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告別宅男的十四堂課 (5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070309筆記29宅男阿偉 以下為貼文: 我有個朋友叫阿偉 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宅宅 其實阿偉人長的也算帥 國高中時代也是學校籃球隊的風雲人物 但自從上了大學 他玩魔獸(Jimmy按:一種網路連線即時戰略遊戲)已經到了無可救藥 的境界 扣掉睡覺跟吃飯時間一天可以上十幾個小時 月卡(Jimmy按:網咖的月會員卡)用的比 優游卡還凶 打開他的衣櫃會發現 阿偉只有6件衣服 (包含一件系服 一件捐血愛心T恤) 我本來也覺得阿偉只是「居家」了點 直到有一次我們倆在一個三叉口前迷路 他毫不猶豫且堅定的大喊 「走中路阿!(Jimmy按:線上遊戲的術語)」 那一瞬間 我才發現他早已不是我認識的阿偉... 他是宅宅 這樣的阿偉竟然有個可愛的女友小美 真是讓人不可思議 話說一天假日 阿偉在家跟我們連了3場三國(Jimmy按:一種線上遊戲) 連贏了三場讓他志得意滿 決定不泡泡麵出去包個便當慰勞自己 買好午餐後 阿偉卻發現他停在路邊的機車被人上了大鎖 鎖上還有隻KITTY貓 原來旁邊停了輛一模一樣的機車 萬般無奈下他只好等著車主出現 我們偏偏又打電話一直催他快來加入戰局 阿偉一氣之下就用力踢了旁邊那台車 附帶一聲十分具有男子氣概的 幹! 車立刻乖乖的應聲而倒 說還真是巧 車主正好出現 阿偉轉頭一看 虎軀一震 竟是一絕世大正妹 女孩綁著可愛的馬尾 水汪汪的大眼睛掉下兩行淚 「對...對不起」 女孩說完立刻手忙腳亂的把鎖打開 還哭個不停 你以為阿偉會安慰他嗎 阿偉二話不說馬上驅車趕赴沙場 連頭也沒回 忽然正妹拉住了他捐血愛心T恤的衣角 「我...我牽不動機車,可不可以幫我...」 說完又哭了起來 阿偉只好無奈的幫他牽起車 卻發現剛剛那一腳把正妹的車踢壞了 只好幫她牽到機車行修理 就這樣 阿偉和小美互相認識了 小美是中文系的學生 個性善良純真 興趣是看書和聽古典音樂 這樣的女孩 跟阿偉這個興趣只有魔獸的人 根本一輩子也不會有關係的阿! 話說阿偉第一次約會就穿著系服大辣辣的赴約 連我們都為他捏一把冷汗 沒想到 每次約會兩三天後 小美都會再約阿偉出去 像小美這種既害羞又矜持的女孩 竟然會主動約阿偉 令我們百思不解 直到有一次約會前 我看到阿偉在那燒光碟 我才終於發現真相 他從BT(Jimmy按:一種分享影片音樂的軟體,Wayne那一區很清楚,裡面有很多東西很 精彩...) 下了一堆感人日劇 從什麼一公升的眼淚到世界中心呼喊愛情還有太陽之歌 每次約會就燒個兩三集給小美 以小美哭點之低 看完後必定是肝腸寸斷、以淚洗面 迫不及待的想看下一集... 哇靠!這樣跟用安非他命控制少女賣淫有什麼兩樣? 看著阿偉帶著光碟離去的背影 彷彿爆出一到光柱 沒錯 他升等了(Jimmy按:...不是 頭等艙...) 從宅宅升等為宅神爺 攻擊防禦敏捷全都大幅上升 各位朋友 阿偉的故事告訴我們 宅宅也是有希望的 不跟你們多說了 我要出去踢機車了 大家加油吧 筆記: 這是朋友寄給我的信件,講得是一個宅男用來追女生的手法。我強烈懷疑朋友寄來這封信裡的男主角與前文《宅男鍵談而不健談》裡的人根本就是同一個,同樣都是叫做「阿偉」,把妹手法更是如出一轍,同樣都是使用「戲劇上癮法」,作為維持與女性互動的重要手段。 雖然我個人沒有用過這一招,但這一招「戲劇上癮把妹法」聽起來還真煞有其事,因為台灣女性人口當中,普遍對於韓劇、日劇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喜好,這種投其所好的手段,只能說高招啊! 不過或許其成功也得歸因於本身條件不錯,有好的外型,也打籃球,所以在交友上當然比那些肥滋滋宅男們好得許多! 其實在我所接觸到的宅男裡,未必每個人都是那種不善交際的人類,只是他們平常不太喜歡做戶外活動,交友圈狹窄而已,並不代表他們在與人的溝通上或是人品上會出現問題。 相對來說,宅男往往也都給人「簡單」、「不花心」印象,對於某些女生來說,這樣的人格特質也帶來了安全感。 宅男阿偉這樣一個故事其實也告訴我們,宅男絕對會有春天的! (感謝Eileen友情提供重要資訊)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未完 雖然在寫作的過程中一直不認為所謂的「網路成癮症」就可以解釋所有的宅男現象,但是還是有必要簡單解釋一下到底台灣社會怎麼與網路結合在一起。 首先,從第一張圖【有線寬頻網路用戶成長數】,我們可以發現寬頻網路是在2000年以後快速普及的。在發展之初,大部分的網路使用者都還是使用市話撥接,但在2000年以後,寬頻網路開始逐漸普及,至2006年已至440萬戶(不包含公司與學校網絡系統使用者),約佔台灣家戶數62.4%。 第二張圖【經常上網人口成長情況】。「經常上網人口」意指在日常生活中有必要上網者,比如說公司、學校以及個人的網路使用,都可稱之為「經常上網人口」。圖中可看到,經常上網人口在1996年台灣網路服務剛發展之初,僅有6%,但到了2006年已達43%。
值得注意的是2000、2001年,這兩年之中,台灣的寬頻網路用戶突然成長了52%,而經常上網人口也在這兩年當中成長了7%,為歷年來最高的一年。我們可以說,在這一年以後,台灣經常上網人口,家庭寬頻扮演了越來越重的角色。 換言之,「經常上網人口」的成長與寬頻的服務普及有密切關連,寬頻網路的升級與普及帶動了整體台灣在網路使用上的比例。 而在這幾年我們可以看到「網路成癮症」成為一個熱門的話題,可以視為是寬頻網路進入家庭之後,對於個人使用網路行為造成集體性的影響。過去寬頻僅能在學校使用,但在2000年後,寬頻成為家庭中重要的資訊設備,成為日常生活重要的物件,並依此產生了生活上的變化。 而在2005年開始出現了「宅男」的說法,這個詞彙用來形容「網路成癮者」,因為他們的生活與網路密不可分,並不喜歡戶外的活動。由此可見,「寬頻網路」進入家庭與日常生活之後,社會上已經開始重視其對於生活形態的影響,並且已經產生新的詞彙如網路成癮者、宅男等詞彙,來凸顯這個現象的嚴重性。 值得更進一步探討的是,在這幾年中,台灣社會對於「藝文」的消費是否有減低?減低的比例中,男性又佔了多少的百分比?在這樣交叉比對之後,便可以發現,宅男如何在寬頻普及之後,受到寬頻影響,進而影響到美學態度與行為。 圖片與統計資料來源:資策會FIND網站/經濟部技術處「創新資訊應用研究計畫」 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many&id=159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070305筆記27音響魔人與影音魔人 音響魔人、視聽魔人 宅男2.0長時間窩在家裡當然要讓自己家中有最高等級的享受,有的人花錢在家具上,也有一種人願意花錢在視聽設備上,尤其是音響,追求最高檔的視聽感官享受。
喜歡追求聽覺享受的魔人們提起音響可是能長篇大論地,從音響到底是要幾個喇叭,人的聽覺接受範圍從Hz多少到多少,擴大機那個牌子功率最恰當,要買那個牌子的線才能讓聲音有最好的表現等,他們都能說出一番道理。為了享受音響的效果,他們也常在家裡配上頂級的沙發,挑選最能凸顯效果的古典樂CD。 也有一種音響魔人喜歡在家裡設置一個「家庭電影院」,偏好以平面液晶螢幕或是投影螢幕搭配具有環繞效果與立體聲的音響。這類魔人相當不喜歡跑電影院,寧願租騙回來在自己的家庭電影院裡好好享受。 台北市販賣影音器材的昆明街、中華路北門一帶,是音響魔人、視聽魔人最常出現的地方。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模型魔人 台灣的學生大概到了高中以後還繼續玩模型,常會被冠上玩物喪志的形容詞,便放棄了自己對於模型的愛好。但是當他們獨立生活後,擁有自己的消費能力與空間,便願意也有能力花很多的錢與時間在自己喜歡的模型上。
台灣流行的模型種類繁多,從最簡單的「食玩」與「轉蛋」,到接下來各式各樣素材與類型的模型如「聖鬥士星矢」、「鋼彈」、「GK模型」、「軍事模型」、「火車模型」、「遙控模型」等等,都能找到專精的模型魔人。他們廢寢忘食地找尋自己最喜歡的模型套件,享受組合套件、幫套件上漆保養的過程,還幫模型攝影拍照,與同好分享自己的心得與成果。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070305宅男2.0之魔人 宅男2.0之「魔人」 隨著宅男步入社會,發揮自己在電腦與程式方面的專長之後,他們也開始有了穩定的收入,並且常因為沒時間花錢,存款可以快速的累積。他們為了增加在生活中的趣味,自然也會找尋他們有興趣的事物投注心力。他們面對嗜好的態度跟大學時代不同,更加地認真投入,並且願意花下相當多的金錢,所以有人模仿日本稱呼他們為「達人」或是「魔人」!他們有的繼續延續大學時期看動漫與A片的嗜好,但是也有些人開始發展新的興趣。
