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06迷霧部落格十八年? 部落,人類學家畢生必經的試煉。部落格呢? 打開今天中國時報副刊,E8版浮世繪正中央有斗大的標題「不想迷失在部落格裡」,奪走我的注意力。短文裡深刻地描述一名部落客如何迷失在部落格的「人氣」數字裡,而失去了創作的動力,及事後自己覺悟的過程。文短卻簡潔有力,清楚傳達當前許多部落客的心理狀態。然仔細一看,這篇文章的作者竟然只是一名國中二年級的學生。有趣的是,再往前翻到E2的魅力週報,又有另外一篇「魅力是什麼?KUSO天后彎彎告訴你」。記者請來從無名小站部落格起爆紅的網路KUSO插畫家「彎彎」現身說法,教讀者們如何展現低調的魅力。在報導旁邊,還有一張「彎彎」本人的全身照,彎彎穿著日系風格白色紡紗洋裝,抱著新加入的家庭成員「阿魯」,掛著甜美笑容在臉上。一篇文章,一篇報導,前者透露出當前部落格「狂潮」 背後的隱憂,後者則暗示著部落格的成功法則。 當世界正以「部落格」重新定義社會的組成,卻很少有人談到部落格背後隱藏的問題。「網路成癮症」早已為許多心理學家討論,報導指出台灣目前已有600萬網路成癮人口,上網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之外,上網時數超過實際需要,也造成心理上對於網路的依賴。「部落格」是否也有成癮症?在「不想迷失在部落格裡」,作者「楓若葉」提到自己一度沈迷在「點閱率」與「人氣指數」等部落格統計數字中,反應出當前很多部落客的心態。如同前文<網路部落社會的形成>,我強調網路部落社會強調「感情」的投入,藉由不斷地寫貼文章與經營部落格,將部落格變成個人的延伸,從中得到與網友的互動,進而形成一種獨特的自我認同。但實際上當部落客的注意力從自我的抒發轉移到「點閱率」、「人氣指數」等數字時,也代表著該部落格本身的能量銳減,離部落客的自我認同也越來越遠,甚至扭曲了自我認同。 隨意點選幾個位於「雅虎」或是「無名」的部落格,會發現當中真正具有「內容」的其實僅占少數。多數的部落格僅為網友們個人的心情抒發,或是生活裡的流水記事,真正將部落格填滿紮實內容的其實比例偏低。事實上,對於很多人來講,「開」部落格的原因是「看著朋友有部落格,所以我也來開一個!」、「大家都在討論部落格,我也來玩看看!」等類似追趕流行的心態,而不是Web 2.0所追求的一種草根性的「資訊上傳」精神。回過頭來看,今日幾個為人所稱道的部落格,那個不是認真經營出來,且具有獨特的風格以及紮實的內容。「彎彎」、「What’s Up in Taiwan」、「輔大猴」、「食凍麵」、「Lowes」與「艾瑪隨處走走」等等無一不是如此。對這些人來說,那些統計數字或許重要,但背後真正讓部落格發光發熱的「部落客精神」卻是一股創作與分享的熱情。對他們而言,他們能夠清楚定義部落格對於自己意義,將其視為工作或是生活場域的一個角落,一個雖隱僻卻對外開放的角落,而不是一座令人迷失的森林。 到部落 進行田野工作,對於人類學家來講,是必經的試煉,也是人類學家心中的神話之一。體質人類學家(靈長類動物學家)黛安弗西(Dian Fossey)在非洲待了十八年,後來拍成了電影《迷霧森林十八年》。 日本人類學家伊能嘉矩,深愛台灣的原住民,最後甚至消失在台灣的深山野林之中。更別說所有有名的人類學家,哪一個不是從部落裡得到啟示進而解釋了人類文化裡的深層結構。進入部落,憑藉正是一股學術的熱情,以及對於異文化的熱愛。雖然田野工作常伴隨著疾病、痛苦與無奈,但是從中得到學術啟示的感動卻是無可比擬。當然,我們也常聽到某人田野並不成功,或是某人的田野工作上發生了嚴重的問題。分析這些問題,往往與準備不足有關,或是許多不可抗的外力因素。但這都阻擋不了人類學家對於田野工作的熱愛,因為唯有進入部落,才是人類學家的立足點。 部落格,即是當代網路叢林裡的部落。