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網路社會觀察鏡 (4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便當文聽來的 董小姐露面道歉



有人說,看一個人吃便當可以看出他的個性,便當文也不例外。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allery_left
這不是開箱文。
我畢竟不是專業的手機電腦工程測試人員,寫不出專業的開箱文,這篇文章只是想記錄一下最近因為買了智慧型手機後,在生活上所發生的變化。用人類學的說法,就當做一個物質文化的田野筆記吧!也正因為是個筆記,所以讀起來可能有點零碎,還請多包涵!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一篇文章送給在九月一日離開我們的Teddy。
很抱歉沒有辦法送你最後一程,但希望你能看到這篇文章,看到你帶給我的啟發。 我掙扎到底該把Teddy擺在第二人稱還是第三人稱的位置,有很多話想對Teddy說,但又有很多話應該把他擺在第三人稱的位置來描述。於是乎,我決定兩者採用,如果朋友們讀這篇文章時有點頭昏,還請見諒。

朋友,我們是在網路上面變熟的,卻是在人類學的路上相遇,就讓我以你為中心寫一篇關於Facebook的網路民族誌吧! 和Teddy是在臉書(facebook)上變熟的,加他好友的日子在2010年的四月。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剛才在Facebook上看到了朱學恆昨天在「文茜的財經故事」的發言,裡面他不斷在提醒一件事情,任何想要創業或是想要讓夢想實踐的人,不要只看台灣市場,而要去擁抱世界的舞台。哪裡有舞台就要往哪裡去,去美國、歐洲甚至是中國,都會比只在台灣來得好。就像Angry Birds一樣,一間芬蘭公司的創意,透過美國App Store的推廣,到今天成為全世界皆知皆玩的遊戲。這讓我想到了另外一個例子,J. K. 羅琳。前一陣子在哈利波特電影最後一集推出之前,美國電視上推出了Magic Beyond Words這一部劇情紀錄片,講述J. K. 羅琳如何在人生的低潮中不放棄創作,把握機會變成這個世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寫出定義一個世代的系列故事。在這部紀錄片裡有這麼一段,當哈利波特第一集小說在英國成功之後,J. K. 羅琳的經紀人跑到紐約談出版代理,進而吃下了全美的市場,並且也在這之後進軍全世界。Angry Birds與哈利波特的故事或許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裡,我們要爭取的是站上世界舞台的機會,當站上世界舞台之後,世界自然知道你是從何而來,就像我們今天都知道Angry Birds來自芬蘭,哈利波特是英國的小說。文創產業在產業化的過程裡難免會受到資金與市場的限制,在台灣整體環境對於文創產業不利的狀況下,不如先試著世界的舞台,用最好的創意點子吸引來自國際的奧援。當你在世界舞台上成功之後,何愁在本土的環境上還沒有發展的空間。
或許,學術上要成功的道理也是一樣吧!台灣這幾年人文領域出來留學的博士生太多,但台灣少子化讓大學裡的師資需求降低,開得較職缺越來越少,實在不知學業完成的時候回到台灣是否有合適的教職或研究職可以讓我發揮。再者,台灣給教授的薪資無法讓人在都會區安居樂業,複雜的升等審核與重研究不重教學的傾向也讓人頗為灰心。走向國際,努力在更大的舞台上發展找尋機會,或許才是正確的選擇。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社群網戰.jpg 之前花了幾篇文章的篇幅介紹了Facebook,但隨著時間芢苒,Facebook似乎也發展出不同的樣貌。   就像在電影《社群網站》(The social Network )裡,當Facebook準備要擴張之前,Mark Zuckberg大喊「我甚至不知道它會是什麼?」初加入Facebook的確讓人困惑,當你在上面加入的朋友到達一個層次後, 會發現到你的臉書開始自己運作起來。你會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經營自己臉書的方式,有些人喜歡寫下自己現在的想法,有些人喜歡讓人知道他心理測驗的結果,更有很多人喜歡貼些東西在塗鴉牆上。每個人的用法都不一樣,但也從中看到每個人的個性。轉貼的尤其精采,朋友從自己的朋友那邊看到很酷很炫的影片,或是感動又發人深省的文章,藉由分享機制再分享給更多的人。 最近已經有幾個朋友開始在Facebook上的部落格裡發表文章,雖然和一般的部落格相比可以閱讀到的讀者可能受限,但是透過分享的機制,可能反而更有機會達成「有效閱讀」!亦或,更多的朋友是隨時就留了一篇還算不短的心情文,或是在分享文章影片時還加上的自己的短評與想法,雖然這些算不上部落格文章,但是形式與內容也幾乎無異。 