電玩魔人 在從小小的宿舍走出之後,宅男2.0開始嫌棄中華電信的頻寬不夠,喜歡玩電玩的宅男們便開始把注意力轉向到電玩主機上,Xbox360、Play Station 3與最新上市的 Wii都是他們的首選。 較富裕的電玩魔人,買下這三台功能的強大的主機,比較沒那麼有錢的魔人,則是挑選一個,再將錢投資在遊戲光碟片上。因為這類主機功能強大,所以都搭配著相當不錯的聲光效果,再加上帶有震動或其他特殊效果的操操控手把,在抒解工作壓力上有不錯的效果。 他們常出沒在光華商場、台北地下街與萬年大樓等電玩遊戲店集中地,專注地看著櫃上的遊戲,審慎決定要購買的遊戲。但有時他們因為工作忙碌,無暇去逛電玩店,店家還會主動電話通合玩家有適合的新貨到店,可以宅配到府。而網路上著名的遊戲網站「巴哈姆特」成為他們交換情報,甚至交換遊戲的最大平台。 (以上引用自《告別宅男的十四堂課》書稿)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70301筆記24【新聞】上網找安慰 文/谷玲玲(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副教授)】 現代人太疏離,太寂寞,有話沒處說,有苦沒處訴。親朋好友呢?平常各忙各的,真的有問題時,反而難以啟齒。現代人的問題還真多,從各式各樣的疑難雜症到情感糾葛,可能都需要一些諮商服務,甚或心理治療。由於網際網路有利於小團體的集結,上網尋求幫助與支持,似乎不失為可行之道。 網際網路為何有利於線上支持團體的形成?先由網路空間的特性談起。由於網路的自發性、匿名性、跨越時空等的特性,有利於弱連結的形成,也就是容易和異質性高的人交朋友。這些人不像親朋好友之間的強連結,只是淡淡的君子之交,平常不大聯繫,也不一定知道對方真實身分,但因為弱連結的消息來源各異,往往可以針對特定議題,提供即時且相關的資訊,幫助人們化解疑難,或減輕焦慮。 線上支持團體的運作有賴於尋求支持者和提供支持者的密切聯繫與合作,其運作的基礎來自於同理心的發揮。尋求支持者除了表達困擾,提出問題,並與其他有類似困擾的人溝通。而提供支持者往往很熱心,容忍度高,不厭其煩地回答重複的問題。這兩類人除了前者需要支持,後者願意提供支持,共通點不多,這種弱連結使人們接觸到的資訊來源多樣化,可以縮小人們之間的差異。如此共同創造的線上氛圍,有助於正向的社交行為。 上網找安慰的好處多多。尋求支持者很快會發現,原來不是只有自己怪怪的,有問題的人還真不少,自己並不孤單。經由社會比較,使情緒得到些許紓解。此外,宣洩也可以產生紓解的作用。網路環境鼓勵人自我揭露,透過宣洩,部份症狀可以獲得改善。對於各種疑難雜症,社會可能有不同的評價。比如各種成癮症、精神官能症、愛滋病、性病、罕見疾病或財務問題等,社會上有不同的價值判斷,使人即使在親朋好友面前,也難以啟齒。網路的匿名性可以解除部份社會壓力,鼓勵人們尋求協助,使人比較願意面對自己的問題。還有,上網可以快速找到所需資訊,或是至少知道可以去哪裡找資訊。透過資訊交換,不只解決問題,無論資訊交換的活動或是資訊的本身,都有其社交的層面,也都有可能舒緩症狀,減輕焦慮。然後,提供支持者幾乎每天二十四小時隨時恭候,十分方便。 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人喜歡在網路上幫助別人?根據社會學習理論的說法,幫助別人的行為是學習來的。線上團體的義行人人看得見,予人莫大的鼓勵,使人願意幫助別人。而且當人經常受別人幫助,以後有機會幫助別人時,通常會傾囊以授,自然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由動機來看,幫助別人等於幫助自己;由社會認同理論而言,參與者經由認同特定團體去提高自我認同,也因此強化團體的存在。 可能有人要問:支持提供者真的可以提供即時的幫助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會向專業人士求助,而且有許多識別的方式讓我們放心。可是在網路漫無邊際的空間裡,提供支持者的身分往往無從確認,其正當性與專業性容易遭到質疑,可能使需要幫助的人卻步。因此,線上團體比實體團體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建立正當性與權威感,這也是自發性的支持團體必須面對的難題。另一方面,許多實體團體將其已經建立起來的權威與口碑延伸至網路,利用網路的特質,擴大其服務層面及其影響力,也不失為可行之道。 總之,線上支持團體五花八門,一般人很容易透過線上溝通獲得心理上的滿足,這可能是線上支持團體最大的功能。在尋求特定資訊或解決特定問題方面,線上團體提供的資訊來自四面八方,難以控管,品質難免良莠不齊,尋求支持者還是得勤快一點,多方諮詢,謹慎評估,以免得不償失。 【數位時尚@live雜誌2006年10月號】 以上報導引用自:http://paper.udn.com/udnpaper/POH0018/107050/web/
筆記: 依照之前的報導,宅男的出現與「網路成癮症」有密切關係。 拜台灣的網路服務越來越好,部落格越來越普遍之賜,越來越多的人際關係與社群出現在網路,其力量有時甚至超越了實際的人際關係。而在目前所訪問到的宅男裡,他們雖然可能在現在現實生活中沈默寡言,但是在網路上卻可能相當活躍。前文<宅男鍵談而不健談>,即可看一斑。 事實上,與其說現代人有「網路成癮症」,倒不如說現代人與網路的互動越來越密切,甚至直接活在網路空間裡。在別人眼裡,你/妳除了真實的存在外,更常見到的還是一個MSN介面上的小綠人,或著是就是一個部落格。你的朋友可能會注意到代表你的小綠人上上下下,發現到你的部落格文章與相片越來越多,但實際上卻可能已經兩個月沒跟你見過面通過電話, 今天新聞台上也有網友留言,覺得自己在網路上比在學校裡自在,每天上網成為必做的功課。說實話,現在那個人不是如此,現代人的工作高度依賴電腦,且在只要一開電腦就連上MSN的狀況下,大家每日上網時數幾乎都有五小時以上。在這樣一個狀況下,網路上的人際關係與社群關係自然會日趨重要,成為個人社交領域的核心區域。 在現實生活中,一般人往往都是被動的,但在網路互動中,我們有了主動的能力。我們在實際的世界裡,受到了性別、階級、收入、學歷、年紀、空間等等之限制,但這些限制到了網路世界幾乎都消失,留下的只有自己想要討論的話題,以及一個幾乎沒有任何「參考價值」的暱稱代號。針對「議題」或是「興趣」而存在的網路社群,其存在本來就已經宣示,他們是獨立的國家,才是世界大同理想的實踐者。 於是,針對生病的經驗,住在台北的王老師可以與住在南投深山的林小弟分享個人對抗癌症的過程,並且給予鼓勵。在銀行上班的莊小姐,下班後,也可以幫助正在準備幫女朋友過生日的羅先生挑禮物,跟他分享保養品的挑選方法。各種需求或是問題都能在網路上提問,就像各種問題都能在網路上找到答案一樣,網路連結了生活經驗與興趣類似的人,告訴他們:「你們並不孤單!」 要進一步問的是,當人願意在網路上伸出援手時,在現實生活中是否也願意雪中送炭?當網路彰顯了人性的光明面,那當人離開網路的時候,是否就要又戴上醜陋的面具,做個冷淡的陌生人呢? 網路只是生活的領域之一,當人只懂得活在網路上,幫助網路上需要幫助的人,是否也該問問自己,在現實生活中也願意隨時伸出援手,不因為眼前的人與你不同社會階級?如果做不到,我想,網路上的大善人們,只能永遠存在網路,甚至可以說是偽善吧! 期許自己在真實社會與網路空間都能做個熱心人!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以下摘錄告別《宅男的十四堂課》部分書稿) 在寫作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宅男可是有這種類型的,但可以追溯到大學宿舍裡的種種,,,, 類「型」化宅「男」 宅男也會是型男?別傻了,他們只是類型化之後的宅男。每個宅男為了排遣在宿舍或是家裡的無聊時光,都會找到想辦法一些樂子,發展到最後,就變成了某種事物的達人,也越來越接近日本的「御宅族」。 這些宅男因為在學校裡與出社會之後有經濟能力的差異,以及要面對工作壓力的增加,往往都會發生從「宅男1.0」升級到「宅男2.0」的狀況,並且會到固定的地域或是場合消費,也進而形成了特別的「宅男地理學」,常看到他們出沒在某些空間裡。 宅男1.0之宿舍怪獸 「宅男1.0」即以住在宿舍的男性大學生為主要成員。學生在經濟能力上比較薄弱,又因為宿舍強力的宿網,便發展出一些宅男的次類型,如動漫宅男、電玩宅男、電腦宅男、A片宅男等。其實在「宅男1.0」裡,也有不少人身上同時混雜了兩三種次類型,同時喜歡組裝電腦與電玩,以追求極致的電腦遊戲享受,或是因為都是從網路下載的緣故,喜歡A片的宅男往往也容易具有喜歡動漫的特徵。
