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感覺結構》張小虹 聯合文學 2005沒有一位作家或學者能像張小虹一樣能把嚴肅的學術論文寫得像唱歌一樣,節奏韻律盡在字裡行間!第一次知道張小虹是在中國時報的三少四壯集裡,那時還僅是大學生,已經不記得那時讀了些什麼,卻對這位作家的用詞遣字感到有趣,但說不出原因。再進一步認識她是在誠品講堂劉維公老師的演講上,劉老師在講堂上介紹張小虹的《絕對衣性戀》當做例子來論述台灣風格社會的成形,這才讓我起心動念去找書來看。說也奇特,一位外文系教授,竟然在中文文字上的書寫那麼揮灑自如,每每能將枯燥的學術議題結合獨具慧心的觀察與文字運用,讓學術論文不再是學術論文,更像是跟著節奏讀詩,在巧妙的文字安排裡心領神會。  《感覺結構》,既是感覺?又何來結構之有?誰能名感覺之狀?誰又能在色聲香味觸之間跨越學術與文學的界線?張小虹驚人的是,能讓你在讀文字的同時,跟著她讓舌喉重複、疾走、旋轉、起伏,然後在兩幅身體之間用文字搭起橋樑,讓人走進她的眼耳鼻舌身意!跟著她的聰耳走進紐約金豐大酒樓,隨著她凝視張國榮的亦男亦女亦生亦死,伴著她手撫葉錦添織出的時代的容顏。從出國前幾年到現在,一直都跟著中研院「物與身體感」研究群參詳著如何觀察又如何論述文化中的感官經驗,學者們關注的題目從「普洱茶的陳韻」談到「馨香禱祝」,也從「驚恐」的身體反應,論到道家的「修行」。雖然主論調仍不脫「文化建構感官」與「感官建構文化」的辯證,但從人類學界過去只注重社會結構或是政治、經濟、宗教與親屬四大分科,走上追尋與報導人,也讓讀者「感同身受」,卻是大大的躍進。只是,學術論文總是深澀,即便寫出一篇在學界頗有份量的論文,讀者仍然是相同領域的那群。而張小虹之奇便是在於能讓學術理論深入淺出,把學術術語轉換成熟悉的成語,讓每個讀者都能透過她的短文踏入學術的殿堂。反之,學術也因她入世,用結構主義拆解《臥虎藏龍》與《英雄》,用心理分析解張國榮面相,考周杰倫「葉惠美」專輯以父之名的古。跟著張小虹走,學術不再束之高閣,跟著張小虹看,流行娛樂也別有洞天。讀張小虹要欣賞她能夠讓中文文句都可以輕易地翻譯成英文,斷句,標點都下得讓文章不只有韻律,還更有條理。這或許是英美文學訓練之功,張小虹的文字在表點符號之間沒有贅字,更帶有清楚的意義。曾嘗試想要把她的文章翻譯成英文,沒想到即便連成語都能在她的鋪排之下找到翻譯的方向。讀張小虹是要唸出聲的,才能體會她玩字弄句的功夫。容我引用她一段描寫電影《臥虎藏龍》的小段: 「杭州玉女泉的竹林美,光影氣流,枝葉婆娑,而翠林綠梢上穿梭飄動的兩個人更美,人影翻飛、陰柔纏綿。這兩個人地面上硬橋硬馬地大不夠,還要飛上清軟柔韌得的竹梢筆劃,這鄉玉樹臨風卻心亂如麻,那廂臉紅氣喘春衫薄。李安的電影向來情慾壓抑,但往往都是越壓抑越曲折,越曲折越美麗,結果倒是讓竹林追逐的這段戲,比起任何露骨床戲都要來得情慾挑逗,用飛行的動能與速度,帶出欲力、夢境與潛意識的流動,交織成武德、武術、情義與情慾的豐富表面張力。」 還特別要注意她引號的運用。在第一百一十一頁,她評了「英雄」: 「而《英雄》裡的顏色是不會『上身』,只會『上昇』,在物質肉深不停留戀棧,直接抽象拔昇到概念象徵,演員反到成了『掉掛』美麗色布的人模道具。」 音韻於張小虹的文章,都牽著深織的文化意念,她彷彿像是李維史陀附身,又像是羅蘭巴特附體,用最西方的理論挖掘出東方文化最深層的結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