沒有熱情,沒有準備,沒有分享資訊的動力,換來的將會只是迷霧部落格裡十八年。 參考資料: 不想迷失在部落格裡。楓若葉。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Philology/Philology-float/0,3417,112006090600665+11051302+20060906+news,00.html 魅力是什麼?KUSO天后彎彎告訴你/ 丁文玲專題報導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806+112006090600370,00.html 網路成癮症 http://www.dgbas.gov.tw/fp.asp?xItem=5559&ctNode=418 圖片來源: 彎彎的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cwwany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060905那個年代的愛情? 當自己的感情受挫,想到的有時不是誰對誰錯,而是時代的問題。 (又是一個人類學遺毒的證明!) 娘說:她結婚的時候哪有想這麼多,只覺得到了該結婚的年紀,眼前的人不錯,就結婚啦! 爹講:這一輩子錯的最嚴重的事就是結婚,但唯一作對的事就是取到妳娘! 活在這樣的家庭裡,不能說沒影響到我對於感情的期待。 期待的是一份像是我爹娘一般的愛情,一種平凡的恩愛,即便我爹在北京,娘在台北,但就是能成為彼此心靈的伴侶。 幾次,爹從北京回台灣的時候,看著我爹娘手牽手一起往菜市場走去的背影,才理解古典的誓言即是我生命會誕生的原因。 幾次,爹從北京MSN傳訊息給我,要我多注意娘的身體,別讓娘工作累壞了身體。才知道,愛可以超越距離。 常想著,心中想著家境雖稱不上富裕,但父母對彼此的愛與對家庭的愛也教會了我如何愛人,所以我也富有,也期待能像我的父母一樣,去愛我所愛的人。 那個年代的愛情,好美,好長,好有力量。 這個年代,要結婚,好難。 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主張,對於愛情都抱著美麗的幻想 就算自己不是童話故事裡的主角,對象也是要精挑細選,才配得上獨一無二的自己。 選到最後,男人只能選擇外籍新娘。 選到最後,女人都在邊看慾望城市邊嘆氣 這就是我們這個年代的愛情。 而我,只是個食古不化的藍田人。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060902我們之間只剩下遙遠 看著妳出現在MSN上,也沒有力量將妳點選。 擔心著講錯任何一個字,最後的牽連也將被撕碎成灰。 想要還妳自由,卻質疑不自由的從來只有我自己。 換去電腦的桌面,也不敢點選曾經為妳拍下的相片。 相片上的笑容像是嘲笑,嘲笑我不該擁有。 薄的不只是那僅剩下的名分,就連關係也僅剩透明。 妳累!我也疲乏! 我往前一步,妳退後十步。 我後退一步,妳卻轉身。 誰對誰錯,誰知。 我們之間剩下的只有, 遙遠。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060902三年三百篇 第三百零一篇,講講自己寫新聞台的心得。 三年三百篇,平均一年一百篇,3.6天就會有一篇新文章被我貼在新聞台。按照這個速度下去,要累積到1000篇,大概得要到七年後。只是,我很難想像七年後的自己是什麼樣子,新聞台又會是什麼模樣? 其實,曾經考慮過好幾次要不要搬家,但想到寫了這麼多的文章,搬起家來工程浩大,就讓我在心理上打了退堂鼓。不過,《PChome新聞台》給人的感覺其實還算不錯,感覺他們不光僅是在提供服務,而是還在認真地經營一個媒體,把新聞台當成報紙或是雜誌來經營。