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告別宅男的十四堂課 (5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061222筆記08~【短片影評】宅男之戀 連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Ro7Aqd15KI&NR 片名:宅男之戀 片長:8分35秒 前文提到,大學校園成為「宅男」的溫床,又一部以宅男為主題的校園短片網路上流傳。 大要: 宅男凱兒與小婷(代稱,因為短片裡沒有提到她的名字)在英文課上與相識,並且成為合作報告的一組並且展開追求,身為宅男自然被女生拒絕。巧的是小婷竟然是BBS上的小天使,並且因為凱兒要申請個人版而在網路上認識… 筆記: 如同《宅男一生》,《宅男之戀》同樣在講宅男如何因為造型、 行為上的問題成為女生的拒絕往來戶。不過《宅男之戀》更加入BBS的「水球」元素於其中,有點像是延續《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的概念。看得出來導演很努力把「宅男」、「網路文化」、BBS做一個影像上的連結,只可惜要講的事情太多,沒有篩選,反而讓原本可以發揮的題材被浪費。 雖然透過這類短片可以想見」「宅男」如何成為校園重要的議題,但依照這種消費宅男特徵的影像手法,而不去發展出更精緻的影像論述,大眾可能對於宅男很快就會覺得厭煩了吧!校園裡的年輕導演們!加油啊!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61226筆記09~【書評】瞄準御宅族 下午在助理室裡把論文初稿寫完後,在晚上英文課前又跑去敦南誠品去翻了《瞄準御宅族》與《竹科人》兩本書。 《竹科人》是寫小說要用的材料,但間接可以看出竹科或是台灣電子業工程師們因為工作性質關係,不得不成為宅男宅女的辛酸。 《瞄準御宅族》基本上也是日本社會在《電車男》之後開始對於「御宅族」所做的分析調查,希望針對「御宅族」的消費傾向與心理特質作一剖析,並且從中預言下一波日本的經濟趨勢。但對我來說,除了前兩章針對御宅族的行為模式與心理特徵有比較清楚的學術價值外,後面依照各種御宅族消費傾向所做的「IT御宅族」、「動漫御宅族」、「機器人御宅族」等等,反倒沒有太大意義。 對於作者群而言,所謂的御宅族來自於「過度的消費」,即將工作所得之報酬的相當大一部份花在自己的嗜好上,用以凸顯自己的生活風格。這與日本向來已久的「達人文化」相當契合,也與日本人對於「工藝」、「技術」重視的民族特性相呼應。但如果將觀察的視野放大,日本所謂的「御宅族」本身與世界各地可見所謂的「收藏家」、「收藏狂」其實沒什麼兩樣,也等於廣義的「迷文化」(Hills 2005)。換言之,這本書其實所言薄淺,僅能算是一本消費者類型分析,對於想要理解「宅文化」其實沒有太大的幫助。但反過來講,這本書也是日本動漫與各種消費文化見證,足以證明日本社會在消費文化的意義建構上有更強大的論述。 自己個人認為,就如同美國在好萊塢影視產業的推波助瀾下發展出各種影迷俱樂部,日本「御宅族」其實也是依照同樣道理的「迷文化」。尤其是當我們將焦點擺在日本的動漫電玩產業時,便可以發現其已經成為日本主流文化的一部份,動漫電玩不光是休閒,更是日本重要的文化產業,也成為日本人文化輸出的強大武器。這樣的背景下,所謂的「御宅族」除了是消費者同時也成為生產者,他們藉由網路互動積極發展出更有意義的文化符碼回饋給動漫電玩產業,進一步促進該產業的升級。 反觀台灣,在政府曾經的打壓與現在的不作為下,台灣的動漫電玩產業(尤其是動漫)缺乏了自己的主體性,雖然有強大的代工實力,但市場卻早已成為日本與歐美的殖民地,變成只有市場沒有本土產業的不健康結構。但也因為如此,台灣的「宅男」也發展出不同於日本「御宅族」的論述內容,大眾對於宅男的定義與想像也與動漫電玩脈絡逐漸脫離,更加強調網路依賴與缺乏美學品味等來形容「宅男」的行為特徵。 (圖片引用自誠品書店網站) 誠品網頁 《瞄準御宅族》: http://www.eslitebooks.com/cgi-bin/eslite.dll/search/book/book.jsp?idx=1&pageNo=1&PRODUCT_ID=2680218234008 《竹科人》 http://www.eslitebooks.com/cgi-bin/eslite.dll/search/book/book.jsp?idx=1&pageNo=1&PRODUCT_ID=2680157852004 《迷文化》 http://www.eslitebooks.com/cgi-bin/eslite.dll/search/book/book.jsp?idx=1&pageNo=1&PRODUCT_ID=2611380864007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061220筆記07中興大學畢業活動之改造宅男計畫 連結 http://www.nchu.edu.tw/New_nchu/know02.php?news_sn=2719 圖片引用自: http://enews.ccu.edu.tw/modules/news/print.php?storyid=2872 新聞稿如下: 中興大學畢業季活動開跑 宅男改造計畫登場 稿源. 中央社 2006-04-10 12:42 中興大學畢業季活動今天開跑,不但畢聯會架設專業且資料豐富的網站,詳細記載所有活動,首波登場的「宅男改造計畫」,由畢聯會結合校外專業設計師,要為校園內性格內向且不善於打扮的害羞男同學改頭換面,並將改造成果上網,請所有師生提供意見。 由中興大學九五級畢聯會舉辦的畢業季相關活動,今天在學生活動中心舉辦盛大開幕式。全體畢聯會成員由校方代表分別披上畢業袍,成為今年「偷跑」的第一批畢業生,以迎接一系列盛大活動。 這次畢業季為中興大學近十年來首見畢業前夕大型活動,不但畢聯會架設專業且資料豐富網站 (http://gsa.ollix.com/ga2006/),也在開幕式中,以宅男改造計畫及網路出清拍賣做為宣傳重點。 「宅男改造計畫」是趕搭熱門日劇「電車男」及熱門影集「酷男的異想世界」風潮,為校園內性格內向且不善於打扮的害羞男同學進行改造。由畢聯會幹部結合校外專業設計師,將宅男們改頭換面,並即時將進度和成果放上網站,讓所有人掌握最新訊息並提供意見。 活動一推出,即獲得校內熱烈回響,數十名男同學主動報名,最後以個別面試的方式徵選出五位「參賽者」,於開幕式中打破寫上「宅男」、「好人卡」和玩具模型圖案的大型看板,象徵要在活動期間與改造團隊一同努力,擺脫「宅男」形象。 「網路出清拍賣」則提供畢業生出清家具及相關物品的網路平台,不再為畢業後一堆物品不知何去何從而煩惱。畢聯會也推出「名人系列拍賣」,包含從一日教官到與校花共騎白馬遊中興湖等各種新奇物品在網路競拍,所得將全數捐給世界展望會,搞笑之餘不忘愛心公益,也希望能趁機拉抬同學下標意願。 ------- 筆記: 在昨天找到的新聞稿之後,今天又找到一則今年四月的校園新聞。電影《電車男》在去年(2005年)九月上映後,「御宅族」與「宅男」等議題開始在台灣青少年之間開始發酵,這則中興大學的新聞便是一個明證。 電影《電車男》中的御宅族離開學校後擔任滿公司的電腦維修工程師,回到家中便沈迷於電玩與漫畫等。但台灣的「宅男」們目前多集中在校園裡,掛在高速的「宿網」上。大學時期,雖然沒有住校,但偶爾跑到宿舍去時,便發現宿舍裡每人一台電腦,每個男生都無所不用其極地運用校園網路資源,下載電影、動漫、A片與各種應用軟體等等。到最後,除了目前各學校都開始對於校園網路執行「流量監控」外,每個住宿社男生最常做的課後活動就是回到宿舍裡開始狂打CS或是世紀帝國(從上就知道我的年紀了!)。換言之,在台灣當前人人都有大學唸的教育政策下,大學成為「宅男的溫床」,教育部成為宅男氾濫的元兇之一,更無怪乎中興大學在畢業活動中會推出「宅男改造計畫」!為的就是導正學生在大學時期養成的宅男習慣,免得出了社會之後無法適應激烈的競爭環境。 這又讓我想到「好人文化」裡的好人特徵之一:「修電腦」。宅男們整日與電腦為伍,自然也練就一身修電腦的好本領。但也因為這樣,這類型校園網路宅男對於女生的唯一價值自然也只剩下「修電腦」而已(最多去修電腦時再順便帶兩份宵夜過去,一份給想追的女生,一份給她的室友。)。 雖然大學裡是個自由的環境,但是還是要多注意學生的身心發展吧!