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20紅色迴紋針與庫拉圈~網路部落新經濟之初探 在美國Kyle MacDonald的用一枚紅色迴紋針,經過十三次的交換過程,終於換到一間夢寐以求的房子後。前幾天,台灣也傳出有人想以玻璃彈珠作為起點,想要透過網路上的交換得到一塊地,蓋起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子。這兩個故事一個發生在美國,一個發生在台灣,兩造都想透過「以物易物」的方式來換到心目中的理想目標。 畢竟人類學的影響太深,在聽到上面兩個故事後,直接讓我聯想到人類學最有名的「庫拉」!所有的涉獵過人類學的人一定都聽過這個故事:
在南太平洋上有個叫做初步蘭群島,住在群島上的島民們沒有貨幣,卻隨著其潮汐而來漁業文化發展出一種特殊「庫拉」交換體系,島民們期待著能夠在這樣的交換體系中,用白色的「伐乙古阿」臂飾換到畢生夢寐以求珍貴的紅色「伐乙古阿」長項鍊首飾…。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061004療程與病史 醫生:「你看一下處方,療程長短要看你對於處方的反應來決定,如果你的狀況不錯,自然可以短一些。不過,一般來說,依照你這種類型的體質,大概需要三個月到半年吧!」 處方上是這樣寫的: 1.拜訪你所認識的朋友,每週至少一位。 2.選一個你一直想要完成的目標完成。 3.吃一頓大餐。 4.減重五公斤。 5.買件新衣服。 6.每天打坐十五分鐘。 7.整理她所留下來的東西,該還的記得用宅即便還給對方。 8.把自己的感覺寫下來,然後收起來,不要壓抑。 病人:「這樣就能幫助我嗎?」 醫生:「所有的醫療行為都必須仰賴病人與醫生互相合作,如果只有我在這裡開處方,你什麼都沒有做,那這完全都沒有用。」 病人:「那這樣真的能幫助我忘記她嗎?」 醫生:「抱歉,我不能跟你說你能夠把她忘了。因為就像所有的病一樣,即便你的症狀都痊癒了,但她還活在你的病史裡面。」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061001減肥比唸憲法容易 憲法真是難唸到讓人想罵一長串髒話的地步,跟減肥比起來更是困難。 連續幾天運動下來,每天早上的體重計刻度都向左一些,預告著今天隨之而來的好心情。但好景總是不持久,等到拿出中華民國憲法時刻,心頭烏雲又籠罩起來。畢竟自己考大學的成績沒好到讓我能去唸法律科班,生命唯一一次與法律接觸是當兵時海巡司法警察專業訓練,還記得那時不管怎麼努力背記法條就是比輸法律系出身的同梯。 也或許是倒扁熱潮的關係,翻起憲法讓人感觸頗深,起因咱們的憲法問題還真不少。上從總統職權與行政院長職權區分,中達五院之間存廢問題,下至地方自治權限,皆可說是問題重重。更別說是罷免總統、倒閣、修憲等等之議題引人的聯想,每在看完一章之後,對這個島上的政治制度竟然還能存在有五十多年的懷疑又更多了些。 減肥相較之下真是簡單多了。棄絕高熱量食物、減少澱粉的比例,增加運動的機會,即便緩慢,但成效總是能在體重計數字刻度上慢慢累積展現。只是,雖然心肺功能強化與脂肪比例降低,卻跟考試關係搭不上丁點,最多只是精神好些而已。難道教育部不曾這樣認為,有健康的體魄才能充分發揮公費的效益嗎?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060930偷閒 兩個禮拜後要考試,事關兩三百萬的獎學金,所以請幫我祈禱。 兩個禮拜內要交田野報告,交代這幾個月田野裡的點滴,所以請給我鼓勵。 在這兩件事外,還有小說等我寫完,還有大陸那邊的事要解決,還想去找些部落客訪問,解決我對於網路部落的一些疑問。一堆事情累積下來之外,還想在考試結束之後,看個一兩場電影,重新感受電影院光影的魅力。 