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慰僑胞這檔子怎麼會輪得到我? 大學時上成功嶺,和勞軍活動差了一梯,錯過了人生中可能唯一一次的勞軍活動。出國唸書之後,匹茲堡畢竟不是美國華人最多的城市,自然台辦活動數量上不比紐約、舊金山與洛杉磯等大城。但適逢建國百年,僑委會也舉版了一系列的海外慶祝活動,遴派「無雙樂團」在北美巡迴演出。星期二(9/13)該團到達匹茲堡,也就是咖啡海唸書的城市,為了捧場(為了朋友,也為了台灣),我買了四張票(雖然學生票一張只要五元美金),但看完表演,我實在覺得這場表演根本不值這五塊。 如國人所熟知,在對岸推出「女子十二樂坊」的「美人國樂團」之後,在台灣也成立了「無雙樂團」,也一樣由精通國樂的台灣美女們組成推廣國樂。這本來是一樁美事,畢竟人美音悅,耳福眼福同時享受到是不可多得的美事,在台灣,「無雙樂團」的音樂演出,搭配「春麗舞啦啦」的舞蹈表演,接了不少商演,得到的評價也都不錯。但是否該將這個團體帶到國外,作為「建國百年」的慶祝活動,就星期二的表演來說,我打了不及格的分數。
在星期二的表演裡,在主持人的介紹下,「無雙樂團」進場,每一位都穿著改良式的旗袍,露出修長線條美麗的雙腿。上半場以「梅花」,接著帶來一系列的台灣民謠「雨夜花」與「鄧雨賢」組區,都還能讓台下觀眾欣賞到台灣本土音樂的生命力。周董的「菊花台」不僅是年輕一輩比較熟悉的樂曲,也隨著電影的播放讓全世界看到台灣當代的音樂活力。之後幾首的傳統國樂演奏「田野琴聲」、「賽馬」與「十面埋伏」也都讓現場觀眾專注在樂手的技藝上,而忘了她們的美色。整體來說,上半場在「傳統台味」、「當代」與「國樂菁華」的組合下,是還算讓人可以接受的表演。 但到了下半場一切都走了樣,曲目的讓現場變成「僑胞聯歡晚會」或是「僑胞卡拉OK大會」,「我只在乎你」、「甜蜜蜜」、「感恩的心」、「玫瑰玫瑰我愛你」、「千里之外」、「中華民國頌」、「生日快樂」與「明天會更好」,都變成由團員帶動全場演唱的同歡會。上半場經營出來的音樂欣賞氛圍完全被摧毀外,同樂氣氛自然也因為設計不當帶動不起來,這不僅讓現場的觀眾傻眼,更叫其他帶著欣賞國樂心情而買票進來的觀眾情何以堪?
請容我再不客氣地說,全場最大的敗筆更在於不專業的舞蹈表演。隨團帶來舞倒演出的「春麗舞啦啦」,是由四位非舞蹈專業訓練出身的啦啦隊員所組成,肢體上不如科班訓練出的專業舞蹈工作者,在詮釋國樂上的能力更是不足,不僅無法藉由肢體動作搭配出音樂創造出意境,反而成為整體視聽經驗的敗筆。舞台上,配著露出修長美腿的國樂美女,這群舞者過於華麗的衣服,過於挑逗的舞蹈,搭配設太過性感的服裝,我和一起去看的同學不禁問,眼前的難道不是「少女時代紅包場」嗎? 同樣也去欣賞的朋友說得好,如果這是一場免費的活動,那要怎麼玩都隨僑委會安排。但既然採取了賣票的策略,又應該要對每一張票負責,要讓每一位買票進場的朋友感覺到值得。但這樣的節目安排實在無法讓在海外的留學生們有勇氣再去推薦接下來由「國家」所舉辦的任何海外文化活動。僑委會身為主辦單位,顯然不清楚到底該怎麼定位這個活動,不管是要「宣慰僑胞」還是「介紹台灣文化」都可以,但把這兩個混在一起,就產生了這個晚上既沒宣慰到僑胞,更沒達到文化推廣目的的四不像。 總的來說,就是分不清楚這到底是「音樂會」還是「宣慰僑胞同歡晚會」。一場好的音樂會,能夠體現出一個國家的氣度,也能讓外國友人看見國家文化的深度。一場好的僑胞宣慰活動,也能讓旅外華人看到台灣身為華人民主國家的活力,進而產生認同。但週二的這場活動,卻只讓人感受到膚淺。對於一般的商業演出來說,在較小的舞台上,「無雙樂團」加上「春麗舞啦啦」或許是不錯的表演組合,但從匹茲堡這晚的表演來看,這組合並不適合國際舞台。