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業餘的社會人類學觀察家 (7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060914今日已無座位,明日請早入場 昨天,英文課結束後繞去凱達格蘭,沒想到現場早已客滿,所有的人都在聆聽台上凌峰的表演。我沿著周圍從公園路繞了一圈到中山南路,再走回公園路,就決定回家,因為現場根本沒有好位子了。 現場給人的感覺不像是政治場子,倒像是演唱會。說起政治場子,高一那年,阿扁選上市長,學長們興奮地說跑去阿扁總部前面慶祝,那年校慶阿扁,阿扁更是成為全建中的偶像。曾幾何時,變成建中的學生上台倒扁? 說這「倒扁大會」是一場「超大型演唱會」一點也不為過,胡德夫、羅大佑、李恕權、凌峰、北原山貓一個一個上台接力,唱歌之外還兼講笑話諷刺阿扁,還兼當起主持人帶領群眾喊起倒扁口號。萬民群眾則是跟著台上藝人一起高歌,也一起吶喊倒扁。從現場的狀況上來看,這不僅是群眾情緒的抒發,更是一種管理。可以發現當有藝人上台唱歌表演時,公園路與中山南路敲打吶喊的激情群眾人數少了許多,群眾的注意力也都集中在舞台上,這對於現場秩序的維護有很大的助益。 這也凸顯了這場「倒扁大會」與2004年「三二三」針對兩顆子彈而來的群眾集會有明顯的差異。「三二三」背後的動力是群眾對於阿扁戲劇性當選過程的極度不信任,希望著群眾力量顛覆選舉的結果。所以「三二三」當中,藍軍的憤慨、激情、不理性其實是可以想見的。但是這次「倒扁大會」從一開始民調就顯示大家對於這項活動是否能讓阿扁下台表示懷疑,群眾也因此有了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希望藉著長期的活動,喚起社會對於阿扁的反撲。換言之,這次活動在基調上就以不同於「三二三」,民眾在情緒上更加平和、訴求上更加具有正當性。 在筆者前文<從挺扁工廠到倒扁工廠>文中,我指出阿扁成為台灣政治消費的奇蹟。可以繼續分析的是阿扁所承負的符號,及競選團隊對他的包裝,使其成為台灣第一位政治偶像。三級貧戶台大畢業考上律師,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選上台北市長、總統的故事本身就是已夠戲劇性了,難怪有以其故事為藍本的電視劇<阿扁與阿珍>,甚至漫畫書,出現在市場上。每一場的民進黨造勢晚會,阿扁每每有如明星般最後登場成為全場的壓軸,用感性的口吻凝聚群眾的向心力。「快樂、希望、 陳水扁」、「有夢最美、希望相隨」等等口號還令人記憶猶新,阿扁市長任內的超人裝也讓人印象深刻。更別說以阿扁為名的相關商品當初賣得有多好,就連偏藍的我,在阿扁當選總統後也曾在路邊攤買頂「扁帽」戴戴。從這個角度上來看,陳水扁的政權基本上有很大的部分是建立在「扁迷」文化上。阿扁的「粉絲們未必真的理解阿扁的理念,而是喜歡阿扁身上的符號意義,甚至是把其當成「流行」,認為其代表了社會的主流價值,所以選擇投給陳水扁。 阿扁不只是政治的偶像,更是「嘔像」。在媒體的揭露下,圍繞阿扁的許多弊案一一浮上檯面。「三一九」兩顆子彈事件,確定了陳水扁續任總統的爭議性。高捷案、SOGO案、吳淑真炒股案、駙馬爺案、國務機要費案,即便很多弊案還沒有直接證據顯示與陳水扁有直接相關,但是圍繞著總統位置而來的貪腐集團也讓陳水扁難辭其咎。在媒體的強力曝光下,阿扁的偶像光環不再,反而成為有近六成公民人民唾棄的「嘔像」。阿扁也因此成為這幾年來國家競爭力衰退、藍綠內鬥、司法公信力喪失的象徵人物。從政治「偶像」到政治「嘔像」,戲劇性的過程令人咋舌。 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提到,如果這個活動是由藍軍主導,一天之內就會結束了。此話不假,國民黨在群眾運動的效果上總是不比民進黨。