這些不都是立即就要進社會的國家棟梁嗎?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061219筆記06短片宅男一生 短片:宅男一生 引用自http://www.icoc.org.tw/fun_article_list.php?c_id=16 簡介: 短片在《宅男一生》以改寫後的「無間道」獨唱為背景音樂下,拍攝出男主角被發好人卡、在網路上被拒絕、平常只懂得動畫、漫畫與電玩等劇情。本片以逗趣畫面,試圖勾勒宅男如何在兩性互動上呈現弱勢以及身為宅男的辛酸。 筆記: 該短片同樣也發表在「台灣國際基督教會」的網站上,發表時間為2006/8/8號。這部短片應該算是在「電車男」電影後,台灣民眾自發性所拍攝的一部短片,片中除了以台灣的大學裡男學生宿舍為背景外,也讓台灣獨有的「好人文化」(「好人卡」)出現在其中。換言之,該片導演認為男主角之所以被發「好人卡」,正是因為他是「宅男」的緣故。 事實上也是如此,男主角在宿舍裡過著邋遢的生活、平常只會看漫畫打電玩,還不懂得打扮自己,想要不被發卡應該很難吧!這部短片也呼應了之前在PTT的SEX版上所刊登之「好人」與「宅男」相互關係之這部片也暗示了討論。「對不起,你是個好人,但我不能跟你在一起!」這是女生發卡的場面話,內心話是「對不起!我不想跟你在一起,因為你是宅男!」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61219筆記05~宅男現象觀察報告與短片 下文引用自: http://www.icoc.org.tw/faith_article.php?a_id=299&page=5 網路成癮 全台超過四十萬「宅男」 記者/中央社實習記者黃詠芝報導 父親節前夕,台灣國際基督教會發表「宅男現象觀察」報告指出,目前台灣網路上癮人數已超過四十萬人,主辦單位提醒民眾重視網路成癮問題,並推動「119」行動方案,宣導年輕人避免上網成癮。 報告指出,暑假期間,特別八月份是製造「宅男」高峰期,「宅男」是指對某特定事物極端偏好,不與他人接觸的人。其次,網路成癮的年齡距離已拉大,從小宅男、中宅男到大宅男,據政大廣電系黃葳威教授表示,十歲以上便有可能發生網路成癮現象。最後,因著網路使用率增加,形成宅男現象的媒介已不再限於電視、電動遊戲。 黃葳威表示,台灣網路上癮人數累積至今已超過四十萬人;去年綜合調查機構「諾普世界」也宣布台灣上網時間項目高居世界第一。 針對宅男現象,主辦單位提出「119」行動方案,鼓勵網路民眾每上網一小時休息十分鐘,打電話給朋友聊九分鐘,並要走出戶外和參與人際互動。 對於台灣未來宅男現象,黃葳威說,除了決定於台灣是否走數位化產業外,同時取決於政府社會的配套措施。 ------------------------------------- 筆記: 台灣國際基督教會在今年八月公布的這個消息,並且發表一份「宅男現象觀察」報告,試圖呼籲社會大眾對於「宅男現象」的重視。 因為還沒有機會拿到正本,所以到底這分報告用了多少樣本數,怎麼算出台灣有40萬以上的宅男,都還不是很清楚。但從上述的新聞稿,大致上可以看出研究者是從「網路成癮症」的觀點來理解宅男現象。研究報告可能的結論是,台灣當前約有40萬男性網路成癮人口,並因其對於網路過度沈迷,因此導致人際關係不良,進而也影響台灣的人口素質惡化。 事實上,這個新聞已經有點舊了,就目前所得到的訪問資料來看,「宅男」這個詞彙已經不再光指喜歡動漫或是沈迷網路遊戲的男性,還包含不懂得安排自己週末生活的男性、不懂得打扮自己的男性與社交技巧差劣的男性等。就目前的資料顯示,「網路成癮」僅是一個表徵,背後的真正原因在於宅男們對於生活風格與美學的漠視。因為不懂得讓生活加入美學元素,或是不懂如何融入公開社交活動,因而造成宅男有更強的意願沈迷與網路上。 如果40萬這個數字屬實,那麼實際上可以被劃入宅男範疇的人可能還要更多,因為40萬只是網路成癮,還有更多只待在家不願出門的男性,沒有被算進去。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61213筆記04從一個統計表說起 這篇筆記是關於一篇統計數字的感想,但我並不是分析統計數據的高手,想來ZEN兄應該比我厲害太多,希望ZEN兄能進一步補充! 