這也是我留在新聞台的原因之一,因為對於我來說(或是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要自己去找有趣、有價值、有內容的文章其實並不是件輕鬆的事。新聞台提供了「專家區」、「嚴選好文」、「製作人精選」等服務,幫我省下不少找部落格文章的時間。 《咖啡海的天堂》寫了三年,主要是延續自己在研究所時期養成的壞習慣,想把自己腦袋瓜裡所有的想法、概念寫下來,幫自己留下記錄。而越寫也越發現自己的興趣,「網路現象」、「生活」、「電影」與「旅行」應該是這個《咖啡海的天堂》的主軸。而支線則是自己一些小創作,比如說散文、詩、歌詞及許多自以為式的小評論。雖然這些與我自己的本業都有一段距離,但難保未來不會成為我生涯的另一項選擇。 將自己的小說創作丟到另一個部落格去的原因其實很簡單,純粹只是為了不想這個部落格看起來太龐雜,同時也去體驗一下其他「部落」的服務。而寫小說真的和寫散文、論文感覺迥異,結構、角色設定、情節與對話都需要再三琢磨,才能完成。不過畢竟是第一篇長篇小說,很多地方還很不成熟,要改進的地方很多。目前的新計畫,則是先把結構大綱寫好,而不是像<小魔女的豆豆龍>一樣,編寫邊想結構與結局。 三百篇,對我來說,不是易事。 對於長期都來看我新聞台的人來說,或許也是折磨。 感謝大家的支持,咖啡海繼續努力。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60825網路部落社會的形成 一直在猶豫著,新聞台《咖啡海的天堂》的第三百篇文章應該要寫些什麼?畢竟第三百篇頗有意義。最後決定呼應「新聞台」本身所代表的「部落格」熱潮,探討一下當代網路社會的樣貌,這一方面是對於自己過去所寫的文章做一回顧,同時也希望從中建立起一套理論架構,以理解當代的網路現象。 「MSN」(用此代稱所有即時通訊軟體)與「部落格」早已成為台灣與全世界最重要的兩項網路現象。「MSN」為電腦網路使用者作為生活中重要的溝通工具,其重要性可與行動電話相比。全球數目每秒激增的「部落格」則成為當代人在網路世界表達自我的重要場域,也是宣示自己成為網路公民的身份證與履歷表。關於MSN與部落格發生的歷史,已有很多人討論過,在此不多贅述。只是要提醒,這些網路服務的普及背後有尚有整個台灣網路硬體成熟、電腦相關商品質好價低、政府推廣電腦網路教育等原因,讓「MSN」與「部落格」有良好的土壤可以深根。 何不用「部落」的概念來解釋網路上的「MSN」與「部落格」。當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網路社群」、「家族」在網路上興起,藉著網站凝聚社群的向心力,或著是每個人啟動自己的「MSN」時,長長的聯絡人名單秀出,每個人都是以自己為中心,來經營自己在網路世界裡的人際關係。這種人際關係的性質,除了事務性的溝通之外,更重要的是個人情緒的表達以及實際人際關係的延伸。而當越來越多的溝通工作並不是在真實世界發生,而是發生在網際網路世界,也會有越來越多的「真實活動」發生在網路世界裡。就像我們看到一波又一波波的網路話題,網友們如朝聖般前仆後繼地發表自己的意見。或是如我與身在北京的父親,雖相隔邀遠,卻因MSN感受不到溝通的困難。 然而,該如何定義網路上的「部落」?對於較早期的人類學家而言,「部落」(tribe)往往代表著一種相對較原始純樸的生活空間,或是具有遠距離的想像,同時也指射比較小型的人群生活共同體。當代德國消費社會學家Maffesoli則以「部落」來理解當代消費社會,強調消費過程中的「情感」作為「部落」的指標,當代人因為消費習慣而聚集,藉由相似的「品味」與「生活美學」形成了新的「部落」。綜合以上對於「部落」的想像,我們可以嘗試對於網路上的「社群現象」做一個定義:「遙遠角落以個人情感為中心的社群。」 以「遙遠角落以個人情感為中心的社群」做為網路部落的定義出自於對於「MSN」與「部落格」的觀察。當我們開啟「MSN」,常常的聯絡人名單。