(上圖,台北車站地下街,女僕喫茶店) 動漫宅男 這類宅男瘋狂愛上日本的動畫與漫畫,尤其是以漫畫為主,也因此常常看到這些宅男能講些日語。他們除了電腦裡下載了各式動畫與漫畫之外,他們往往學校裡「動漫社」的成員。有的動漫宅男還能自己畫些同人誌,或是也參與COSPLAY裝扮活動。他們熟稔每部漫畫的角色與故事,聊起天來常常莫名其妙就背漫畫人物上身,說出一些經典台詞。 他們常常忍受不了台灣電視台對於動畫的配音,所以寧願花錢去買日本原版或是下載日語版本的動畫來觀看。不然便是花錢買日文原本的漫畫來欣賞與收藏,在他們眼中翻譯成國語的漫畫往往失去了原味。 他們常出沒的地方包含了新光華商場、學校附近的漫畫出租店、台北市的女僕餐廳。常出現的場合則有台灣三大漫畫展:春季的台北國際書展、夏季的動漫展以及秋天的開拓動漫季。 電玩宅男 宿舍的網路提供了絕佳的場域供宅男們活在電玩的世界裡,他們多半喜歡玩線上角色扮演遊戲如魔獸世界、RO,策略遊戲如世紀帝國、三國志,或是可以讓室友們一起組隊廝殺的射擊遊戲如CS。 他們常出沒的地方大致上都在學校宿舍裡,不然就是跑到學校附近的網咖,花點錢在玩電玩的同時享受沙發與飲料。有些電玩宅男也因為玩出了名堂,還在網路上做起拍賣生意,將自己所培養的遊戲角色或是辛苦得來的寶物高價賣出。 對他們來說,因為有共同的目標與經驗,遊戲裡的人際關係有時比現實生活來真實。有時他們會下課後約好同學一起闖迷宮與攻城,或是直接在網路上認識的「戰友」們約定要一起打倒那個關卡魔王,一起奮戰數十個小時之後,想要不變成朋友都很難。但也因為他們與朋友的互動相當依賴電腦,所以對於缺乏共同目標的實際人際關係,往往不知道該怎樣維持與進行。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070225筆記22【新聞】「你好宅」大學宿舍宅男大本營 今天的聯合報以一整個版面推出「動漫季談宅現象」專題,咖啡海除了轉載這幾則新聞外,將會針對這一系列的新聞做簡單的回應與分析,同時也會引《告別宅男的十四堂課》的部分書稿作為迴響。還請大家多多指教。 【聯合報/記者陳嘉恩/台北報導】 大學校園內,有越來越多人每天窩在宿舍上網、打電動,除了上課外很少出寢室,正餐進食不正常,常吃泡麵度日。他們常互嘲是「宅男」、「寢男」,或暱稱為「阿宅」、「阿寢」。「醒醒吧,阿宅!」也成為網路流行語,呼籲這些「宅男」不要再足不出戶,沉迷在自我世界。 足不出戶 不修邊幅 「宅男」源自日文的「御宅族」,原本指對於動畫、漫畫、電玩等相關產品或動態極度狂熱者。但演變到後來,許多人把整天不出門、不修邊幅的男生也稱作「宅男」,因為這兩種人在行為和外型上有些類似。 台灣現在的「宅男」定義,其實已和日本原本的「御宅族」相去甚遠,成了台灣本土新興的「宅男文化」。 正事閒事 都靠電腦 台大電資學院學生小偉說,因為作業和報告都要透過電腦完成,所以自然而然多數時間都待在電腦前。他最高紀錄曾在趕期末報告時「宅」在宿舍六天,不過他不是都在念書、趕作業,而是趕報告累了就上MSN或打電動,「正事、閒事都在電腦前完成」。 頭髮散亂 像剛起床 小偉隨時看起來都像剛起床的樣子,頭髮散亂、衣服總是穿那一件,因此被同學稱做「宅男」。不過他認為,這就是他的生活模式,無所謂好或壞。他強調,還是會在適當的時候、用適合的裝扮出現,只不過平常懶散,既然能在宿舍解決一切,「何必為了出門而出門呢?」 大家都宅 毫不自覺 不少交大學生封交大是「宅男大本營」,由於男生比率高、住宿者多,加上理工科系學生原本就得長時間使用電腦,因此很多人都從早到晚「宅」在宿舍裡。 交大黃同學形容,大概八成住宿的同學都是沒課的時候從早到晚待在宿舍裡面,反正學校附近什麼都沒有,待在宿舍上網、打電動、上MSN還比較有趣。「當大家都是宅男的時候,就不覺得自己宅了」。 交大阿宅 真的很多 交大學生聯合會去年底為此辦了「阿宅,你在玩三小」趣味競賽,希望讓阿宅們走出宿舍、參與活動。學聯會活動部長姚仕文說,一開始只是用個有趣的活動名稱,把戶外遊戲、機智問答等三個小活動湊在一起宣傳,沒想到「阿宅」名號一出,各界反應熱烈,將近兩百人報名參加活動,大家才確認,交大阿宅真的很多。
13%大學生 網路成癮 【記者陳嘉恩/台北報導】 整天待在宿舍上網的「宅男」,當心成為網路成癮者。成大行為醫學研究所教授柯慧貞指出,台灣的大學生約有百分之十三有網路成癮現象,其中男性高於女性、住學校宿舍者也比外宿學生比率高。 柯慧貞說,很多人長時間使用網路無法自拔,造成生理、心理和人際關係都出現問題,就可能已出現「網路成癮」的症狀了。至於成癮的原因,可能是很多學生沒有做好時間管理,一個人不知道該做什麼事,於是就不斷上網。 很多網路成癮者無法和人有正常的人際互動。柯慧貞說,網路有匿名的特性,可以不用馬上面對面被對方評價,讓網路成癮者可以在虛擬世界中比在一般情況下自在。 【2007/02/25 聯合報】@ http://udn.com/ 以上兩則新聞及圖片引用自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3737620.shtml
筆記: 在《告別宅男的十四堂課》中的第二課<宅男誕生!~你是哪種宅男?>的書稿裡,就已經提到關於大學宿舍與宅男出現的關連性。而在聯合報<「你好宅」!大學宿舍 宅男大本營>一文中,也提到了與我相近的觀察,包含「足不出戶,不修邊幅」、「正式閒事,都靠電腦」、「大家都宅,毫不自覺」、「網路成癮」等特徵,其實也都有在我的書稿中出現。但個人認為聯合報這篇報導其實只是注意到這個現象,還沒進一步指出宅男出現的原因,也未進一步指出宅男現象對於台灣社會將會帶來的影響。 以下我摘錄《告別宅男的十四堂課》裡的部分書稿,對這則新聞做簡單的回應: 宿網與大學生活 大學為何會變成宅男最大的溫床?便利的光纖宿舍網路(以下簡稱「宿網」)絕對脫離不了干係。學校為了教育上的需要,宿網通常頻寬大而快速,但也因此變成為住宿生下載各式軟體、遊戲與影片最方便的利器。而當我們進一步想誰成為住宿生時,便會發現進一步的事實。 一般來說,台灣各大學的住宿生都只收外縣市的學生,換言之離鄉背井的學子當然是宿網的使用者。當前的大學生,幾乎人手一台電腦,就算沒有筆記型電腦這種豪華的設備,也有一台桌上型電腦拿來上網蒐集資訊寫報告。這些遠離家園的學生自然是把電腦拿來宿舍使用。正因素宿舍網路線多半為光纖,頻寬大而快速,所以許多人便在宿舍裡用自己的電腦架起FTP網站與BBS,或是運用P2P軟體大量下載分享各種資訊。 對離鄉背井的學生們來說,如果沒有系上或是社團的學長姐帶領,在還是人生地不熟的階段裡,網路成為重要的一種打發時間的方式。他們往往不知道在自己學校附近或是縣市哪裡有好玩的,除了可以透過網路下載各種有趣的影片,透過網路狂打電動之外,還可以利用MSN或雅虎即時通與散落台灣各地的朋友聯絡起來,繼續維持自己的人際關係。 家長的鬆綁 對許多台灣的學生來說,大學階段往往是他們開始對自己生活負責的開始。許多家長對於小孩的管理開始放鬆,大學生們進到大學後也不用每天往補習班跑,在課堂外擁有了相當多的個人時間,如何運用時間空檔便擁有了各種可能性。學校距離自己家比較近的學生,下課後有時還需要回家吃飯,或是花時間與家人相處,但對於從外縣市搬來唸書的學生來說,他們下課後的時間都是自己的,往往一個月至兩個月才用週末時間回家省親,自己掌握控管的時間可說是非常的多。即便是與家人同住的學生,父母對其生活上的管理也逐漸鬆綁,也擁有了更多的自主時間。 但大學裡面往往沒有人告訴這些學生如何安排他們自己的時間,很容易救被便利且有趣的網路世界吸引,加入了宅男的行列。 職場宅男 宅男在離開校園之後,「宅」的狀況與程度往往只有越來越惡劣。 一般來說,現在台灣的年輕人都是在大學畢業或離開學校以後,才開始經濟獨立,對自己的生活負責外,有些人也需要將薪水的部分回饋給父母。而宅男們在進入職場之後卻因為自己在大學或學校時期的習慣,繼續過著很宅的生活。因為他們在大學時代並沒有培養起戶外活動的習慣,也沒有好的社交技巧,更不懂得如何提升生活的品質與品味,所以宅的程度比大學階段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工程師=宅男的代名詞 在網路上,「工程師」似乎成為「宅男」的另一個代名詞,甚至許多工程師直接就以宅男自居,自嘲自己的生活就是宅男的典型。