之前在網路上看到一張應該是內政部所做的人口統計表,標明台灣地區近年來、各年齡層的未婚人口,包含男性與女性。結果2003年三十歲以上男女未婚比竟然高到159:100,才驚覺台灣社會近年來婚姻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晚婚,而且男性在婚姻上的困難度也比女性來得高許多。儘管扣掉原本就較高的男性人口比例,男性各年齡層不婚比例還是高得驚人。而且這還是2003年的表,2006年底的今天,想來狀況一定更加惡化啊! 算一算,現在30歲以上的的男性,大部分都是民國65年以前出生者,應該正值拼事業的階段,同時也是最適合結婚的時間,但是相對女性高出太多的未婚率,實在耐人尋味。 除了這個統計表之外,這半年來因為工作需要一個月當中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會跑去台北縣的雙溪鄉從事田野調查,去到那邊才知道台灣地區外籍配偶的比例竟然如此高,小小的雙溪鄉的年輕女性幾乎三分之二都是從越南移民過來。 再來,檢查一下自己的MSN名單,我優秀的女性朋友們與親戚們當中,近來一一步入家庭,但當中也不少人選擇嫁給外國人。並不是說我不認同女性選擇外國丈夫這一件事,而是感嘆台灣男性已經無法成為他們的首選。 回頭來看這張統計表,再未經實證研究的狀況下,我很難去講說到底「宅男」在如此高「未婚率」中佔了多重要的位置,但不能否認的是,「宅」的確可能是一個分析台灣男性「高未婚率」的重要切入點。 附註一:另一小心得,難怪!今年Yahoo單身節的活動竟然有九千人以上報名,明年可能上看一萬五啊! 附註二:自己的年齡也已經瀕近30大關啦!提醒自己要注意啊!嗚~我不是宅男,但目前沒有女朋友啊!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61213筆記~社群的指稱 當代社會的社群有各種集合的方式,也因此出現各種名稱來指稱各式人群。台灣也不例外,每隔一陣子就會出現一些新的詞彙,來指稱某些社群。這些社群可能原本就存在於這社會,但因為視野角度的關係,過去未必成為觀察的重點,現在卻因為新分析工具的加入而浮出檯面。這當然同時也是一種社會分類的方式,一種以生活美學、品味、空間為標準的分類方式,與過去的人群分類方式很不同。 舉例來說,過去台灣曾出現「X世代」、「Y世代」與「e世代」來指稱網路時代的年輕人。 「五年級」、「六年級」、「七年級」用來指稱不同時期出生者,及擁有相同的童年回憶者。 「草莓族」,七年級的代稱之一,用來形容工作上缺乏抗壓性的七年級生。 「台客」的定義已經泛政治化我不想談,但可以與品味議題扯上關係。 「BOBO族」指稱具有品味的中產階級。 「好人」意指在兩性互動過程中的付出者而非計畫者。 「閃光」意指路上親親我我的情侶,常常被好人與宅男當成人生目標或是敵人。 可以發現上述這些詞彙與台灣當前網路的普及有密切關係。網路成為一個彼此交換意見的場域,一些新的詞彙也從網路上竄出,進而成為日常用語。「宅男」的出現,「宅」成為日常用語,也反映出台灣社會本身美學化的軌跡。與「宅男」有程度上反義的詞彙是「型男」,用來指稱造型不錯、懂得打扮自己的男性。但「型男」並未延伸出生活美學的論述出來,只強調外型上的美學元素。 「宅男」原本只是一個借用日本「御宅族」與「電車男」的詞彙,但實際在台灣網路上的使用方式卻已經跳脫出日本「御宅族」的脈絡,反而更加強調社交生活的貧乏、美學素養的貧瘠、消費品味的等等。儘管如此,在台灣「宅」也有各種不同的用法。整理過網路上對於「宅」的使用邏輯後,會發現「宅」字的使用多為學生族群,以及35以下的上班族群。對於上班族群來講,「宅」比較偏向生活空間的封閉性。但是對於較年輕的學生族群,會發現他們其實會強調「宅」在外表上的特徵。 有「宅男」自然也有「宅女」。就目前所觀察到的網路論述,「宅女」多半只指稱生活空間的封閉性,並不被用來指稱兩性互動的貧乏,而多強調假日不想出門,想好好整理家裡之類的行為模式。 換言之,廣義的「宅」,意指一種以「個人生活空間」為重心的生活、行為與思考模式(好啦!就是Bourdieu的habitus啦!省得我需要打那麼多字,只是沒有多少人懂這詞彙的意思)。