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匹茲堡已經是第八天了,昨天國際學生check in,今天要搬進新租的房子,很多事情開始慢慢就定位。 過去一週最大的感想莫過於對於「成家」二字感到辛苦。先不管有沒有另一半,光是要找個棲身之所,買到生活中所必須要有的配備物品,都是花錢花時間的事。 於是,我在IKEA的床墊前花了半個小時猶豫到底要不要把花個兩百五十美金買張好點的床墊、卻在最後的時候抓了一張桌面與四支桌腳只為了省下二十塊美金。 於是,我不敢在美國超市買2.5美金一盒的豆腐,寧願搭車半個小時到中國超市買兩盒,然後加上一大包各樣全新的調味料。 這讓我想起以前當救國團嚕啦啦服務員時,每年寒暑假營隊的設站。那時,營隊開始前總是想著器材清單,採買各項所需的裝備,畫著營隊海報與歌單。設站當天,一群人大箱小箱地運往營隊所在地,將原本空蕩的營本部與營區布置起來,最後拜山祈求活動順利進行。這段settle down的過程也跟設站沒什麼兩樣,只是這次是在很遠很遠的地方設站,一設之後,這營期要有好幾年。 這樣一遭,更感念當初爹娘當初成家的辛勞,也才發現,家之所以為家,一部分的原因正是這些物件一件一件地都是為了這個家而買而用。 從事消費文化研究的人類學家Daniel Miller在 A Theory of Shopping裡,以大賣場的購物為例,講述在日常生活的消費裡,對家人親友的「愛」如何成為購物過程中最重要的動機,而「購物」即是這個愛的表徵與體現,也是愛的實踐過程。過去,雖然讀過這一本書,但總是沒有深刻體會。這回,自己有了這樣一段經驗,才真的體會,原來那段我不以為意的購物就是家人的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