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l 28 Fri 2006 00:19
060728現實
060728現實 還是學生的時候,總認為夢想其實不遠,只要再往前踏一步,就能抓到自己夢寐以求的那片天。等到結束了學生的生活,從部隊回到社會,才真正體會到現實的殘酷。只能承認,那一年兩個半月的時間,變成了幾乎彌補不了的裂痕,阻在自己與夢想之間。殘酷的事實,總得面對。 這未嘗不是件好事,認清事實總比還一頭霧水好。雖然要付出的代價要比之前更多,但至少清楚了距離,知道還有多遠。選擇成為必要,是要放棄,還是要繼續堅持。 選擇繼續堅持,就得付出更多的代價。這根本是一場豪賭,不是拿現在賭未來,而是未來賭自己的現在。因為對十年之後的自己有期待,所以決定現在要過的生活,而放棄從現在起五年之內的其他可能性。畢竟不是富貴人家,也沒有絕頂聰明,更沒有令人稱羨的好運。能夠拿來當賭注的,只有自己未來的規劃。會不會輸?我不曉得,只知道,我輸不起,所以我一定得贏。 感情又怎麼不是如此的局面?現實,到了這個年紀,是不能不面對的課題。一起走下去?還是只是短暫的伴侶?老實說,我真的不知道。我能自私的不去想這個問題嗎?還是有人已經有了答案?
- Jul 18 Tue 2006 23:40
060719努力熟悉不熟悉的愛情
060719努力熟悉不熟悉的愛情 幾段感情走下來,和Sylvia這一段應該會繼續持續下去吧!只是,雖然已經在一起一年兩個多月,但仍然有我不熟悉不習慣的地方。 從高三的Yaje到前任的Yvonne,總覺得自己有很深的責任感,應該要在對方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盡量去聆聽對方的想法,多花些時間陪對方。但碰到Sylvia之後,卻發現我必須重新去熟悉另外一種感情的付出模式。Sylvia很獨立,遇到很多事情都習慣自己解決,就連想要去偶爾接送她上下班,她都覺得多餘。Sylvia聰明又有主見,對於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想法,不過畢竟是學經濟學的,和我這種學人文學科的人有時會搭不上話。Sylvia是台北愛樂合唱團裡裡優秀的女中音,和她在一起之後,常常陪著她往國家音樂廳跑,自己也培養出些興趣來了。不過她好像沒有陪我進過國家戲劇院,對她來說她沒興趣的事她沒時間去嘗試。Sylvia工作很忙碌,時間很寶貴,回到家之後希望好好地放鬆,不喜歡往外跑。這點其實我花了很多時間適應,我是個很不喜歡待在家裡的人,其實不太喜歡唸書、想事情。Sylvia不喜歡往外跑,所以我得習慣自己一個人在外面咖啡廳裡面,不過這也滿自在的。 Sylvia也花了時間來適應我的習慣,我相信她的適應過程比我還辛苦,因為我不是一個很直接的人,容忍度很強卻很難被改變,所以Sylvia吃了不少苦頭。學術訓練的關係,我喜歡講一些自己的觀察,或是發表一些言論,這會讓Sylvia感覺很冷,覺得不好聽,不過我覺得她慢慢會聽一些我的意見。我很熱愛旅行,除了很喜歡和朋友出去走走,更愛藉由旅行累積兩個人獨處與共同面對事情的重要回憶。可能是Sylvia的前男友只帶她去聽音樂會與逛唱片行,養成她不知道如何約會的心理狀態,在交往之初,常常為了週末要不要一起出去,或是要不要一起找地方旅行而吵架。不過,最近Sylvia也開始慢慢調適過來了,找到了和我出去玩的樂趣,退伍後的幾個月和Sylvia去了不少地方,都留下了很美好的回憶。