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20交換人質 忠孝東路延吉街交叉口 單號大樓與雙號大樓達成協議人質戰俘交換協議 不停火狀況下46秒各自釋出人質 以地上斑馬線為停戰區 綠燈亮起 機車汽車砲火掩護下 單號人質回到單號 雙號戰俘回到雙號 46秒過去 紅燈亮起 來不及返回祖國的人焦急張望 等待下一次停戰區出現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31119 還殘喘在晚間的砲火中 又接到一沒赤色炸彈 但我的心是欣喜 真心幫我們期的第一對佳偶、第一隊夫妻高興! 智勇、雅飛,要永遠幸福喔! 給你同期最大最深的祝福!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31120二十五歲滿月 朋友送上了二十五歲滿月的卡片 滿心歡喜之際卻忙著一堆事情 四門課、三份工作、兩個預定的田野、一場想看的電影 事情堆積的同時 我還想著 昨晚心底那片支支蠟燭微光醞成的海洋,搖曳著波浪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新聞869期劉伯姬文<你叫小甜甜 我愛空心菜 網路之內皆朋友>,提出了幾項台灣目前網路交友熱潮下幾項值得注意的數據與論述: 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公布的一份網路測量研究的調查報告顯示,顯示臺灣網友在今年六月上交友網站的不重複訪客有四百二十萬人。「台北市少年網路交友行為之研究」受訪對象裡59.43%有網路交友的經驗。 PChome Online交友會員超過三十九萬;Yahoo!交友網站會員已超過五十萬,每日一千零五十萬瀏覽次數,二十六萬封留言交流。 這些數據顯示,臺灣目前的確正值網路交友的熱潮,尤其是Yahoo!、PChome等「入口網站」夾著「人多」的優勢,成為大家交朋友的重要場域。為了方便以下的論述,在此筆者先進行幾個的名詞定義:「版主」意指交友網站「個人版面」的主人,往往匿名以暱稱方式出現,同時對於版上的內容(相片、自我介紹、日記與個人資料等)有著作、編輯與管理的權力。「訪客」意味著是來到到別人「個人版面」簽名到訪或是留言。(註一) 在交友網站上,因為版主必須要是網站會員的緣故使其將「版主」與「訪客」的身份結合在一起,版主同時也具有訪客的身份,可以到別人的「個人版面」瀏覽參觀。版主注意到訪客的來訪記錄,也藉著「連結」移動到訪客本身的「個人版面」參觀。於此,我們可以說「網路交友」即是個人以「版主」與「訪客」身份不斷地在各個「個人版面」上出現的過程,差別只在任務的不同。 文中也提出了作者觀察到幾個交友網站的特點,值得進一步解釋與討論: 交友網站的四個特點:一、交友人口來自四面八方;二、人際關係的建立非常快速;三、人際關係被(網站)當成商品在販賣;四、交友網站具有過濾功能,鬆懈了網友的戒心;五、「交友談心」的人最多,其次則為「找男女朋友」與「夥伴搭檔」。 網路無國界,社會上各年齡、各階層在網路上都可以碰到,只要有意願,就能認識與自己生活圈完全打不著關係的人,唯一可以確定彼此共有的生活習慣即是「上網」。人際關係在網路上建立起的時間比起實際生活中自然快了相當多,一個訪客的留言與簽名,即能引起對方的注意。但是有速度未必有深度,最初的互動往往僅是寒暄,仍需要有長時間的互動才能真正談到比較屬於內心的事,才能比較算是所謂的朋友。交友網站是否具有過濾的功能,對筆者而言,還需進一步討論。但是,可以確定的是,要交哪類型的朋友這樣的「主動權」是操之在版主,同時網路交友幾乎是以「匿名」的方式,個人資料也可以自己選擇公開與否,達到保護的效果,的確能讓上網交友者比較有安全感。但同時,也因為許多資料版主本身有所保留,或是僅是實際生活的片段而已,隱藏或不完整的資訊往往也成為訪客留言詢問引發話題的重點之一。 交友網站的運作邏輯,在筆者看來,其實是一個人文字生產的「異化」,網友其實是用一種電子商務式的方式來經營自己的個人版面並與他人互動: 經營電子商務的摩比家族協理陳正宏,以行銷角度觀察交友網站的經營,他形容:「在交友網站上,相片就是商品,暱稱就是品名,自介與日記就是產品訊息」,並且藉著「人氣指數」、「黑名單」這些指標,標註每一個人的身價。