLMJ6lp0Gw--/photo?pid=103&prev=102&next=104 如果問我對這髮型滿不滿意,我會回答還不錯!並不是說自己不滿意,而是認為自己對於髮型沒有太多研究,不知道這樣到底好不好看!但是,以前家庭理髮總是讓我兩耳上方到頭頂的部分不夠薄,但這次造型沙龍做到了!這是讓我最高興高興的地方!
在這場冒險之旅結束後,我花了些時間在思考髮型與型男之間的關係,順便也開始詢問周遭朋友的髮型經驗。 周遭朋友中(換言之,樣本數不算多,僅供參考),五年級的女性開始上沙龍做頭髮大概在接近25歲的時候。六年級前段在20~23歲左右,六年級後段在18~20歲左右。而七年級很多都在15~18歲。女性從小就有與媽媽一起上「髮廊」做頭髮的經驗,這似乎形塑了女性對於髮型變化的概念。高中之前,女性的理髮選擇往往是跟個母親走,去媽媽常去髮廊修頭髮,因為這類的髮廊離家比較近,同時也較清楚學校對於頭髮造型的要求。而在進入高中與大學階段之後,同學之間相互約去沙龍做造型,成為表現友誼的一種方式(另外一種特別的是相約去拍「寫真集」)。在這之前後,女性開始養成蒐集造型資訊的習慣,定期翻閱時尚雜誌,找尋和自己對味的造型師。同時,對於服裝、配件與整體搭配的概念開始快速成長。 反觀男性,在我成長的年代裡(我勇敢承認我和楊宗緯是同年次的!),頭髮這件事好像不是什麼重點。小時候,理髮的選擇就是住家附近的家庭理髮,裡面的師傅只會剪同樣一種頭髮,唯一的變化是拿起電動剃刀剃出的大平頭出來。還好,我家樓下的理髮阿姨還算不錯,還會看點雜誌,想辦法剪出些變化。但我還是對於我的兩耳上方的頭髮過厚很有意見。沙龍好像也一直不是六年級男生的選擇,大概到了大學以後才有可能因為女朋友的關係,開始與沙龍結緣。我還記得我第一次進沙龍,也是陪那時的女朋友。 印象中高中同學、大學同學也都沒有什麼人特別上沙龍做造型。高中時除了有些人會模仿金城武的麥當勞M型中分外,好像沒有什麼髮蠟、抓頭髮之類的事,更別說有什麼雜誌可以參考。
更別忘了,在七年級的成長過程中,臺灣的消費社會已經進入成熟的階段,除了在市場上造型沙龍日趨普遍,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在青春期階段中,也已經有相當豐富的資訊來源(雜誌、電視節目),提供她們在造型上的參考。這些都是我們六年級所沒有的。 回到髮型本身,在田野過程中,發現到一個現象是型男與髮型之間的關係,即「髮型」似乎是決定一個男生算不算型男的必要條件。意思是,當前很多臺灣男生雖然很會穿衣服,但是被稱呼型男的算少。但是因為頂著一頭特別設計的髮型,而被稱呼為型男的,佔了比較多數。尤其是願意花時間用髮蠟,或是定型液,抓出特別線條造型的男性,女性比較願意稱她們為型男。而這些髮「型男」往往也為了不辱髮型,在服裝上也都有不錯的表現。 個人認為,對於臺灣人來說,「髮型」之所以決定一個男生是否為型男,在於髮形式屬於整體造型當中最能展現個人造型美學觀念的一部份。對於男生來講,衣服的搭配往往脫離不少幾個樣版,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甚至可以說是為成衣業所決定。但是「髮型」上的「抓」,卻是完全自己功力的展現,沒有一定功力,實在很難抓得有美感(咖啡海自己嘗試過,真的是件不容易的事)。換言之,要抓得出「美感」,需要對於個人造型美學上的追求,並且要下功夫去練習。這反應了一種造型美學態度,也讓頭髮成為「型男」的必備條件之一。