所以,我們可以想像一張台北市地圖,在地圖上可以畫出大大小小的同心圓,散佈在地圖上。每個同心圓的圓心即是個人的MSN介面,而向外的各層即是聯絡人。或是,我們可以想像另外一種地圖,在這張地圖的中心是個人的MSN介面,依照聯絡的頻繁程度一層一層地將聯絡人相外圍地位。而每一個聯絡人也可以成為新的圓心,畫出同樣的同心圓。這兩種地圖中,真實的距離消失。距離不見了,距離只存在於「上網的頻率」及「與『連線工具』的距離」。每一個同心圓都是以個人為核心的部落,整個網路世界即是部落散佈的是世界。 當然,只有MSN,還不足以稱之為網路部落社會。「部落格」的形成,才算宣告其誕生。「部落格」的中文譯名也取得真好,暗示了「情感」在網路世界中的重要性。「格友」/「部落客」貼在部落格上的每篇文章,所傳遞的不只是資訊,更是活生生的情感。再者,透過一些簡單介面的設定,部落格與部落格之間,更可以相互連結起,形成一個更大的串連,也就是一個更大的「部落」,甚至可以擴張到成為一個「民族」。 部落格與MSN之間的關係可以是直接也可以是間接的,端看使用者本身是否連結起。使用者可以在MSN的暱稱裡加上自己部落格的網址,反之亦然。而即便不願在部落格上貼上MSN帳號,部落格本身的張貼與留言功能,也能發揮出類似MSN的效果。或許我們可以說,部落格即等於「MSN」,差別只在「對話速度的快慢」而已。雖然上面的論述偏向把MSN當成是工具,但實際上MSN其實也是一種記載文章的地方,也就是說,MSN也是「部落格」。別忘了,MSN還有記錄對話的功能,把曾有的對話檔案打開,對MSN的使用者而言,不也像是貼在部落格上的文章嗎?更別說MSN使用者對於本身暱稱所做的變化,每次的變化不也是個人情緒與資訊的呈現嗎? 沒有歷史留下的人群聚集,僅能被稱之為「市場」,或是「集會」。而隨著情緒、想法被記錄留下,感情也隨之投入在這樣的人群之中,網路的使用也因此帶有了儀式性的意義。人類學者指出,部落社會的延續有一部份原因即是靠著口傳神話的記憶。MSN與部落格的溝通方式即以文字取代了口語,存載在觸摸不到,卻能點選連結的虛擬空間裡。對原初部落來說,神話即是歷史,歷史即是神話。而對於MSN與部落格的使用者而言,曾經講過的話,曾經參與網路活動的記憶,也都清楚地被伺服器或是電腦硬碟紀錄著。MSN就是高立的「圖騰柱」,傳載著自己的神話軌跡。而部落格所表達的不光是生活美學而已,更是生活哲學。「我的宇宙長什麼樣子?請看我的部落格!」。同樣的道理可以用在MSN上,「我是什麼樣的人?」,也投射在MSN的聯絡人名單上。神話般的思維,都可在「MSN」與「部落格」裡找到。 正因為MSN與部落格,我們對於網路有了感情上的依賴,一旦我們脫離了網路,便感覺像是被踢離開某個重要的場域,甚至感覺找不到自己。這正是「部落」,自己即是部落的頭目,沒有族人的頭目,還算是頭目嗎?我們回到了原始的生活嗎?或許我們可以說,因為網路,我們回到了重視情感的部落生活,找到了原初的自己。 圖片來源: http://issue.udn.com/DAILY/8912/15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60825學術習慣的重生 為了考試的原因,最近開始恢復看學術書籍的習慣,說真的,有一種重生的感覺。 自從退伍開始工作以後,閱讀的範圍大部分偏重在增加自己的英文實力,反而沒有給自己太多的時間讀一些比較深度的文獻。而今,為了考試,又重新拾起書櫃上的書籍,不論是很久以前從伯父那邊A來的、大學與研究所時期讀的,還是買了很久還沒機會唸的,都趁機拿出來好好狂K。誰知道哪本書會成為考題,哪本書又將會成為我的金鑰匙或是絆腳石。 對我來說,書像是興奮劑,書讀得越多,腦袋瓜也轉得越快。新資訊帶來的刺激,讓我又組織出很多新的想法,或是對於過去自己的想法做出修正,當然也消除了一些過去阻礙我的盲點。但是,也因為新的資訊還未消化,更多的新問題又隨之產生,開始讓我呈現有如CPU狂轉近乎當機的情狀。