這時,交友網站就像是一大本圖文並茂的廣告型錄,消費者會針對本身的需求去索引適合的產品。 的確,這種現象類似Marx對於資本主義中的「異化」的描述。Marx所謂的「異化」意為生產者所生產的商品不再直接是自己的生活所需,產品的價值不再屬自己,而成為資本家的財產。同樣地,當我們把文字當成是一種生產的模式,自我的介紹與日記成為重要的生產,網友在交友網站上所寫的文字不再屬於自己,而成為其他網友所凝視的對象。其他網友看待自己所寫的文字、看到自己所放置的相片,所接受到的意義及所產生的想像,是與作者本身有所差異的,這樣的異化滿足了網路交友需求者的需求,也滿足了網站經營者的需求。也如文化研究與文學批判學者所指出,文本的意義往往並不在於文本,而是在於讀者本身。閱讀的動作即是一種對於作者本身文字的挪用與轉移,並轉為讀者自己的經驗。 對於網站經營者而言,網友對於自我的書寫與相片的張貼是最重要的賣點之一,透過對於網友日記文字與相片的宣傳,增加其曝光度,一方面書寫者增加了交到新朋友的機會,更重要的是,也間接地宣傳了網站本身的「熱門程度」。於此,原本代表自己的文字與相片意義,脫離了使用者本身,也成為交友網站的重要資本。在此脈絡下,版主成為交友網站的被剝削的生產者,網站實際的收益(如廣告)並沒有反饋給辛苦耕耘的消費者,僅以「一般訪客」身分的賦予作為回報籌。更甚者,從上面馬克斯主義的觀點來看,交友網站向版主們收取費用換取較多的文字發表空間 似乎是一種更嚴重的剝削。 以上的理論性推論,其實也忽略了「經營成本」的重要性,網友也的確正在享受網站經營者所提供的種種服務,這些服務的確有成本的重量存在。而從一個使用者的立場而言,也未必認同自己是個「被異化的商品」,但是我們的確是用一個類似電子商務或是拍賣網站消費的模式來進行網路交友活動。我們是透過消費的方式來交朋友,這種消費未必有貨幣上的流動,而是一種以類似消費購物的行為模式來完成交友的動作。瀏覽他人個人版面的過程,正是如同在瀏覽商品、吸收商品資訊的過程一樣。但是,這些都是最初或是最淺的層次,網路只是提供一個交朋友的「介面」與「場域」,要交到「真正的朋友」,關鍵仍在自己能否投入真心下去。 劉伯姬文其實忽略了交友網站的另一個重要現象—「網路社群」的出現。以「雅虎奇摩交友」為例,「屌盟」、「晴天亂舞大學」、「訪星團」、「不給虧團體」等都是在該網站上重要的網路社群。這是一個分眾化的現象。這樣一個社群的產生,透過社群的作用,強化了交友網站的正當性與合法性,我們找到了自己所想要進入的網路社群。這使網路交友不光是「個人」的行為,還形成「群體性」並以此作為認識新朋友的方式。這樣的社群可以用德國學者「新部落主義」的概念來說明。 德國社會學者Michel Maffesoli於The Time of the Tribe(1996)提出了「新部落主義」,在當代社會,人們越來越是以美感來建立群體。以此「我們正在見證理性化的『社會性』(rationalized ‘social’)被同感的『群體性』(empathetic ‘sociality’)所取代的發展趨勢,不斷訴諸於情調(ambience)、感覺(feelings)、情緒(emotions)等。」(p.11)人類社會不是走向個人主義,集體感受力(collective sensibility)作用依然發揮作用,形成新部落主義。(註二) 「美感」於此,不僅是對於藝術的鑑賞能力,而是一種生活態度、模式與美學,類似的生活經驗讓一群人宣示了「我們是同一群人」、「我們是同一掛的」。「新部落主義」中「部落」或是「社群」的意義不再需要「空間」的界線,而是將生活美學、態度與行為作為社群的疆界,宣示「我們就是這樣生活的」。但是,這種新部落也具有另外的特質:變動(fluidity)、偶發性的聚集(occasional gatherings)、離散(dispersal)。缺乏生活中實際、密切與長時間的互動,使彼此實際生活領域差異的並沒有真正被跨越,僅有行為與態度上的類似,而缺乏其他傳統部落中更重要的身份聯繫,如血親、年齡組織、宗教組織等。 以筆者參與「無限交流研究院」(原Yahoo!研究院)的成立過程來看,該社群主要以「研究生」、「碩、博士」為主要的團體成員,其目的在於希望藉此社群交流資訊,也交到好朋友。