- May 11 Fri 2007 11:10
070511筆記40~台大宅男宅女大變身
070511筆記40台大宅男宅女大變身 台大宅男宅女變身 教授也驚奇 【聯合晚報/記者韓青秀/台北報導】 台灣大學彩妝社昨晚舉辦宅男宅女大改造活動。你是網路宅男宅女?常常窩在電腦前打電玩邋遢度日?台大昨天晚上舉辦一場宅男宅女大改造票選活動,有人穿著拖鞋來報名上課,有人一件「台大XX系」系服走天下,也有忙於課業的醫學院女學生,改造後馬上有餐廳服務生搭訕要電話,一群無心打扮的台大學生,改頭換面後也能成為型男正妹。 土木系大四生王鑫儒今年剛申請上研究所,他表示,由於每天擠在研究室長達10小時,過去曾被學長歸類為「很不會打扮」。參加改造後,頭髮染成橘黃色,他笑說很滿意!身邊的同學也稱讚他改變很大,過去經過他身邊只會說「嗨」的女同學,如今都興奮地圍著他討論新造型,連教授看到也睜大眼睛大為吃驚,未來他會考慮繼續沿用新造型。
張庭輔 以後不怕被虧把不到女友 物理系大三的張庭輔表示,自己是被同學「陷害」報名參加,由於每天都是挑衣櫃打開的第一件衣服就出門,頭髮也雜亂隨便長。曾經想追女生,結果對方卻被打扮帥氣的型男追走,連同學都看不過去,「虧」他以後交不到女朋友。張庭輔說,過去也想過要打扮,但不知道該如何著手,而且嫌打扮太麻煩,改造後女同學都笑稱他是「型男」,讓他直說自己是來「被玩的!」
- Apr 20 Fri 2007 00:13
070420筆記39~「宅」做為一種藝術概念(未完)
上圖引用自彎彎官方網站: http://www.wretch.cc/blog/cwwany&article_id=11382881 下為音樂劇「宅男的異想世界」相關網站 http://www.tpf.org.tw/2007Program/0420TPT/0420TPT.htm http://www.ticket.com.tw/dm.asp?P1=0000007358 http://tpf2007odaku.spaces.live.com/ 藝術創作本來就是作為一種反應當代社會現象的管道,古往今來,藝術家無不以生活中的議題作為創作的靈感,藉由各種素材表現自己對於議題的看法。無怪乎,當「宅」成為一個台灣當前的重要議題時,各方人都以「宅」為主題,以各種方式,如平面藝術或是表演藝術,來表現對於「宅」或是「宅男」這議題的看法。 藝術家們畢竟不是社會科學家,所以他們不用探討背後複雜的深刻的社會結構問題,而直接關心宅男們如何生存?他們怎麼生存的?他們在想什麼?事實上,藝術家所想討論的議題,社會科學與人文學者也同樣關心,但是學者們總是吸引不了大眾目光,不如藝術作品來得有趣且富吸引力。 從藝術作品可以直接看出當代藝術家們如何思考「宅」,或是如何把「宅」表現在自己的作品裡。以彎彎的這幅MSN大頭貼為例,已可以看出台灣的「宅」並不同於日本的御宅族,而是更加偏向「網路成癮者」等。而從音樂劇「宅男的異想世界」將男主角直接設定成一位「工程師」,更可看出台灣的「宅男」與台灣電子科技產業蓬勃發展密不可分。 不管是彎彎的宅之大頭貼,還是「宅男的異想世界」音樂劇裡,都把宅男描述成「不修邊幅」、長期窩在家裡、缺乏美學品味。從中可以反映出台灣社會對於「宅」這個字已經不光只是口頭上的用語,而還具有更直接視覺印象,認為他們與正流行的「型男」恰成反比! (PS:為什麼我明明是在寫新聞台,卻有在寫GRE AWA寫作測驗的感覺啊!讀者可以直接把上文翻譯成英文,基本上上文應該完全符合英文的語法與邏輯吧!我瘋啦!)