現在的感覺頗像在寫論文的那段時間,大量的閱讀,只為解決某個問題,只不過之前是為了解決論文裡的假設,但現在是為了人生的關卡。可惜,現在幾乎已經沒有人可以和我做深度的討論,不然,效果一定會更好。 要走上學術這一行之前,就聽過很多前輩講說,這條路有多辛苦、有多孤單!沒錯,學術這條路走起來真的不好走,需要有很大的勇氣與毅力,也需要有人支持。但唸書的樂趣與獲得知識的喜悅卻又是如此誘惑醉人,我像是「讀蟲」般上癮不自拔。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紙鳶落 紅燈籠,掛窗頭笑東風 伊人窗前空寂寞 紙鳶落,線斷頻惹人愁 忘不了曾諾相守 織錦繡,針札情血滴落 寄不到千里風中 眉深鎖 金釵斑駁淡舊 送不達心底情衷 你儂我儂 情簡轉眼成灰飄散落風中 厄煞情多 相遇在小橋映月,分別在烽火連天 青春誓言三生崖上流連 生生輪迴相戀,世世等待有緣 天若有情要你把手牽 相守在江堵橋邊,流離到海角天險 紅塵滾滾我還守著誓言 物換星移情堅,姻緣轉世不滅 天荒地老只為待相見 繁花落 一江春水東流 流不盡淚水盼相逢 胭脂紅 只為悅己者容 數不清已經幾個秋 另一個版本: 胭脂紅,為悅己者容 你牽我手諾共白頭 天作弄 姻緣紅線散落 還未盡一杯女兒紅 織錦繡,譜一對鴛鴦夢 伊人窗前空寂寞 月如勾,夜獨上西樓 盼酒醉能解佳人愁 你儂我儂 (誓言轉眼成灰飄散落在風中) 厄煞情多 那年的春曉愛戀,烽火連天分別 青春誓言三生崖上流連 緣分注定千年,蝴蝶雙飛翩翩 天若有情要你把手牽 相隔千里遙遠,對我可有思念 紅塵滾滾我還守著誓言 琵琶聲聲不絕, 憶悠悠,金釵斑駁舊 不信姻緣已化成空 繁花落,一江春水東流 仍盼著重逢不是夢 咖啡海的弟弟是音樂工作者,我也因此偶爾有機會幫歌詞填詞,不過到現在還沒有一首被採用過... 這一次,幫一首中國風的曲子填詞,沒想到填完之後,所有人都說我寫得太難,在歌曲上很難表現外,更怕現在的人無法理解歌詞意境。 我可以接受前半段的理由,但是後半段的理由讓我難過,創作過程中,已經考慮到時下年輕人的國文素養,盡量寫得芭樂,沒想到還是被嫌難懂... 唉...... 繼續努力 (PS:曲是卓文萱的「長衣袖」) 圖片來源: www.hsm.com.cn/.../userobject6ai89947.html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060817又要走考試這條路 突如其來的重要情報,讓我突然陷入準備考試的狀態裡,原本稍微喘口氣的輕鬆狀態被迫告一段落,現在起得連續拼他兩個月,只為了拼一個出國留學的夢。 想一想,從以前到現在,好像都是這個樣子,總是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而來,推著我一步一步前進。但算算手邊的事情好多還沒解決,除了工作之外,一些持續在進行的文字創作,一個演講的邀請,突然又打來的歌詞邀稿,還想找時間去一趟宜蘭和英文老師訪問撿骨師,以及加入親戚的紀錄片製作班底。想做的事情太多,但時間太少。想達到的目標太多,但能力還沒到。只能跟自己說加油….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060808沒有部落格的網路難民 PChome新聞台(也算是部落格吧!)在沒有預警的狀況下,停止服務了有一個禮拜之久,我必須承認心情因為這樣有點糟。少了一個張貼文章的空間,好像少了一張嘴,甚至少了一隻耳朵,和世界的接觸好像變得詭異。這種感覺比少了MSN還恐怖,好像沒有人聽到我的吶喊與呢喃,我也聽不到別人對我嘮叨與抱怨。如果有人說這是一種資訊焦慮症,認為我對於部落格有過度的依存,我想我會說可能是吧!我真的很生氣,像是一個無語問蒼天的政治犯,在看不見的牢籠裡,嘴巴上被貼了膠帶,只能眼睛瞪大著看著世界繼續不關我事地運作,而我竟然無法插手,連吐兩口口水的權力都被剝奪。 