我認為生活上很多事都要和對方分享,這對獨立且上班辛苦的Sylvia來說有點為難,不過最近我們雙方都有調適,兩三天一通電話或是MSN,週末找時間和對方一起找地方走走,這應該算是不錯的相處模式吧! 最大的差別應該是兩個人身份都已經不再是學生了吧!和現在相比,學生時代的愛情真的單純到不行,對於未來沒有太長遠的規劃,只知道進自己一切力量去讓對方在當下留下美好的回憶。現在呢?工作的壓力、生涯規劃的壓力、年齡的壓力都讓感情不再單純地只是感情而已。身旁的朋友一對一對地結婚了,關心我的朋友們也開始詢問我的動態,而我往往只能笑而不答。對我來說,對Sylvia也一樣,現在談結婚真的太早了些,兩個人短期間都還有自己重要的目標要達成,在達成這些目標前,真的沒有心力去做其他的打算。 當我們都不是對方生命中的第一段戀愛,我們又怎麼能要求對方百分之百地純真,或是完全配合自己的習慣與想法。有的人習慣在找尋同樣類型的人,談同樣類型的戀愛,或許也因為犯下同樣的錯,造成同樣類型的結局。有些人則努力跳脫出之前的模式,重新找尋自己的可能性,即便失敗了,也證明自己也有變化的可能。我不敢說我有多勇敢,也相信Sylvia比我勇敢更多,不過我真的花心力去適應、去調整自己。而在調整個過程中,也感受到自己其實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還有很多待開發的愛情潛能。 我們都在,努力熟悉不熟悉的愛情。
- Jul 18 Tue 2006 00:23
060718咖啡海的大陸東北行02~超級女聲與大陸流行音樂界之質變

這次旅行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比起兩年前,台港歌星與影星在大陸媒體廣告上的曝光率大大地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大陸本身的藝人成為廣告代言的主角。如果說在這兩年中大陸的演藝圈發生什麼大事,那一定是湖南衛視舉辦的「超級女聲」選拔賽帶來了整個大陸演藝圈的質變。「超級女聲」已降一系列的偶像選拔賽(如後的「夢想中國」)培養起大陸自己本身的偶像。夢想成為明日之星的青少年也前仆後繼的報名參加各項比賽,就是為了抓到一個登上舞台的機會,成為枝頭上的鳳凰。電視觀眾也可以透過手機發送短訊或是從網路投票,表達對於自己心目中最佳人選的支持。這些活動不僅奠定了每一位脫穎而出冠軍的人氣基礎,更有人說,「超級女聲」開創了全中國大陸對於民主普選制度的首次體驗。在這樣的環境下,越來越多的大陸本土偶像出爐,他們不僅成為憑著自己的人氣基礎踏入歌壇,也成為大陸流行歌壇本土化的重要指標。 相較之下,台灣這幾年的選秀賽雖然熱絡,但是對於整體台灣而言,這彷彿僅是司空見慣的戲碼,不如「超級女聲一般」帶來撼動整個台灣社會的影響。然而,隨著大陸本土歌壇新藝人的不斷出現,也代表了台灣歌星在大陸市場碰到了堅強的勁敵以及市場上可能的緊縮。台灣的優勢在於,大陸的歌壇仍舊將「歌星」視為絕對的重心,但台灣已經逐漸重視「流行音樂」的重要性與多元性,詞曲創作、編曲與舞蹈等以臻成熟,藝人往往都能從大量的選擇中找到自己合適路線,成為當紅的明星。但我們仍不可忽視大陸歌星崛起的影響,一路過關斬將的「超級女聲」們,將以堅強的實力闖出大陸本土流行音樂的一片天。 圖片引用自: http://eladies.sina.com.cn/z/supergirl/p/2005/0922/6365.html