然而,這場「倒扁大會」的發起人畢竟是民進黨的元老們,打過多場群眾運動與造勢晚會的經驗的他們,熟知媒體與群眾,讓整場活動更顯吸引力。對於整體局勢的應變,以及對於民眾情緒的回應,反貪腐總部的反應雖然不完美,卻都能達到理想的新聞效果。對照2000年陳水扁當選的畫面,我們似乎可以說,當初捧陳水扁上總統大位的人與機制,現在都反過來成為倒扁的利器。 倒扁大會的現場,就是一場公民演唱會。不用門票,只要穿上紅衣,或是比出倒扁手勢,跟著和倒扁口號,你就是現場的一份子。節目表也是天天更換,現場的熱鬧的氣氛也讓更多群眾願意到現場來感受,就是不希望自己在這場公民集體活動中缺席。而對於倒扁民眾來講,阿扁並沒有在這場演唱會中缺席。相反地陳水扁的「缺席」,正是其「出席」的一種型態。就像我們等待演唱會最後的壓軸一樣,阿扁不直接面對這些群眾,這場演唱會不會結束。 只是,別忘了,現場位置有限,明日請早入場。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圖片來源:http://tw.news.yahoo.com/photo/url/d/i/060909/8/20060909_101474/20060909_101474.jpg.html) 060911從扁帽工廠到倒扁工廠 在台灣,從來沒有一位政治人物能被商品化到這種程度,只有陳水扁。 回憶一下2000年總統大選,當時陳水扁贏得大選,很多學者分析,陳水扁在那次大選中,讓自己化身成為各式各樣的商品,成功地吸引了年輕族群,同時也拉近了與民眾之間的距離。記得那時,把「扁帽」戴在頭上可是件流行時髦的裝扮,收藏「扁娃」也像現在大家收集公仔一樣瘋狂。 但到了2006年的九月,當我們走到台北納斯卡線附近時,卻發現「倒扁商品」大行其道,並且開始成為流行時尚。細數在遊行區域附近販賣的倒扁商品你會吐血,T恤(至少有十款以上)、背心、帽子、加油棒、口罩、扇子、徽章、馬克杯、明信片、手錶、口香糖、小電風扇、礦泉水、香菸、檳榔、烤香腸...等。彷彿只要是能跟倒扁扯上關係的,都能在現場賣得嚇嚇叫。離開現場,拍賣網站上也有上千條與「倒扁」相關的商品,也是賣得極好。 2000年之後,台灣「政治理念商品化」的風潮正式成形,每次大選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選舉商品應運而生,就是希望藉著商品的促銷,也帶動政治理念的普遍與深化。所以這幾年我們可以看到不管藍綠陣營,都在選舉過程中想辦法包裝候選人,也推出各種商品,目的就是為了吸引選民的目光,也推廣自己陣營的訴求理念。幾場大型的政治造勢活動如「二二八牽手護台灣」、「313遊行」等等,參加者也會掏出銀子,買些紀念品回家,證明自己曾經參與過。姑且不論政治商品化之是非,我們可以說,目前台灣人已經習慣透過消費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政治理念及對於當前政局的觀感。但細數台灣政治人物,唯有陳水扁才有這等魅力,既能成為政治人物選舉商品的開山始祖,又能促成反政治人物商品的誕生,無人能出其右。過去,買「扁帽工廠」商品的人,除了綠營的支持者之外,更多的是支持台灣社會的轉型以及民主制度的深化。購買「扁帽工廠」的商品,所買的並不是陳水扁的個人魅力,更包含對於整個台灣社會前進的期待。而當選舉的承諾成為泡影,總統個人的信用破產,台灣整體競爭力損耗,社會陷入鬥爭,兩岸關係日益緊張,當初購買「挺扁商品」的人再看到曾經風光一時的扁帽,又會作何感想?隨之而來的即是倒扁商品的出現與流行,當中所表達不僅是單純的風潮,更是台灣社會整體對於阿扁本人神話破滅的失望,期待透過同樣的消費邏輯,表達自己心中的不滿與憤慨。 比較「扁帽工廠」與「倒扁工廠」,可以發現扁帽工廠發揮的是廣告行銷人的創意,而「倒扁工廠」則是一股草根性的創意浪潮。但不管是哪一波,我們都可以看到阿扁著實具有特殊的演員魅力,使自己能成為台灣的政治偶像,也能成為被唾棄的對象。然而不管是正面還是負面的形象,阿扁就是有其魅力能讓人民花錢。這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無人能出其右。可惜,沒有所謂的「阿扁商品」概念股,不然我一定買他幾支。