同事問我,我是不是故意讓自己很忙?想要藉著忙碌忘掉情傷? 或許吧!當注意力拉回到自己身上,才發現自己很早已前已經與世界間有了不小的間隙,我也早就忘掉了。 MSN上的暱稱改成「失戀已經夠慘!別讓自己還胖起來!」 這禮拜每天晚上回復起繞跑四分溪河堤的習慣,還帶著我家那隻米格魯一起跑。 上班的時候,也放棄搭電梯,改走樓梯。傳說這不只有瘦身,還有提臀的效果。 幾天下來,體重已經掉下一公斤,距離64公斤還有一段距離。 但我知道,如果這時候我不動起來,不硬擠些時間出來運動,回到家我會盯著電腦與電視,然後陷入一種負面的情緒迴圈,只會去想回答我無法回答的問題。 為了降低這種痛苦,運動後的腦內嗎啡成為最好的毒品,還有益健康。 愛情的過程裡可否偷閒? 愛一個人是一種心理狀態還是意識型態? 在愛上一個人後,所愛的人彷彿成為一鏡片,我透過這鏡頭重新看世界。 sFood帶我認識了文學的深度。 Yvonne帶我認識了美食,也領我思考許多教育的問題。 Sylvia則讓我進入了聲樂領域,更看到了真實世界的貨幣基礎。 結果卻是,當我每失去一段感情,感官的觸角卻已經拉不回來,繼續深植在不同的領域裡,只是強弱有異。 結果還是,只有在結束感情的狀態裡,心智才能算是獨立。 只是,這種自由何其痛苦。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060923錯字?污漬? 在開始重新校對<小魔女的豆豆龍>之後,已經快被自己的錯字而帶來的羞愧淹沒。而近來兩篇在新聞台上更正我錯字的留言,更是讓我無地自容。 雖然自己認為火星文有其創意上的意義及時代所趨之必然,但我也主張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應該無礙,建立一個理想的公共論述空間(這應該可以代表我有翻過哈伯瑪斯吧!哈!)。當我選擇將新聞台變成一個自我發表論述的空間時,而不是將其視為一個自我情緒發洩的場欲,更應該要維持其文字的品質,這是對於其他來訪部落客的尊重,也是對於個人言論的負責表現。 就像每一個原始部落有其公共的場域,絕非單純的隱蔽角落。當你站在我的部落裡,當然會看到我的刻銘與雕塑,也能側聽到我的低吟。就像初入田野地的人類學家,你當然看不懂我在做些什麼?但當你學會了我的語言,當你能透視我的心靈,別忘了告訴你認識的人,在我腦海裡的意義之網是如何織成。 請別期待你會看到完美的心靈模型,也別以為你看到的能代表全部的我。妳或許看到了我的理性,卻沒看到我的獸性。你或許碰觸了我的感性,卻沒有聞嗅到我的靈性。分裂的靈魂被硬整合在這一副皮囊,有時連我都不認識我自己,何況是素昧平生的你。走進來,暈頭轉向相當合理,就像人類學家終究會被田野報導人挑戰,說你永遠只是個outsider,而不是我的內在。 錯字,從這角度看來,就像是未拋光漆器污漬,但我想你還是能看到我物質文化所呈現形式與樣貌。 歡迎來到我的部落。這個部落,叫做咖啡海的天堂。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060923複雜 如果人的心有那麼簡單,或許人就不叫人了。 當已經看到盡頭,我又該期待什麼?我不知道該怎樣做選擇。 當已經預告了結局,我還該繼續努力,挽回難以復合的傷痕? 很累!心卻還在妳那兒 很痛!痛到只剩下一個心房一個心室。 當你已經不把我列在妳的故事裡,我是不是應該自動無聲的消失? 快不認識自己。 因為另一半早被妳索走,我能贖得回來?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060920想談的議題之周杰倫與台灣Cosplay風潮 暫時不想寫些關於倒扁活動的文章,但心中有幾個議題一直想找人討論討論,先講一個,就是這篇文章的標題「周杰倫與台灣Cosplay風潮」。 