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帖圖片引用自 http://publish.pots.com.tw/Chinese/CoverStory/2005/09/16/cur37706.jpg 070210筆記16~文人雅士哪裡去了? 趁著寫作的空檔跑了一趟重新開館的故宮,參觀宋代文物「大觀展」,新開館的故宮吸引了超乎我想像的遊客人數,為了看高中歷史課本出現過的「溪山行旅圖」與故宮自制電影《經過》裡的重要蘇東坡書法傑作「寒食帖」都得花上好長的功夫排隊。 看著這些宋代文物除了跟著遙想文人典範,也跟著想像中國古代文人雅士們都過著如何的生活?總以為古來文人雅士必定是在竹林間有一小屋,縷縷檀香自案上香爐嬝上,書生坐在窗前不為蟬鳴鳥叫所擾,仍能寫得一手好書法。亦是自有一庭園,在奇石麗池之旁有一小亭,亭案上以碳暖景德紫砂爐烹茶,佐以江南糕品,靜待夕陽沈下餘暉透過掌中鼻煙壺。 在歷史上,文人雅士除了留下千古流傳的文學書畫,也引領各個朝代裡的社會時尚。這與文人容易進入仕途有關,在進入仕途之後也相對地容易掌握社會資源,進而快速地累積資本。亦或是地方宗族傾全族之力栽培宗族後代,讓他們參加科舉考試,在進入官僚系統中,也跟著提升宗族整體的社會地位。 當然,也並非每個文人都有如此愜意生活,蘇軾一生多舛流離,王安石雖貴為宰相但也鬱鬱而終,豈是每一文人雅士都能悠閒度日,不為五斗米折腰。但總的說來,歷史上的文人雅士除了是知識分子、社會菁英,也是生活風格與流行品味的典範。因為,他們所學的不光是經史子集,也是在當中學習專屬於中國的美學源流。
溪山行旅圖圖片引用自: http://www.cnart.biz/cnart/art/w_jianshang/xinglvyu.htm 然而,今日台灣國民教育普及,可說每個人都有書念,但卻未必都能像是過去的文人雅士一般過著具有品味的生活。這在所謂的「理組」中頗為嚴重,高中理組學生無心於歷史課、美術課與音樂課等不說,就連課程本身也常常被挪用來做補強教學,人格培育與美學品味形塑的重要過程也因此被犧牲! 理想生活品質不光只需要收入而已,還需要有美學的品味,才知道自己想要怎樣活著?想要過怎樣的生活?而美學不光僅是僅是買好的、用好的,更是要擁有解碼的能力,甚至是創造符碼的能力,不然也僅是一般的庸俗的暴發戶,即便坐擁古董卻不懂背後的典故與含意,白白浪費而已。 「宅男」便是這樣一種在台灣升學主義與資訊業當道中被犧牲的一群男性,即便他們擁有很高的學歷,但是他們往往只是扮演「工匠」的角色,跟古代工匠不同的只是在高科技場所工作而已。真正的科技新貴(尤其是那些已經成功的)所關注的不會只是工作或收入,而是會注意自己的人文素養是否也跟著收入水平一起提升,是否過著有品味與美學的生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