圖片來源: http://taiwantp.userworld.com/bfriends 該文刊於9/12/2006中國時報A15版民論廣場: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6091200316,00.html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060430我們都是火星人 透過好萊塢電影,我們早在心中預演過上演無數遍地球被火星人侵略的場面。但萬萬沒想到,火星人的戰略更進一步,採取文化滲透的方式,讓「火星文」大舉入侵地球。於是乎,現在走進書店裡,可以看到火星文相關書籍大剌剌地陳列在那邊,吸引讀者開始熟悉火星文化。 電腦與網路的普及,成了火星文殖民的溫床。當用MSN等即時通訊軟體的人越來越多,火星文自然也跟著越來越普及。而當大學入學考試出題委員把火星文納入升學考試的題目卷裡,使得有人出面聲討火星文的流行,抗議這將會造成學子華文素質的低落。這讓人憶起清朝末年與民國初年,開始推行白話文運動時的狀況。多少守舊的人舉著文化淪喪的抗議牌,卻抵擋不了語言風氣的轉變。我們該感嘆的是,並不是每一家孩子都有電腦,整個台灣還沒有因為網路縮得更小、距離更近。不然,這些應考的孩子一定都知道Orz是啥玩意兒。 語言貴在溝通,不同的環境造成了不同的語言特徵,歷史更記載了溝通文化的轉變。愛斯基磨人的語彙裡,光是雪的種類就有五十幾種。江南人家泮水鄰居,形塑了婉約的吳儂軟語。台灣客家的採茶歌,不也應著丘陵地形,充滿著愛人與親人聲聲呼喚。聲帶決不是唯一的語言工具,只要是符號的載體都成為溝通的媒體。現有的符號再加上工具的特性,便形成了新的語言。當電腦鍵盤取代說話的聲帶,我們期待能用更簡單的方式進入更廣大的世界,和更多的人類溝通。歷害的電腦駭客雖然不懂全世界各種語言,但他們懂得最簡單的兩個符號,0與1,像道士用著八卦裡的陽爻與陰爻,鑽進全世界的任何一台電腦裡。而不論是Orz、Om還是___□rz都是網路時代的象形文字,皆為電腦人種們運用鍵盤在螢幕上所做的岩壁塗鴉。回頭看看中文字體的轉變,不也是從印刻的鐘鼎甲骨文,隨著書簡、紙張與毛筆的發明,一步一步演化成今天這幅模樣。才驚覺,原來我們不僅早就和火星人做了第三類接觸,我們根本就是火星人的子孫。 我們也都曾經是火星人,在那個還在上課時傳紙條的年代裡。為了不讓老師知道我們在講什麼,也曾經用過亂畫的密碼,告訴心儀的女孩我喜歡妳。青梅竹馬的交換日記裡,不也用了只有兩小無猜才看得懂的特別符號,就怕長輩知道藏在心底的小秘密。在B.B.Call還流行的年代裡,5201314是我們的瓊瑤台詞,難忘收到時的臉紅心跳。原來,我們都曾經用不同的版本的火星文,用來當作青春回憶的密碼鎖。我們都曾經有過侵略地球的夢想,卻隨著慢慢長大,被地球人慢慢同化,成為無聊的機器人。 火星人不僅侵略台灣,就連英語世界也感受到其威力。我的每一位外籍英語老師都提到,英文裡不論是單字用法、文法還是句型結構,每時每刻都在變。How are you?簡化成How r u? With you,也簡化成w/ u ,成為今日email裡常見的招呼用語。昔日的幫派黑話,過去的移民方言,也可能成為今天的慣用語。就像現在的人看莎士比亞時代的英文感覺很陌生一樣,語言的轉變何時何地都在發生,禁止不了,卻有可能慢慢凋零。 往回看,才體認到我們雖建起了台北一○一這座巴比倫塔,卻忘了溝通的重要性。我們看到了火星文的普及,卻忘了有人連接觸火星文的機會都沒有。我們見證了2005年最新版本火星文的誕生,卻忘記了原來自己曾經也是火星人。