另外一個讓我注意到的現象是,因為Facebook和gamil有提供「即時通訊」的功能,已經有不少朋友開始放下msn,只用Facebook來當做一般和朋友聯絡的網路通訊媒介。前一陣子Facebook也宣告要發展出更即時的email系統,企圖想要改變所有人的網路通訊罐,雖然還不知道是否可以成功,但可以想見的是會引起一陣波瀾。 我們或許可以說,Facebook之所以成功,除了徹底掌握住人性對於網路社會性互動的好奇心外,更是在於兩個關鍵字上:「活動」與「整合」。Facebook提供了一個網路互動的平台,藉以創造出各式各樣的網路活動。一個分享、一段文字、一張相片,都可以讓朋友之間在網路上產生互動。甚至當你想邀請朋友舉辦趴踢吃飯,Facebook還幫你聯絡,朋友也可直接回應在上面。不僅於此,Facebook更整合了各式各樣的網路資源,舉凡別的網站的影片、知名部落個的文字、還是哪個偶像團體的粉絲網頁,都能整合在Facebook裡。這也讓我不禁要問,如果沒先有Youtube、部落格等網路服務當開路先鋒,Facebook的成功之路是否更加艱辛? 這樣的分享機制也讓每一個Facebook的使用者更加立體。我們都透過各式各樣臉書上的分享宣告自己的特別。在以前,網路上看到有趣的影片與文章,透過email分享,怕被當成垃圾郵件,用MSN分享也有可能被誤解為病毒連結,但Facebook給了你一面很大的牆,你可以隨意丟東西上去,也可以在上面隨意回應別人所丟上的。你不光只是讓你的朋友加入你的臉書,而是讓他透過你在上面的各式活動認識自己,You are what you share。 我們會有下一個Facebook嗎?這實在很難回答。如果Facebook是Web2.0「分享」機制下的勝利者,那下一個Facebook或許會是能夠洞徹Web3.0雲端技術,並且與社會關係緊密的網路服務。但在此刻,必須要承認的是,facebook似乎已經不再是一個可以被簡單定義的網路服務。Facebook≠Youtube + Blog + MSB,Facebook就是Facebook。   圖片下載於: http://gallery.photowant.com/b/gallery.cfm?action=poster&filmid=fsen11285016&pid=P-fsen1128501601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如果Youtube改變了當代人對於動態影像的視聽習慣,那Facebook與改變了Youtube影片的傳播模式。   觀察一下Facebook上最新動態的內容,大致上可以分為幾類,第一類是webgame資訊,誰又完了什麼遊戲,或是心理測驗,等著傳播。第二大類是個人的心情簡訊,碎碎唸幾句,讓自己的社群知道現在的心情。第三大類是網路上各種影片或是文字資訊。其中影片因為Youtube或是影音網站都與Facebook建立了分享機制,所以現在不論在何處看到了什麼有趣的影片,都可以輕鬆地點選「在facebook上分享」,把影片移到自己的臉書頁面上。  

Facebook還沒普及之前,Youtube的傳播模式主要依賴msn上與部落格上的分享。兩者相比之下,前者的是一對一的傳播,後者是一對無限的傳播。在msn上我們一次只能針對一個人做一次性的網址連結分享。但有了Facebook以後,網友可以直接將在Youtube上看到的精采短片,分享給自己的網路社群,不僅如此,在自己facebook看到別人分享的精采影片,也能直接在facebook上分享,大大加速了影片分享的速度。  

我曾經在前面的文章講過,社群軟體讓每個人都建立起了一個以自己為中心的部落,或是社群網絡。這個社群網路在虛擬空間裡相互重疊,就像許許多多的圓散落在一個平面,但圓與圓之間都有交集,而這些交集將位置相對遙遠的中心連結了起來。而網路訊息,不管是文字還是影像,也都在這樣交疊的過程中,在社群間快速地散布開來。比方說之前小胖林育群在星光大道爆紅,很多網友分享影片的方式變已經從msn轉到facebook上,因為這樣一次可以對很多朋友分享,也有不少朋友會在影片下面點個「讚」,鼓勵分享。就這樣,小胖的影片可以快速地被不同的facebook使用者複製分享(甚至是複製貼上),成為個人社群裡的最hot話題。

 

