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eb 19 Mon 2007 11:05
070219關於今年(丁亥年)過年的幾個觀察

相片引用自:http://tw.news.yahoo.com/photo/url/d/i/070217/8/20070217_425745/20070217_425745.jpg.html 70219關於今年(丁亥年)過年的幾個觀察 先恭祝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豬」事吉祥。 走過了低迷的丙戌年,相信在丁亥豬年每個人都能心想事成,達到自己理想的目標。 一、迪化街與各年貨大街大多數的人試吃多,但買的人少。 根據新聞報導以及我的實際採訪,今年迪化街雖然人潮依舊,但是在買氣上大大不如往年。太多的人只是趕來感受年節氣氛,順便隨手抓零食來吃,但真正掏腰包買年貨的消費者卻是少了將近四成。這不僅發生在迪化街,在各大年貨大街,甚至是大賣場都能感受到去年一年的景氣低迷,讓消費者在採買年貨的意願上大大不如以往。 二、越來越多人選擇留在台北過年。 以往碰到過年,台北總是像個鬼城一般空蕩蕩地。但現在可不同了,雖然是過年時間,台北街上的車子、人可沒有見到少了太多。或許人潮不比平常,但是在幾個大商圈與重點廟宇,仍然是人擠人啊。 三、店家幾乎全部都開著。 既然這麼多人留在台北,也就代表著商機也都留在台北,台北人還是需要有地方逛街、吃東西。大年初一很多店家都放棄了休假的機會,提早開工迎接客人,希望趁著年節也能賺進不錯的收入。其實如果從假期長短考量,今年台北應該也能在返鄉高潮結束後吸收不少從其他縣市來的遊客,在每年必開的百貨業者之外,一般店家如果好好保握也應該能有不錯的收入。本來嘛!服務業的休假就是比別人短! 四、氣溫最高的一次過年 相信大家都發現了,今年過年北台灣的氣溫可說是有史有來最高的一次。平均大部分都在攝氏18度以上。日本已經宣布今年一月全球氣溫創了新高記錄,正證明了全球暖化的程度正日益嚴重。北台灣這一陣子的天氣更是不用講,除夕當天我還穿著短袖,過年這幾天我也沒穿過大衣,台灣絕不可以以為自己置身於地球之外,台灣絕對也深受全球暖化的影響。 如果大家對這議題有興趣,「強烈」建議租一部由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所主演的紀錄片DVD《不願面對的真相》,認識一下全球暖化的前因後果,也期許自己在新的一年應該要為自己生存環境的健康努力。 相關新聞可見: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209/5/ad7f.html 五、最長的一次「年假」 今年新年假期共有九天,可說是有史以來台灣上班族最長的假期之一。在這次的年假背後,有很多可以探討的事。請看咖啡海的下一篇文章:<從「年節」到「年假」>
- Feb 15 Thu 2007 09:49
070215筆記17~上班族的情人節大調查

上圖引用自路透社http://tw.news.yahoo.com/photo/url/d/i/070214/16/20070215_421660/20070215_421660.jpg.html 070215筆記17上班族的情人節大調查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十四日電)今天是西洋情人節,根據就業情報雜誌Career調查,高達百分之八十八點二九的上班族在情人節過得並不浪漫,反而感到寂寞。 Career就業情報在一月十七日到二十六日,進行一項「二00七上班族寂寞指數大調查」發現,高達百分之八十八點九的人感到寂寞。造成寂寞漫延的三大主要原因包括:生活一成不變(百分之四十四點五)、沒有男女朋友(百分之三十八點二八)、工作沒有成就感(百分之三十七點四三)。 調查還發現,近十分之一的人每天都覺得寂寞,百分之三十點一八的人經常感到寂寞。可見,寂寞已經是上班族朋友的通病,若為自己的寂寞指數打分數,百分之十七點零九的上班族打五分,其次是七分、八分,平均寂寞指數是五點五五分。 參與問卷調查的上班族朋友中,百分之四十九點零八表示仍是單身,其中有百分之六十一點四六的人會因情人節的到來特別感到寂寞。或許是不想再形單影隻,高達百分之七十八點六一的人想要告別單身生活。 至於嚮往什麼樣的兩人生活呢?百分之五十八點零五的人都嚮往保有「情人關係,但各有生活空間」,不難發現,現代人自由自在慣了,婚姻的責任與束縛可能還不再考慮之列。 