不管觀眾認同的是「中華民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是「台灣」,還是只是純粹的音樂欣賞者,主辦單位既然打著「中華民國建國百年」相關活動的名號,就別讓人看笑話,徒留觀眾離場後不絕的罵名。 美麗無罪,但節目的好壞卻影響僑胞、世界對於台灣的觀感。節目單上,僑委會委員長如是說:「值此雙十節慶,我們特別遴派台灣國樂女子天團—無雙樂團巡演….運用國樂及音樂劇等表演方式,回顧中華民國奮鬥史,其藉這高水準的音樂饗宴,讓海外看到台灣的生命力與文化活力,進而達到『建國一百年,讓世界看見臺灣』的目的。」我想,世界是看到臺灣了,但看到的是「少女時代紅包場」!而且沒有人會因為這場表演給臺灣一個紅包!
- Sep 17 Sat 2011 13:22
到底是建國百年音樂會?還是宣慰僑胞聯歡會?
- Sep 10 Sat 2011 13:13
不負責書評~《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by九把刀
- Sep 03 Sat 2011 12:34
Nicky's Thai Kitchen










- Aug 23 Tue 2011 11:10
在世界的舞台上爆炸的Angry Birds


- Aug 21 Sun 2011 12:43
Penn Avenue Fish Company& Polish Market
- Aug 21 Sun 2011 10:36
再嚐 Mallorca





- Aug 08 Mon 2011 14:09
咖啡海的不負責書評~《遠方有個女兒國》by白樺
遠方有個女兒國 前一陣子除了忙著上課,還忙著幫忙指導一位學生申請獎學金,她是我之前當文化人類學助教時的學生,講了一口很流利的華語,所以我們便在課程結束後開始了語言交換。這位學生對於中國雲南的少數民族文化很感興趣,特別是對於「摩梭族」的母系社會如何受到當代資本主義與觀光業影響這個議題,於是乎我便和他一起讀了幾篇關於當代摩梭族社會與當地觀光業發展的文章。在這幾篇文章之中,有一篇提到了在1980年代末,中國作家白樺寫了一本小說,名為《遠方有個女兒國》,就是以文革時期的摩梭族為題材。 小說的主軸有二,一是在「謝納米」湖畔(瀘沽湖)的摩梭族少女「蘇納美」在十三歲前後,如何經歷了文化大革命對於摩梭族的騷擾、成年禮、走婚,最後因為善於歌舞成為文化工作的一員,離開了家鄉在各地跳摩梭族的傳統舞蹈。另一條主軸則是以一位美術系大學生「梁銳」為主角,講述他如何經歷文化大革命裡的改造教育、鬥爭與黑獄,並在最後隨著文化大革命結束而獲得釋放,在遙遠的省分裡遇到蘇納美,最後還愛上了她。 在第一條的主線裡,從人類學的角度來看,白樺精采地描述了摩梭族母系社會的樣貌,鉅細靡遺地介紹了許多傳統。舉凡族人自己如何以摩梭語稱呼各個家族成員、從女孩變成女人的成年禮、到摩梭族人如何看待女性與父親在社會裡的角色,白樺都待著讀者從蘇納美的角度一起進入與體驗。對於讀者來說,或許「走婚」這樣一個習俗應該正是最引人入勝的段落。摩梭族的少女在成年以後,家中的女性長輩會為她們「花骨」(走婚房,或又稱「花樓」),作為在夜晚接待自己心儀男子的閨房(對於走婚習俗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維基百科上的解釋)。文中有幾段話讓我頗印象深刻,蘇納美在成年禮後,進入自己的「花骨」,阿咪(母親)跟蘇娜美講了這樣一段話:
「摩梭族的女人在白天,為了衣食去幹活;摩挲女人在夜晚,為了女人自己的快樂和生育去愛。在白天,自己是自己的主人,在夜晚,自己也是自己的主人。…無論男人給你多少快樂,你都不能把屬於妳自己的妳交給她,妳永遠是妳自己的主人!蘇納美!」
這句話對於不熟悉摩梭族文化的人來說,可能聽起來一頭霧水。但如同紀錄片The World Without Husband and Father 裡所描述的,摩梭族的女人擔負了家中最主要的家計、放牛、剪柴、打水等粗活都是女人的工作,她們不需要依賴男人,自己就能活得很驕傲。男人是用來取悅女人的,「花骨」只為那些能取悅她們的男性打開門而已。即便和一位男人生了孩子,這位男性也只是生理上的父親,並沒有撫養的責任與義務。無怪乎,蘇納美這樣描述她的「阿達」(父親):
- Aug 01 Mon 2011 11:31
蝙蝠俠「黑暗騎士再起」匹茲堡拍攝現場-2
- Jul 31 Sun 2011 12:13
蝙蝠俠「黑暗騎士再起」匹茲堡拍攝現場
這個暑假匹茲堡最大件的新聞就從今天開始,明年暑假強檔「蝙蝠俠『黑暗騎士再起』」在匹茲堡開拍了!根據網路上的資料,這一整個禮拜劇組人員與演員都將在匹茲堡各個角落拍攝電影,這讓整個匹茲堡陷入瘋狂,大家都想親眼目睹這部偉大三部曲的最終章,如何在將匹茲堡化身成為高登市畫上句點!
其實,從星期四開始,就已經看到學校附近已經開始搭起帳篷做為演員劇組休息區,也看到CMU部分大樓開始搭起場景!今天下午幫朋友搬玩家後便和朋友跑去看拍攝現場,希望至少看到蝙蝠車,但因為封鎖距離實在太遠,所以只能遠遠欣賞爆破的場景!不過還是有看到高登市的囚車。
source: http://batman-news.com/news/網路上流傳的蝙蝠車影片拍攝地點就在我家旁邊.....
- Jul 31 Sun 2011 01:38
大學生了沒(七)~ 美國大學如何訓練大學教育人才
美國大學如何訓練大學教育人才
這禮拜結束了為期六週的密集教學課程,同時也完成了我的教育實習課程作業,算是為自己在夏天的教書工作畫下了一個句點。但這個經驗也讓我想到,在台灣似乎沒有對博士生有類似的規劃,所以決定寫下這一篇,和大家分享一下過去兩個月當中我所得到的體驗。 在美國唸博士班,只要學校的排名與經濟狀況不差,基本上都會拿到全額獎學金,也就是學費加上生活費。但這不代表這些錢就是送給學生的,領到獎學金的學生往往有些相對的責任義務要盡,尤其是拿「學校」所提供的獎學金的學生,往往就會成為TA(教授的教學助理),或是RA(研究助理)。如此一來,學校裡每年就會有固定一批人加入,協助系上教授的教學工作,或是協助系上執行研究計畫。
在匹茲堡大學人類學系,領到全額獎學金的學生,系上就會依照他們的專長領域安排他們去當TA。等到資格考過後,變成博士候選人,或是到了博士班三年級以後,系上會看有哪些課程排不出老師來教,這時候這些博士候選人就可以成為這些課程的講師(teaching fellow),獨立地教這些課程。到了暑假,系上幾乎所有的課都給博士候選人,因為很多老師都去放假,或是到世界各地去做田野調查,這時需要生活費的博士候選人 學校知道第一次當TA的學生與第一次當講師都會很手足無措,所以為學生開了課程,幫助學生儘快上手教學工作。TA課程在匹茲堡大學為期一天,針對在TA工作上所需要的技能,比方說帶討論、改作業與打成績等,請校內的優秀TA做經驗分享,協助新手TA能夠快速地理解他們的工作內容外,也能從前人的經驗中預想自己將會遇到的各種問題。 針對新進講師的訓練課程則更為正式,為期一學期,價值三學分的課。在這課程當中,授課教授帶領學生進行一連串的訓練,以下簡單摘要各項訓練:
一、 闡述教育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