緣起: 雖然不是很喜歡周杰倫最近一再重複的曲風,但是周董畢竟是當今台灣流行音樂裡的霸主,不得不重視。我對周杰倫音樂的好奇來自於其特殊的歌曲模式。在我看起來,周杰倫和方文山的合作創造出了一種特別的曲風,表面上R&B,但更強調了一種「異境」的想像。2000年開始的「印地安老斑鳩」、「娘子」與之後「愛在西元前」、「威廉古堡」等等,都在強調透過音樂帶給樂迷們一種親臨異境的體驗,讓樂迷能夠透過音樂感受到一個特殊的地景、故事或是情緒。有趣的是,在周杰倫的專題推出的前後,正是台灣青少年cosplay開始的時間。尤其是2002年的第一屆「開拓動漫祭」,更正式開啟了台灣年輕學子的Cosplay風潮。強調透過服裝扮演體驗電玩、漫畫人物與情節的cosplay精神,正好與周董的音樂內涵不謀而合。這兩者之間皆強調了一種「體驗」的重要性,希望透過聆聽與扮演來得到生活中的樂趣。 討論方向: 希望還原台灣1996年到2000年時間前後的社會氛圍。關於當時的社會,1996年到2000年間,台灣正在進行激烈的社會轉型,民進黨的陳水扁擔任首任民選台北市長,並在2000年獲選中華民國首任民選總統。在當時,台灣社會「傳統」與「古典」的「中國意識型態」開始發生激烈的轉變,想要從古老的文化傳統中跳脫,轉向了一種強調「多元」、「包容」的意識型態。這種轉向,導致了民眾開始思考台灣在國際社會的地位,以及台灣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在周杰倫的音樂中,強調對於世界音樂元素的吸納,以及對於中國曲風的挪用改編,配合方文山一種以「拼湊」、「印象」式的作詞風格,充分反映了台灣當時的文化意識型態之轉變。群眾對於音樂的消費,也反映了社會本身的轉型。在周杰倫的音樂薰陶之下,台灣的年輕人開始追求「異境體驗」,而這就間接造成了Cosplay風潮。 其他不可忽略的社會因素: 網路的普遍。日本動漫文化在台的普及。學生的消費能力。等等因素,都需要納入討論。 寫到這邊,咖啡海得先停筆,畢竟這只是一個「假設」,希望從音樂的流行趨勢歷史,重新檢驗背後所反應的社會思潮及其影響。期待網友們,提供意見不吝賜教。 相關資料: 第一屆開拓動漫官方網站: http://ms1.nhush.tp.edu.tw/~s93300018/LINK/new_page_4.htm 維基百科~周杰倫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1%A8%E6%9D%B0%E5%80%AB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060917公民教育還是道德教育? 花了些時間褪去圍城成功的興奮激情,並和外國友人談起這次倒扁活動,重新檢驗過去一個禮拜多的種種。 在挺扁活動當中,常聽到有家長帶小朋友到現場,他們認為這是一次最好的「公民教育」。但是,當參與現場或檢驗這次活動的行銷手法,其實會發現這次活動的本質其實是一場「道德教育」。就目前的司法審判進度而言,陳水扁沒有任何直接證據有涉案的嫌疑,有的只是「一妻二密三師四親家」所帶來的種種醜聞,而這些醜聞讓所有不喜歡阿扁的人有了最好的理由要求他下台。但參與倒扁的人都認為總統必須為他周圍的人之行為負責,以展示他的道德,維持社會的基本價值觀。 外國友人感覺納悶,問我為何台灣明明是個民主的國家,為何人民無法接受等到阿扁任期滿四年後用選舉的方式表達心中不滿?難道台灣不希望有安定的政治來發展經濟嗎?為何台灣人對於沒有經過司法審判就要阿扁下台負責?從他的角度來講,每一個政客都會貪污,都會有醜聞,為何要求總統為他周圍的人負責?要回答這些問題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容易。