正如同其他網路社群一樣,可以發現這樣社群從交友網站所衍伸出的,彼此之間原本沒有任何的聯繫關係,但卻因為交友網站的關係,有了形成社群的機會。從無限交友研究院的實際運作情形中,也的確反映出了:變動、偶發性的聚集、離散。「無限交流研究院」的成員在Yahoo交友版之外架設了自己的網站,並以此網站作為資訊交流的基地。「無限交流研究院」成員也定期舉辦聚會,以面對面的方式聯絡大家的感情。這樣一個社群可以說是以一個「研究生的生活方式」或「研究生的生活美學」作為號召,希望藉著對於研究生學術生活上需求的回應,形成一個「新部落」。然而,群體之間因為缺乏真正實際頻繁的互動,往往都是「浪潮式」地一波波湧入社群自己的網站,也一波波遠離網站。在「無限交流研究院」的網站上,常常可以發現到人潮往往出現在「活動」舉辦的前後,在兩次活動中間往往是上站人次與發表文章數量最少的時候。有些網站成員持續地發表文章,有些網站成員選擇沈默,也有網站成員在熱潮過後離去再也不回來。於此,「變動」、「偶發性的聚集」、「離散」三種「新部落」別於「舊部落」的特徵顯而易見,相信也適用於其他的網路社群。 本文主要在回應最近新新聞869期劉伯姬文<你叫小甜甜 我愛空心菜 網路之內皆朋友>,嘗試從社會科學理論及實際的參與經驗與這篇報導進行對話。網路交友為目前新興的網路現象之一,值得大家的持續關注。另外也提出一個現象,許多過去在上Yahoo!交友網站上認識的VIP朋友 許多都在VIP到期後不再續約,原因還尚須進一步的研究,但網路交友熱「潮」正如浪濤般襲來也會退去。 (註一)此處「版主」、「訪客」主要是挪用BBS上的稱號,其在交友網站上意義是否如BBS上一般非本文重點,此處先不進行討論。 (註二)此段摘要東吳社會系劉維公教授誠品講堂綱要。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目前正在地獄中啊 史前人類的體質特徵與石器技術始終摸不著邊際時 Geertz文化理論象徵人類學已敲敲侵犯邊境 心底唸著女兒紅觀後感及一篇對於網路交友的回應文! 天啊! 無間地獄也不過如此吧!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咖啡海的不負責影評 《反恐特警組》 S.W.A.T為美國警察中的菁英部隊,為了有更好的表現,請回了之前成軍的元老重新訓練五個人成為打擊洛杉磯罪犯的利器。身價數億的落網國際通緝犯向媒體宣布誰能將自己救出,就提供一億元的獎金。新成軍的SWAT菁英擔負了移送這名通緝犯的任務,也面對龐大的劫囚壓力。 片中令我注意的兩個重點都是在演員身上,其一是男主角柯林法洛,另一個就是片中飾演唯一S.W.A.T女性成員蜜雪兒羅莉葛茲 (Michelle Rodriguez)的角色。從《關鍵報告》至今,柯林法洛真的讓人覺得其竄紅的過程真的不可思議,但不管如何其演出動作片是真的滿有說服力的。其最近的角色都與美國的軍警有關。在《C.I.A追緝令》中,柯林法洛飾演一名新進的C.I.A人員,《反恐特警組》中,則飾演想要重新回到S.W.A.T的警員,兩部電影中都參與了C.I.A與S.W.A.T的訓練過程,令人期待這位演員未來能否也把美國三角洲部隊、海豹部隊、FBI等特殊任務系統的訓練過程也都拍出。 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倒不是柯林法洛在片中的表現,而是導演編劇對於片中女性成員的描繪。片中唯一一位女性S.W.A.T成員桑契,片中這角色擔任一線警員並獨立獨立育有一女,在辛勤訓練與照顧女兒的同時,更勇於追求進入S.W.A.T的夢想,著實令人佩服其勇氣與能力。近幾年來,好萊塢電影中由女性執行特殊任務的劇情不勝枚舉,《魔鬼女大兵》、《霹靂嬌娃》等電影都突顯了女性也是有能力超越生理與心理極限,挑戰傳統男性危險工作領域。但是一方面強調對於工作極限的突破,卻又突顯對於家庭的照顧《反恐特警組》卻是首例。 這一年來,好萊塢電影裡面對於單親家庭有不少討論,《非關男孩》、《女傭變鳳凰》與《海底總動員》等充分訴說出單親家庭所要面對的種種問題,及單親媽媽、單親爸爸實際生活中遇到種種的困難。其中《非關男孩》、《女傭變鳳凰》都不約而同地以單親媽媽的遭遇做為故事重要的軸線。