- Jul 18 Tue 2006 00:22
060719咖啡海的大陸東北行01

咖啡海的大陸東北行01 簡單描述一下這次東北行的行程: 7/4-7哈爾濱開會→7/8牡丹江鏡泊湖→7/9吊水樓瀑布→7/10延吉長白山天池→7/11二道白河、敦化,搭硬臥到長春→7/12長春,看偽滿州國各項遺址,搭軟臥往大連→7/13大連花十五個小時過夜搭船到天津港,還因為旅行社的惡意,導致艙等降級→7/14天津北京,脫隊去北京找老爸→7/15北京雅秀殺價大採購,返回台北 不講這次行程中的遭遇,先講講和兩年前北京之旅比較之下所感受到的差異。 大陸在這兩年除了有積極的硬體建設之外,在生活上也有一些質變。首先,電視上開始出現了字幕,這代表了大陸的文盲比例開始降低,社會大眾對於字幕的要求也越來越多。第二,路上的燒烤店變少了,大陸開始對於攤販要求證照,沒有證照攤販開始受到取締。第三,大陸幾個大城市對於市容開始有很先進的規劃,保留了相當多的廣場空間給民眾休憩,而且官方民眾對於這些公共廣場的環境維持,也都很有共識且親身執行。整體講來,中國大陸人民的素質有明顯的提升。但是,一些陋習仍然可見,比如隨地的吐痰,或是一些男性隨意脫去上衣走在街上。 圖片:哈爾濱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東正教教堂。
- Jul 18 Tue 2006 00:06
060717咖啡海的大陸東北行01
咖啡海的大陸東北行01 簡單描述一下這次東北行的行程: 7/4-7哈爾濱開會→7/8牡丹江鏡泊湖→7/9吊水樓瀑布→7/10延吉長白山天池→7/11二道白河、敦化,搭硬臥到長春→7/12長春,看偽滿州國各項遺址,搭軟臥往大連→7/13大連花十五個小時過夜搭船到天津港,還因為旅行社的惡意,導致艙等降級→7/14天津北京,脫隊去北京找老爸→7/15北京雅秀殺價大採購,返回台北 不講這次行程中的遭遇,先講講和兩年前北京之旅比較之下所感受到的差異。 大陸在這兩年除了有積極的硬體建設之外,在生活上也有一些質變。首先,電視上開始出現了字幕,這代表了大陸的文盲比例開始降低,社會大眾對於字幕的要求也越來越多。第二,路上的燒烤店變少了,大陸開始對於攤販要求證照,沒有證照攤販開始受到取締。第三,大陸幾個大城市對於市容開始有很先進的規劃,保留了相當多的廣場空間給民眾休憩,而且官方民眾對於這些公共廣場的環境維持,也都很有共識且親身執行。整體講來,中國大陸人民的素質有明顯的提升。但是,一些陋習仍然可見,比如隨地的吐痰,或是一些男性隨意脫去上衣走在街上。
- Jun 20 Tue 2006 00:45
060620台灣爆料觀點下的《達文西密碼》

寫完嚴肅的影評,來寫點比較輕鬆的感想。說真的,當我在看到提賓爵士出場解釋「聖杯」與「最後的晚餐」那一段時,突然有一種他正在「爆料」的感覺。別笑!所謂的「爆料」,不就是揭露不為人知的事實,撼動原本的政治勢力嗎?對於台灣的民眾而言,近來在野黨頻頻爆料的教育下,早已養出這整政治的敏感度,對於「爆料」有特殊的嗅覺。 不管是揭弊還是爆料,都是一種政治上的手段,意指爆料者運用對手本身的醜聞,或是某些被隱藏的事實攻擊被爆料者的政治權力。沒錯,在故事裡提賓爵士就是想當基督教世界的邱毅,而羅柏蘭登差一點就變成了提供情報的「深喉嚨」。或許,真正在爆料的應該算是《達文西密碼》的作者丹‧布朗,他借用了達文西的作品讓全世界都開始思考基督宗教的信仰核心。 