他們往往一天工作超過十個小時,下班後回到家之後往往都已經累的不省人事,還來不及洗澡倒頭就睡,很少有社交活動。遇到了週末,他們只期待自己有時間補眠睡到自然醒,更沒有心去做一些戶外活動,所以直接「宅」在家裡。 (以上為《告別宅男的十四堂課》部分書稿)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動漫迷正名我們不宅 【聯合報/記者張幼芳/台北報導】 「宅男」從「御宅族」衍生,雖有相似,卻各有指涉。淡江大學統計系二年級黃仕麟是ACG(動畫、漫畫、電玩)愛好者,說他是「御宅族」或「宅男」,他可不認同,「真正的御宅族,一般人是無法跟他交談的。」 他說,ACG同好互稱「你很宅」是種默契,就像開玩笑說「你很三八」一樣;但外界對ACG愛好者的行為不該使用「宅」這個字眼,因為對不知道「宅」意思的人來講,出發點已經不一樣了。 黃仕麟說,台灣望文生義把「家裡蹲」的都叫成「宅男」,但鑽研動漫的人,「不出門,怎麼收集資訊?」他們的資訊來源不是傳統媒體,而是網路討論及動漫精品店。為吸收最新產品資訊,他一個月要跑相熟的店家三、四趟,平常不定時與同好網聚交流,每年寒暑假還會參加同人活動。 他也強調,曾想盡辦法打扮自己,但現在已不太花錢在講究外表;平時為買動漫周邊產品存錢,很少其他娛樂消費,「這些不過是對自己喜歡的領域付出」,一般人卻只以「你真宅」一句帶過,是不願了解這個領域還要「裝 熟」,明顯有貶損意味。 他說,宅跟御宅都是負面詞,「假如你今天跑到日本隨便指個人說他是御宅,大概會當街被砍」,現在台灣不了解什麼是宅卻濫用,聽在同好耳裡很不是滋味。 他說,許多人以為他們盡是「電車男」,但他在交大念書的高中同學,「根本就是型男」;還有人認為他們「鍵談」卻不「健談」,但其實很多人辯才無礙;嫌他們都蹲在家?「很多人放假也窩在家啊!」 有宅男,那有宅女嗎?日本「宅女」通常是指「同人女」,也就是會畫同人誌、角色扮演的女動漫迷,尤其以「男男作品(以美男為主角)」為涉獵範圍。但「宅女」到台灣也變味,定義變得像「宅男」一樣簡單,是「家裡蹲的女生」。 【2007/02/25 聯合報】@ http://udn.com/ 本新聞引用自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3737647.shtml 相片引用自:http://www.wretch.cc/album/index.php?func=class&id=18&page=3
筆記: 這兩天的開拓動漫季正式動漫迷的盛事,也是御宅族朝聖的時間。 可惜我雖然喜歡看漫畫,但對於這樣子的活動大概只有湊熱鬧的情緒,不太願意花錢進場。 不過,昨天倒是有個有趣的經驗。 和朋友約在公館碰面,原本想去QK咖啡,但時間太早QK還沒開門,便先到肯德基去等,一上了三樓,便看到一組一組的女生正在那邊化妝,而且身上的衣服看起來就是漫畫人物才會穿的,沒錯她們等等就是要去Cosplay! 我選了一個還算清靜,但視野不錯可以環顧四周的位置做了下來,唸點英文外,也順便做些觀察。 在之前與Noah到青文出版社的訪問中,得知台灣的漫畫閱讀人口以男性居多,但是我在場所看到正在化妝裝扮的幾乎都是女生,年紀大概都只有高中。她們每人人前一個專業的化裝箱,從箱子裡拿出大人才會用到的瓶瓶罐罐化裝品,以及各種專業級的造型工具,便開始對著鏡子在自己臉上塗塗抹抹起來。 沒多久,左邊與右邊的空位,又有新的兩組人馬加入,二話不說也開始化妝了起來,化妝完後便進廁所換衣服,接著戴起頭套與假髮,別上配件,拿起道具,準備到動漫季現場大膽Show自己! 在別人眼裡或許是奇裝異服,但對這些「寇詩兒」(Coser,角色扮演者)來說,卻是體驗各式角色的一種方式,也是展現自我的一個機會。為了做做完美的展演,她們必須自己製作服裝與道具,還必須揣摩角色動作,就是希望能夠更接近角色一些。對這些「寇詩兒」來說,這不只是一個動漫迷聚會的場合,更是一個讓自己夢想實現的舞台。 回到「女生裝扮自己的樂趣」這個面向來講,這些寇詩兒應該可以算是一種特殊的類型,也能說她們能夠在這樣的過程中找到了「專屬於自己的樂趣」。 而在我看來,她們似乎也在藉著這個機會體驗「大人的世界」,學習大人如何化裝,學習Model怎麼做造型,只是她們最終所要體現的對象並不是電視與秀場上的名模,而是漫畫、動畫與電玩理的角色。 看得出來,她們真的很樂在其中。 這就是他們的青春。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宅男特徵,鍵談而不健談 【聯合報/記者張幼芳/台北報導】 怎麼樣會被說「宅」?雖然一般認為宅男不修邊幅、永遠穿同件外套,但人不可貌相,「要交談過才知道。」網友阿K說。 阿K是沒參加過板聚等宅男活動的「自修型」宅男,他說一般人總認為經常出沒光華商場、整天T恤牛仔褲的善良男子就是宅男,但其實「宅不宅,從外表很難分辨」,「不善口語表達」比較明顯,他提供一個簡單辨認法:「問問他手機月費有沒有超過一百元?」 他解釋,宅男通常不善人際溝通,但很「鍵談」而不「健談」。可以在網路專門領域論壇發表文章大發議論、在MSN上妙語如珠,但在電話筒前,就變得有一搭沒一搭;與人面對面,更常是最「惦惦」的那一個。 由於宅男個性較「閉鼠」,又多專精/著迷特定事物,若有女性朋友需要幫助,他們往往又淪為「好人」一族,討論男女交往的批踢踢BBS站「catch板」,就有不少宅男聚集討論如何翻身、脫離宅境。 宅男未必是愛情市場的次級品,也有女孩喜歡宅男,卻不曉得如何把宅男從房間裡拉出來。一女上班族聯誼時認識一位很「宅」的工程師,不知怎麼接近,化身「愛瑪仕」(電車男一劇中的女主角)上網求救,也引起網友接力獻策,回響熱烈。 宅男也有春天。網友asion99口中的朋友「阿偉」又高又帥,卻是衣櫃只有六件衣服、一天要玩十幾小時魔獸、「月卡用得比悠遊卡還凶」的宅男,這樣的宅男有個中文系正妹女友,並且次次都是女方主動約會,眾人好奇不已。 asion99透露阿偉密技,原來阿偉約會前先下載幾集感人日劇、燒成光碟送給女方,教對方看完欲罷不能,主動約定下次約會。 【2007/02/25 聯合報】@ http://udn.com/ 本新聞引用自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3737636.shtml
筆記: 在唸書與當兵的過程裡,以及在寫書的過程中,都和不少宅男互動過,可以發現這些人在自己的個人專長上都有很深的造詣,但是在社交的技巧上卻常有很大的障礙。 記得有位法律係畢業的同梯,每次看到我及另一個同梯都叫我們介紹女朋友。他平常放假的時候也不出去玩,只懂得在家打魔獸,不然就是跑去光華商場,或是新光華商場之類的地方。後來好不容易成功地約出一位女生,但這位法律同梯卻不知到該去哪裡玩,一直狂問我們的意見。我們問他牽手或接吻了沒?他的回答更妙:「我那麼純潔,不會那麼那麼衝啦!要尊重女生!」聽完當下,我和朋友就清楚他應該等著被發卡了! 在寫書過程中,也碰到一位宅男,他很擅長在網路上表現自己,相當依賴MSN等通訊軟體,但卻不知到怎麼經營實際的人際關係,到最後交往的女生都覺得他很難溝通,所以最後常常還是以分手收場。 也不是沒聽過好的例子。一位女性朋友的哥哥,在資訊業界服務,同時也是一個電玩魔人。原因是他以前已經玩得太瘋了,現在只想在家休息。目前他有穩定交往對象,女友還送他Xbox360當情人節禮物,打算一起玩電玩。不過聽我這位女性朋友描述,她哥哥雖然愛打電玩,但在社交技巧上卻是一等一的好,也擁有好的口才與表達能力,只是喜歡打電玩而已。 以自己的經驗來說,我其實也不認為擅長「鍵談」的人就不「健談」,畢竟網路只是一種溝通的工具,很多人口才頭頭是道,打起字來聊天也是相當快速。然雖然MSN方便,這畢竟距離實際的互動還有一段距離。七八年前BBS與聊天室的時代相比,現在大家已經越來越看清網路工具性的本質,而不認為網路上的相遇有多浪漫。 另一個重點就在於「時間分配」,MSN雖然讓人可以方便找到人,但也容易讓自己被找到,許多人也因此常常被MSN打斷原本正在進行的重要工作,只為了回應朋友的噓寒問暖,甚至是臨時性的情緒抱怨。 實際上MSN真的能夠取代實際的互動與電話嗎?還是有一段距離。就像我那位朋友,雖然網路聊天很強,但要他安排約會行程,與心儀的女生閒話家常可是難上加難,因為他雖然享受網路的無限與便利,但卻像是黏在這張蜘蛛網上的昆蟲,成為被網路禁錮的受害者。 真正懂得運用網路的人,清楚網路「工具性」的本質,也知道人際互動中有更多是無法被「數位化」的,人的生命經驗更不能只在網路上。