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61213筆記02「宅」相關新聞台 整理了一下在PCHome新聞台與「宅」相關的文章,並且針對其內容作了一些筆記。拜「標籤」功能之賜,現在搜尋文章越來越方便。 連結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hyer/3/1274192747/20061012013729/ 標題一宅還有一宅高~大宅男 出處閱讀吉伯特 台長吉伯特 筆記:該論述可以看出「工作宅男」的生存狀態(habitus),工程師演化成宅人類的機率大於他者。 連結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t1988424/3/1273753900/20060930193503/ 標題熱血、活絡、漫研社 出處《皆涉世》樂~* 台長漣漪 筆記:「宅」出自於日本「御宅族」,與日本的動漫消費有密切關係,所以我們也必須檢驗台灣的動漫消費者是否也有類似趨勢。從這一篇來看,似乎可以看到這一傾向,但不明顯。 連結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qpjj/3/1270122982/20060611204237/ 標題不速之客來訪 出處微風中的回憶 台長傳說中的大閒者 筆記:該網站點出宅男與台灣電視文化的關係,「我猜我猜我猜猜猜」除了成為台灣美少女文化的推手之外,也成為台灣宅男社群公開化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連結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poganews/3/1275605610/20061116014234/ 標題宅男日 出處心中的小世界 台長小P 筆記:這個網站大概提到了一些青少年宅男大概會有的行為模式,待在宿舍看日劇、巴哈姆特等等。 連結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ji3ul4ao3/3/1275896685/20061122223416/ 標題關於課業與化妝XD 出處♀我的美麗日記” 台長**晴** 筆記:該文章從女性觀點出發,指出「海大」宅男的造型特徵。台長為高中女生。有趣的是,台長是在海大圖書館目擊宅男出沒。換言之,「宅男」對於該台長而言,更重要的是有造型上的意義,用造型來聯想宅男的實際生活。「宅男詩」也很有趣。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61212筆記01~宅的聯想 為何會對「宅」這個議題有興趣? 人類學家總是在找尋一個族群來做研究,來說故事。宅男這個社群其實在當代台灣是有其社會意義的。 一開始在PTT的SEX版上看到「宅男」在哀嚎沒有女友時,還以為這只是一群性飢渴的無聊男人們,但是和一些女性朋友聊天後,才發現她們對於「宅」有不同的想像。 宅男或許沒有女朋友,但是她們為何沒有女朋友?這才是有趣的問題。 她們在言語中會提到,宅男週末都待在家裡看電視,下班後都只會窩在家裡打網路遊戲。和宅男聊天,宅男只會一直講自己的,但除了電動玩具或是一些汽車、體育之外的議題,他們都沒有興趣。他們不會在乎女性所關心的議題,更別說要和他們聊些時尚流行,或是文藝表演。 宅男們不會穿衣服,只會穿Hang Ten 與左丹奴,和他們逛街是最無聊的事情,因為他們沒有審美觀念。 因為他們都花時間在電腦上,所以不懂得如何約會,除了看電影、KTV之外,沒有其他的地方好去,和他們約會很無聊。 他們追女生的方法很老套,常常搭訕了很久,帶著蠢蠢的傻笑離開,女孩子卻還不知道他的名字。 還有很多很多,講不完。 但簡單整理一下,對於女性報導人來說,「宅」是一種美學與品味的缺乏,其造成了男性在生活空間上的封閉性,以及生活內容上的單調性,進而影響到人際關係,更影響到與異性的互動。也因為這種邏輯,宅男缺乏創意,呈現一種生活上的貧瘠,或許他們在專業上有不錯的表現,但是卻是生活上的低能與智障。他們是台灣社會美學化之後的犧牲者。