的確,當我們回顧基督宗教史的發展,就會發現《達文西密碼》的確是部爆料的極致作品。在神學教室一切知識的時代裡,教會決定了思想,更決定了權力的分配。但誰會想到達文西、牛頓竟然都是秘密組織「錫安會」的成員,他們盡然都不約而同地成為保護耶穌血脈的聖殿騎士。又有誰會想到曠世奇才達文西的畫作裡,竟然藏著歷史上最大謎題的解答,而這個答案竟然可以在文藝復興後六百多年的今天撼動基督信仰呢?所以在《達文西密碼》裡誰才是「深喉嚨」,我想並非羅柏蘭登,「達文西」才是實至名歸。 不過,畢竟台灣人訓練有素,面對爆料已經養成檢查證據的習慣,所以也讓我提出幾點在電影與小說裡面讓人疑問的地方。首先,丹布朗沒有提出達文西與牛頓是錫安會成員的有力證明(而且據說已經有人證實丹布朗引用資料錯誤)。在書中與電影裡,這些都是丹布朗自己提出的拼圖,而沒有真實的史料證實這些聯想是否正確。其次,如果真的有耶穌血脈,能夠繼承耶穌血脈的一定是女性嗎?(這又是個人類學家習慣會想到的問題了:P)我們今天是否只要找到錫安會,就有可能找到了耶穌的血脈囉?第三,在考古證據上,目前能夠證明耶穌基督真實存在過的證據少之又少,傳說中的都林屍布又極具爭議性,在這樣的狀況下,就算找到了抹大拉馬利亞的遺體,我們又怎麼能在缺乏耶穌基督血脈遺體的狀況下,去證明她曾是耶穌基督的元配。 基督宗教發展史中有太多的問題於其中,不是我們常人所能回答的。雖然丹‧布朗大膽報料,但這也跟台灣的報料狀況很接近,大部分都是拼圖與聯想,總是缺乏真正關鍵的證據。但這就是「爆料」最有意思的地方,真相雖然只有一個,卻永遠都讓人摸不著到底什麼才是真實?什麼又是虛構?回到蘭登教授的那句話「耶穌基督有血脈會影響人對於基督的信仰嗎?」,答案自在人心。
- Jun 19 Mon 2006 10:05
咖啡海的不負責影評~達文西密碼

咖啡海的不負責影評 達文西密碼 最近寫影評的方式越來越接近馬後砲,總是在電影熱潮過後才有機會看,或是才有動力寫影評。沒辦法,開始工作後很多時間不是自己的了。不過,這也未嘗不是好事,待熱潮過後再來看《達文西密碼》,反而讓我能用其他非主流的觀點來看這部電影。按照<咖啡海的不負責影評>的慣例,電影好看與否一向不是我觀察的重點,而是想要從電影中找到一些令人省思的觀點或是想法。再加上,很多人都已經針對電影與小說間的差距、湯姆漢克斯適任羅柏蘭登教授與否等話題做了很多討論,我想我還是講些我自己觀察到的一些現象比較好。 當這部電影剛上演之初,很多看過的朋友反應他們其實並不是很能懂這部電影的主軸,也就是教會內部對於耶穌基督的神性(divinity)與人性(huminity)的爭議。台灣影迷對於這樣一個議題感覺到疑惑是很正常的,畢竟台灣不是一個天主教或是基督教國家,再來漢人宗教裡對於神與人的界線其實沒有這麼大的區別,都可能是導致台灣觀眾無法深入理解這部電影議題核心所在。好在,我大學時修過基督宗教史,還記得課堂上教授有提過,在天主教的歷史裡,針對基督信仰的核心,也就是主耶穌基督,的「神性」、「人性」與「靈性」有過很長的辯論。在早期的基督教會裡,對於「三位一體」其實有過很長的辯論,教會裡不同的教派,針對耶穌基督當是否同時具有「聖父」、「聖子」與「聖靈」三個「位格」發生過很大的爭議。直到西元325年時,君士坦丁大帝舉行的「尼西亞大公會議」(也就是電影中提到的會議),才正式決定耶穌基督同時具有聖父、聖子與聖靈三種位格於身。 無獨有偶地,或許是市場行銷策略上的高瞻遠矚,國家地理頻道在五月的時候順勢推出了相當受到爭議的一集節目~《猶大福音》。