於是,每個facebook使用者就像是電視台台長一樣,決定自己要播出什麼樣的影片內容。Facebook的最新動態,就像是一個大廣場上,擺了幾百台的電視機,播放著幾百個不同的頻道。每個頻道的節目內容,大概也會類似台灣的新聞節目,大同小異。但小小的差異,會創造出大大的新流行。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學期總算在一片報告的追殺當中結束了。最後的兩三個禮拜、上台報告、會議、三篇期末報告,把我整的要死不活的。每天的睡眠大概都只有五個小時,對於一向每日需要七八個小時的咖啡海而言,實在是太痛苦了!過去這幾個禮拜,雖然還是每天上來報台看看,但總是提不起筆寫文章,反倒是每天都在Facebook上嘮叨兩三句,抒發一下自己的情緒。身邊不少朋友似乎也有這樣的傾向,生活中的瑣碎小事,他們寧願擺在facebook上,等到有一個較大的想法後,而且想要和較多的人分享,再擺上Blog。MSN, BLOG, Facebook可以說這是這十年來最重要的網路發明,就像現實聲中的資訊傳播有電話、報紙與雜誌,各自有各自的功能。MS這類的即時通訊軟體(包含ICQ, SKYPE),像是電話,了成為人和人之最直接的溝通工具。其實這也像是「極速版」的信件往來,但隨著速度增加,文字溝通的速度也更加生活口語化。BLOG成為每個人建立自己網路空間的必備工具,大部分的Blog結合了網誌與相簿的功能等,讓網友在網路上有一個空間向世界發聲,用文字與影像宣告自己的存在。Blog上的書寫,或是說逐漸要成為主流的書寫模式,是講部落格當成雜誌,Bloger用自己的角度寫一篇自己的想法或觀察。這些文章集結起來,也就像是雜誌的形式一樣,維持一定的篇幅與深度。從溝通的工具來說,如果說MSN表現的是個人性,而Blog是強調大眾性,那Facebook即是一種社群性的網路應用。身為人,除了有一對一對話和與世界溝通的需要外,也需要有小規模的社群性互動。人總是擔心自己講的話被誤解與誤用,尤其是在面對廣大網路鄉民;人有時候也只需要向一群朋友發發牢騷,未必需要有人認真回應,但只有有人以朋友的身分願意聆聽,自己也就覺得舒坦不少。在臉書上,我們總是可以選擇自己想講的話,用自己想要的方式,對著自己的社群碎碎唸。
臉書,加上其對於每個人動態消息的彙整,打開臉書就像打開一份不斷即時更新的報紙,每一個人的短語即像是每一篇報導的「聳動標題」。因為大家總是把情緒清楚地表現在兩三句話之間,整頁的動態消息也就成了個人版的水果日報,讓人有豐富的想像空間,如果對於標題有興趣,即可選擇要不要和下標題的人繼續互動下去,即便沒有互動,或祇是點給「讚」,也算知道了朋友的最新動態。
臉書的另外一個特性是讓每個人成為「媒體中心」。現在幾乎所有的新聞性網站、娛樂性網站,都會加上一個複製訊息到臉書上的選項,就連自己看到朋友在臉書上貼出自己有意思的新聞,也可以透過「分享」選項,轉貼到自己的臉書上。於是乎,每個人不僅在臉書上或是其他網路媒體上吸收到各種資訊,自己更化身成為主播或是主編,向自己的網路社群報導自己所收到的最新消息。一段有趣的影片,一篇感人的文章,都可以不斷透過這個機制在每一個不同中心卻又相互重疊的臉書「最新動態」裡,得到持續更新的生命力。舉個例子來說,小胖林育群的竄紅,除了影片本身被丟上Youtube外,透過Facebook的快速分享更加速了他為人知曉的速度。
臉書上的文字書寫與表現模式,也正改變部落格的生態。在Facebook之前,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人在部落格上碎碎念,尤其是不善書寫較長篇幅的網友,也把部落格當成是可以發嘮叨的地方。但當Facebook與其他微型網誌開始提供了這項功能,部落格的書寫正轉向篇幅較長的形式。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facebook缺少了微網誌型態的網路服務,是否還能有這樣大的吸引力?
在網路上發表生活感想早已不是新鮮事,但並非每個網路使用者都以當部落客為職志,不少人也只習慣偶爾碎碎唸一下。要每一個網路使用者三不五時就寫一長篇大論證明自己在那虛擬世界的存在似乎是太為強人所難,於是乎,微網誌的誕生滿足了每個人口語上碎碎念的需要,透過twitter, 噗浪等,就能讓大家知道此時此刻我正在嘀咕什麼。這樣的一個設計並不強求別人的回應,卻滿足了發言者對於自我想像的投射,讓發言者認為他透過了這樣一個機制維持了和朋友之間的互動,而且這個互動式以他自己為中心。
原以為MSN已經幫助每一個網路使用者建立起以自己為中心的網路部落圖騰柱,但現在facebook更進一部把一整個自我中心部落搬到自己眼前的電腦螢幕上,讓每個人就像是網路部落裡的酋長一樣,看著自己部落子民的生活,決定要怎麼跟他們互動。他們要種菜,搞幫派,都在酋長的眼下。他們想要跟酋長互動,可以傳訊息到酋長的信箱。他們也能聽到酋長在講些什麼,嘀咕些什麼。網路部落就是這樣,每個人都是酋長的同時,也都想像每個人都是自己部落裡的子民。一句話或許很短,但一句句累積起來,就會是一篇精采的故事。一句話或許孤單,但有了眾人的回應,也能成為精采的劇本對白。Facebook在我看來,除了強於透過各種方式建立社群關係,更強於讓每個人的個人首頁成為他自己的部落。在這個部落裡,碎碎念就是最棒的社交方式,透過碎碎念,現實壓力有了出口,也讓這個部落越來越有符碼深度、越來越壯大。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上圖:會場一樓,與iPhone遊戲介紹 080926 CMU ETC Exhibition 一整天兩個meeting與一個演講,加上天氣的變化,讓我感覺十分的疲勞,暫時不想再碰書本,剛好聽到朋友說隔壁卡內基美隆大學(CMU)的「娛樂科技中心」(Entertainment Technology Center or ETC)正好有展覽,便跑去一下轉換心情。事實證明,這一趟真的來對了。