這樣子的態度似乎不怎麼健康。早在幾年前,我就已經耳聞有朋友要開始拒絕使用MSN與手機,因為他們感覺自己不只被一連串的數字綁著,還被一個不知道存在何處的信箱所拘束。看起來這真的極端荒謬,人類竟然被僅存在於某個交換機還是伺服器的符號圈鍊住,還抱怨這條鍊子不夠粗,沒辦法把更多的人一起綁起來。在嘻皮已經絕跡五十年的時代裡,追尋自由的朋友們,早告訴了我真相,我卻沒有聽進去。 或許被綁著的感覺是如此安全,才讓我對現在的處境如此懊惱。沒了自己的新聞台,我像是被網路公民世界裡褫奪公權,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其他網路公民們寫下文字,在網路上展現自己創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像極了只能坐在冷板凳上的球員。在電腦上我不甘寂寞地寫著,雖然我有點享受這難得的清靜,但是只能把文字存在自己電腦裡,已經讓我感覺就是第三世界的難民,等待著聯合國還是那個慈善單位的施捨。我不知道PChome如何思考這件事,但,他們絕對無法想像網友們對此有多失望。 現在,全世界每秒鐘都有百千的部落格頁面誕生,部落格已經成為世界重要的溝通方式。多少人依賴部落格吸收資訊,但更重要的是有更多的人將經營部落格視為是一種參與網路時代運作的方法,至少我是如此。「PChome個人新聞台」停工兩個禮拜,整個事件對於PChome集團所帶來的影響不是我們所能想像的,但是這卻是一個相當好的機會,可藉此來理解當代人如何依賴部落格,並且檢驗部落格在當代網路上所造成的情緒依賴,以及缺少部落格(嚴重點的話可以說缺少網路),到底會造成什麼樣的光景。雖然這是個必須且已經面對的問題,但我必須誠實的說,我丁點兒不想當無家可歸的網路難民。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060728咖啡海大陸東北行03之大陸婚紗業 很難想像大陸的婚紗業有多熱。九○年代末,台灣的婚紗業者就已經登陸搶灘進攻大陸新人市場,將目標鎖定在各省分都市地區及改革開放經濟起飛之後的中薪階層。在一胎化的驅動下,大陸人對於自己與子女婚嫁的重視遠遠勝於台灣,對他們來說,一輩子一次的婚禮,花再多錢都值得。根據私下問導遊,在大陸照婚紗,5000-10000人民幣不等,當然依照薪資高低能力不同來支付費用,不過新人們與新人的家長們,往往為了「面子」問題,不昔在親戚朋友間集資花大錢,也要有一個不輸人的稱頭婚禮。為求隆重與氣氛,婚紗照成為不可或缺。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大陸各省大都市的主要道路上,婚紗公司林立,一家接著一家。這些婚紗店的名字與台北的婚紗業感覺類似,「巴黎台北」、「巴黎春天」等等,甚至直接以「台北」為名,如哈爾濱的「台北晶華婚紗攝影」。對一個從台灣到大陸的觀光客來說,看到這些婚紗業,真的有一種錯亂感,以為來到台北中山北路還是愛國東路。
美國丹佛大學人類學家Bonnie Adrian(2003)在研究台灣婚紗業時,指出台灣的婚紗業可以視為台灣在全球化過程中,對於西方「美」的觀念之學習,同時也讓新娘在進入家庭生活之前,達到「美的最頂峰」。換言之,台灣女性藉由婚紗拍攝見證自己青春美麗的同時,也在藉由消費化身成為西方媒體上名模明星,成為西方「美」觀念的實踐者。有趣的是,在我短暫的大陸行裡,所問到的一些資料中,大陸對於婚紗的消費,反倒來自於對「台灣」婚紗消費習慣的「模仿」。台灣在他們的眼裡,反倒像是一個實驗基地,檢驗西方文化對於中國文化的影響,也將西方文化作臨床上的實驗。婚紗業即是如此,台灣藉由婚紗體驗西方式的美感,大陸卻藉由台灣帶進的婚紗業來體驗西方。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