隨著光陰,我們忘了火星人的榮耀,變成只懂得嘆息青春逝去的地球人。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060401卡神與卡奴 2006年第一季最重要的話題應該就是「卡奴」了吧!眾多因為卡債翻不了身的人紛紛跳出來,指控銀行利率太高,或是消費性金融商品設計不當,導致他們負債越來越多。在這一瞬間,銀行信用卡透過電視廣告所勾勒出來的良辰美景,都成為幻滅的泡沫。原本期待透過個人信用享受消費生活的人們,頻頻成為信用破產的卡奴。在這樣的情境,「卡神」--楊蕙如的竄紅,一個嘗試挑戰銀行金融體系的勇者,藉由信用卡成功致富引起話題,和「卡奴」成為一個明顯的對比。卡奴與卡神浮上檯面,除了本身處境特殊外,更是經過電視新聞,或是談話性節目《今晚哪裡有問題》、《新聞哇哇哇》等,成為一個公眾討論的議題。卡奴錯誤的消費習慣,藉由電視的傳播效果,成為討論的議題。「卡神的逆襲」更成為大家重新思考信用卡如何使用的成功範例。 卡神之所以能夠成地使用信用卡獲利,原因在於楊蕙如並不單純把信用卡當成「塑膠貨幣」來使用,而是認真地「研究」,把信用卡當成實際的「投資工具」。經由比較各家信用卡的優惠措施,計算各家信用卡的利率、年費等,找出每一張卡最合適的利用方式。對卡神來講,她非常清楚信用卡並不等於現金,每一筆刷卡背後都還附加著個人的信用、銀行的優惠及利率等等條件。換言之,使用信用卡消費並不等於使用現金購買一件商品,而是用自己的信用、自己對於負債的處理能力來消費。 然而,卡神真的能解救百萬卡奴嗎?答案絕對是否定的。楊蕙如非常清楚信用卡的使用規則,所以認真地規劃每一筆透過使用信用卡所完成的消費,也因此規避了信用破產的風險,不讓自己有機會被銀行的循環利率賺到一毛錢。相反地,卡奴的問題之所以這麼嚴重,正式因為消費者忽視了信用卡背後所帶有的風險,忽略了循環利率的可怕。消費者僅單純地享受刷卡的快感,卻未真正理解每張卡的優缺點,更別說去計算自己的經濟能力是否能負荷沈重的循環利率,也因此進而演變成以債養債的惡性循環。 近來,政府嘗試透過介入的方式,要求銀行調降雙卡利率,並呼籲卡奴們主動與發卡銀行協調債務償還機制。但政府的作為似乎仍舊無法發揮具體的效果,泛紫聯盟更呼籲政府要進一步對於銀行作更多的限制。我並不是經濟學家,無法去算出何種措施比較好。但仍要呼籲卡奴們仍要堅強,嘗試與銀行溝通,建立起合理且能負擔的債務償還機制。更要提醒之後的消費者,應以卡奴為借鏡,並學習卡神面對信用卡的態度,才算是真正的刷卡消費達人。 圖片來源: http://mag.udn.com/mag/people/itempage.jsp?f_MAIN_ID=183&f_SUB_ID=1254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60304如果沒有誠品 很訝異台灣印象的票選有玉山與布袋戲,「誠品」卻沒有列在其中! 在我看來,誠品在國際知名度上雖然未必有玉山與布袋戲,但確實有資格成為代表台灣的象徵。 還記得去年剛入伍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有多愛往誠品跑。原因沒有別的,因為誠品,讓我感覺自己像個讀書人,像個在追求知識的人。整個氛圍從書架到音樂,從展示書籍到看書的人,都能讓我暫時忘記自己其實是軍人(或著該說智商比入伍前少了一半的人類!)。於是乎,每次放假往誠品跑變成了慣例,不論是敦南店、Sylvia家旁的內湖店,新開的信義旗艦店,都成為幫自己灌注精神食糧的加油站。沒辦法!我真的無法忍受自己不用大腦,更無法接受自己面目一天比一天可憎! 日本人驚訝,香港人趨之若鶩。書店也成為另一個太魯閣,扉頁堆成鬼斧神工的山豁,知識隨下切作用越來越深。才發現,這坐小島上,密度最高的不只是手機,還有誠品。每個城市的誠品,連結起愛書的觀光客,在帶走紀念品時,號召知識與品味的擁護者,化成堡壘,守護這座福爾摩沙的競爭力。 