而在強調「分享」的Web 2.0時代裡,沒有精彩的人生,沒有從趣味生活中所得到的創意,又怎麼會有好的想法與經驗能夠與別人分享呢?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070225筆記19宅女當道最愛網購宅配 宅女當道 最愛網購宅配 【聯合報/記者張幼芳/台北報導】 很多男性不喜歡被叫宅男,但自稱「宅女」的女生卻愈來愈多。不同於「宅男」似有若無的自我貶抑,許多女生強調「宅女是享受一個人的寂寞與美好」,並且要在部落格分享宅女心情。 「宅女最好的朋友叫宅配。」部落格作家劉梓潔在「不為人知的宅女生活」文裡,說得一針見血。現在衣服、書籍、CD甚至食物,上網、動動滑鼠就可召喚進門,她們是牛爾愛美網和博客來網路書店的忠實買家。 她形容,宅女用單柄小鍋子吃麵,「沒必要多洗一個碗」,花在離家最近的屈臣氏、康是美和頂好超市的時間,可能比家庭主婦還長,並且會一個人看電影,同時祈禱兩邊座位別坐人。 「宅女」被定義為「喜歡一個人過活」,卻非獨活。住台北木柵的劉小姐養了兩隻貓,下班就在家聽音樂看書看連續劇,貓咪不吃別人給的食物,為此她與貓相依為命,難出遠門。 上班族葉小姐下班喜歡賴在家裡上網,在網拍享受尋寶樂趣,她身上的衣服,九成都是購自網路,「感謝這項發明,逛街不用跟人擠!」她不認為「宅」是貶抑,「能跟自己好好相處,也是一門藝術。」 【2007/02/25 聯合報】@ http://udn.com/ 本新聞引用自: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3737623.shtml
筆記: 在寫書過程裡,可以發現男性與女性在上網時間的分配上的差異,也碰到了自稱「宅女」的女生,跟這篇報導頗有相關。 女性網路購物的簡單觀察 相較於男性偏重網路遊戲以及資訊的下載,女性花了更多時間在「購物網站」或是「拍賣網站」。之前工作上的同事就提到,他覺得在網路上購物也是很有樂趣可言,不過他們也常會為了網路購物而生氣。 女性在網路購物的過程當中,相當享受「拆箱子的驚奇感」,在經過多方比價與資料搜尋後,女性在網路上選擇了他們想要的物件,不論是衣物、食物、書籍、DVD、還是旅遊套票等。雖然偶爾常會有一些質感不如預期的狀況發生,但是我所接觸到的女性往往都相當認同網路購物的經驗,幫他們節省了一些時間,可以用來做自己喜歡的事。 也有女性朋友認為,在網路上購物滿足了她們「找新鮮」的期待,網路購物所提供的貨物有時是在一般街頭店面買不到的,讓女性有了更多選擇外,更幫助女性避免了「撞杉」的尷尬。 但喜歡網路購物的女性也未必完全沈溺在網路世界裡,她們常認為網路購物最大的目的之一在於「撿便宜」,可以用較低的價格買進自己想要的物件,所以其實她們也常逛街,記錄下想買物件的價格再回家於網路上比價。她們認為,這樣子的過程可以幫助她們節省很多的成本,而省下的成本她們可以累積起來,成為旅行的基金,或是用作他用。
追求一個人生活的美感的「宅女」 不喜歡往外跑的女性在做什麼?她們又為了什麼不喜歡往外跑呢?在我所訪問到的女生裡,有幾位因為工作的壓力太重,讓他們在週末只想好好補眠,或是在家做一些讓自己開心的事,就是不想再往外跑。她們稱自己為「宅女」,但實際生活卻有「宅男」有異。 在金融業的女性的生活,大致上跟在電子業的男性工程師生活差不多,每天上班時間也差不多十二小時左右,上班工時長、壓力又大,下班後回家還得注意全球金融狀況,上網掌握美金、歐元匯率、石油與原物料期貨價格、全球各地股市狀況等。搞到最後,每晚總是筋疲力竭地爬上床,隔天又是痛苦萬分地滾下床去上班。「這樣的生活週末不拿來好好補眠太對不起自己的身體了」,一秒鐘幾萬點上下的她們是這樣說的。 相較於其他東亞國家,台灣社會給了女性較大的自由發揮自己的專長,也給了她們很大的空間實現自己的理想,有人說在這一點上,台灣社會越來越像美國,而不似鄰近的日本與韓國,女性的角色依舊傳統。 認真工作的同時,女性對於感情的態度也跟著改變,周圍不少在職場上表現優異的女性忙到沒有時間交男朋友,也沒有時間去找男性約會,更遑論有那個能量與心情去重新開始一段新的感情。 但這些優秀的女性不同於宅男放棄自己的生活,仍然追求一個人生活的美感,她們會花一定的時間維持家裡的整潔,有時也上網訂購一些裝飾品,固定帶些植栽回家,讓家中充滿好的氣氛。 同樣是一個人住,「宅女」的生活可比「宅男」來得有品味得多。這與「性別社會化」關係密切,在女性成長過程中,「美學」與「品味」雖然不是正規教育的重點,卻能為家人與同儕啟發,進而接受生活場域中各種美學元素的刺激與薰陶。 對這些「宅女」來說,就算沒有男人,自己也能生活得好好的。就算是一個人住,也要過著有美感的生活。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070223筆記18女者悅己為榮 (下文為《告別宅男的十四堂課》書稿中的一小段,和幾位女性朋友討論過,覺得滿能引起共鳴的,所以決定先貼上新聞台,希望客倌們能夠不吝指教!) 女者,悅己為榮 過去,「女為悅己者容」這句話被解釋為:「女性為願意取悅自己的男性打扮自己」,但在現代社會裡,應該改寫為「女者,悅己為榮」。打扮自己、讓生活中充滿美學元素,對現代女性來講已不再是為了男性,而是為了自己。 我們可以說在生命每個階段歷程中,雖然女性過著不同的生活,但是對於「美」的追求卻是從來沒有停過。或許打扮的目的,以及美麗所擔負的功能不同,但是「美」始終是女性生活裡的重要元素,古往今來亦復如是。 早期的女性主義者認為,女性對於美麗的消費是一種對於女性的「物化」,認為女性的打扮只是為了炫耀身旁男性的財富,商人更是把把女性當成冤大頭一般來耍弄,女性對於美的追求根本沒有任何意義可言。 但是當代的女性主義在女性本身社會地位抬頭後有了轉變,逐漸認同女性可以為了犒賞自己的工作,或是實踐自己的美學品味,進而從事消費行為。「美」更成為現代女性的代名詞之一,一個擁有自己事業的女性,如果「不美」,也難以冠上「成功女性」的頭銜。 越來越多的女性深知「先當惡魔,再穿PRADA!」的道理,所謂的名牌並不單是美麗的代名詞,更是在辛苦工作之餘對於生活質感與生活美學的堅持。她們清楚盲目追求名牌只是浪費自己的時間,只會被別人當成沒有品味的暴發戶。但是,在辛勤工作爭得社會地位之後,身上的名牌會因為自己而更加耀眼閃亮。 不能否認的是,女性仍舊會為男性打扮,因為他們知道男人絕對是「視覺性」的動物,在某個階段裡如果不把自己打扮好,可是讓自己距離擁有情人、老公與家庭的夢想越來越遠。隱惡揚善、顯美藏拙才能夠達到自己的目標。 然而,女性的打扮不再成為男性權威的附屬,甚至轉向一種對於男性的操弄。就像女性牛仔褲與內衣廣告裡所提到的,好的打扮能夠凸顯身材捉住男人的目光,「玩美女人」不只把美麗玩在手心,也能把男人呼來喚去。 「美」成為女性身為女性的內在本質之一,雖然每位女性對於「美」的定義不同,追求方式也甚異,但「玩美」的確是女性從小就開始的歷程,更是終生的職志。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上圖引用自路透社http://tw.news.yahoo.com/photo/url/d/i/070214/16/20070215_421660/20070215_421660.jpg.html 070215筆記17上班族的情人節大調查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十四日電)今天是西洋情人節,根據就業情報雜誌Career調查,高達百分之八十八點二九的上班族在情人節過得並不浪漫,反而感到寂寞。 Career就業情報在一月十七日到二十六日,進行一項「二00七上班族寂寞指數大調查」發現,高達百分之八十八點九的人感到寂寞。造成寂寞漫延的三大主要原因包括:生活一成不變(百分之四十四點五)、沒有男女朋友(百分之三十八點二八)、工作沒有成就感(百分之三十七點四三)。 調查還發現,近十分之一的人每天都覺得寂寞,百分之三十點一八的人經常感到寂寞。可見,寂寞已經是上班族朋友的通病,若為自己的寂寞指數打分數,百分之十七點零九的上班族打五分,其次是七分、八分,平均寂寞指數是五點五五分。 參與問卷調查的上班族朋友中,百分之四十九點零八表示仍是單身,其中有百分之六十一點四六的人會因情人節的到來特別感到寂寞。或許是不想再形單影隻,高達百分之七十八點六一的人想要告別單身生活。 至於嚮往什麼樣的兩人生活呢?百分之五十八點零五的人都嚮往保有「情人關係,但各有生活空間」,不難發現,現代人自由自在慣了,婚姻的責任與束縛可能還不再考慮之列。 想要告別單身,總要有積極的行動以擴大交友圈,但有趣的是,「工作場合」成了單身族認識新朋友的重要管道,調查結果發現,百分之五十八點七五的人是在「工作場合」認識新朋友,可見無論公私領域,工作在個人的生活中都佔有關鍵性的地位。 也因為工作在個人生活中佔據如此重要的地位與比重,同事間相處日久難免生情。那麼上班族朋友怎麼看待辦公室戀情呢?百分之五十九點二的人抱著事不關已的態度。如果是自己發生辦公室戀情,百分之五十一點七一的人選擇「大方公開,接受大家的祝福」。 另在「一日情人」名人票選中,帥氣溫柔的憂鬱王子金城武位居男性名人之冠;女性名人則由美麗可人的林志玲獨佔鰲頭。 至於排解寂寞方式,大部分的人都是「看電視、電影」(百分之五十九點三一),不然就是「上網聊天」(百分之五十點二九),其次是:「聽音樂」(百分之四十六點零五)、「看書」(百分之三十九點零六)、「逛街、購物」(百分之三十二點五九)。