想要告別單身,總要有積極的行動以擴大交友圈,但有趣的是,「工作場合」成了單身族認識新朋友的重要管道,調查結果發現,百分之五十八點七五的人是在「工作場合」認識新朋友,可見無論公私領域,工作在個人的生活中都佔有關鍵性的地位。 也因為工作在個人生活中佔據如此重要的地位與比重,同事間相處日久難免生情。那麼上班族朋友怎麼看待辦公室戀情呢?百分之五十九點二的人抱著事不關已的態度。如果是自己發生辦公室戀情,百分之五十一點七一的人選擇「大方公開,接受大家的祝福」。 另在「一日情人」名人票選中,帥氣溫柔的憂鬱王子金城武位居男性名人之冠;女性名人則由美麗可人的林志玲獨佔鰲頭。 至於排解寂寞方式,大部分的人都是「看電視、電影」(百分之五十九點三一),不然就是「上網聊天」(百分之五十點二九),其次是:「聽音樂」(百分之四十六點零五)、「看書」(百分之三十九點零六)、「逛街、購物」(百分之三十二點五九)。

上圖引用自http://tw.news.yahoo.com/photo/url/d/i/070214/45/20070214_421076/20070214_421076.jpg.html 筆記: 基本上,相較於網路上的問卷形式,個人比較傾向雜誌與報紙所做的民調結果,因為在抽樣上往往比較常態與精確些,能夠避免一些誤差。但這一份調查結果頗有令人玩味之處,並不是說我質疑這份問卷的公信力,而是對於整體企畫有些疑問。 先看第一組數字 感到寂寞的上班族有88.9% 但是當中的原因是「生活一成不變」(44.5%)、「沒有男女朋友」(38.28%)、「工作沒有成就感」(37.43%)。 這一組數字其實讓我很玩味,我能清處理解「沒有男女朋友」所帶來的的寂寞感,但是「生活一成不變」與「工作沒有成就感」又怎樣帶來了寂寞感呢? 對工作已經成為生活的重心,必須仰賴薪水才能生活的上班族們,工作似乎僅是餬口的工具,而不是生活的重要價值。換言之,人還是變成了工作的機器,為了工作而工作,而不是為了自己的理想與夢想工作。這讓上班族感覺到寂寞,即便已經有了交往或是婚姻的對象,但當被問到工作的意義時,他們還是覺得公司是老闆的,不是自己的。 再看第二組數字 在88.9%感覺寂寞的上班族中,沒有男女朋友的佔38/28%,但是整體問卷中「沒有交往對象」的便佔了49.8%,其中78.61%的人想要告別單身生活。 換言之,台灣上班族雖然有將近一半的人沒有交往對象,但是當中真正感覺寂寞的未必有這麼多,如果能再進一步交叉比對,我估計約佔30%左右。 雖然數字看起來有點詭異,而且感覺起來沒有想像中的高,但是如果進一步想,就心理衛生的角度來講,在職場上拼事業的人更需要支持,但仍有30%左右的人感覺寂寞,似乎暗示了台灣職場所隱藏的高風險。 這些進入職場的上班族多半都已經到達適婚年齡,但卻仍有49.8%的人沒有交往對象,這數字仍是高得驚人。也就是說,台灣未婚上班族中,每十人就約有4~5人沒有交往對象,維持著單身生活。 雖然當中有78.61%的人想要告別單身生活,但是58.05%的人都嚮往保有「情人關係,但各有生活空間」,也就是說越來越多人只願意談戀愛,或維持情人身份,而不願意進入婚姻的階段。家庭責任對辛苦的上班族而言,真的是沈重的負擔。 總體說來,這份問卷指出了台灣未來人口結構上的隱憂。傳統「傳宗接代」壓力或許還在,但是有越來越多上班族期待的關係僅是情人,而非婚姻與家庭。但是上班族的確是寂寞的族群,他們被每日的工作壓得喘不過氣,工作環境又封閉,想找到交往的對象也越來越難。如果再加上之前提過的「少女化」趨勢,台灣男性上班族將會越來越寂寞。
- Feb 14 Wed 2007 01:23
咖啡海的不負責影評~《戀愛沒有假期》

咖啡海的不負責影評戀愛沒有假期 不知道情人節寫這篇影評是否算是應景? 有誰曾經想過三十五歲的自己會是怎樣?是否已經過著圓滿幸福的家庭生活?又有誰能預言自己在七老八十的時候又會是怎樣的光景?是否已能告訴自己無憾面對自己的過往? 在好萊塢老編劇亞瑟面前,專欄作家愛麗斯(凱特溫斯蕾飾)的煩惱似乎顯得微不足道,但也因此她發現了自己原本執著的竟然只是沒有意義的畸戀,能一起分享生命精彩的麥爾斯(傑克布萊克)才是自己最理想的伴侶。而在單親爸爸葛拉漢(裘德洛)面前,失意的廣告剪接師安曼達(卡麥蓉迪雅茲)才發現自己對於愛情的要求也只不過是一種簡單在一起的幸福,即便是已經有兩個女兒的爹,如果真的懂愛,又何嘗不是人生的最佳伴侶呢? 如果愛情需要的是相遇,一直走在同樣軌道的自己必然碰到不新的遭遇,偶爾換個跑道,轉換一個方向便創造了相遇的可能性。當抱怨自己覓不得良人,何不問問自己是否已經僵化,導致自己的緣分總是懸在那邊不來敲門,該是變化的時候了?