可以很簡單地把一切問題都推給阿扁,但我希望能夠從這次活動的整個行銷策略與與訴求來切入分析。 從范可欽所構思的整體活動來講,都不斷在強調我們的總統是一個「不道德的總統」。因為他沒有道德,所以沒有能力領導台灣。台灣的政治環境相當複雜,威權社會才剛結束不久,政黨輪替也才只有六年的時間,不論是憲政體制、地方政治還是媒體專業,其實都離理想的狀態還很遠。暗藏在表面和諧下藍綠對峙,以及統獨意識與族群意識的對立,仍然是不定時的炸彈。再加上2004年兩顆子彈事件所造成的總統續任的爭議,以及之後的弊案連連,都讓阿扁的政權正當性蒙上一層層的陰影。當統獨的問題沒有出路、民眾懷疑司法的公正並對社會改革前進的期待無法實現時,國家領導人的道德表現變成為全民對其最重要的期待及最大公約數。只是,道德是一個很模糊的名詞,不似「法律」有清楚的條文與定義,只有社會約定俗成的默契認知。對於總統的道德爭議,註定成為永無止境的黑洞。 總統的道德問題成為台灣全民關注的重點,有其文化歷史的因素,也有媒體的原因。即便現在是民主國家,對於「總統」民間仍有民俗性的詮釋,強調要有「總統命」、「天命」才能作總統。在傳統思想中,國家君王即是「天道」之代表,當其失去道德,意味著逆天而行,也代表著社會常綱將因此失去典範而濱瓦解,社稷動亂也將隨之發生。總統的道德自然也循此典範。此外,阿扁更是台灣媒體所經營出來的「政治偶像」,同時更是媒體塑造出來的「政治」嘔像(讓很多人看到他的新聞就想轉台),套句《全民大悶鍋》裡<芒果亂報>的經典名句:「新聞的精神就是打破英雄神話 媒體的主要工作就是摧毀偶像藝人」。政治人物的私德早已成為台灣媒體競爭之下各家追逐揭發的焦點,更何況是總統的道德問題。 從這個角度來分析,我們更可以理解為何這次的倒扁活動行銷為何如此成功?范可欽強調陳水扁是位「無恥」的總統,所以要穿紅衣表示人民的憤怒。更戲劇性的是當那位三歲孩兒上台念起《大學》,講到「心正而后身脩、身脩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治天下」的經文並得到台下如雷掌聲時,更凸顯了人民對於陳水扁政權的質疑來自其道德表現的不認同。當總統不需為家庭成員或是親信的違法行為負責時,衝擊了傳統文化裡的核心道德價值,這讓相當多的人感到不安,選擇站出來宣告對於陳水扁的質疑。 道德教育當然是公民教育的一部份,然更重要的是要教育下一代有反省的能力來思考社會的未來,進而使用公民的權力來改革社會。但是,當這一次的倒扁活動將總統的道德成為最主要的質疑,我們必須承認,台灣距離真正的公民社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期待帶著孩子參加倒扁活動的家長,也能發揮公民的素養,領導孩子思考社會的現狀與未來。 圖片來源: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60913/17/3xzw.html 本文獻給我的老師與好朋友Noah ,及近來在我版上留言共同反思的朋友們。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060914今日已無座位,明日請早入場 昨天,英文課結束後繞去凱達格蘭,沒想到現場早已客滿,所有的人都在聆聽台上凌峰的表演。我沿著周圍從公園路繞了一圈到中山南路,再走回公園路,就決定回家,因為現場根本沒有好位子了。 現場給人的感覺不像是政治場子,倒像是演唱會。說起政治場子,高一那年,阿扁選上市長,學長們興奮地說跑去阿扁總部前面慶祝,那年校慶阿扁,阿扁更是成為全建中的偶像。曾幾何時,變成建中的學生上台倒扁? 說這「倒扁大會」是一場「超大型演唱會」一點也不為過,胡德夫、羅大佑、李恕權、凌峰、北原山貓一個一個上台接力,唱歌之外還兼講笑話諷刺阿扁,還兼當起主持人帶領群眾喊起倒扁口號。