上圖引用自http://tw.news.yahoo.com/photo/url/d/i/070214/45/20070214_421076/20070214_421076.jpg.html 筆記: 基本上,相較於網路上的問卷形式,個人比較傾向雜誌與報紙所做的民調結果,因為在抽樣上往往比較常態與精確些,能夠避免一些誤差。但這一份調查結果頗有令人玩味之處,並不是說我質疑這份問卷的公信力,而是對於整體企畫有些疑問。 先看第一組數字 感到寂寞的上班族有88.9% 但是當中的原因是「生活一成不變」(44.5%)、「沒有男女朋友」(38.28%)、「工作沒有成就感」(37.43%)。 這一組數字其實讓我很玩味,我能清處理解「沒有男女朋友」所帶來的的寂寞感,但是「生活一成不變」與「工作沒有成就感」又怎樣帶來了寂寞感呢? 對工作已經成為生活的重心,必須仰賴薪水才能生活的上班族們,工作似乎僅是餬口的工具,而不是生活的重要價值。換言之,人還是變成了工作的機器,為了工作而工作,而不是為了自己的理想與夢想工作。這讓上班族感覺到寂寞,即便已經有了交往或是婚姻的對象,但當被問到工作的意義時,他們還是覺得公司是老闆的,不是自己的。 再看第二組數字 在88.9%感覺寂寞的上班族中,沒有男女朋友的佔38/28%,但是整體問卷中「沒有交往對象」的便佔了49.8%,其中78.61%的人想要告別單身生活。 換言之,台灣上班族雖然有將近一半的人沒有交往對象,但是當中真正感覺寂寞的未必有這麼多,如果能再進一步交叉比對,我估計約佔30%左右。 雖然數字看起來有點詭異,而且感覺起來沒有想像中的高,但是如果進一步想,就心理衛生的角度來講,在職場上拼事業的人更需要支持,但仍有30%左右的人感覺寂寞,似乎暗示了台灣職場所隱藏的高風險。 這些進入職場的上班族多半都已經到達適婚年齡,但卻仍有49.8%的人沒有交往對象,這數字仍是高得驚人。也就是說,台灣未婚上班族中,每十人就約有4~5人沒有交往對象,維持著單身生活。 雖然當中有78.61%的人想要告別單身生活,但是58.05%的人都嚮往保有「情人關係,但各有生活空間」,也就是說越來越多人只願意談戀愛,或維持情人身份,而不願意進入婚姻的階段。家庭責任對辛苦的上班族而言,真的是沈重的負擔。 總體說來,這份問卷指出了台灣未來人口結構上的隱憂。傳統「傳宗接代」壓力或許還在,但是有越來越多上班族期待的關係僅是情人,而非婚姻與家庭。但是上班族的確是寂寞的族群,他們被每日的工作壓得喘不過氣,工作環境又封閉,想找到交往的對象也越來越難。如果再加上之前提過的「少女化」趨勢,台灣男性上班族將會越來越寂寞。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寒食帖圖片引用自 http://publish.pots.com.tw/Chinese/CoverStory/2005/09/16/cur37706.jpg 070210筆記16~文人雅士哪裡去了? 趁著寫作的空檔跑了一趟重新開館的故宮,參觀宋代文物「大觀展」,新開館的故宮吸引了超乎我想像的遊客人數,為了看高中歷史課本出現過的「溪山行旅圖」與故宮自制電影《經過》裡的重要蘇東坡書法傑作「寒食帖」都得花上好長的功夫排隊。 看著這些宋代文物除了跟著遙想文人典範,也跟著想像中國古代文人雅士們都過著如何的生活?總以為古來文人雅士必定是在竹林間有一小屋,縷縷檀香自案上香爐嬝上,書生坐在窗前不為蟬鳴鳥叫所擾,仍能寫得一手好書法。亦是自有一庭園,在奇石麗池之旁有一小亭,亭案上以碳暖景德紫砂爐烹茶,佐以江南糕品,靜待夕陽沈下餘暉透過掌中鼻煙壺。 在歷史上,文人雅士除了留下千古流傳的文學書畫,也引領各個朝代裡的社會時尚。這與文人容易進入仕途有關,在進入仕途之後也相對地容易掌握社會資源,進而快速地累積資本。亦或是地方宗族傾全族之力栽培宗族後代,讓他們參加科舉考試,在進入官僚系統中,也跟著提升宗族整體的社會地位。 當然,也並非每個文人都有如此愜意生活,蘇軾一生多舛流離,王安石雖貴為宰相但也鬱鬱而終,豈是每一文人雅士都能悠閒度日,不為五斗米折腰。但總的說來,歷史上的文人雅士除了是知識分子、社會菁英,也是生活風格與流行品味的典範。因為,他們所學的不光是經史子集,也是在當中學習專屬於中國的美學源流。
溪山行旅圖圖片引用自: http://www.cnart.biz/cnart/art/w_jianshang/xinglvyu.htm 然而,今日台灣國民教育普及,可說每個人都有書念,但卻未必都能像是過去的文人雅士一般過著具有品味的生活。這在所謂的「理組」中頗為嚴重,高中理組學生無心於歷史課、美術課與音樂課等不說,就連課程本身也常常被挪用來做補強教學,人格培育與美學品味形塑的重要過程也因此被犧牲! 理想生活品質不光只需要收入而已,還需要有美學的品味,才知道自己想要怎樣活著?想要過怎樣的生活?而美學不光僅是僅是買好的、用好的,更是要擁有解碼的能力,甚至是創造符碼的能力,不然也僅是一般的庸俗的暴發戶,即便坐擁古董卻不懂背後的典故與含意,白白浪費而已。 「宅男」便是這樣一種在台灣升學主義與資訊業當道中被犧牲的一群男性,即便他們擁有很高的學歷,但是他們往往只是扮演「工匠」的角色,跟古代工匠不同的只是在高科技場所工作而已。真正的科技新貴(尤其是那些已經成功的)所關注的不會只是工作或收入,而是會注意自己的人文素養是否也跟著收入水平一起提升,是否過著有品味與美學的生活。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上圖引用自:http://www.bsobs.net/2_2.htm 筆記15~【新聞評短評】20年後20萬男人找不到老婆 台灣新生兒男女性別嚴重失衡 20年後20萬男人找不到老婆 中時電子報 記者: 陳一姍、黃庭郁/台北報導 2007/2/5 台灣新生兒男女性別嚴重失衡 台灣新生兒男女失衡竟居全球第四,專家指出,急速少子化,碰觸到傳宗接代的傳統價值底線,加上生殖醫療技術進步,三項原因交錯,導致台灣嬰兒性別 比例失衡 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認為,現代人生的少,會更在乎性別。因為老人家在乎傳宗接代,因此多數夫婦希望先生男,再生女。問題是生完第一胎男孩後,因為經濟壓力,就會想晚一點再生第二胎,等真的要生,反而生不出來了。「少子化,反而讓大家對於性別更在意」他說 傳宗接代觀念根深柢固 台大城鄉所教授畢恆達認為,少子化讓傳宗接代觀念更加凸顯。譬如:還是從父姓、女人還是沒辦法上族譜、女生就算沒出嫁,死了還是只能進姑娘廟,不能進宗祠,這些華人文化根深蒂固的因子,一時很難改變。一個可以佐證的例子,就是從胎次來看,到了第三、第四胎之後,男女嬰比可以高達一三○比一百以上 失衡 帶來教育婚姻難題 多位大醫院醫師表示,通常如果產婦有一兩個小孩,非常堅持希望能生個兒子。醫生就會考慮,幫產婦做精蟲分離等,可以控制性別的生育。「但這是大醫院…」薛承泰與人口學者孫得雄懷疑,台灣尚無統計數字的墮胎,可能有部分是因為性別。而一些小診所也有可能幫只生一胎的夫婦,做精蟲分離,但這些都缺乏統計。 「其實跟大陸殺女嬰比起來,台灣的做法只是比較沒有罪惡感而已,」孫得雄感慨地說 男女失衡,長期將導致台灣婚姻市場傾斜,更多男人得向外找老婆。「等這群小孩到適婚年齡,正好接上老兵的缺口,引進外籍新娘的行業會越來越繁榮,」薛承泰說 引進外籍新娘 生意盎然 從人數來看,過去二十年來,台灣已累積二十多萬個男嬰,未來沒有同齡女嬰可以結婚。台大城鄉所教授畢恆達說,性別比例失衡,加上越來越多女性不想進入婚姻市場,比起來,台灣男生比女生想要婚姻,找不到本地的,就往第三世界找,這會造成第二個傾斜。長此以往,性別學者陳金燕認為,由於引入外籍配偶的,較高比例是嚮往傳統婚姻,長此以往,台灣要導正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會更難 在國際上,台灣是家庭計畫,人口控制績效最好的國家,全球知名。但諷刺的是,已進入二十一世紀,家庭計畫喊出的「男孩女孩一樣好」,卻在台灣邁向已開發國家之際破功。性別傾斜,將帶來的社會成本,已不容忽視