喜歡片中卡麥蓉的狂想,對她來說剪接電影成預告片早已不只是工作,更變成了她處理感情的態度。幻想著自己是預告片裡的女主角,安曼達現實生活便是電影的翻版,最終上映的竟然是真實的愛情悲劇,但和葛拉漢的邂逅總算讓自己的故事也有Happy Ending。 我/你/妳的愛情是預告片?院線片?二輪片?幕後花敘?還是紀錄片? 預告片的愛情充滿了想像!告訴自己對於愛情最深切的期待?期待浪漫的情節、期待精彩的節奏、也期待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愛情故事。 但上映的電影總是跟預告片不一樣,預告片再怎樣精彩,進入戲院可能也是爛片一部,讓人想拿手中的爆米花與可樂往螢幕砸過去,再大喊還我錢來!但也有可能在電影院裡哭成花臉,電影散場後還不想離去,只為感受片尾曲的餘韻。 以為錯過了,但卻出現了第二次機會,所以走進了二輪片戲院。因為早已聽別人說過這部電影的好看,心中也抱持著期待,但二輪片戲院環境可能不是那麼的好,不過只花半價不到的錢,又還能要求什麼呢? 在當下總是搞不清楚狀況,以為過去的美好都是如此真實,但在幕後花敘裡一切變得真實但又殘酷。男女主角分別對著鏡頭陳述自己對於這部電影的想法,好像電影對於自己的意義有多麼地重要?但是實際上,這可能又只是另一種宣傳的手法與伎倆! 看膩了院線片的cliché,紀錄片總是喚起真實,也宣告過去已經埋葬。美好的故事可能只是腦海剪接過的假象,錯過的幸福可能還阻止了一場可能的悲劇,只是在那個時候誰又知道自己到底是如何瘋狂呢? PS:Hans Zimmer為這部電影做這部電影的配樂真的太讚了!真的很經典!讓我這多年沒買CD的人忍不住花了錢買回家收藏啊!喜歡電影音樂的人真的不能錯過啊! 相片引用自《戀愛沒有假期》官方網站: http://www.uip.com.tw/holiday/
- Feb 13 Tue 2007 00:47
070213《戀愛沒有假期》
070213《戀愛沒有假期》 一向以為電影與美食一樣,好看與否除了本質好壞外,一起享用的有人也佔了很大因素。好的朋友能讓美食更加具有滋味,壞的朋友則會讓電影失去了精彩。而妳坐在我旁邊,我想看這部電影,只能說是巧合,並不是我刻意安排。 坐在我旁邊的妳,只希望你能懂這部電影帶給我的衝擊。感情有時候並不光是付出,而是找尋與自己相合的對象。跟妳說的話希望妳聽得進去,雖然曾經只有短短的一段,但我真的希望看到妳有幸福的歸宿。就像妳曾經改變了我的生命軌道,讓我.走上了一個從沒想過的道路發展,也希望妳碰到的人也都能讓你走向人生的美好。 請別讓我擔心好嗎?
- Feb 11 Sun 2007 00:25
070210筆記16~文人雅士哪裡去了?