萬民群眾則是跟著台上藝人一起高歌,也一起吶喊倒扁。從現場的狀況上來看,這不僅是群眾情緒的抒發,更是一種管理。可以發現當有藝人上台唱歌表演時,公園路與中山南路敲打吶喊的激情群眾人數少了許多,群眾的注意力也都集中在舞台上,這對於現場秩序的維護有很大的助益。 這也凸顯了這場「倒扁大會」與2004年「三二三」針對兩顆子彈而來的群眾集會有明顯的差異。「三二三」背後的動力是群眾對於阿扁戲劇性當選過程的極度不信任,希望著群眾力量顛覆選舉的結果。所以「三二三」當中,藍軍的憤慨、激情、不理性其實是可以想見的。但是這次「倒扁大會」從一開始民調就顯示大家對於這項活動是否能讓阿扁下台表示懷疑,群眾也因此有了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希望藉著長期的活動,喚起社會對於阿扁的反撲。換言之,這次活動在基調上就以不同於「三二三」,民眾在情緒上更加平和、訴求上更加具有正當性。 在筆者前文<從挺扁工廠到倒扁工廠>文中,我指出阿扁成為台灣政治消費的奇蹟。可以繼續分析的是阿扁所承負的符號,及競選團隊對他的包裝,使其成為台灣第一位政治偶像。三級貧戶台大畢業考上律師,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選上台北市長、總統的故事本身就是已夠戲劇性了,難怪有以其故事為藍本的電視劇<阿扁與阿珍>,甚至漫畫書,出現在市場上。每一場的民進黨造勢晚會,阿扁每每有如明星般最後登場成為全場的壓軸,用感性的口吻凝聚群眾的向心力。「快樂、希望、 陳水扁」、「有夢最美、希望相隨」等等口號還令人記憶猶新,阿扁市長任內的超人裝也讓人印象深刻。更別說以阿扁為名的相關商品當初賣得有多好,就連偏藍的我,在阿扁當選總統後也曾在路邊攤買頂「扁帽」戴戴。從這個角度上來看,陳水扁的政權基本上有很大的部分是建立在「扁迷」文化上。阿扁的「粉絲們未必真的理解阿扁的理念,而是喜歡阿扁身上的符號意義,甚至是把其當成「流行」,認為其代表了社會的主流價值,所以選擇投給陳水扁。 阿扁不只是政治的偶像,更是「嘔像」。在媒體的揭露下,圍繞阿扁的許多弊案一一浮上檯面。「三一九」兩顆子彈事件,確定了陳水扁續任總統的爭議性。高捷案、SOGO案、吳淑真炒股案、駙馬爺案、國務機要費案,即便很多弊案還沒有直接證據顯示與陳水扁有直接相關,但是圍繞著總統位置而來的貪腐集團也讓陳水扁難辭其咎。在媒體的強力曝光下,阿扁的偶像光環不再,反而成為有近六成公民人民唾棄的「嘔像」。阿扁也因此成為這幾年來國家競爭力衰退、藍綠內鬥、司法公信力喪失的象徵人物。從政治「偶像」到政治「嘔像」,戲劇性的過程令人咋舌。 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提到,如果這個活動是由藍軍主導,一天之內就會結束了。此話不假,國民黨在群眾運動的效果上總是不比民進黨。然而,這場「倒扁大會」的發起人畢竟是民進黨的元老們,打過多場群眾運動與造勢晚會的經驗的他們,熟知媒體與群眾,讓整場活動更顯吸引力。對於整體局勢的應變,以及對於民眾情緒的回應,反貪腐總部的反應雖然不完美,卻都能達到理想的新聞效果。對照2000年陳水扁當選的畫面,我們似乎可以說,當初捧陳水扁上總統大位的人與機制,現在都反過來成為倒扁的利器。 倒扁大會的現場,就是一場公民演唱會。不用門票,只要穿上紅衣,或是比出倒扁手勢,跟著和倒扁口號,你就是現場的一份子。節目表也是天天更換,現場的熱鬧的氣氛也讓更多群眾願意到現場來感受,就是不希望自己在這場公民集體活動中缺席。而對於倒扁民眾來講,阿扁並沒有在這場演唱會中缺席。相反地陳水扁的「缺席」,正是其「出席」的一種型態。就像我們等待演唱會最後的壓軸一樣,阿扁不直接面對這些群眾,這場演唱會不會結束。 只是,別忘了,現場位置有限,明日請早入場。