上圖引用自http://www.mercy.org.tw/picture/HP/bady.JPG 筆記: 在漢人傳宗接代觀念的影響下,除了少子化還有「少女化」的現象正在發生,透過基因科技與人為的控制,女性在台灣的人口比例當中正逐漸減少,這大大影響到未來台灣男性婚姻對象的選擇。如果這篇報導的預測是正確,因為女性人口較少,未來將有20萬台灣男性找不到台灣女性作為結婚的對象,只能維持單身,或是向外發展尋找外籍配偶。 在這樣的趨勢底下,我們可以預測台灣女性在未來的「婚姻市場」中之價值將會大大提高,將會有更多的對象可以選擇。反觀男性這一面,除了條件優秀的男性將可以繼續保持優勢外,條件較差的男性在追求女性過程中將會遭遇前所未有的激烈戰役,勢必得打敗許多對手才能追求到心儀的對象。 如果未來真是如此狀況?我不禁要問:「那宅男怎麼辦?」 台灣的宅男還是會對於婚姻與家庭生活有所渴望,希望有一天可以成家立業,也為自己家庭延續香火。但是他們乏善可陳的社交技巧以及害羞的態度讓他們失去追求女孩子的勇氣,也讓他們成為「少女化」之下的犧牲品,使得他們與婚姻的夢想距離越來越遠。 宅男真的需要幫助。他們需要重新認識這個大社會,也要讓他們重新建立起正確的生活習慣與性別概念,一步一步建立起自信心,才有機會讓婚姻的夢想成真。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070111筆記14~【影評】White&Nerdy 連結: http://blog.onlyone.idv.tw/article.asp?id=870 筆記: 這部MV使用了嘻哈饒舌講出美國對於Nerds的一些態度。 基本上Nerds就等於台灣的竹科工程師宅男,看起來聰明,但是也是活在電腦的世界裡,對現實世界不甚熟習,也成為女生的拒絕往來戶。因為他們都待在室內工作,很少有機會曬到陽光,所以皮膚比一般白人還白。他們雖然專精電腦程式語言,但看到人所講出來的語言卻常讓人聽不懂,更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 Noah(我語言交換的朋友)說道,這類美國宅男在美國矽谷與華盛頓州相當常見,他們投身電腦科技產業,一工作就是12~14個小時。他們同樣也有台灣宅男被女生拒絕的困擾,找不到女朋友,不然就是被女生嫌。但是他們可能在35歲以前,將自己成立的公司賣給雅虎,或是將自己寫的程式賣給微軟或是雅虎,接著就環遊世界過著退休的生活。 雖然他們被當成是「怪胎」,但是他們確是世界經濟或是科技的重要推手。台灣的工程師宅男也是一樣,雖然他們很宅,但他們確是台灣每年GDP的最大支柱。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圖引用自網站 http://blog.onlyone.idv.tw/article.asp?id=870) 070111筆記13工程師與宅男 先來看網路上流傳的一篇竹科RD主管的告白: 國中為了高中聯考補習,有的人國一就在補了。到了高中或高職為大學聯考補為四技二專補,念了大學發現大學生多了又去補研究所。一補就是大二補到大四畢。 念了研究所以為可以輕鬆了,發現老師每天都在找人作奴隸,每晚待在研究室裡一待就是十六個小時。研究所畢業以後,進了上市公司當了RD工程師。以為人生終於可以享受努力換來的果實了。結果呢… 早上八點半上班晚上12點半下班,一個月六萬多…。不知不覺已經三十六歲了!如果你問我過去這三十六年來可以回憶出些什麼?我想了很久… 我可以告訴你十二歲以前我只記得考試沒有滿分少一分打一下。十六歲以前,我只記得老媽每天說沒有考上雄中你就不要做人了,還要每天被迫穿上雄中的校服睡覺。 十八歲那年,我覺得我愛上了每天和我一起等公車的雄商女孩,鼓起勇氣向他搭訕的時候,他告訴我我背後的男生已經像他告白了(高雄高工的)。媽媽說沒關係等你考上一流的大學,會有很多女生倒追你。我不知道什麼是一流的大學,我只知道哪一所大學女生多就是我心中的第一志願。 十九歲那年夏天高高興興的吃完補習班的慶功宴,想要回家填志願卡。心想終於可以到輔大享受「所有的男人都會犯的錯」時。媽媽說你給我念交大! 當我大三那年我仰望著天空大喊”史密斯”啊你的電子學是寫給鬼看的啊! (註:電子學原版的教科書有二本聖經版:Smith及Millman) 碩一那年遇到了我小學同學在中正路開修車場雄工畢業一個月十二萬…。退伍之後在竹科一家小公司上班愛上了當時的總務科小姐,猶豫了兩年決定展開行動時她拿出一張喜帖給我…,於是我離開了公司(傷心地)。 今年我36了… 沒交過女朋友沒騎機車載過女生沒和女生握過手…沒有愛情…。只又每天面對一台View sonic555的TFT螢幕,喀喀喀喀的鍵盤聲。 之前我po的文章得到大家的熱烈迴響,可是可能因為我文筆不好。很多人以為我是感慨沒有女朋友,而看不出我文中所想表達的意思。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好是早上三點,我正在準備明天中午的午餐會報的資料。你知道這就是RD部門主管的生活,你們知道嗎? 就在剛剛我在樓下買了一包七星和一杯咖啡,仰望著天空看著星星。說實在的我有時真的覺得自己是不是應該自殺重新投胎。免得時時刻刻被寂寞所凌遲轟炸… 回想起小時候功課沒有滿分學校是少一分打一下,回到了家裡還要再被打一次。到了國中念了不知道為什麼叫A段班的奇怪班級(那時還有能力編班)。國中的生活,似乎就是為了考高中而活。念了高中似乎又是為了考上一流的大學而活。 考上了大學,以為人生真的開始舒服平坦了。也不知道老媽是聽了那個王八蛋說:念電機最好考研究所的奇怪意見,又被抓去考研究所。我這一生好像就是為了升學為了考試而活著,我很想問學校的老師為什麼要念那麼苦?也很想問我老媽為什麼要我念第一志願? 可是我聽到的答案永遠都是「為了你的前途為了你的將來!」就是因為這句話,我從小被教育成以為那些沒考上大學的或是沒念好學校的,將來一定要吃苦,將來一定要靠勞力吃飯。「將來」一定…沒好下場…。就如同很多版上,所謂的一流大學一流科系心中所想的一樣…,但事實的情況和你想的會很不一樣。 可是我不知道所謂的將來要多久,我等了36年…。 就如親朋好友所預期的,一家上市公司的小主管一年,一百五十萬的年薪。一台LEXUS3000休旅車、一棟46坪位於市區的公寓房子、一堆股票、一堆存款以及「自己一個H」。也許很多人會羨慕我小有成就,但是我想告訴你這不是幸福更不是快樂。當你們瘋狂的追族著名校的研究所,瘋狂的期待將來有著百萬年薪、名牌轎車時,你的下場十分有可能像我一樣。因為這些奢侈的物質生活,對許多RD而言根本連去使用的時間都沒有。 況且如果沒有一個心愛的人,陪你一起享受這一切那麼一切的努力都將是毫無無價值。因為當你到了我這個而立之年時,你會恍然覺得你將一生最寶貴的青春架構在自己的痛苦上。去追求人人稱羨的名利是多麼不值。該玩樂的時候就要玩樂,該睡的時候就要睡,該交女朋友的時候就要去追! 不要把自己的生命浪費在課本考試還有補習班上面,不要羨慕那些所謂的科技新貴、什麼股票分紅百萬年薪之類的。那些只不過是老闆吸乾你的血液之後吐回一點給你而已。沒什麼了不起的… 難道真的要念研究所?真的要念台、清、交、成?真的要當RD才能賺大錢嗎?你們真的認為台灣的經濟不景氣嗎?不要被媒體騙了,找工作沒那麼難, 百萬年薪只要努力各行各業比比皆是! 順便告訴你們一件事, 當年我們班上只要待在RD部門的不是未婚就是離婚, 還有一個更慘…孩子的老爸不是他…