上圖:濱河而立的ETC大樓 濱河而居的「娛樂科技中心」,顧名思義,即是一個研究娛樂科技的單位,這裡的課程主要是電玩娛樂軟體的開發,來這裡的學生畢業後也都在相關產業工作。比方來說,光是河的對岸就有三家這個中心裡教授所開設的公司,成績優異的學生在畢業前就被網羅,畢業後直接投身遊戲設計產業。今天的活動,是該中心連續三天會議的相關活動之一,各組學生把自己的作品秀給與會來賓,也開放給有興趣的民眾。
上圖:互動遊戲,其實還有腳踏墊,但沒入鏡。 在整個展示活動中,可以看見目前的遊戲趨勢是正式當紅的「互動遊戲」,各個組幾乎都是以「互動介面」為出發點,發展出各種遊戲。比方說,有的組覺得用Wii手把玩遊戲還不夠過癮,在角色扮演遊戲中同時加上了類似DDR的腳踏墊,讓玩家的冒險歷程除了親自動手打怪,同時也有足部的運動。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前,中國時報引用中央社新聞報導,中視公司擬將與全球最大影音網站Youtube簽訂合約,未來未經中視授權的電視內容,民眾不得自行上傳,並將有系統地將節目內容上傳。當我看到這則新聞時,不禁要問,這樣一來,超級星光大道還能繼續火紅下去嗎? 中視公司有這樣的經營決策,無非是在過去一年半裡,選秀節目《超級星光大道》成為網友們逕自下載與上傳的最大目標。往往在星期五節目結束的當天夜裡,或是隔天上午,便可以在Youtube上可以看到最新的節目內容。這對於網友們來講,無疑是個福音,讓欣賞電視節目不再受到時空限制,甚至可以收藏自己喜歡的片段,並且與更多朋友分享。但對電視公司而言,這反而挑戰了他們所擁有的節目智慧財產權與播放權,更犧牲了他們的廣告效益。無怪乎,電視公司想要與Youtube簽約,限制網友的上傳行為。 但在稍微研究過過去一年半《超級星光大道》的成功模式的人都知道,該節目之成功方程式之一,便是拜網友們能夠自由上傳他們所擷取到的網路畫面,並且主動地與網友分享,才能夠在短時間之內聚集人氣,讓更多的人注意到這個節目,甚至將節目推廣到海外,成為全球華人娛樂圈的焦點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上傳自由度並非是單一現象,而是與網友是否支持這個節目、是否有喜愛的歌手、是否願意花時間討論節目內容有密切關係。如同當我們在Youtube看楊宗緯與蕭敬騰PK到第三場的同時,我們同時也關注PTT上星光版討論區的文字,甚至主動加入討論的行列。節目的網路人氣便是這樣累積起來,也吸引到傳統平面與電視新聞等傳統主流媒體的主義,得到更大的傳播能量,使得《超級星光大道》真正成為觀眾生活的一部份。 另一個例子是,在英國版超級星光大道演唱公主徹夜未眠的Nessun Dorma,也是透過網友們信件上、MSN上傳遞影音片段的網址,才在台灣快速打開知名度,並讓他在之後的唱片專輯上,有不錯的表現。正因為網友有收藏的自由,也才也了傳播的動力,而這傳播的力量足可以超越國界,發揮極大的影響效果。 如今,中視公司擬與Youtube簽約完全壟斷影音上傳的管道,這難道不是完全違反了當初《超級星光大道》的成功方程式,違背了網友鄉民們對於網路自由度的期待。或許這樣一來保證了部分廣告傷的收益,或是提供了網友們更好的影音品質,但網友鄉民們的熱情卻會被澆熄,如此一來,超級星光大道還能如此火熱下去嗎? 最近翻譯出版的新書《是誰綁架了文化創意?》,作者Lawrence Leesig便質疑當法律或是創作人對於「授權」過份強調時,是否保護了文化創意產業?還是限制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其主張對於智慧財產權不應無限上綱,應該要適度鬆綁讓其成為文化創意發展過程中的必要養分。從中視公司與Youtube的例子來講,我看到的是與其相反的主張。台灣要成為全球華人的娛樂中心、中視想要培養出未來閃耀於全世界的明星,該做的應該是讓網友鄉民們有更大的自由度,而非帶來更大的限制。 新聞內容如下: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419/5/xlht.html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我刪除了「超完美網路詐騙」一文,原因是在友人的提醒下,發覺自己沒有盡到對於資訊的查證工作,所以決定把這篇文章刪除。 事情的內容很複雜,但大致上是歹徒現在已經懂得使用木馬程式,搭配監控受害人的網路消費行為,並針對受害人的繳款模式,進行詐騙。 原本想用類似小說故事的模式,讓讀者更能清楚掌握事件的發展過程。但後來,因為細節太過複雜,牽涉的人很多,加上自己是輾轉知道這個故事,所以很多細節實在不甚清楚。 身為一個部落客,我清楚知道,故事的行銷效果絕對比教條式的警告來得有用。