誠品不光是書店,更是知識與閱讀的時尚伸展台。即便是她的廣告文案,也給人獨樹一格的風味。李欣頻一篇篇突破想像界線的韻腳詩,串連起原本不相干物件,成為一季接著一季不褪流行的經典款,讓讀廣告的血拼鬥士也成為飄著書香灌木叢裡的吟遊詩人。 如果沒有誠品,台灣多麼無趣! 如果沒有誠品,我也只不過是另一個摩登原始人!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041125大長今的奢華 星期三(041124)晚上,和Yvonne一起去西華飯店享用B-one餐廳策劃的「大長今‧宮廷御膳美食節」。在原本的自助美食外,大長今劇中出現的菜色才是今晚最重要的主角。前菜與涼菜,有各式韓國泡菜,明太子魚皮、雜菜什錦,讓人光是開胃,就充滿了韓味。而能吃到劇中最有特色的五色炙肉串、神仙鍋、胡麻全鴨湯等,更是讓人大呼不虛此行,值回票價。好吃的飯店料理當然少不了氣氛的襯托。餐廳大門、角落、樑柱都裝飾成韓國宮廷樣貌外,大長今主題曲與身著韓服的服務生,更營造了極具大長今味的氛圍。當然,這樣的美食與用餐氣氛所費不貲,加上服務費,每個人大約要花上一千元,才能享用這套美食。對於向我這樣一個年收入尚未到達一般水平的人來講,這著實是有點負擔。 其實,我本身並不是個喜歡享用吃到飽或著是Buffet的人,原來是這種「味道」。滿足自己對於劇中菜餚味道的想像,也讓自己過足皇帝般的癮。我告訴自己,「我是在犒賞自己!」,「我是在體驗飲食文化」,「美味也是需要體驗的」,我不斷找尋理由,但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吃這一頓期待的大餐。其實,這一餐我是可以不如此奢華,可以像平常一樣,和Yvonne在師大夜市以60-100塊就能飽足。但我們選擇了這樣一餐,用來說服自己的理由可以找到上千,但最終的目的就是想享用這樣一頓異國美食。 但是,為了一償宿願,讓視覺的記憶轉換成真實的味蕾體驗,我堅信這筆錢我花得值得,我願意在其他地方節省,來完成自己的美食夢想。《奢華,正在流行》裡,強調當代消費趨勢逐漸走向一種情緒性的消費,每個人的消費模式已從單純功能性的滿足,進階到滿足自己的生活風格與美學想像。在消費的過程中,所追求早已不光僅是滿足生活上的基本需求,更是在消費之中追求各式的風格與美學體驗,以豐富自己的生活及各方面的情緒。對於奢華的追求,並不是近來才流行的,但是奢華的平民化卻是近來才逐漸成為風氣。在平民奢華的過程中,所追求的並非是全面性的消費升級,而是跟隨著個人的美學與風格選擇性地做消費升級,但在其他的消費選項上,則可能呈現節省的樣貌。 美味的大長今宮廷料理,不光僅是一頓晚餐,更是戲劇的入門指引(index)。一口一口吃下,也一口一口地嚥進朝鮮的宮廷料理文化,長今和韓尚宮娘娘的忘年情誼,長今和崔尚宮一家的恩怨情仇,也隨之跟著美食在自己體內消化吸收,成為自己生命裡的一股永遠向上能量。 後記:當然,去吃這種大餐,身旁一定要有一位美食家,同時也要是喜歡大長今的人,和Yvonne去真的頗有感覺!和Yvonne一起享用美食,的確是一種享受。(這篇文章晚了一點完成,我也又回到那晚的美麗。)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40929大長今與女性歷史 改寫論文已經寫到快瘋掉了,來寫點不同的東西吧! 暑假中因為因為Yvonne的關係開始看起「大長今」,現在「大長今」開始重播,我也開始補遺,把沒看過的橋段補起。不用說,「大長今」真的是部精彩的戲劇,因為大長今的緣故,讓很多原本不看韓劇的人(像我與我娘)也開始看起韓劇,讓很多原本對於中韓斷交還懷恨在心的人,也重新建立起對於朝鮮的親切感。「大長今」所帶來的文化經濟效益更不用講,戲服來台宣傳,觀光客飛去韓國體驗韓國宮廷景致、翻譯成中文的食譜賣得嚇嚇叫,在在都證明大長今不光是一部成功的戲劇而已,更是文化經濟的典範。 