- Apr 19 Thu 2007 17:21
070419筆記38~台北紅樓夢,宅男的女朋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cO3QHeUYR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Nw-206wvC4&mode=related&search=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lLEHTkhZJg&mode=related&search=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ArcNnMwl2U&mode=related&search=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whj-ECwPbg&mode=related&search= 宅男怎麼交女朋友? 這個節目比「我猜」多了一些深度! 也多討論了一些宅男對本身比較正面的議題 比如說他們的好人個性、以及他們對於事情的專注 也讓大家知道,其實宅男也有幽默的一面,並不全是無法聊天的社交障礙者。 反過來說,主持群的反應反而令人覺得有點失望。 男生頭髮不抓、衣服穿不對、或是對於流行不甚理解,都引來一陣嘲笑。 但是主持群本身似乎也給人感覺很「浮」的感覺 好像除了造型與幽默感以外,男生便沒有其他值得女性注意的地方了! 事實上,女性也應該要學習欣賞男性在工作上的認真,以及對於未來的規劃與打拼,畢竟要一起走下半輩子,光有外表示不夠的!
- Apr 15 Sun 2007 00:49
070414筆記37~數位單眼相機、正妹與宅男
因為各方面需要的緣故,還是決定要買一台消費型的數位相機來用,所以週末跑去光華商場買了台FX07! 令我訝異的是,現在每一家在賣相機的店似乎都請了漂亮且善打扮的小姐當作銷售人員,令人眼睛為之一亮。但別以為她們只是花瓶,只要談到相機的性能、特性她們都能頭頭是道地講出一番長篇大論。 和其中一位銷售小姐聊到現在光華商場裡相機賣的狀況,他聊到最近老闆也要開始販售「數位單眼」,儘管她覺得數位單眼太過複雜,他還是得尊重老闆的決定。 我笑說:「還不是因為都是媒體在炒作美女的關係,現在男生好像沒有一台數位單眼,好像很遜啊!」 她也笑著回答:「沒有人叫你們拍啊!還不是你們喜歡美女!」 若僅從地理的符號意義上來看,在光華商場賣專業數位單眼相機實在是一件值得玩味的的事。 光華商場本身是一電子資訊商場,但現在已經可以看到有零星幾家的廠商,在光華商場賣起專業數位單眼相機,未來還會越來越多。光華商場主要的消費族群主要是以男性為主,當然宅男絕對不在少數,但是一個以資訊商品為主的商圈竟然賣起數位單眼相機,頗令人玩味! 事實上如果你熟悉台灣當前的電子業與竹科文化,便會發現這些科技新貴相當熱愛攝影工作,並且會參與公司與園區的攝影社團。他們常常在週末組成「外拍」團體,雇用業餘的正妹模特兒,在台北各個景觀漂亮的角落,進行攝影的練習!但有趣的是,他們雖然在攝影,但除了攝影過程本身外,這些人其實少與模特兒有互動。甚至有些帶隊的攝影老師,也不允許隨行學員和模特兒互動或交換聯絡方式。 另外一個場景是在世貿與各大展場,尤其是「電腦展」、「遊戲展」、「新車展」等往往都吸引了大批的男性前往觀展,而每個廠商也都聘請穿著清涼火辣且面貌姣好的Show Girl在現場主持活動,希望招攬電腦玩家們注意到他們的商品。但在現場我們可以看到幾乎每個攤位前的男生人手一台數位單眼相機,對著舞台上的正妹美女們猛拍。 可以發現隨著台灣本身「美少女文化」與「外拍文化」、「Showgirl文化」(請容我後文直接以「正妹文化」來形容)有越來越多的「正妹」影像資料開始在網路上流動,「正妹美學」成為台灣資訊科技發展過程中的另一個特點。當「自拍」已經不再成為話題,現在「外拍」成為台灣的「網路美學」主流之一,擁有一台數位單眼相機,裝出很懂攝影的樣子,自然也成為男生的小小夢想之一。 「正妹」與「宅男」似乎是光譜的兩端,我們甚至可以說,這兩者是台灣資訊社會發展的一體兩面。「宅男」們(尤其是宅男工程師)除了建設起台灣的資訊社會,也成為美學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犧牲者;「正妹」恰好相反,正妹直接是台灣社會美學發展下的代表,並且成為資訊社會消費的對象,並且伴隨網路資訊傳播日益發達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越來越多的廠商注意到宅男在逛電子商場時也會留心單眼數位相機,這除了暗示廠商已經注意到光華商場作為台灣「宅男」與資訊社會的重要表徵外,更代表他們看透了「宅男」、「正妹」之間的互動關係,而在這層關係中,「數位單眼相機」絕對是關鍵!
