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收到學校給我的兩封信,信裡要求我幫在我recitation課堂上的運動員學生做學習評量,這才察覺原來我有不少運動員學生。這些運動員學生散佈各領域:田徑、體操、游泳、足球等等,學校要求我回報他們的考試成績、缺課記錄,或是給他們的表現做一些描述。除此之外,我也意外上竟然有這麼多運動員選擇「文化人類學」這門課,這樣冷門的課在台灣別說運動員了,就連一般學生都未必想來選。         兩個禮拜後,我開始改學生的期中報告,在四選一的題目中,其中一題是要求學生選擇一項運動,並且講述這項運動與國家文化之間的關係。在我改的九十六份作業中,超過一半,接近三分之二的人數選擇這個題目。他們大部分都能講出美式足球、足球、棒球與籃球如何成為重要的美國文化,從非職業到職業運動又是如何表現出美國文化裡的資本主義精神。相較於這些文章,運動員學生們談論到他們自己的運動經驗,更可以看到這個國家如何強調體育與智育的並重。舉例來說,一位以體操為主修的學生,從他小時候如何開始練習體操講起,接著談論到她如何在學校獎學金與國家代表隊之間做掙扎,最後因為自己的身體已經累積太多傷害,可能無法應付國家級的訓練,所以選擇大學提供的獎學金。另外也有一位學生提到他從小打冰上曲棍球,即便冰上曲棍球在美國還沒有像其他職業運動在美國那麼受重視,但他感覺到只要他努力,他的表現會得到重視,也能成為他的職業。 就像電影《攻擊不備》(Blind Side)裡的故事一樣,在美國要進入一流大學的美式足球「校隊」,高中球員所要具備的不光是體育上的能力,更要有基礎的學識。我的每一個學生除了要有一定的體育表現,高中在校成績都不能太差,才能進入University of Pittsburgh。進入大學後,對這些運動員學生來說,他們必須繼續得到學校的支助,這樣他們才能完成他們的學業,未來才能憑著學歷找到好工作。學校也希望他們在大學裡得到體育以外的知識薰陶,因為學校很清楚知道,體育只是生活裡的一部分,這些學生未來要面對的不光是體育競技場上的競爭,還要面對生活裡、人生路途上的各種挑戰。著名的NCAA (National Colligate Athletic Association)的成立宗旨之一,不光是要保護大學運動選手,更要協助運動員順利拿到大學學位,讓他們的大學生涯除了能在競技場上更有競爭力外,也能擁有一定的學識。         在高中的時候,我唸的是建中補校,班上有很多同學是建中橄欖球隊球員,也就是著名的「黑衫軍」。他們當中很大一部分是原住民,大部分來自鄉下或山區,他們進入憑著優異的體育成績進入高中,但在這之後,不僅他們自己放棄了自己的學業,就連學校也都放棄了他們的學業,給他們特別的考試與加分,只求他們能夠順利畢業,不求他們能夠擁有必備的學識。有些同學在比賽中有好的表現,只要成績足夠,便能保送到不錯的學校。但透過特別考試與加分而來的成績,並不能保證這些學生進入大學之後能擁有足夠的能力,無益於更需自主學習的大學課業。 我對於台灣的體育教育認識淺薄,或許有更專業的人士能夠提供意見,告訴我們台灣當前高中與大學對於運動員教育的現狀。不過,我的經驗已經告訴我,美國社會重視運動員學識與體育經濟能力的平衡,這是目前台灣還看不到的。       圖片來源:http://www.pittsburghpanthers.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