寒食帖圖片引用自 http://publish.pots.com.tw/Chinese/CoverStory/2005/09/16/cur37706.jpg 070210筆記16~文人雅士哪裡去了? 趁著寫作的空檔跑了一趟重新開館的故宮,參觀宋代文物「大觀展」,新開館的故宮吸引了超乎我想像的遊客人數,為了看高中歷史課本出現過的「溪山行旅圖」與故宮自制電影《經過》裡的重要蘇東坡書法傑作「寒食帖」都得花上好長的功夫排隊。 看著這些宋代文物除了跟著遙想文人典範,也跟著想像中國古代文人雅士們都過著如何的生活?總以為古來文人雅士必定是在竹林間有一小屋,縷縷檀香自案上香爐嬝上,書生坐在窗前不為蟬鳴鳥叫所擾,仍能寫得一手好書法。亦是自有一庭園,在奇石麗池之旁有一小亭,亭案上以碳暖景德紫砂爐烹茶,佐以江南糕品,靜待夕陽沈下餘暉透過掌中鼻煙壺。 在歷史上,文人雅士除了留下千古流傳的文學書畫,也引領各個朝代裡的社會時尚。這與文人容易進入仕途有關,在進入仕途之後也相對地容易掌握社會資源,進而快速地累積資本。亦或是地方宗族傾全族之力栽培宗族後代,讓他們參加科舉考試,在進入官僚系統中,也跟著提升宗族整體的社會地位。 當然,也並非每個文人都有如此愜意生活,蘇軾一生多舛流離,王安石雖貴為宰相但也鬱鬱而終,豈是每一文人雅士都能悠閒度日,不為五斗米折腰。但總的說來,歷史上的文人雅士除了是知識分子、社會菁英,也是生活風格與流行品味的典範。因為,他們所學的不光是經史子集,也是在當中學習專屬於中國的美學源流。

溪山行旅圖圖片引用自: http://www.cnart.biz/cnart/art/w_jianshang/xinglvyu.htm 然而,今日台灣國民教育普及,可說每個人都有書念,但卻未必都能像是過去的文人雅士一般過著具有品味的生活。這在所謂的「理組」中頗為嚴重,高中理組學生無心於歷史課、美術課與音樂課等不說,就連課程本身也常常被挪用來做補強教學,人格培育與美學品味形塑的重要過程也因此被犧牲! 理想生活品質不光只需要收入而已,還需要有美學的品味,才知道自己想要怎樣活著?想要過怎樣的生活?而美學不光僅是僅是買好的、用好的,更是要擁有解碼的能力,甚至是創造符碼的能力,不然也僅是一般的庸俗的暴發戶,即便坐擁古董卻不懂背後的典故與含意,白白浪費而已。 「宅男」便是這樣一種在台灣升學主義與資訊業當道中被犧牲的一群男性,即便他們擁有很高的學歷,但是他們往往只是扮演「工匠」的角色,跟古代工匠不同的只是在高科技場所工作而已。真正的科技新貴(尤其是那些已經成功的)所關注的不會只是工作或收入,而是會注意自己的人文素養是否也跟著收入水平一起提升,是否過著有品味與美學的生活。
- Feb 07 Wed 2007 00:25
070207筆記15~【新聞短評】20年後20萬男人找不到老婆

上圖引用自:http://www.bsobs.net/2_2.htm 筆記15~【新聞評短評】20年後20萬男人找不到老婆 台灣新生兒男女性別嚴重失衡 20年後20萬男人找不到老婆 中時電子報 記者: 陳一姍、黃庭郁/台北報導 2007/2/5 台灣新生兒男女性別嚴重失衡 台灣新生兒男女失衡竟居全球第四,專家指出,急速少子化,碰觸到傳宗接代的傳統價值底線,加上生殖醫療技術進步,三項原因交錯,導致台灣嬰兒性別 比例失衡 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認為,現代人生的少,會更在乎性別。因為老人家在乎傳宗接代,因此多數夫婦希望先生男,再生女。問題是生完第一胎男孩後,因為經濟壓力,就會想晚一點再生第二胎,等真的要生,反而生不出來了。「少子化,反而讓大家對於性別更在意」他說 傳宗接代觀念根深柢固 台大城鄉所教授畢恆達認為,少子化讓傳宗接代觀念更加凸顯。譬如:還是從父姓、女人還是沒辦法上族譜、女生就算沒出嫁,死了還是只能進姑娘廟,不能進宗祠,這些華人文化根深蒂固的因子,一時很難改變。一個可以佐證的例子,就是從胎次來看,到了第三、第四胎之後,男女嬰比可以高達一三○比一百以上 失衡 帶來教育婚姻難題 多位大醫院醫師表示,通常如果產婦有一兩個小孩,非常堅持希望能生個兒子。