內容敘述在中東地區發現了一部早期的福音書,時間約與《死海古卷》相當,論述耶穌的第十三個門徒「猶大」其實才是最懂得耶穌基督想法的人,而非現今《新約聖經》裡四部福音裡所描繪的叛徒。而猶大之所以在之後的福音書裡被寫成背叛者的形象,也是因為在聖經的編寫過程中無法納入主流的福音,因此蒙上千古罪人之名。從政治的角度上來看,在歷史上早期的社會裡,全是宗教信仰的權力往往也決定了政治的權力,宗教上的爭執即是政治上的紛爭,在這場鬥爭中失勢的思想,也被勝利者掩蓋或是抹滅。 這個角度上來看,《達文西密碼》所揭示的爭議,其實早源自於耶穌基督的門徒之後所形成的教派與思想鬥爭。由門徒所成的不同教派,針對耶穌基督的神性、人性與靈性有不同的解釋,而詮釋上的也轉成為實質教會權力的爭奪。畢竟,在教育未普及的時代裡,對於信仰的解釋權即是具體的政治權力,抹大拉的馬利亞以及猶大都是輸家。如果我們順著《達文西密碼》的脈絡來推論,我們可以推論「錫安會」的思想可以追溯到早期教會歷史中對於耶穌「人性」的強化,透過耶穌基督擁有血脈強調其「人性」的角色。在我看來,這不過是將近兩千年前對於耶穌身份的爭論再次搬上檯面,只是,這一次對於基督思想的解釋權不再限於教會裡,而是在《達文西密碼》的作者丹‧布朗與好萊塢的片商手中,他們透過鏡頭語言與行銷手法,將古老的思想鬥爭再次挖掘出來,讓普羅大眾重新公審基督教會的權力來源。 不過,就像書與電影裡蘭登教授最後的台詞,「耶穌基督有沒有後代血脈真的會影響信仰嗎?」我們現在還沒見到《達文西密碼》確實撼動了基督宗教的根基,反倒看到了更多的人被故事吸引而去教堂參觀,或是為了更瞭解書中內容而去進一步接觸基督宗教。對於基督宗教而言,在這信仰式微的年代裡,這又未嘗不是一個令人有機會讓大家重拾信仰的好方法呢? 參考資料: 雅虎知識+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405101818826 穆啟蒙(Joseph Motte)編著 ; 侯景文,陳百希合譯 1967天主教史。台中:光啟出版社。
- Jun 17 Sat 2006 00:19
戀人的台北
戀人的台北 台北沒有了你,只是個寂寞的城市,我說。 妳最愛的誠品,最近在信義區開了旗艦店。如果妳在台北,看到了這棟全台灣最棒的圖書館,或許妳會說,台北是亞洲最有文化水準的城市,沒有一個地方像台北有這麼多的書店,有這麼多的愛書人。沒有一個城市,能在深夜的三點,還有這麼多的人窩在書店裡,只有台北。台北,是一個愛書的城市。 貪吃的妳,總愛嚐遍各式美食。大街上的異國風味、夜市裡的地道小吃、巷底轉角的,妳都不放過。妳在網路上看到台北市正在舉辦牛肉麵大賽,結果是SOGO對面那家「饌王」贏得冠軍,每天中午晚上都有人排著好長的隊伍,等著品嚐冠軍的味道。在美國的妳是不敢吃牛肉麵的,怕的是香味勾起停不了的鄉愁。妳說,台北是牛肉麵的發源地,吃牛肉麵當然要回來台北吃,吃的每一個不光是美味,而是台北美食的精髓。 上個月寄來的email裡,妳提到想要再看看陽明山的花季,想再體驗那一片繽紛。那是我們第一次約會的地方,因為陽明山的美,妳愛上了台北市的春天,也愛上了我。妳問我還記不記得仰德大道轉角秘密花園的希臘風?我怎麼會忘記妳第一次給我的笑容,就是在哪裡接過我手上的咖啡杯。還記得妳說不喜歡感情濃烈的玫瑰,反而喜歡我摘給妳的竹子湖海芋,妳說這是最幽雅的愛,也是最純潔的情。 愛喝咖啡的妳,最愛泡在溫州街裡「挪威的森林」一下午。