但學術的訓練以及網路公民的自知告訴我,在資訊不足的狀況下寫下去,只會讓讀者更加迷惑,同時也讓店家廠商商譽受損,也會讓自己的部落格蒙羞。所以,決定把這篇文章刪除。 但,咖啡海在此,還是要提醒大家,接到任何有關金融繳款的電話,都要特別小心,千萬不要立即就信以為真!更要注意,現在的詐騙手法早已數位化,使用網路ATM、或是網路購物,都要清楚賣家的聯絡方式,並且確認賣家的身份,千萬不要誤入歹徒的陷阱啊! 在此,向已經閱讀過前文的人,以及相關的店家廠商,致上最高歉意,希望錯誤的資訊不會帶給你們困擾。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備份&重灌 對於備份資料與重灌電腦這檔子事,我一直有種焦慮。 電腦之於人腦,現在說起來已像是另一個自己。除了自己的工作完全得仰賴電腦外,它也是我的口、我的窗,更是我記憶的倉庫。幾次電腦斷了網路,像是耳聾眼瞎又失聲一般,甚至電腦我連寫文章都有難以組織下筆的困難。 備份,在病毒環伺的危險時代裡,像是一道保命的措施,不得不做。記憶與行動的能力彷彿隨時受到威脅,當電腦成為我五官四肢的延伸,我能做的好像只能消極的備份,無法直接迎擊病毒的侵襲。 插上160G的外接式硬碟,資料便不著眼地複製在一個藍色的硬盒裡,原本應該是「停」放在一台桌上型電腦裡的記憶開始可以「移動」,等待遷徙到下一塊合適的水草,再行下放。「移動」本身對於農業民族來講像是藏著利刃風險,安土重遷的文化裡,沒找到個能安身立命的風水寶地,總覺得心沒真正放下。 當記憶自硬碟裡被抽吸離去,電腦成了行屍走肉,纏著病毒的驅體,等著重灌靈魂一樣的作業系統。新的靈體趕走了患有不癒之症的舊靈魂,讓軀體重新像新生兒一樣重新開始了心跳與脈動,準備開始他新的人生。這時的電腦是聖潔的,但自己卻又像邪惡的大人,開始著急地想要重新灌輸那些自以為是文化工具在才剛重生的小孩身上。恢復了口鼻五官,續了四肢,靈魂自然面對誘惑。接著,那些移動在外的記憶,要重新回到了這台電腦。怎知,那些曾經困擾著靈魂的病毒,也再一次尋回了宿主,又一次開始了侵略大業! 這是無間地輪迴,業力推動著電腦備份與重灌,我們即是無情的業力本身。 人即業力輪迴。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中時新聞 記者 張德厚 環保署「二手電腦回收轉贈活動」今年邁入第四年,過去三年環保署已經共完成近萬台再生電腦的轉贈,今年希望能向各界募到三萬台以上的二手電腦,組裝成5000台以上的再生電腦,轉贈給需要的人。(張德厚報導) 為減輕環境負荷,促進資源再生利用,縮減城鄉數位落差, 環保署三年來一直持續進行「二手電腦回收轉贈活動」,過去三年已將募得的二手電腦,共組裝成近萬台的再生電腦,轉贈給偏遠地區學校、低收入家庭學童以及弱勢團體。今年活動再度開跑,即日起至11月30日止,歡迎個人、機關團體或企業單位踴躍捐贈已逾報廢年限或不再使用的電腦設備。因為每三到五台回收的二手電腦,才能組裝一台可用的再生電腦,因此環保署今年希望能募得三萬台以上的二手電腦,能夠組裝成5000台以上的再生電腦,轉贈給需要的人。環保署回收基管會鄭啟璞組長:『今年最高希望能做到9000台的再生電腦,以這樣的數字來說,對外就希望能募得兩萬至四萬台的二手電腦。』 各界如有不需要的螢幕、主機、鍵盤、滑鼠、喇叭等電腦設備,都可送往全國各縣市的回收點回收,詳細地點可上「二手電腦回收轉贈計畫」的網站查詢(http://recycle.cier.edu.tw/),或打0800-212688專線洽詢,如捐贈設備數量達20台(主機、螢幕各算1台)以上者,將備專車派員前往收取。
---------------------------------分隔線---------------------------- 在台北生活久了,很多事都習以為常,把擁有電腦與網路當成是在自然不過的事。但當我們在咖啡廳裡同時享用無限網路與咖啡的同時,卻有許多的家庭連陽春等級的桌上型都沒有。之前在部落、或是在鄉下的田野工作裡,可以清楚感覺到城鄉之間的「數位落差」。台北的小孩跟著老師的指導google關鍵字寫作業外,下了課還能回家玩網路遊戲,或是和朋友MSN。但是鄉下地方,唯一有電腦的地方可能只有國小裡面,許多家庭根本連486等級的電腦都還沒擁有過,上網對他們來講更是奢侈。 沒有了電腦,這些小朋友的競爭力自然比不上天天與為伍的小孩。沒有了網路,這些小孩與世界的互動,也只能限制在原本的生活空間與書本上。當在都市的我們越來越把「上網」這件事,當成天賦之人權,更應該想想這些偏遠地區與弱勢家庭裡小孩的人權與未來,是不是正需要我們的幫忙。 提醒自己是幸福的人,也期許自己能讓身邊的人,或是遙遠地方的人,能因為自己的一點小力量,能得到小小的幸福感。 與網友們共勉之!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話說今天登入PTT時,看到這進版畫面,我還以為PTT今天掛了! 但看了下面的文字,才清楚知道,原來是為了紀念(或慶祝)國際閃光節! 才特別做了這樣的設計!