醫生就會考慮,幫產婦做精蟲分離等,可以控制性別的生育。「但這是大醫院…」薛承泰與人口學者孫得雄懷疑,台灣尚無統計數字的墮胎,可能有部分是因為性別。而一些小診所也有可能幫只生一胎的夫婦,做精蟲分離,但這些都缺乏統計。 「其實跟大陸殺女嬰比起來,台灣的做法只是比較沒有罪惡感而已,」孫得雄感慨地說 男女失衡,長期將導致台灣婚姻市場傾斜,更多男人得向外找老婆。「等這群小孩到適婚年齡,正好接上老兵的缺口,引進外籍新娘的行業會越來越繁榮,」薛承泰說 引進外籍新娘 生意盎然 從人數來看,過去二十年來,台灣已累積二十多萬個男嬰,未來沒有同齡女嬰可以結婚。台大城鄉所教授畢恆達說,性別比例失衡,加上越來越多女性不想進入婚姻市場,比起來,台灣男生比女生想要婚姻,找不到本地的,就往第三世界找,這會造成第二個傾斜。長此以往,性別學者陳金燕認為,由於引入外籍配偶的,較高比例是嚮往傳統婚姻,長此以往,台灣要導正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會更難 在國際上,台灣是家庭計畫,人口控制績效最好的國家,全球知名。但諷刺的是,已進入二十一世紀,家庭計畫喊出的「男孩女孩一樣好」,卻在台灣邁向已開發國家之際破功。性別傾斜,將帶來的社會成本,已不容忽視

上圖引用自http://www.mercy.org.tw/picture/HP/bady.JPG 筆記: 在漢人傳宗接代觀念的影響下,除了少子化還有「少女化」的現象正在發生,透過基因科技與人為的控制,女性在台灣的人口比例當中正逐漸減少,這大大影響到未來台灣男性婚姻對象的選擇。如果這篇報導的預測是正確,因為女性人口較少,未來將有20萬台灣男性找不到台灣女性作為結婚的對象,只能維持單身,或是向外發展尋找外籍配偶。 在這樣的趨勢底下,我們可以預測台灣女性在未來的「婚姻市場」中之價值將會大大提高,將會有更多的對象可以選擇。反觀男性這一面,除了條件優秀的男性將可以繼續保持優勢外,條件較差的男性在追求女性過程中將會遭遇前所未有的激烈戰役,勢必得打敗許多對手才能追求到心儀的對象。 如果未來真是如此狀況?我不禁要問:「那宅男怎麼辦?」 台灣的宅男還是會對於婚姻與家庭生活有所渴望,希望有一天可以成家立業,也為自己家庭延續香火。但是他們乏善可陳的社交技巧以及害羞的態度讓他們失去追求女孩子的勇氣,也讓他們成為「少女化」之下的犧牲品,使得他們與婚姻的夢想距離越來越遠。 宅男真的需要幫助。他們需要重新認識這個大社會,也要讓他們重新建立起正確的生活習慣與性別概念,一步一步建立起自信心,才有機會讓婚姻的夢想成真。
- Feb 02 Fri 2007 09:57
070201從許瑋倫事件學習用網路參與社會
從許瑋倫事件學習用網路參與社會 藝人許瑋倫因車禍意外往生令人惋惜年輕燦爛生命的早逝,卻也意外凸顯了台灣部落客們(部落格使用者)的在參與社會事件時的不成熟。 薛小姐在許瑋倫往生後,因為自己是藝人「仔仔」周瑜民粉絲,故在自己的兩個部落格上,發表了對於整體事件與許瑋倫小姐的些許不滿,但也同時激怒了正在為許小姐往生難過哀悼的網友們,並且引起網路上激烈的撻伐聲。事後,薛小姐已經向許小姐及社會大眾道歉,自己的部落格也已經暫停開放,希望能平息整個風波。事件當中,媒體多半注意到薛小姐犯眾怒,並有學者呼籲網友維持理性,卻沒有進一步探討事件發生的原因。 整個事件之所以會演變如此,大致上有幾個因素。最直接的原因在於薛小姐將自己的相片直接貼在自己的部落格上,讓來訪的網友都能清楚辨認都能清楚辨認部落格主人的真實身份,以致於讓情緒有了直接發洩的對象。一般來說,台灣民眾對於網路上的「匿名者」,或是未清楚自己表明身份的網路使用者,多半都當作類似「路人」的角色,對其意見只是聽聽,而未必會認真對待。但是,當部落格使用者將自己的相片展示出時,便等於像是站在攝影機鏡頭面前說話一般,必須對於自己的話語負最直接的責任。 第二個原因在於,儘管台灣的部落格發展快速,但社會整體還沒理解其身為「媒體」的本質。部落格一方面有著「草根媒體」的特性,將發言權還給民眾,但是部落格仍然也保持了媒體「便利」與「暴力」的特性。薛小姐在發表意見的時候可能只想到:「這只是自己的網路空間,我只是想要發發牢騷,沒有任何的惡意。」