一杯卡布其諾,一本白先勇就能耗去妳好幾個小時。有時,妳會說想要假裝有一下傳統文人的涵養,所以那次我們在紫藤廬裡故做氣質地泡了一壺鐵觀音。持著聞香杯的妳笑說,咖啡如果讓人理性,那茶香便是讓人神遊的飲品,也只有台北,才有這本事在這隔不到幾條街的地方,讓人能邏輯地思考,又能引人隨茶香飄游到古老的悠遠。 新聞報導無尾熊寶寶終於露面了,在妳從紐約往舊金山旅途上。我卻忘不了在動物園的猴子面前,發生過我們認識以來最嚴重的衝突。我的事業與妳的學業拉扯下產生的裂痕,讓我們忘記自己的文明,大聲向對方叫囂,反而成為被猴子與遊客觀賞的動物。妳縱聲大哭,不知道怎麼安慰妳的我,只能用妳最愛的香草冰淇淋表示歉意。嚐到甜頭的妳,才勉強冷靜下來,願意聽我最深忱的歉語。 牽著手走過中山北路,妳看著櫥窗裡的禮服說,要穿上最漂亮的白紗成為最美的新娘,在自來水博物館裡的巴洛克建築旁拍下最美的婚紗照。我在妳耳邊悄悄的問說,妳願意當我的新娘嗎?妳不說一句話,卻深視著玻璃裡穿著禮服的我們。 凌晨三點,應該是妳那邊的下午兩點。MSN上,妳用22級加粗的華康仿宋體告訴我,妳有多思念饒河街的胡椒餅,士林夜市的大雞排與通化街的藥燉排骨。我則笑妳說,妳還忘了永康街的芒果冰與復興南路的清粥小菜,另外最近西門町還流行起烤棉花糖與夾著各式配料的雞蛋糕,想要誘惑你馬上買飛機票飛回台灣一飽口福。 那天夜裡,我們開車到基隆河岸旁的大佳河濱公園,摩天輪的綠光剛熄。妳問我說願不願意等妳,是否支持妳的夢想?我知道我攔不住妳,這是妳人生裡最好的機會。我問妳真的捨得離開台北?離開我?妳說,距離才能讓妳知道愛的有多深切、有多濃烈。從松山機場起飛的班機從頭頂劃過,四個月之後,妳也搭著飛機飛往美國。 新光華商場開幕的那天,我打電話跟你說這個好消息。妳笑著說,只有我這種電腦狂才會那麼重視光華商場,我則回嘴妳不也是愛在舊書攤挖寶嗎?老店換了新地址,舊的記憶有了新的生命,更何況對面妳看好的華山藝文中心也整修完畢重新開張,新生高架橋兩旁真的有了新生命。 這是妳第二年妳一個人美國過年,電話裡妳直說只有台北的年貨大街與南門市場才有年味。唐人街雖然熱鬧,卻沒有迪化街年貨大街讓妳在人擠人中搶到試吃機會的成就感,更沒有南門市場喧鬧裡買到裡南北雜貨與各方菜色的樂趣。元宵節夜裡,妳在宿舍的窗邊自己點了盞小燈籠,心卻在太平洋這一端台北的燈會。 第一次到紐約的我,像個土包子一樣。妳當起導遊帶著我到處去玩,曼哈頓的慾望城市、藝術殿堂蘇活區、大都會博物館都沒放過。妳卻說,台北才是個讓人安心居住的城市,妳從來不敢自己一個人搭紐約的subway,台北的捷運才是全世界最棒的地鐵,讓人安心,也給人可靠的感動。妳問我,願不願意也一輩子給妳安心的感動。我說,妳知道我的答案的。 跨年那天晚上,我用DV拍下101的煙火,然後在信義區就用無限網路上傳到我的部落格。妳說,已經錯過了101的煙火兩次,未來,妳不想再錯過了。我說,再熱鬧的城市,沒有妳,仍然孤單。妳又說,明年起,我們每年一起在台北跨年。 買了張大大的台北地圖貼在牆上,用大頭針與標籤紙定位我們足跡留下過的地方,才發現,有好多好多地方我們還未曾去過。我們還沒一起進城市舞台聽相聲瓦舍,走遍所有的親山步道,更別忘了說好要到波麗露與明星咖啡屋嚐嚐五、六○年代老台北的滋味。就在明天,妳就要回到這最愛的城市,妳說要當永遠的旅人,才能藏住這城市的新鮮。這回,我們要牽著手一輩子不放,在台北每一個角落,宣誓旅程永遠沒有終點。 060529 投稿台北旅行文學獎的文章,不過我想我得不了獎...