- Apr 12 Thu 2007 17:06
070412筆記36~一輩子的宅男
工作太悶,腦袋瓜就會亂轉出一點東西.... 如果一位男生姓「翟」 好死不死他的爸媽又給他取了一個單名「南」! 那這男生不就是一輩子的「翟南」(宅男)了嗎? 我瘋了~~~~ 但這種名字好像滿適合拿來當小說人物的名字 思考分岔中... 說實話,誰會想當一輩子的宅男啊? 誰不想在孤單時候有人陪? 誰不想有個女朋友一起組成家庭! 但是這些普世價值就是有人有困難作不到啊!
- Apr 02 Mon 2007 10:59
070402筆記35~我猜的「宅男大變身」
週六的「我猜、我猜、我猜猜猜」有關於「宅男大變身」的特輯,大家可以在Youtube上搜尋便可以看到,以下提供幾個連結: 開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Ff-r0XTN08&mode=related&search= 這這這是什麼頭髮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9NGo3yVlyM&mode=related&search= 動漫宅男、火車宅男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0saDZHfDJc&NR=1 (很可愛的台灣國語啊) 模型宅男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4qMlmuC9tk&mode=related&search= 被拒絕的宅男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6BosjdytEk&mode=related&search= 卡通宅男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4uRS0wq__I&mode=related&search= 黑澀會妹妹評審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mcA2TW_vls&mode=related&search= (頭髮太油...) 宅男變身評審(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pYicJt3-tk&mode=related&search= 舊片: 宅男變身過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jLFiphzajM&mode=related&search= 筆記: 其實是應該要早點把這篇文章寫完,但是因為春假要去屏東山地門田野工作, 所以還是這幾天實在是忙到沒有時間。 (是田野工作喔!不是下田工作!) 宅男與御宅族之間到底有沒有差別呢? 關於上面這些連結,我想可以看到媒體本身如何思考宅男這件事。 基本上媒體本身運用了宅男本身與社會常軌的反差,將其當作是一個「有趣的」、「滑稽的」現象來討論。 說實話,這也是事實。 從我目前與「有宅男經驗」的人之互動經驗來說,大部分的人的確是把宅男當成笑話來看,或是把宅男當成「怪人」。 但是實際上,如果我們不去區分「台灣宅男」與「日本御宅族」其實會讓我們無法理解這現象在台灣本身的意義。 事實上,我們也不能忽略電視節目本身的渲染力。 「我猜」其實一直在台灣扮演著「美少女文化」的推手,建構著台灣美少女的意象。雖然這幾年可能這一方面有點式微,但是其影響力仍然不可忽視。同樣地,當「我猜」不止一次推出以「宅男」為主題單元,這一方面代表了「宅男」本身在台灣具有的議題性,節目本身也教育了觀眾「宅男」到底長什麼樣子,定義出宅男的樣貌。