但是網路的弔詭之處便是在於,透過發達便利的搜尋引擎或入口網頁之中介,原本一篇只是自己情緒性的文字,在轉眼之間竟然變成了向全國民眾發聲的新聞稿。 第三,承上者,台灣民眾至今對於網路上的言論尺度,或是該如何在網路上發表意見,還沒有共識與自我的基本規範。不管是最先發表言論的薛小姐,還是事後在留言版上攻擊的網友們,其實都已經觸犯了相關的法令,也逾越社會可以接受的道德界線。民眾也該要認知到網路世界雖然自由,但就像是現實世界的延伸一樣,其實仍有其限度,應以不侵犯他人、尊重他人為原則。 芳魂早逝,引起社會的關注與無限惋惜,但相信許小姐也不希望自己引發社會或是薛小姐的不安。台灣的網路社會雖已成形,民眾也開始習慣透過網路與部落格參與社會上大小事件,但整體表現還未臻成熟。有關當局應該透過學校教育或是各種機制宣導使用網路的正確態度,網友與部落客們也應該要有自省的能力。 (本文為PChome新聞台2/19/2007嚴選好文,感謝新聞台抬愛)
- Jan 24 Wed 2007 00:49
070111筆記14~【短片影評】White&Nerdy
070111筆記14~【影評】White&Nerdy 連結: http://blog.onlyone.idv.tw/article.asp?id=870 筆記: 這部MV使用了嘻哈饒舌講出美國對於Nerds的一些態度。 基本上Nerds就等於台灣的竹科工程師宅男,看起來聰明,但是也是活在電腦的世界裡,對現實世界不甚熟習,也成為女生的拒絕往來戶。因為他們都待在室內工作,很少有機會曬到陽光,所以皮膚比一般白人還白。他們雖然專精電腦程式語言,但看到人所講出來的語言卻常讓人聽不懂,更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 Noah(我語言交換的朋友)說道,這類美國宅男在美國矽谷與華盛頓州相當常見,他們投身電腦科技產業,一工作就是12~14個小時。他們同樣也有台灣宅男被女生拒絕的困擾,找不到女朋友,不然就是被女生嫌。但是他們可能在35歲以前,將自己成立的公司賣給雅虎,或是將自己寫的程式賣給微軟或是雅虎,接著就環遊世界過著退休的生活。 雖然他們被當成是「怪胎」,但是他們確是世界經濟或是科技的重要推手。台灣的工程師宅男也是一樣,雖然他們很宅,但他們確是台灣每年GDP的最大支柱。
- Jan 20 Sat 2007 15:57
070120點頭與搖頭

(上圖引用自:http://www.nc.hcc.edu.tw/country/BS/07.htm ) 070120點頭與搖頭 回到昨天的現場,我當兵的學弟在敦南跟我聊到些關於出版品的觀察,他提到他很不習慣且不喜歡閱讀「橫書」的出版品,較喜歡閱讀「直書」的出版品。這除了與他是中文系畢業有關,他也認為在中文閱讀的過程中,讀者都是在「點頭」,認同書的內容,肯定書的價值。橫書的閱讀方式,在他看來,都是不斷在「搖頭」,對於書本身、書的內容與作者其實透露出一種不尊重。 剎時間,我又社會科學大爆走了!我這樣回應我的學弟: 雖然直書的印刷方式讓人一直點頭,但其實這些動作連貫起來,讀者是由右讀到左,其實是在「搖頭」。相反地,閱讀橫書的出版品雖然你一直搖頭,但卻也是從上到下,你還是在「點頭」。

(上圖引用自 http://www.taipeibook.com.tw/Stores_App/Browse_Item_Details.asp?Shopper_id=4792921429534792&Store_id=142&page_id=142&Item_ID=1756) 從這兩個動作來看,中國傳統的閱讀方式雖然在第一時間透露了對於文章與作者肯定,但是在背後卻透露著輕視與鄙睨。正所謂「文人相輕」,表面上雖然肯定對方的文筆,私底下卻常常是大肆批判,不願意承認對方的成就。這最後演變成對於知識的否定,讓書本身成為負面的教材,書的價值自然低落。 反過來看,西式的閱讀透露了一種直接的反省態度,細心檢驗與審視正在閱讀的作品,但最後卻是肯定每一本著作的價值。西方的科學精神、現代主義的反省精神,可說與此相關。而這也正是正確的做學問之態度:檢驗知識的價值,進而肯定他人在書寫上的成就。 這樣看來,東方與西方在出版與著作心態有著根源性的差異。華人以出書為榮但是出書在當代卻是相當容易的事,搞到最後很多沒有價值的書、沒有必要出版的書也都上了架,自然影響了書市,也讓出版業面臨窘境。而在西方,透過較嚴密的審查制度與書評體系,雖然常有批判聲音,但又間接確定了書的價值,也炒作了書的話題性。 這當然是一個相當相當粗糙的分析,也忽略了傳統中文直書的美感,但從點頭與搖頭彷彿看到了華人長久以來對於知識的態度,以及台灣當前出版業問題的根源。