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因為構思下一本小說的關係,所以對於「宅男」開始做了一些調查與研究 而和ZEN兄在新聞台上來來回回討論了一些美學品味的議題後 發現其實可以針對這個議題寫出一系列的文章 暫時先訂為「告別宅男的十四堂課」 如果看倌們仔細看的話,會發現對我來說,在台灣所謂的「宅男」與日本的「御宅族」其實有很大的差異,而是一類似日本「御宅族」與「電車男」的混合體,但實際上這種人所面臨到的困境是生活美學與風格的缺乏,因此在兩性互動上產生障礙。 雖然不敢說自己是型男,但自認對於自己生活品質與品味有些堅持,希望能夠針對下面十四個議題寫出幾篇文章,回應台灣的宅男現象。當然,很多議題我並不是專家,比如說「宅男造型大突破」等,如果有網友願意提供意見資訊,那真是再好不過啊! 企畫~告別宅男的十四堂課 第一堂課:沒錯!我就是宅男! 誰是宅男? 中華民國未婚男性比例逐年成長背後的宅男因素。 宅男的生命史~教育裡面缺乏生活教育、美學教育,兩性互動教育。 第二堂課:我是哪種宅男? 宅程度量表 宅男的類型學。電玩宅男?工作宅男?AV宅男? 宅男的生活邏輯與地圖學。 第三堂課:告別宅男的第一步~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告別宅男! 告別宅男需要從心理建設開始。 這並不是為了要成功追到女孩子或是女能孩子上床,而是要建立更有美學與品味的生活。 生活習慣才是宅男最大的敵人。 第四堂課:她在買什麼?女性消費心理與美學風格 理解女性成長過程中的美學薰陶。 第五堂課:她所期待的愛情~女性理想異性伴侶大解析 當女性經濟自主,在物質生活上不再需要依賴男性。 女性到底希望要怎樣的伴侶?美學與品味成為重要評分標準! 第六堂課:生活品味之「食」篇~美食餐廳大挑戰 過去,媽媽常跟女兒說:「要征服一個男人,要先征服他的胃。」 現在,這句話輪到爸爸對兒子說,「要征服一個女人,要先征服她的胃!」 你可以不會下廚,但你不可以不知道世界美食與中華美食的菜系源流。 你可以不會拿鍋鏟,但你不可以不知道哪幾家餐廳能幫你攻下她的舌頭。 Taste,不光是味道,而是對生活品味的堅持。 第七堂課:生活品味之「衣」篇~從宅男走向型男 宅男造型大突破。 如何陪女孩子逛百貨公司!? 第八堂課:生活品味之「住」篇~營造共同生活的美好想像 不知道「生活工廠」,也要知道「品東西」 不知道「IKEA」,也要知道「HOLA」 沒去過「康士美」,也一定要去「屈臣氏」 第九堂課:生活品味之「行」篇~旅行,才是考驗感情的試煉 旅行,是自己的足跡。 如何安排一起出遊的短程旅行,凸顯細心與對生活品味的重視。 第十堂課:生活品味之「育」篇~必讀書單 行動背後需要有知識基礎。 要理解女性、要理解品味生活,最低成本的方法就是找書來看。 《時尚史》、《GQ雜誌》、《人像攝影技巧》….. 過深的專業技術與知識往往讓女性卻步,深入淺出的談吐,才具有吸引力。 第十一堂課:生活品味之「樂」篇~用回憶座標填滿地圖 除了KTV與電影院,在都市裡,你還能去哪裡?你還能玩什麼? 如果你還是只待在室內,你還是宅男一隻! 登山步道、攀岩、腳踏車、河濱公園、夜店、音樂會、舞台劇、Live Band、演講、博物館、夜景、外拍。 就算是電影,也有金馬影展與各大電影節。 資訊來源:破報、市府網站、文化快遞。 第十二堂課:勇敢介紹自己 如果你已經徹底改變生活習慣,接下來請對心儀的女性勇敢大聲地介紹自己,邀請他來參與你的生活。 搭訕技巧。 第十三堂課:告別宅男經濟大未來 告別宅男不用花大錢。 博物館門票五十塊、隱藏在巷弄間的好料。把自己家裡整理好,都是便宜又簡單的步驟。一步一步來,編列好預算。 除了日常生活預算之外,懂得分析自己的經濟狀況,適當的理財,也能有加分的效果。 第十四堂課:告別宅男最後一課,才是第一課 如果你已經成功告別了宅男,找到了女朋友,誠心恭喜你!但是,這才是第一步而已,兩性的相處不光是品味,還有更多的課題要面對,但具有美學品味的生活將可以幫助你迴避一些風險。 在部落格上記錄下自己的生活記憶。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