- Mar 29 Thu 2007 15:03
070323筆記33~L先生遊戲設計業宅男觀察實錄
(上圖引用自:http://www.oc-gamer.com/readvarticle.asp?id=2112 ) L先生現職為一位保險理財師,在這份工作之前,他在網路遊戲製作公司任職,自認那時正是活在一群宅男裡。訪問中,L先生提出自己在遊戲工程界的三年生活裡對於宅男們的觀察: 宅男講起話來和一般人就已經不太一樣了,印象中公司裡宅男講話都很平鋪直述,沒有太多的表情,講話不會拐彎、不婉轉。也沒有什麼修辭,比方說,我覺得你這個行為不好,我覺得你這樣做不太好,因為我覺得怎麼樣怎麼樣? 但是善於人際關係交際的人,可能就不會這麼婉轉。我們可能為了避免傷害到人,可能會把事情講得婉轉點,但是這些工程師們可能是平常都講電腦語言,所以人類語言都不太會講了。 我之前念的是職校,這種人(宅男)在職校比較少。職校的學生比較愛玩,人際關係自然也比較活絡。所以當我進到這個產業的時候我雖然已經跟我自己講可能型態很不一樣,但是還是感覺有不適應的地方。不過和他們溝通起來到是沒什麼問題,或許我的內在裡也有點「宅宅」的成分在吧! 公司裡的宅男們很明顯的特徵是把他絕大多時的時間精力都放在資訊上,和他們講起話起來有時感覺還滿悶的。因為工作性質的關係,同事之間比較少聊的話題比較侷限都集中在動漫與遊戲與工作。有時候政治議題比較重要的時候,也會聊些政治的話題。
上圖引用自:http://www.oc-gamer.com/readvarticle.asp?id=2046 公司設計部門裡裡除了宅男、也有宅女,但是一群宅男與一群宅女一起工作也沒有什麼互動。 而當一個活潑外向外型出眾的女孩子在公司裡出現的時候,就會有一群男人竊竊私語,彼此交換訊息,談論這個女孩子名字、年次、部門。找不到訊息會試著打探,但沒有人會主動去找女孩子交談。 他們最大膽的行動就是去要女生的MSN或是電子郵件,還不敢要電話。他們可能相當怕被拒絕還是怎樣,給人感覺非常小心。感覺熟了,才敢走過去。 設計部門裡的這些宅男因為都埋首窩在辦公室裡,所以對於自己的外型也沒有太講究。造型上喜歡穿拖鞋,不喜歡整理頭髮、沒有造型,穿著輕鬆隨便。一起工作的宅女們的造型也差不多,但不代表她們不愛漂亮,對於外表的修飾上,他們比較不注重一定要打扮的價值觀,比較認同自己的審美觀,比較不願意去追隨流行。 在辦公室裡行銷部門與產品研發部門是完全不同的人,感覺像是另一個星求,比較時尚、商業氣息比較重。OL、社會女強人。就算是男性,也感覺跟我們是不同世界的人。 關於女朋友以及結婚的對象。他們很想要,但嘴巴上又說不急著去找。可以說他們的動機是生理性也是心理性的,但缺乏積極的行動力,所以很難會有結果。
- Mar 24 Sat 2007 01:20
070322筆記32~宅男只吃爆米花嗎?G小姐的回憶
070322筆記32宅男只吃爆米花嗎?G小姐的回憶 田野筆記: G小姐,國立大學外文研究所畢業,就讀的學校就是傳說中的兩間宅男大學中的其中一間。和G小姐認識是透過新聞台,目前G小姐剛畢業,正準備開始精彩的職場生涯! 關於宅男,G小姐回憶到一些關於自己與宅男相處的經驗。 這位H先生是我的國中同學,在一次同學會之後,他像是發現寶物似的開始對我猛烈追求,平常就狂用MSN找我,希望約我出去。但H是個宅男,最大的娛樂大概就是逛電腦賣場與電腦展,沒有其他的休閒活動! 後來又有一次,他跟我說他要去逛電腦展,順便幫他哥買液晶銀幕,希望邀我一起去。 在他長時間的努力下,這一次我想他既然都這麼有心了,就給他一次機會吧!不然當作是打發他也行!便答應他跟他一起去逛電腦展。 一開始,H還在電話裡講得很好聽,像是規劃得很好,說先請我吃午餐,再一起去逛電腦展,然後再去逛逛新光三越。 結果我和他碰面得時候,他竟然跟我說他已經在他家裡先吃過了,還嫌約的時間晚,直接把我拖去電腦展。