- Jan 11 Thu 2007 10:19
070111筆記13~工程師與宅男

(上圖引用自網站 http://blog.onlyone.idv.tw/article.asp?id=870) 070111筆記13工程師與宅男 先來看網路上流傳的一篇竹科RD主管的告白: 國中為了高中聯考補習,有的人國一就在補了。到了高中或高職為大學聯考補為四技二專補,念了大學發現大學生多了又去補研究所。一補就是大二補到大四畢。 念了研究所以為可以輕鬆了,發現老師每天都在找人作奴隸,每晚待在研究室裡一待就是十六個小時。研究所畢業以後,進了上市公司當了RD工程師。以為人生終於可以享受努力換來的果實了。結果呢… 早上八點半上班晚上12點半下班,一個月六萬多…。不知不覺已經三十六歲了!如果你問我過去這三十六年來可以回憶出些什麼?我想了很久… 我可以告訴你十二歲以前我只記得考試沒有滿分少一分打一下。十六歲以前,我只記得老媽每天說沒有考上雄中你就不要做人了,還要每天被迫穿上雄中的校服睡覺。 十八歲那年,我覺得我愛上了每天和我一起等公車的雄商女孩,鼓起勇氣向他搭訕的時候,他告訴我我背後的男生已經像他告白了(高雄高工的)。媽媽說沒關係等你考上一流的大學,會有很多女生倒追你。我不知道什麼是一流的大學,我只知道哪一所大學女生多就是我心中的第一志願。 十九歲那年夏天高高興興的吃完補習班的慶功宴,想要回家填志願卡。心想終於可以到輔大享受「所有的男人都會犯的錯」時。媽媽說你給我念交大! 當我大三那年我仰望著天空大喊”史密斯”啊你的電子學是寫給鬼看的啊! (註:電子學原版的教科書有二本聖經版:Smith及Millman) 碩一那年遇到了我小學同學在中正路開修車場雄工畢業一個月十二萬…。退伍之後在竹科一家小公司上班愛上了當時的總務科小姐,猶豫了兩年決定展開行動時她拿出一張喜帖給我…,於是我離開了公司(傷心地)。 今年我36了… 沒交過女朋友沒騎機車載過女生沒和女生握過手…沒有愛情…。只又每天面對一台View sonic555的TFT螢幕,喀喀喀喀的鍵盤聲。 之前我po的文章得到大家的熱烈迴響,可是可能因為我文筆不好。很多人以為我是感慨沒有女朋友,而看不出我文中所想表達的意思。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好是早上三點,我正在準備明天中午的午餐會報的資料。你知道這就是RD部門主管的生活,你們知道嗎? 就在剛剛我在樓下買了一包七星和一杯咖啡,仰望著天空看著星星。說實在的我有時真的覺得自己是不是應該自殺重新投胎。免得時時刻刻被寂寞所凌遲轟炸… 回想起小時候功課沒有滿分學校是少一分打一下,回到了家裡還要再被打一次。到了國中念了不知道為什麼叫A段班的奇怪班級(那時還有能力編班)。國中的生活,似乎就是為了考高中而活。念了高中似乎又是為了考上一流的大學而活。 考上了大學,以為人生真的開始舒服平坦了。也不知道老媽是聽了那個王八蛋說:念電機最好考研究所的奇怪意見,又被抓去考研究所。我這一生好像就是為了升學為了考試而活著,我很想問學校的老師為什麼要念那麼苦?也很想問我老媽為什麼要我念第一志願? 可是我聽到的答案永遠都是「為了你的前途為了你的將來!」就是因為這句話,我從小被教育成以為那些沒考上大學的或是沒念好學校的,將來一定要吃苦,將來一定要靠勞力吃飯。「將來」一定…沒好下場…。就如同很多版上,所謂的一流大學一流科系心中所想的一樣…,但事實的情況和你想的會很不一樣。 可是我不知道所謂的將來要多久,我等了36年…。 就如親朋好友所預期的,一家上市公司的小主管一年,一百五十萬的年薪。