很多人都提到「大長今」劇中李英愛所飾演的醫女徐長今能在人生挑戰中愈挫愈勇,為台灣連續劇注入一股清流。精緻細膩的風格,龐大的製作成本更讓整部戲劇充滿真實感與戲劇性。這些都是諸方對於大長今的讚賞,我也相當認同。但是,我更欣賞的是,大長今其實是一部朝鮮女性歷史,是一部以女性觀點為出發點的歷史論述。 如同大長今劇末中朝廷重臣進諫中宗,認為不應該讓身為女性的醫女徐長今擔任官職,朝鮮的歷史如同中國的歷史一樣,也如世界史一般,都是男人寫下的歷史,歷史總是從男性的角度出發,論述以個以男性為主體的歷史發展脈絡。但是「大長今」本身卻顛覆了這個本來就荒謬的史學傳統,強調從「女性」的角度來看世界。 從女性的角度來看,構成宮廷的不再只有皇帝、貴族、大臣等男性,而是一個由皇太后、皇后、嬪妃、尚宮、內人、醫女所共同互動交織而成的女性世界,這是宮廷不為傳統史學所知的一面,卻真實地存在於歷史之中。 女性之間的情誼、鬥爭、愛恨同樣也是宮廷生活的一部份。尚宮之間的權位爭奪,貴族嬪妃之間的明爭暗鬥,比男性在政治場合上的殺戮來得更加激烈。同窗之間的友誼、患難間的真情,比男性得更加深刻細膩。 雖然女性無法直接干預朝政,卻透過本身的技能專業來影響歷史的發展軌跡。御膳廚房宮女的烹飪技巧、內醫院醫女的醫術,同樣都建構了朝鮮歷史的樣貌。御膳廚房中尚宮內人們的烹調,煮出了皇帝貴族們的權威,也煮出了精緻的飲食文化。內醫院醫女憑著自己的醫學技能不但能左右政權傳遞的對象,更直接決定當權者的健康。女性在煮食烹調之中建構了皇室的權威,也延續了朝鮮的飲食傳統。女性也在醫療的過程中,引導了當下政局的變化,左右了朝鮮歷史的發展。 當然,整齣戲劇當中,導演不斷強調徐長今本身人格特質的高尚值得我們效法學習,告訴我們人生要懷抱希望,面對挑戰更要全力以赴。但從性別文化的角度來看,大長今這齣戲劇更提醒了觀眾女性在歷史上不可忽略的地位,歷史也應該是女性的歷史。 圖像來源:大長今中文官方網站 http://www.gtv.com.tw/Program/B051420040518U/pic.html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有機會下台中了 距離上次下台中雖然相隔不久 但距離上次為了田野下台中卻隔了七八個月 而且這次還是為了自己的田野下台中 時間雖然不長 但因為是自己的田野工作 格外有意義 思考著「台北」作為「都會」的空間特性的同時 透過比較「台中」與「台北」的比較 或許正能幫我釐清許多深層的環境因素… 念我們這行的 多少都帶點期待文化衝擊的出現吧! 久違的外地田野 我來啦!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040107 再見,梅洛龐蒂! 關永中老師的課「梅洛龐蒂與知覺現象學」結束了,我也終止了一整個學期的旁聽。我想,短時間之內,應該不會再有類似的旁聽狀況會發生(準備專心寫論文),也可能會有一兩個月的時間暫時和梅洛龐蒂告別! 首次聽到「梅洛龐蒂」是在醫療人類學的課程中,那一次我報告Csodas一篇關於體現與現象人類學的文章,那次真是整死自己,報告的狀況只能用不知所云來形容,自己都看不下去。這學期,哲學所竟然開出了這樣的課,當然不能錯過,以便往後有機會好好血恥一番。 說真的,現象學走道梅洛龐蒂已經算是極致了吧!他引領了學術思維跳脫過去對於人類意識的限囿,直指人身為在世存有(being-in-the-world),突顯形軀主體與世界對話作基礎,一切一切都不僅是意識而已,「我思,故我在」已被完全的推翻,重新接受「人」身為「人身」的事實。 只是,對於梅洛龐蒂我始終有點微詞。他畢竟無法解釋意識的自由馳騁,也無法從集體的面向來回答許多面向。文學與藝術的創意展演,雖然有身體的限制,但是卻也常常在不按牌理出牌的狀況下搏得一世英名。個人雖然有身體惰性的限制,但是在群體眾人的促恿下,人往往陷入集體行動的波濤中。