筆記: 和ZEN大的討論中,我們一致認為「工程師」是最容易成為「職場宅男」的一群。事實上也是如此,幾個工程師朋友如果沒有在大學與研究所時期交到女朋友,或是過去有與女生交往的經驗,等到了職場階段,往往交到女朋友的機會變得低了很多。而這也是很多人對於工程師的既定印象。 以台灣來說,因為產業結構中IT代工(contract manufactur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以及正在發展的IT研發(Research & Develop,簡稱RD)成為最重要的產業,自然人力市場上對於工程師的需求也一直居高不下。因為產值相對於其他的產業高了相當多,加上薪水與配股等福利,自然也吸引了台灣很多菁英人才投入這塊產業。而在台灣性別不同社會化歷程的狀況下,男性往往多選擇理工,女生則多選擇文商,也讓男性成為工程師裡的多數。而成為一名工程師往往也是一名男性大學生對於自己的生涯規劃之一,認為加入IT產業之後,便可以搖身一變成為科技新貴,享受配股與高薪。而今,許多家長對於小孩子生涯規劃的建議,往往也是希望孩子成為一名IT產業工程師,投身台灣各大科技園區,過著穩定富裕的生活。 其實IT產業雖然看起來風光,但是對於員工來講卻有相當大的負擔。工時長、進度壓力大讓他們身體越來越糟,長時間在辦公室裡面對著電腦,更讓他們與社會脫節,社交技巧退步。上面這一篇竹科RD主管的告白,便可以算是工程師對於自己工作型態的反省。 但這篇文章同時又點出了所謂「宅男」與「工程師」在成長與求學過程中很早就退出了兩性交往的戰場,而選擇了一條往職場比較便捷的道路。他們順從著家裡的期望,放棄輔大進入了以臺、成、清、交等名校(以男性為多數而出名的學校),待研究所畢業後便進入了竹科這樣一個又是以男性為主的工作環境。而這位工程師認為選擇工程師這條路所要付出的成本太高,家裡對他的期待讓他不得不選擇一條看起來安穩的路來走,最後的結果就是到了36歲還沒交過女朋友。 然而,要反問這位工程師的是,你的大學生活怎麼過的?難道時間都花在宿舍裡而沒有參加社團活動?你怎麼安排自己下班後的時間?難道只懂得窩在家裡而沒有培養一些興趣與參與一些具有社交功能的活動?學業與工作本來就僅是生活裡的一部份,不相信要找尋與女生互動有這麼困難。困難的地方應該在於他把自己設限,認為自己因為身為工程師便有了交不到女朋友的原罪,但實際上有女朋友的工程師也比比皆是,為何不問問他們是如何辦到的呢? 宅男最恐怖的便是把自己關在自己的世界裡,只用自己的觀點來理解世界,而從沒想過事實是什麼?也未想過他人與社會的觀點又是如何多元?宅男不是病,但宅起來會生不出新的人命!擺脫宅男的思考方式,走出自己的世界,接觸美學領域,建立起自己的生活風格與品味,擁有對於生活的自信請且願意與人分享,還怕沒有女朋友嗎?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070104筆記12【書評】從《脫離好人幫》看宅男作為儲備好人 星期五總算和傳說中的ZEN兄見面,ZEN兄果然是個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之人,一聊起來便覺得自己才疏學淺,還需向ZEN大多多學習。不過也讚嘆網路時代的偉大,就這樣輕易地將原本沒有關連性的兩個人連結了起來。 ZEN大(真的很大個兒啊!)提到了很多有趣的點,也值得我進一步思考。但我和ZEN大都有一個共識,「好人」未必都是「宅男」,但是宅男絕對是成為好人最有潛力的一群。
「好人」之所以能夠在台灣成為一個很重要的詞彙,在於PTT與網路上的推波助瀾,讓大家逐漸開始發現在台灣有很多的男生,其實在追求女性的過程中,都以「對不起,妳是個好人,但是….」。有創意的網友們結合了當時正在流行的「魔法風雲會」的「卡片」概念,開始製作「好人卡」,當作是被拒絕的認證。但中文有趣的地方便是在於其超強的連結性,網友們也開始聯想到銀行的信用卡,一直拒絕發卡的女生成為「發卡中心」,而一直被發卡的男生則成為「卡奴」,連傳說中的「卡神」楊蕙茹也救不了。「好人」成為被拒絕男人的標籤,但就是有人無法理解自己為何一直被發卡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既然「宅男」的成因之一在於兩性關係中的挫敗,那裡解兩性之間的差異成為討論宅男現象中不可缺的議題。書市上熱賣的《為什麼男人不聽?女人不看地圖?》是一本簡單易懂的書。 該書本書作者基本上所強調的是男性女性大腦結構上的差異。因為在演化過程中,遠古時代的男性與女性在社會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所以在大腦的發展演化上也有不同的趨勢。因為狩獵工作需要的緣故,所以男性腦部自動在在直覺與反射區的系統強化,而女性為了經營家庭,所以腦部發展上在情緒系統逐漸特化。換言之作者認為當前男性與女性之間的差異,並不是文化教育的緣故,而是來自於自遠古時期遺留下來的腦部體質特徵。舉例來說,作者認為男性因為腦部結構的關係,多半只能一次處理一件事情,所以在開車的時候、看報紙的時候跟一個男人講事情,往往他都記不住。而女人因為遠古時期負責家庭工作的關係,不太需要離開聚落家屋,所以腦部在方向感與空間感功能上也就沒有顯著的發展,讓女人往往無法直接理解地圖的內容。站在作者的觀點來看,男女雙方的大腦體質上的差異往往便是兩性衝突的起因,大腦的功能不同,自然無法好好溝通。 但人類之所以成為人類,便是因為其具不光具有生物性,還有社會性。人類發展出各種工具來彌補生物面上不足於一般動物之處,人類更發展出各種社會制度,讓社會得以運行,而不是讓人僅順著自己的生物本能活著,而是尋求社會的延續與進步。以親屬關係為核心社會的組織如宗族與家庭、以經濟價值為核心的社會組織如公司、法人等等,所有的社會組織要能運作順利便仰賴良好的溝通,因此人類也發展出良好的社交技巧,以便完成溝通的目的。而所謂的宅男往往便是只注重自己部分的身體感受,下班下課後只追求感官上的娛樂(尤其是ACG這一塊),而不注重社交能力 《為什麼男人不聽?女人不看地圖?》誠品網頁 http://www.eslitebooks.com/cgi-bin/eslite.dll/search/book/book.jsp?idx=1&pageNo=1&PRODUCT_ID=2611243477009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061227筆記10宅男不懂OFF學 上星期六,Starbucks建和店,和Noah語言交換結束後,便留在咖啡店裡繼續校對我要投期刊的論文,對面後來坐了一位長相清秀,穿著入時但不失親切的女生,便和她小聊了一下他對於「宅男」議題的看法。這位小姐姓沈,73年次,大學剛畢業一年,在證券界服務。她提到對於「宅男」,他會聯想到以前在學校裡的「好學生」,這類好學生從來不蹺課,但穿著很呆板,上衣都一定要塞進褲頭裡。又提到,她覺得學生宅男還有救,但是到了上班之後,就因為生活環境變得單調的緣故,陷入了永無翻身之地的窘境。除了感謝Miss沈接受短暫的訪問外,Miss沈的話讓我想起大前研一前一陣子的暢銷書《OFF學》。 在《OFF學》一書中,最核心的精神是在於切割工作時間與生活時間,提升生活時間的品質,或是利用生活時間進修、拓展人際關係與經營家庭,如此上班才有意義,也能藉由心境的轉換得到更大的能量讓工作表現更加突出並且具有創意,如此才是「人生的達人」。《OFF學》一書無疑是針對日本人「工作狂」式的職場文化 所做的反省,但是放到台灣來,我們依舊可以用相同的概念來檢驗台灣的宅男們。 在前面「筆記」中,咖啡海提到,宅男在台灣的用語不同於日本,而是更偏重生活品質與美學品味缺乏的未婚族群。但對於生活品質的重視以及美學素養又怎麼可能是一蹴可幾,沒有經過一番學習過程又怎麼能輕易擺脫宅男的行為與思考邏輯。於是乎,即便身處台北這樣一個到處都有活動的大都會,大學裡的宅男們往往不願花時間去聽一場免費的演講,或是去看一場精彩的舞台劇,而只願意在宿舍電腦前打網路遊戲,或是用宿網下載A片與電影,慶幸自己不用花錢就能打發兩個小時。從學校畢業,宅男這種行為更加嚴重,下班回家已經完全沒有力氣再去和別人Social,更別說還有力氣去夜店喝一杯,或是到書店充電一下。對他們來說,家裡的電視與電腦是放鬆自己最好的選擇,和陌生人接觸反而讓他們的神經更加地緊張。這便形成了惡性的循環,宅男永遠沒有只能在原本的軌道上前進,甚至變成原地踏步。害怕與人接觸的宅男們生活圈子越來越小,卻又繼續抱怨路上情人們在強力發射閃光彈,盼不到自己脫離去死去死團的一天。 大前研一雖然提出了《OFF學》對於當前上班族的重要性,但大部分的人總是習慣待在熟悉的生活環境裡尋求安全感,OFF的藝術又豈是如此說學會就學會。如同《OFF學》這本書的副標題「會玩,才會成功!」,宅男最為人詬病的不在於他們有沒有經濟能力,而是他們缺乏創意與墨守成規,只知道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從《OFF學》出發,我們可以說大前研一會建議台灣的宅男們,如果你還是學生,趕緊學習調整自己的生存心態,學習有意義的社交活動與培養具有附加價值的休閒嗜好,如果你已經在上班,就請別在週末假日還坐在電腦前面,走出囚禁自己的螢幕城堡吧! *圖片引用自誠品書店網站。 《OFF學:會玩,才會成功!》誠品書店網頁 http://www.eslitebooks.com/cgi-bin/eslite.dll/search/book/book.jsp?idx=1&pageNo=1&PRODUCT_ID=2680134807003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