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幫生命與生活補習~從社區大學到學學文創 咖啡海 許多在台灣待了一段時間的外國人都會對台灣發達的「補習事業」嚇一跳,驚訝台灣人在國家的學校體制外還有如此蓬勃的教育消費能力與習慣。教育研究學者也指出,「補習」延續了中國文化裡面以及台灣歷史裡的私塾制度,顯示民間在非官方管道外積極找尋學習的各種管道。只是,過去人們可能是為了仕途而進私塾,但是現在台灣的學生則是為了學測、指考、留學、國家考試、工作等等原因進入補習班。但是,在台灣除了有以工作、升學與國家考試為目的的補習班外,隨著社會的進步,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花錢學習技能與知識。 這樣的學習機制可以分為以下幾類,第一類是各縣市救國團與各地社區大學紛紛開設各種「技藝班級」,提供管道讓民眾在下班後或是家庭勞務之餘,能夠可以學習各式技藝,如電腦、語言、繪畫、插花、舞蹈、烹飪等等實用的生活技藝。第二類是各大學開立的「推廣部」,藉著學校本身的品牌,提供較長期及更專業的課程,學生與企業人士能夠有更多的進修機會。甚至針對認證上的需要提供教學服務。第三類則是「講堂類」,我們也可以看到誠品書店、富邦藝術基金會、中國時報與各單位紛紛開設「講堂」或是「講座」,這類課程主要針對「知識」或是「藝文」領域提供一期十至十二堂的專業講座,如「文學」、「電影」、「藝術美學」、「經濟」、「社會學」、「心理學」等主題延請大學教授或是知名社會人士講授課程。從這三類不相同的學習機制來看,我們可以說台灣(尤其是台北)早已培養起針對技藝與知識消費的習慣,並且成為台灣重要的產業之一。近來,我們更看到「學學文創」的設立,便是在回應北台灣民眾這方面的需求,提供更好的學習機制與環境。 台灣正式的教育機制中,因為升學機制的關係,使得對於「藝術」、「美學」與「人文」等等教育面向往往被犧牲,孩子常常成為「補習」的機器,而忽略了在職業技能之外興趣與能力的培養。但是,「補習」卻也成為台灣人在完成專業能力學習後的另一種選擇,選擇各式管道,以滿足自己本身對於「文化」的需求,讓自己的生命與生活不再只是單調的工作,而是因為藝術與人文等元素的加入而更加精彩。「補習」一詞之義,再此已不僅是「補強已所習者」,更是「補足所未習者」,消費者選擇自己有興趣的科目,也選擇過去在自己生命中缺席的項目來學習。 「讓人的生活品質更好的事業,就是文化創意產業」,學學文創董事長徐莉玲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講了這麼一句話。生活即是文化,但是讓生活的品質更好,除了自身要有動力之外,更需要產業配合推動提供更好的資源與資訊。「補習」,更是台灣重要的文化之一,而針對台灣民眾貧瘠的生命與空洞的生活提供多元學習的管道,絕對是門需要推廣且值得投資的文化創意產業。 (圖片引用自學學文創官方網站,特此感謝!) (該文為文創藝站workshop心得) 學學文創官方網站 http://www.xuexue.tw/ 救國團 http://www.cyc.org.tw/ 誠品講堂 http://www.eslitebooks.com/forum/index.shtml 誠品信義學堂 http://www.eslitebooks.com/XingYi_forum/index.shtml 富邦藝術基金會講堂 http://www.fubonart.org.tw/fubon-d-1.htm 市長官邸藝文沙龍 http://www.mayorsalon.com.tw/class.aspx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afesea 的頭像
    cafesea

    咖啡海的天堂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