這兩點,梅洛龐蒂始終沒給我理想的答案(也可能我太不用功還沒找到)! 如果這堂課將會令我思念,或許不光是課堂上的收穫,而是每個星期三上午從人類學系館走向文學院的短短旅程。舊總圖兩棟大樓間,因入冬而葉黃凋落的老樹,被陽光印下拓印在亙長幾十年的黃牆上。東北風流連兩棟樓間,捲走枝上不捨的黃葉,迂迴盤旋空中。樹影、葉影在被陽光照得金黃的牆上,留下或長或短的足跡。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031008美女!怕怕! AV女優!不怕![1][2] 之前讀王文華文<好男人都死到哪去了?>分析台灣男人與女人相互對對方條件期待的落差,從中推出造成台灣現在外籍新娘比例的膨脹的可能原因。前天民生報則提到了女性消費潮主導了景氣的復甦,台灣下半年將因為女性的購買能力而有整體經濟上的恢復。擺在消費社會學與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傳統上,我們很認同「男人」等於「生產者」的角色,認為男性與生產是影響經濟的關鍵。但當代的消費社會中,女性的消費能力卻主宰了實際的市場機制,經濟的復甦靠的是女性的購買能力,而非男性的生產能力與消費能力。女性消費以「美」為目的宗旨,衣服、飾品、化妝品等等都是為了此目標而生。在以「美」為消費經濟大宗的時代中,我們看到了「女性」展現了自己的實力與品味,但我們不禁要問「男性」在這典範轉移的過程中有何感想? 消費社會對於「美」的追求是以「購買」的方式來完成。不管是尋求外在的裝扮(服裝、飾品)還是內在的修養(閱讀、影音、進修),都是以「購買」的方式來實踐美學的目的。「生活風格」(lifestyle) 展現了「個人美學品味」,也成為個人美學實踐的基準。怎樣穿?怎樣吃?怎樣生活?生活中時時刻刻每一個環節是在展現消費者的個人品味與生活風格,生活在此就是一個舞台,而女性是這舞台上的要角。大型百貨公司與名牌服飾旗艦店一家家的開,一本本以女性為主要客群的時尚與生活雜誌推出,正是看準台灣女性雄厚的消費能力,認同台灣女性與「時尚」密切相關的生活風格與品味能力。於此,「消費」不光僅是花錢,對於現代社會女性而言,更是獲得認同的關鍵。現在女性以消費得以成為當代社會的一份子,她們以消費展現自己的生活美學風格,以消費大大地宣告自己在社會中的存在與地位。「美女」,正是這消費時代每個消費女性的代名詞。 相較之下,台灣男性在消費社會中的地位似乎愈顯微弱,這不代表他們的消費能力比較差,而是指男性在生活風格與品味美學上較女性弱了甚多,並因此對消費社會產生相當的焦慮。過去以「生產」為主的社會型態,至今演變成以「消費」為主的社會型態[3],社會本身的轉變讓「女性」展現實力,而男性則面臨適應不良的窘境。男性對於如何透過「消費」來展現自己「生活風格」與「品味」顯然所知甚少?甚至我們可以說大部分的男性可能還沒警覺「品味」與「生活風格」在消費社會的重要性,僅察覺到男女消費傾向上的差異。 這種對於焦慮,在筆者看來,剛好反應在男性對於色情光碟(俗稱A片或是A光)的消費上。從符號學的角度觀察,當女性把自己的生活美學與個人品味穿戴在身上,她們即成為當代消費社會眾多符號意義的承載者。當女性不斷看著VOGUE、穿著MORGAN洋裝與PARADA細跟高跟鞋、約著姊妹喝亞都麗緻下午茶的同時,她們正在把當代社會的時尚符號穿戴在身上。女性在工作之餘,更是以「消費」宣示自己的存在。相反地,男性同胞所能做的消費項目雖然不見得少,但是他們「懂不懂消費」卻是另一個問題。在以「品味」為訴求的消費時代中,需要長時間的培養與沈浸其中才能培養出個人的風格及對時尚的品味。男性對於服裝、飲食與生活細節的品味未必沒有,但是普遍之下比女性就弱了許多,或是跟不上流行浪潮。 即便是進入到這樣的年代,男人始終是愛美女的,但是對於「時尚符號意義」的焦慮卻使男人們裹足不前,不知道如何與這些「現代美女」相處。