不止進版畫面,連進去之後的分類畫面,也都應景的做了變化。 閃光公佈欄 (公佈欄) 我的最愛(這沒有改) 愛的討論區 (討論區) 甜蜜告白信(就是信件收發區啦!) 情話綿綿區(聊天室) 浪漫的約定(個人設定) 約會指南區(使用指南) 義理巧克力(遊戲區) 編情人名單(好友名單) 妳是個好人(離版)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小心雷文 如果在看電影「不能說的秘密」,就先知到「秘密」到底為何?一切的樂趣蕩然無存。 如果在星期五看「超級星光大道」之前,就先知道這一集誰要從節目中畢業,樂趣也是大大減半! Web2.0時代裡,難免有人資訊取得比別人快速,最新的故事一出,就迫不及待貼文與人分享討論,但這些舉動惹惱了一些不想被「地雷」炸到的鄉民們! 最近在PTT上,常可以看到「雷文」這樣的字樣出現在文章標題旁,提醒網路上的鄉民們,這篇文章可是隱藏著地雷,不小心讀到可是會被剝奪很多樂趣。 「雷文」最常出現在跟電視、電影、電玩與動漫等相關看板或是相關網站上,因為這些網站往往都在討論最新的故事情節。已經看過最新故事的觀眾,心中充滿著感想,自然會想與其他觀眾交換意見,但也因此常常在文字或留言之中,把故事最精彩的部分透露出來。不小心看到這些文章的人,便覺得自己像是踩到「地雷」一樣,感覺自己的樂趣被剝奪。於是透露最新故事情節的文章被稱為「雷文」,網路鄉民在Post時,若涉及會影響樂趣情節,也主動標明「雷文」在標題旁邊,免得之後被「踩雷」的網友們大罵。 主動示雷 保留樂趣 主動標明「雷文」開始於PTT的各版版主對於各版的規範。一開始,雖然標明雷文,但還是有網路「小白」不小心踩到地雷。於是又演變出第一頁保持空白,到第二頁才開始貼文的默契。這些措施都是為了保護閱聽人的樂趣,如此一來,除了自願踩雷的人,看電影的人不必擔心先知道電影情節,看星光大道的人不必擔心先看到星光二班哪一位先畢業,看海賊王的人不必擔心魯夫到底用了哪一招KO了誰,一竊的樂趣都保留即將要看的人。 網路新道德 在Web2.0的時代,資訊傳遞的「速度」與「量」變得過度快速,許多閱聽的樂趣往往也在資訊爆炸傳播的過程中被犧牲了。「尊重其他網友不想踩雷」成為往台灣網路上的新道德運動,現在,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網友主動「示雷」,不需要版主規範。未來,相信更多的網友會一起響應這維護閱聽樂趣的網路運動。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071107帶著相機進餐廳 最近進餐廳吃飯,有越來越多的人,拿起相機拍起眼前桌上的美食,同時,也看到有越來越多的人在自己的部落格裡記錄自己的美食體驗,或是成立以美食為主題的部落格。可以說,美食與台灣網路越來越親密啊!