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圖片來源:http://tw.news.yahoo.com/photo/url/d/i/060909/8/20060909_101474/20060909_101474.jpg.html) 060911從扁帽工廠到倒扁工廠 在台灣,從來沒有一位政治人物能被商品化到這種程度,只有陳水扁。 回憶一下2000年總統大選,當時陳水扁贏得大選,很多學者分析,陳水扁在那次大選中,讓自己化身成為各式各樣的商品,成功地吸引了年輕族群,同時也拉近了與民眾之間的距離。記得那時,把「扁帽」戴在頭上可是件流行時髦的裝扮,收藏「扁娃」也像現在大家收集公仔一樣瘋狂。 但到了2006年的九月,當我們走到台北納斯卡線附近時,卻發現「倒扁商品」大行其道,並且開始成為流行時尚。細數在遊行區域附近販賣的倒扁商品你會吐血,T恤(至少有十款以上)、背心、帽子、加油棒、口罩、扇子、徽章、馬克杯、明信片、手錶、口香糖、小電風扇、礦泉水、香菸、檳榔、烤香腸...等。彷彿只要是能跟倒扁扯上關係的,都能在現場賣得嚇嚇叫。離開現場,拍賣網站上也有上千條與「倒扁」相關的商品,也是賣得極好。 2000年之後,台灣「政治理念商品化」的風潮正式成形,每次大選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選舉商品應運而生,就是希望藉著商品的促銷,也帶動政治理念的普遍與深化。所以這幾年我們可以看到不管藍綠陣營,都在選舉過程中想辦法包裝候選人,也推出各種商品,目的就是為了吸引選民的目光,也推廣自己陣營的訴求理念。幾場大型的政治造勢活動如「二二八牽手護台灣」、「313遊行」等等,參加者也會掏出銀子,買些紀念品回家,證明自己曾經參與過。姑且不論政治商品化之是非,我們可以說,目前台灣人已經習慣透過消費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政治理念及對於當前政局的觀感。但細數台灣政治人物,唯有陳水扁才有這等魅力,既能成為政治人物選舉商品的開山始祖,又能促成反政治人物商品的誕生,無人能出其右。過去,買「扁帽工廠」商品的人,除了綠營的支持者之外,更多的是支持台灣社會的轉型以及民主制度的深化。購買「扁帽工廠」的商品,所買的並不是陳水扁的個人魅力,更包含對於整個台灣社會前進的期待。而當選舉的承諾成為泡影,總統個人的信用破產,台灣整體競爭力損耗,社會陷入鬥爭,兩岸關係日益緊張,當初購買「挺扁商品」的人再看到曾經風光一時的扁帽,又會作何感想?隨之而來的即是倒扁商品的出現與流行,當中所表達不僅是單純的風潮,更是台灣社會整體對於阿扁本人神話破滅的失望,期待透過同樣的消費邏輯,表達自己心中的不滿與憤慨。 比較「扁帽工廠」與「倒扁工廠」,可以發現扁帽工廠發揮的是廣告行銷人的創意,而「倒扁工廠」則是一股草根性的創意浪潮。但不管是哪一波,我們都可以看到阿扁著實具有特殊的演員魅力,使自己能成為台灣的政治偶像,也能成為被唾棄的對象。然而不管是正面還是負面的形象,阿扁就是有其魅力能讓人民花錢。這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無人能出其右。可惜,沒有所謂的「阿扁商品」概念股,不然我一定買他幾支。
圖片來源: http://taiwantp.userworld.com/bfriends 該文刊於9/12/2006中國時報A15版民論廣場: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6091200316,00.html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