王文華文<好男人都死到哪去了?>正說明了當代女性對於男性伴侶的期待,期待男朋友不要「太土」,希望另一半懂得「生活」,而這種期待正造成了男性的焦慮。當女性越來越美,越來越懂得用「消費」來裝扮自己時,男人要接近這些「美女」需要有解讀這些時尚品味與生活風格的能力,才擁有與美女對話的資格。男人要吸引「美女」,更需要有足夠且精緻「品味」與獨特又不脫潮流的「生活風格」。但是,有多少男人有這樣的條件呢?竹科工程師一天工作十一個小時,雖有好的物質條件,卻未必有時間來學習如何生活?而當大部分的男人都沒有這樣的條件來滿足女性對於伴侶的要求時,男人們又怎麼辦呢?AV女優解決了他們的煩惱。 AV女優即是日本色情光碟女主角,這些女主角美貌不用多說,但重要的是她們幾乎都會在性愛過程中「把衣服脫下」。關於台灣男性看A片的討論已經很多,但多從性壓抑的角度或是沙文主義展演的角度來分析,但是筆者認為在這背後還包含了符號上的意義。「把衣服脫下」隱喻著把社會所賦予的符碼從身上脫下,回歸到原始赤裸的狀態。「衣服」代表著彼此對於自己的「包裝」,同時也是「防衛」,「把衣服脫下」正式解除「包裝」與「防衛」,以最真實來面對親密的過程。但重點不是女性不願在親密過程中把衣服褪去(廢話!),而是男性找不到讓女性自願把衣服脫下的方法,不知道怎樣做那位具有「脫衣魔力」的男性。這不光是一種性壓抑,更是一種對於社會符碼無知的焦慮。看A片對男性而言絕對不僅僅是一種觀賞的動作而已,更是透過觀賞與想像來與AV女優們「互動」的過程,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知名AV女優的作品不斷被推出,給觀賞A片的男性有與「同一對象」不斷在「約會」的感覺。這樣一個「約會」的過程省去了充實自己「時尚知識」與建立個人「風格」與「美學」的時間,而直接進入親密互動的層次。而在這樣一個藉由想像來完成的「親密」過程中,觀看AV女優「把衣服脫下」的男性如同自己擁有了「解碼」時尚的能力,甚至是「破壞」時尚的能力,更使男性對於消費社會時尚品味的焦慮暫時地破除。影片中,男性無須聽到女性的抱怨,而是隨著影片內容脫去AV女優的衣物,瓦解了女性身上所承載的時尚意義。相較實際與女性互動的過程,觀看A片的方便性[4]正凸顯了台灣男性焦慮於現代女性穿戴時尚的社會性符號意義。 於此,筆者並不是鼓勵對於色情光碟的欣賞,也不是鼓吹女性體諒男性看A片的行為,而是試圖從「消費」、「符號」兩個角度來論述女性消費與男性觀看色情光碟間可能有的關連性。時尚與美學的符號意義藉由消費行為常駐於女性身體,台灣女性生活風格的建立宣告了女性在消費時代的主導權,並影響了實際的整體經濟。台灣男性對於色情影片與AV女優的觀賞,除了性慾的目的外,更值得注意的是背後對於消費社會「時尚」、「生活風格」、「品味」與兩性互動上的焦慮。 -------------------------------------------------------------------------------- [1] 本文為誠品講堂「解讀消費社會」課程的心得,相關資料可以上網搜尋東吳大學劉維公教授,劉教授對於台灣當代消費社會的剖析令我獲益良多,特此感謝。 [2] 本文為筆者對生活周遭之觀察,缺乏實際學術性的田野工作,所以內文多少會有不週之處,還請諸位朋友包含指正。 [3] 這與台灣社會本身的轉型密切相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留意行政院主計處對於「服務業」、「電子業」與「傳統產業」產值的比較,也可注意男女兩性在國民生產毛額上所佔比例的轉變。在此我就不多說明。 [4] 可以參考網路上對於AV女優與女友的比較,當中多會認為觀看AV是一個簡單的過程,但是女友或是女性互動卻是相當複雜的事。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