一台LEXUS3000休旅車、一棟46坪位於市區的公寓房子、一堆股票、一堆存款以及「自己一個H」。也許很多人會羨慕我小有成就,但是我想告訴你這不是幸福更不是快樂。當你們瘋狂的追族著名校的研究所,瘋狂的期待將來有著百萬年薪、名牌轎車時,你的下場十分有可能像我一樣。因為這些奢侈的物質生活,對許多RD而言根本連去使用的時間都沒有。 況且如果沒有一個心愛的人,陪你一起享受這一切那麼一切的努力都將是毫無無價值。因為當你到了我這個而立之年時,你會恍然覺得你將一生最寶貴的青春架構在自己的痛苦上。去追求人人稱羨的名利是多麼不值。該玩樂的時候就要玩樂,該睡的時候就要睡,該交女朋友的時候就要去追! 不要把自己的生命浪費在課本考試還有補習班上面,不要羨慕那些所謂的科技新貴、什麼股票分紅百萬年薪之類的。那些只不過是老闆吸乾你的血液之後吐回一點給你而已。沒什麼了不起的… 難道真的要念研究所?真的要念台、清、交、成?真的要當RD才能賺大錢嗎?你們真的認為台灣的經濟不景氣嗎?不要被媒體騙了,找工作沒那麼難, 百萬年薪只要努力各行各業比比皆是! 順便告訴你們一件事, 當年我們班上只要待在RD部門的不是未婚就是離婚, 還有一個更慘…孩子的老爸不是他…
筆記: 和ZEN大的討論中,我們一致認為「工程師」是最容易成為「職場宅男」的一群。事實上也是如此,幾個工程師朋友如果沒有在大學與研究所時期交到女朋友,或是過去有與女生交往的經驗,等到了職場階段,往往交到女朋友的機會變得低了很多。而這也是很多人對於工程師的既定印象。 以台灣來說,因為產業結構中IT代工(contract manufactur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以及正在發展的IT研發(Research & Develop,簡稱RD)成為最重要的產業,自然人力市場上對於工程師的需求也一直居高不下。因為產值相對於其他的產業高了相當多,加上薪水與配股等福利,自然也吸引了台灣很多菁英人才投入這塊產業。而在台灣性別不同社會化歷程的狀況下,男性往往多選擇理工,女生則多選擇文商,也讓男性成為工程師裡的多數。而成為一名工程師往往也是一名男性大學生對於自己的生涯規劃之一,認為加入IT產業之後,便可以搖身一變成為科技新貴,享受配股與高薪。而今,許多家長對於小孩子生涯規劃的建議,往往也是希望孩子成為一名IT產業工程師,投身台灣各大科技園區,過著穩定富裕的生活。 其實IT產業雖然看起來風光,但是對於員工來講卻有相當大的負擔。工時長、進度壓力大讓他們身體越來越糟,長時間在辦公室裡面對著電腦,更讓他們與社會脫節,社交技巧退步。上面這一篇竹科RD主管的告白,便可以算是工程師對於自己工作型態的反省。 但這篇文章同時又點出了所謂「宅男」與「工程師」在成長與求學過程中很早就退出了兩性交往的戰場,而選擇了一條往職場比較便捷的道路。他們順從著家裡的期望,放棄輔大進入了以臺、成、清、交等名校(以男性為多數而出名的學校),待研究所畢業後便進入了竹科這樣一個又是以男性為主的工作環境。而這位工程師認為選擇工程師這條路所要付出的成本太高,家裡對他的期待讓他不得不選擇一條看起來安穩的路來走,最後的結果就是到了36歲還沒交過女朋友。 然而,要反問這位工程師的是,你的大學生活怎麼過的?難道時間都花在宿舍裡而沒有參加社團活動?你怎麼安排自己下班後的時間?難道只懂得窩在家裡而沒有培養一些興趣與參與一些具有社交功能的活動?學業與工作本來就僅是生活裡的一部份,不相信要找尋與女生互動有這麼困難。困難的地方應該在於他把自己設限,認為自己因為身為工程師便有了交不到女朋友的原罪,但實際上有女朋友的工程師也比比皆是,為何不問問他們是如何辦到的呢? 宅男最恐怖的便是把自己關在自己的世界裡,只用自己的觀點來理解世界,而從沒想過事實是什麼?也未想過他人與社會的觀點又是如何多元?宅男不是病,但宅起來會生不出新的人命!擺脫宅男的思考方式,走出自己的世界,接觸美學領域,建立起自己的生活風格與品味,擁有對於生活的自信請且願意與人分享,還怕沒有女朋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