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未完 雖然在寫作的過程中一直不認為所謂的「網路成癮症」就可以解釋所有的宅男現象,但是還是有必要簡單解釋一下到底台灣社會怎麼與網路結合在一起。 首先,從第一張圖【有線寬頻網路用戶成長數】,我們可以發現寬頻網路是在2000年以後快速普及的。在發展之初,大部分的網路使用者都還是使用市話撥接,但在2000年以後,寬頻網路開始逐漸普及,至2006年已至440萬戶(不包含公司與學校網絡系統使用者),約佔台灣家戶數62.4%。 第二張圖【經常上網人口成長情況】。「經常上網人口」意指在日常生活中有必要上網者,比如說公司、學校以及個人的網路使用,都可稱之為「經常上網人口」。圖中可看到,經常上網人口在1996年台灣網路服務剛發展之初,僅有6%,但到了2006年已達43%。
值得注意的是2000、2001年,這兩年之中,台灣的寬頻網路用戶突然成長了52%,而經常上網人口也在這兩年當中成長了7%,為歷年來最高的一年。我們可以說,在這一年以後,台灣經常上網人口,家庭寬頻扮演了越來越重的角色。 換言之,「經常上網人口」的成長與寬頻的服務普及有密切關連,寬頻網路的升級與普及帶動了整體台灣在網路使用上的比例。 而在這幾年我們可以看到「網路成癮症」成為一個熱門的話題,可以視為是寬頻網路進入家庭之後,對於個人使用網路行為造成集體性的影響。過去寬頻僅能在學校使用,但在2000年後,寬頻成為家庭中重要的資訊設備,成為日常生活重要的物件,並依此產生了生活上的變化。 而在2005年開始出現了「宅男」的說法,這個詞彙用來形容「網路成癮者」,因為他們的生活與網路密不可分,並不喜歡戶外的活動。由此可見,「寬頻網路」進入家庭與日常生活之後,社會上已經開始重視其對於生活形態的影響,並且已經產生新的詞彙如網路成癮者、宅男等詞彙,來凸顯這個現象的嚴重性。 值得更進一步探討的是,在這幾年中,台灣社會對於「藝文」的消費是否有減低?減低的比例中,男性又佔了多少的百分比?在這樣交叉比對之後,便可以發現,宅男如何在寬頻普及之後,受到寬頻影響,進而影響到美學態度與行為。 圖片與統計資料來源:資策會FIND網站/經濟部技術處「創新資訊應用研究計畫」 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many&id=15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