自己也是拿著相機進餐廳的人,回到家便把美食相片傳上網路,或是寫寫用餐的心得。對我來說,用相機記錄下美食的樣子,寫文章講述享受美食的過程,也成為一種樂趣。因為在寫作的過程中,讓我能更加深入地思考「為何這家餐廳好吃?」、「我是和誰一起享用這頓美食?」、「這家餐廳值得推薦嗎?」等問題。而在將文張貼上部落格之後,路人鄉民的反應更是一種反饋,讓我知道有人和我有類似的喜好,也交換彼此的美食經驗心得。 除了寫下自己的美食心得,從部落格的文章裡挑出網友推薦上的館子也是一番樂趣。好的美食文或美食部落格,不只掛上看起來誘人的珍饈相片,更仔細地陳述店裡的氣氛、吃食的方式與菜單價格。讓人感覺看完就想殺去店裡,好好大快朵頤一番。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070601從超級星光大道看Web2.0時代該學會的事 當台灣的網路服務進入Web2.0時代,資訊除了大量流動之外,也被大量儲存,讓網友們能以更快速更有效率的方式與社會整體互動。台灣原本就是一個小島,更因為Web2.0的緣故,更顯得狹小,任何的社會事件也都可能因為網路,快速地膨脹與扭曲。超級星光大道與楊宗緯的爆紅及負面新聞的出現,除了楊同學本身有檢討的地方外,也引起大眾對網路社會中倫理問題的重視。筆者對於整件事提出三點反省: 一、要相信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只要搜尋,一定可以Google到你。在Web2.0的時代裡,因為人們過度依賴網路,生活上的大小事都被紀錄在網路上。在哪裡唸過書,有得過什麼獎,參加過什麼活動,在某個網站發表過什麼言論,都會留下記錄。換言之,在這樣一個年代裡,每個人更應該誠實地面對自己的過去,選擇隱瞞只會落人口實,甚至會成為操弄得把柄。 二、學會與網路鄉民相處外,更要相信專業。網路上對於楊宗緯的歌藝與外型也有諸多批評,但是這些批評多半是網路上「鄉民」們的個人感受,這些意見有的中肯,但也有許多人只是無的放矢,以情緒字眼隨便發表意見。製作單位所請來的評審老師,給參賽者的意見,才是讓星光幫一路成長的最直接助力。這也給了我們一課,網路上雖然可以找到很多意見,但未必真的具有「專業」素養,未必能夠針對每個問題對症下藥。而當網友們把私人問題(如醫療、金融等)公諸於網友面前同時,也應該想想,是否需要找尋專業的意見。反之,網友們也不應以網路匿名之便,在沒有專業的狀況下隨意發表意見。 三、正因為網路是現代與未來生活當中絕對重要的一部份,筆者建議在學校教育中也應該納入「網路倫理」的課程,教導學生知道在每個人都有網路發言權的同時,也應該學會對自己的發言的負責。除了要懂得尊重別人,並要有與「鄉民」相處的雅量。再者,更應該教育學子勇敢質疑網路訊息的正確性,不要隨著人云亦云,而模糊了事情的焦點。 日前中國時報專訪製作人之一王偉忠提到,希望製作一個選秀節目,讓現代的年輕人知道,這條路並不好走。我想這個目的真的達到了,楊宗緯(甚至是蕭敬騰的車禍消息)都已是最好的例子,星光大道雖然風光,但地毯上都是閃光燈爆碎的玻璃,一不小心就被扎傷流血啊!這也成為一個示範,告訴之後想要成為明星的年輕人們,先誠實地面對自己,再來面對社會。 雖然楊宗緯犯了錯,但是這個錯在製作單位未設參賽資格年齡上限的狀況下是可以被原諒的,期待楊同學坦承面對道歉,並且選擇勇敢地繼續比賽。因為台灣除了有追求誠實的價值外,也需要一份對於夢想的執著。當你的聲音給了那麼多人鼓勵與夢想,也請你繼續為自己及為支持你的人堅持下去。 相片引用自楊宗緯與超級星光大道官方網站 本文亦刊於中國時報2007/6/8日民意論壇版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070521從超級星光大道看Web2.0下的明星宣傳之楊宗瑋加油 別懷疑,對於一個已經快為GRE發瘋了的上班族來說,《超級星光大道》與「楊宗瑋」最近成了咖啡海重要的精神食糧。 隨著網路影音分享技術的日漸成熟與普及,我們可以發現有兩類與別於以往的宣傳模式。第一類是我稱之為「網路藝人」,第二類我稱之為「靠網路變紅的藝人」。 第一類的「網路藝人」,是直接以網路作為表演舞台,透過網路上的分享與推薦,造成「人氣」與「眼球數」日漸累積增加,成為網路上的公眾人物,接著被傳統電子媒體與平面注意到,再紅回現實世界,目前最有名的應該為大陸女生「趙雲菲dodolook」。 第二類「靠著網路變紅的藝人」,並非說他們缺乏才能,需要靠網路才能紅,也不說他們單純靠著網路變紅。相反地,是因為他們在實際的電視媒體上的優異表現,被轉換成為數位檔案,在網路上播放分享,讓更多的人有機會接觸他們,進而喜歡上他們。星光幫與楊宗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這是只有在Web2.0才能會發生的事。 如果現在上網搜尋「楊宗緯」與「超級星光大道」,便可以發現到有上千網頁與其相關,其中擷錄節目內容的網站更是火紅,成為喜愛「星光幫」與「楊宗瑋」的粉絲們不斷點閱的網頁。除此之外,更有網友把楊宗緯與星光幫成員在節目中所唱的歌轉錄成MP3格式,在自己的部落格不斷播放,或是透過P2P軟體與其他的粉絲一起分享。原本就喜愛他們的粉絲透過這種方式來宣告對他們的支持,而不認識他們的人,也會因為友人的分享,輕易地找到連結,開始欣賞他們優越的表現。換言之,「超級星光大道」節目本身已經不受到電視頻道播出時間的限制,觀眾可以隨時加入並且欣賞。