- Jun 12 Mon 2006 10:04
060612別急著唸研究所
060612別急著唸研究所 最近的田野工作裡,常聽到報導人很高興地說他的孫子考上了那個學校的研究所。他們的喜悅,感覺起來,有點像是六○與七○年代的學生家長,聽到他們兒子考上大學一樣興奮。前陣子回到學校參加社團的送舊,和社團學弟妹們聊到關於研究所的事。分別聽完在校的與已經工作的心情,真的建議大學的畢業生們,除非你已經有心要走入學術圈,不然不要太早進入研究所,以免浪費人生。 在校的學弟妹們之所以唸研究所,多半是希望能夠在專業上再有加強的空間,以增加自己在職場上的競爭力。但是,其實有很多人浪費了大學四年的時間,忽略了功課與自我提升的重要性,只把重心擺在課外活動之上,導致了時間的揮霍不說,也喪失了畢業後立即進入職場的競爭力。也常聽到很多人講說,進了研究所才知道什麼叫做唸書。這話聽起來滿諷刺的,好像台灣的研究所教育才是真正唸書階段的開始,大學不過僅是「任你玩四年」的代名詞。 一些在職場上工作一陣子,又重新回到學校的同學與學弟妹們的態度很不一樣。在職場的歷練後,這些朋友已經找到自己的方向,甚至是計畫用研究所進修來調整自己的生涯規劃。這些人都相當珍惜進修的機會,害怕錯過這一次,未來想再回學校充電實在是難上加難。在職場的工作中,他們體驗到學歷的重要不在於文憑,而是在於知識吸收的多寡。節奏緊湊與忙碌的職場生活,讓大部分的人往往都只在做重複的工作,根本沒有時間與機會好好停下來思考或是反省自己手邊正在做的工作,成為不知變通的機器人。所以,他們期待透過學校的教育,吸收新的知識以外,也重新建立起正確的思考習慣,進而幫助自己的職場生涯。 雖然自己一畢業就進入研究所,畢竟我走的是學術路線,能夠越快拿到最高學歷越有利。但是對於很多學術工作沒興趣的人來說,一畢業即進入研究所往往僅是彌補自己大學時間的荒唐,重新建立起自己的競爭力。唸書需要動力,研究需要熱情。如果只是因為找不到人生方向而隨便唸個研究所,只能算是浪費人生的大好光陰。在我看來,倒不如在大學時間好好用功,等到出社會一陣子後,再利用研究所階段來提昇自己的層次,才是最理想的選擇。
- Jun 09 Fri 2006 09:18
060609咖啡海承認自己沒有文學素養

060609咖啡海承認自己沒有文學素養 必須承認,自己真的沒有文學素養。 雖然很享受心血來潮振筆疾書的快感,但說實話,我的文章其實還是偏向社會科學的調性,假設、論證與結論成為我文章裡最基本的結構。每每想要耍點文學的技法,就會發現自己的詞窮,在詞句運用上無法流暢又帶有詩意。按照小學生的文章分類概念,《咖啡海的天堂》285篇文章裡,絕大多數屬於「議論文」,自以為是地賣弄邏輯與理論,還沾沾自喜成為業餘的社會觀察家。抒情文只佔了小小部分,足見我是多麼沒有情調的人類,只能算是機械連帶的原始人,還為進入有機連帶的化學作用裡。至於其他無法納入分類體系的,僅能算是隨手寫來的短文,曖昧又模糊,像是電腦程式裡的Bug,說不定哪天還會變成病毒。《小魔女的豆豆龍》是最好的證據,回頭看自己這篇小說,根本是一本把「海巡」當田野地來寫的論文。 這或許正是我靈魂的模式吧!雖然常聲稱我有極端的「理性」、「感性」與「獸性」,但真正發展完整的大概只有理性與獸性的部分,靈魂裡感性的部分早就得了萎縮症,無藥可救。更別說那早已離我遠去的「靈性」,忘了有多久沒有打坐,有多久沒有閉眼觀想自己經絡裡氣脈的流動,更別說那道曾經令我震撼卻又感覺溫暖熟悉的白光。 sFood,不知道該怎樣介紹這個人,只能說她是改變了我人生方向的奇女子。T大中文系畢業,最近跑去哈佛附近住了一陣子。我常虧她中文系畢業怎麼寫得東西這麼少,看不到她的作品,而她總是不屑回答這個質疑。但,不是不寫,而是累積能量,有資格成為文學作家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一段過程,需要一個觸發的契機,把沈寂在血液裡的文學能量爆發。過去讀的小說、散文、詩詞歌賦早已化為她的血肉,成為大腦皮層上的皺摺,一旦契機到來,腦裡開始以核爆的方式運作,透過書寫打字轉成一段段風格獨特的文字,震撼讀者一次又一次。 sFood’s Blog: http://www.wretch.cc/blog/sFood 寫在看完妳最新兩篇〈《獨一無二的莫札特》傅雷〉與〈打包〉。 這篇送給妳,s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