我就這樣餓著肚子被他帶去電腦了! 因為沒有吃中飯,在逛電腦展的途中,真的感覺自己很餓!我跟H說自己肚子餓了,想找東西吃,他便順路買了一份爆米花請我吃,便又繼續拖著我去逛電腦展了! 幹嘛!爆米花吃到飽是嗎? 逛電腦展的過程中,他也沒有很認真在跟我聊,反倒很認真在逛攤子,我真的不懂那些東西,他還在那邊自顧自地講著每個東西有什麼不一樣。但我真的完全都聽不懂,感覺自己被冷落。 再不然,就是他的眼睛直盯著每個攤位上的Show Girl,感覺色瞇瞇的,完全不理會我那天穿的服裝與造型。 就這樣,逛了兩三個小時後,液晶銀幕買到了,也不問我說要不要去吃點東西,便急著去找他哥了! 我卻因為肚子餓到一點興致都沒有,甚至是一肚子氣了! 找到他哥後,他問我要不要去看電影,我當場就拒絕了! 事後雖然他還繼續想找我出去,但我一點也不想理他,直接把他刪除加封鎖,老死不相往來。 圖片引用自 http://kingfung.com.hk/hkhtml/e_expo2002.htm
- Mar 13 Tue 2007 00:30
070312筆記30~PTT宅男出沒之All Together, B小姐的回憶
070312筆記30~PTT宅男出沒之All Together 在開始動筆寫《告別宅男的十四堂課》之初,就已經有朋友告訴我說PTT上面的宅男很多,尤其是Sex版與All-together版。
對於不懂PTT的人來說,我想還是有需要解釋一下這兩個版,Sex版顧名思義,主要是以「性」為主題討論主題,最常見的是男性版有炫耀自己的性經驗,以及宅男們打「嘴砲」(幻想自己可能會發生的性經驗)。 All together版(又稱O2版,或氧氣版),依照版名該版的目的是「一起去作××事」的版,或是「讓我們在一起吧!」的版,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上面常常會有人在版上貼文,邀請看到該文的人一起去做某些事(如看電影、舞台劇等),或是直接在上面徵求男女朋友。依照該版的現狀,貼文者以男性居多,女性為少,且常常有男性以宅男自居。甚至有人認為,會在上面貼文的男性,有很大一部份都是宅男。 在同事的介紹下,很榮幸地邀請到一位曾經在All together版貼文並有與網友出來見面的B小姐分享她有趣大膽的經驗。
第一次使用All together版大概是我大二的時候吧!那時跟男朋友分手,又覺得想要交男朋友,所以就跑去O2版看,看看有沒有一些有趣的男生。結果有一位男生徵筆友找人聊天,他也是台大的學生(應該是碩博士班的吧!),文筆看起來還不錯,所以就回文答應了。後來我們成為筆友一陣子之後,就想說可以出來見面了。 我們約在台大圖書館門口見面,在這之前我們都沒有看過對方的相片。 一見面之後,才發現他長得…讓我很無言! 胖胖的,穿著很樸素,但長相距離我的標準有一段距離。 但為了表示我的誠意,而且想說來都來了,所以我還是陪他往大門的方向順著椰林大道走走。 在這一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路上,這筆友好像不知道怎麼跟女孩子講話,感覺好沈默,幾乎都是我在想話題,有一搭沒一搭的。 走到快接近門口的時候,他突然跟我說:「你沒有我想像中的可愛ㄟ!」 當場聽完,我更無言了! 拜託,我沒嫌你就不錯了!竟然還被你嫌!!! 我完全部知道該怎麼把話接下去,於是我們在台大門口就各自走人了! 從此人生再也沒有任何交集過! 這是我第一次的O2版經驗。 還有一個是一起在台北看舞台劇的,那個男生那時剛好跟女朋友分手,票多了一張,所以我就回信,最後兩個人一起去看戲。不過之後我們也沒有再多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