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錢包與鑰匙 原本以為這只是自己的習慣,但聽說情敵對於這「出門三物」也抱相同看法,才特別注意到這三樣東西的意義。 溝通、交易與 安全感 這三物件從功能上來看,所提供的是溝通交易與安全感吧! 沒了手機,不僅沒法和遠方溝通,也沒辦法讓他人找到自己。手機,是自己與社會網絡個連結中介。我們想像自己活在手機裡的電話簿每個聯絡人的腦裡,別人也活在自己的手機裡,雖然沒有聲音,但當具有代表性質的號碼儲存在離自己最近的機器裡,總是覺得自己在人與人關係交織的網絡裡,有了一個「位置」。 沒了錢包,不僅生存發生困難,死了還是具無名屍。信用卡、鈔票、零錢、身份證、門卡、會員卡、提款卡、健保卡、悠遊卡,所以活著需要的零件大概都在這小包裡。少了這一包,不僅要開口向同事朋友求援,連騎摩托車都會變得特別小心。 沒了鑰匙,回不了家。鑰匙環上當然不會只有家鑰匙,還掛著公司門鑰匙、信箱鑰匙、車鑰匙、保險箱鑰匙,同時也有一支具有紀念意義的鑰匙圈,一同宣示著這些就是我掌控的門,就是我看守的秘密。沒有我的允許,閒雜人等不准進入。 訝異的是,之後問了身邊的朋友,有哪些東西是他們出門一定要帶的。每一個人幾乎都回答先「手機」,再回答「錢包」,最後才想到「鑰匙」。從「出門」這個離開最有安全感的地方往遠方移動的動作來想,手機也象徵著「目的地」,代表著與遠方的連結,這與出門的目的來講,是相接相合的。 錢包的給人的距離感是中程的,而且更為實用具體。從皮包裡拿出錢,用皮包在感應器前刷悠遊卡,掏出信用卡簽單,具體的消費行為仰賴著皮包。 鑰匙給人的距離感是最小的,畢竟打開門之後就是自己最安全的空間。看著人找不著鑰匙的慌張。當然鑰匙也是功能最單純的,就是為了把門打開而已,但少了這一把,卻是有車開不了,有家歸不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