在Web1.0網路時代中,明星的「官方網站」明星與粉絲間最重要的互動模式,但多僅被用來明星行程訊的傳遞,或是一些官方消息的宣傳,藝人本身、藝人與粉絲之間的互動其實相當薄弱。而隨著Web2.0的技術越來越成熟,部落格越來越普及,明星紛紛開始寫起部落格作自己外,電視節目本身成為被討論的對象、節目的內容更被複製、切割、重新編輯,並在Youtube與V’log被大量轉貼播送。觀眾不光與藝人可以互動,更可以與節目的互動,「超級星光大道」就是最好的例子。網路雖然有極強的滲透性,可以快速地吸引很多人關注一件事或一個人,但是也需要事件或是人物本身有足夠的能量,才能具有滲透的效果。「超級星光大道」製作單位的用心以及「楊宗緯本身的實力,搭配著Web2.0對於影音複製分享的力量,這群「星光幫」不只紅得有道理,更是想要不紅也很難啊! 楊宗緯加油!你出唱片我一定去捧場滿正版!這是我在網路上許下的承諾! 引上相片皆引用自楊宗緯與超級星光大道官方網站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上圖引用自: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greengirl 請先參考阿信台長對於PChome新聞台Blog首頁事件的評論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navypgg617/3/1285354873/20070501021247/#centerFlag 以及ZEN台長對於這個時事件於幾天前的迴響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zen/3/1284980780/20070426112524/#centerFlag 到今天,整個「新聞台首頁事件」已經接近兩個禮拜了,回顧過去的發展以及網友們的反應,真的可以感受到台灣的網路使用者正在一個更優質的網路空間。希望這個空間能夠是充滿文藝的氣息的地方外,也是一個台灣網路社會的典範。 檢驗過去台長們的留言,除了大部分的人都表現出希望恢復「嚴選好文」與「視覺探照燈」的意願,也有部分的人認為其實讓新聞台年輕化一點沒有什麼不好,阿信台長也提出我們也應該尊重的他們的發言權,而不應該擺出自恃菁英的優越。但不管怎樣的意見,我相信大家除了都有自己的立場外,也都希望台灣的網路空間能繼續往上提升,而非沈淪。 但所謂的「向上提升」指得究竟是何物?每位台長是否都有想清楚自己的出發點為何?是否有想清楚自己到底在期待什麼?這些都是問號。 在事件發生與經過幾天沈澱之後,當中也看了不少台長的文章,自己也有了更清楚的想法,而非只是跟著大家起鬨。 對我來說,整個議題其實圍繞在到底一個網路空間應該如何經營? 如果你是一名自由派,或是左派,你應該會認為,每一個人都有言論的自由,保障每一個人的自由是重要的,不能只重視少數人的權益,而是要追尋整體的公平性。 但如果你是一名比較右派的人,比較追求社會安定與發展的人,你或許反而會認同新聞台應該要維持菁英的氛圍,透過好文好圖的挑選,擔負起教育的責任外,也達到市場的區隔。 但事實上,左右派的要求沒辦法同時達到嗎?其實並不困難,如果我們把首頁的結構作些調整,增加首頁的篇幅,讓嚴選好文與哈燒文章都能同時出現,便能消滅這無謂的紛爭。 另一個議題是,誰能代表這個新聞台? 對起身抗議的台長們來說,這些「小朋友」與他們所寫的「火星文」顯然與新聞台長期經營下來的藝文形象相嚴重脫節,長期累積下來的新聞台形象也毀於一旦。品質較低、流水帳式的相片(包含我的相片在內)刊登在新聞台首頁也只是傷了台長們的眼睛,也傷了新聞台的形象。發聲抗議的台長們認為,新聞台的「首頁」應該要維持優良的品質,因為首頁代表了新聞台全體,代表了整個新聞台的文化。 讓我舉個例子,來表明我的立場。 如果你住的社區大門,或是入口,突然被一群滿身是血的幫派份子佔據,或是突然站出了很多穿著清涼的檳榔西施,你會高興嗎? 如果你的社區原本是一個寧靜宜人、書香裊裊、綠意盎然的地方,突然成為喧擾的菜市場,你會高興嗎? 我想,這就這出來抗議們的台長們的想法。 幫派份子也不是願意成為幫派份子,但是媒體不能鼓吹暴力與非法行為。檳榔西施雖然養眼,但是媒體不能鼓吹裸露風氣。很多事情是人性使然,但是媒體有責任主動來維持社會本身的公平與正確價值觀,不然社會將會很容易就墮落下去。 所以,雖然我承認喜歡看養眼的圖片,但我必須堅守新聞台首頁的反色情的立場。雖然我不反對個人的言論自由,但我更相信新聞台首頁必須要維持其文字的水準,不能成為煽動暴力行文的元兇!我雖然認同火星文存在的價值,但是更期待新聞台能發揮提升社會整體文學造詣的功能。 網路是個自由的地方,但也因為自由,更需要有自制性的規範,也需要有人對於一個公共空間做出最基本的管理,以維持社會期待的底線。反過來講,新聞台本身應該要檢討自己也應該高興。要檢討的是,為何遺忘了自己的社會責任,成為只追求利益的機器。該高興的是,台灣最大的網路反省事件發生在這裡,這便是新聞台長久累積下來的能量,也是未來能讓新聞台成為台灣網路媒體標竿的最大力量。 期待,新聞台趕快做出官方的回應!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