前者《非關男孩》描述了單親媽媽間互助的情誼,而《女傭變鳳凰》裡則突顯單親媽媽對於自我理想的追求。而這些單親家庭電影裡的單親爸媽也都展現了極大的勇氣面對家庭的破碎,更以無比的愛心與毅力給予孩子最大的呵護與支持。這一方面如筆者在對《海底總動員》影評中所說,反應了美國社會中單親家庭的普遍,是對於美國社會中單親家庭父母的肯定。另一方面,這幾部電影也提醒我們單親家庭裡的家長也擁有理想與夢想,在兼顧家庭的同時,往往犧牲掉了對於自己理念的追求,只為求孩子的幸福。擺在這樣的脈絡下來看《反恐特警組》的女警角色,片中雖沒有對於家庭生活的艱苦多加著墨,但是仍突顯了單親媽媽在孩子、家庭與理想間的努力與掙扎,更強調了其追求理念實現的勇氣。 將視野拉回臺灣,當臺灣的單親家庭越來越多的同時,我們的媒體是否也該給這些單親爸媽更多的鼓勵與支持,讓辛苦偉大的單親爸媽們有更大的力量來面對明天。 031105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31103砂畫 佛家云:一花一世界、一砂一天堂。但朋友寄來的這網站卻反而展現了以砂為繪畫素材的極致表現。一攤砂上留下S型抹白,再多劃上幾筆,就成了史前恐龍。五指在砂上鉤出波浪,又在留白處灑上彎月,一個美麗的臉形就映在眼前。 最原始的素材,最簡單的動作,最極致的藝術表現! 值得一看的網站! http://my.so-net.net.tw/carl0726/sand.wmv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等待第一千位訪客 真是感謝我的好朋友們新朋友們對我新聞台的捧場啊!因為有朋友的支持,讓我寫作更有動力。 原本只是想要找個地方寫寫心情,但是寫作真的會讓人上癮,讓人不自覺地越寫越多,讓人把寫作當成生命中重要的能力與財富。 Farn!我最忠實的觀眾!讓我再感謝你一次!沒有妳,到達一千訪客人次可能會晚很多吧! 第一千位訪客啊! 就請留下聯絡的方式到我的信箱或是留言版吧!讓我請你喝杯飲料!算是答謝囉!:)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31101新圓環的失望體驗 印象中重慶北路與南京西路的圓環曾是台北市重要的美食基地之一,也是我對那一帶重要的印象。不久前老圓環拆掉了市政府請專家設計了新的圓環,而這新的美食廣場在上個月開幕了,但真正體驗過後,我想我不會再進去第二次了吧! 新圓環外觀上的華麗雅致不用多說,足以成為當地的新地標,在喧擾的捷運中山站商圈不遠處,建立起新的建築意象,但這精雅的建築氣氛卻正是新圓環的致命傷。走在新圓環裡,彷彿不是行走在美食街上,而是在逛後現代建築形式的博物館。玻璃帷幕環繞著建築體呈現出特別的透明感空間氛圍,各層樓間都樓梯也別有巧思地融合了無障礙空間與視覺效果,光與線如畫般的交織也成為飲食過程中不錯的體驗。但以上這些優點卻同時是令人詬病之處,玻璃帷幕的使用反而讓人覺得空間應要有更充分的利用,但是實際上在圓環裡一位難求,難以找到理想的位置。各樓層的樓梯雖然頗具詩意美感,但同時也讓人眼花撩亂,失去掉方向感。 飲食種類不夠豐富、座位空間不足也是相當嚴重的問題。新圓環中能夠選擇的飲食種類真的沒有預期中的多,而在排了長長隊伍領到美食之後,找不到座位更是令人倒了胃口。這與整棟建築物空間設計不良有很大關係,走道狹小,樑柱過多造成了行動上的不方便。圓環中間廣場空間也沒有充分利用,造成了每一個攤位能有的實際空間被削減,也造成了用餐者一位難求的窘境。我想,下一次我寧願選擇多走點路到附近百貨公司的地下美食街用餐,也不要再來這地方迷路又受氣了! 帶著期待的心情前往,帶著失望的心情離開。新圓環理應是城市新生的光環,但是對於空間利用的失敗,卻讓這光環黯然失色,著實令人惋惜啊!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去點滴成箱地堆在腦裡 成了記憶的箱子 靜謐地等待畫面的喚起 當手握鑰匙 記憶的箱子即被打開! 打開箱蓋 收藏的畫面在腦海重新上映 ------------ 一張使用小畫家完成的概念圖! 也是即將推出的新作品的試驗作! 未來會是如何模樣 還是未知數!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