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v 26 Mon 2007 07:37
071126筆拙
拙,最近對這個字很熟。 最近正忙著寫申請學校的文件,statement of purpose, writing sample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當然我的好搭檔Noah自然是改我英文文件的最佳幫手,但也因為如此,感覺到自己的英文文筆真是拙到不行。 相較於英文,中文的寫作重點,從小學的是筆下的「意境」。在邏輯之內,要用筆法帶領讀者用不同的角度思考,或是突顯出自己獨特的筆觸。 但英文似乎不同,「邏輯」才是最重要的寫作信念。 對於事實的陳述不夠清楚,便干擾了邏輯的鋪序。 前後文的時態不一致,破壞了讀者對於時間序列的理解。 三段論證的講述不清,便無法說服讀者自己對於現象的分析。 再者,敝人的中文寫作習慣是,等文意確定後再一次校對所以的格式、錯字等問題。 但對於老外而言,這些都是不該出現的錯誤,既便是現在還在修改的階段,端上來的文章,就是得沒有任何形式上的問題。 沒有錯字、拼音、格式等問題後,再來談文意結構。 這讓我很不能適應,但還是得學習接受與改正。 很多次的改正後,我開始懷疑,自己到底研究所到底怎麼畢業的? 如果以我現在的邏輯概念再寫一本論文,是否又會是另外一種模樣? 反過來想,現在就受這種磨練也是好事,至少在出國之後,因為已經把外國接受的寫作習慣養好,不會太丟臉!
- Nov 15 Thu 2007 11:00
071115【工商服務】閻韋伶~《傻孩子》

咖啡海的弟弟是專職的音樂創作人,努力了好幾年,今年總算有了些不錯的成績。 這次的作品被選為新人閻韋伶的第一主打,除了幫他高興之外,也與有榮焉。 這裡透露個秘辛,《傻孩子》這首歌在2005年其實就完成了,當初聽到DEMO帶就覺得這首歌一定會紅(Gary配唱),就期待這首歌趕緊上市。傳說中會唱這首歌的曾經有言承旭、仔仔、許志安等。 歡迎大家到下面的網站欣賞《傻孩子》MV http://project.artstudio.com.tw/olivia/ 網路聽《傻孩子》 http://tw.streetvoice.com/music/user-song.asp?au=28955 《傻孩子》真的是首好歌,請大家多多支持我弟弟的《傻孩子》喔! *圖片引用自雅虎音樂
- Nov 15 Thu 2007 10:47
071115燒錢
071115燒錢 前幾天新聞媒體揭露台灣這幾年留學的人數正遞減中,媒體認為這與台灣的經濟景氣低迷有關。沒隔兩天,美國的報告出來了不同的聲音,在九一一之後,世界赴美留學生的數目正增長中,台灣往美國留學的人也明顯增加了。 不管真相到底是什麼? 我唯一知道的,就是光是出國留學的「準備」就把我工作下來所存的積蓄全部花光了!補習、考試、語言交換、買書、咖啡店討論、到申請學校沒有一樣不花錢的。 看著存簿數字越來越少,說不慌是騙人的。 只能期盼美國學校的賞識,讓我能一圓留學夢。
- Nov 07 Wed 2007 10:58
071107帶著相機進餐廳

071107帶著相機進餐廳 最近進餐廳吃飯,有越來越多的人,拿起相機拍起眼前桌上的美食,同時,也看到有越來越多的人在自己的部落格裡記錄自己的美食體驗,或是成立以美食為主題的部落格。可以說,美食與台灣網路越來越親密啊!

自己也是拿著相機進餐廳的人,回到家便把美食相片傳上網路,或是寫寫用餐的心得。對我來說,用相機記錄下美食的樣子,寫文章講述享受美食的過程,也成為一種樂趣。因為在寫作的過程中,讓我能更加深入地思考「為何這家餐廳好吃?」、「我是和誰一起享用這頓美食?」、「這家餐廳值得推薦嗎?」等問題。而在將文張貼上部落格之後,路人鄉民的反應更是一種反饋,讓我知道有人和我有類似的喜好,也交換彼此的美食經驗心得。 除了寫下自己的美食心得,從部落格的文章裡挑出網友推薦上的館子也是一番樂趣。好的美食文或美食部落格,不只掛上看起來誘人的珍饈相片,更仔細地陳述店裡的氣氛、吃食的方式與菜單價格。讓人感覺看完就想殺去店裡,好好大快朵頤一番。

- Nov 01 Thu 2007 13:14
071101大眾文化的專業深度
071101大眾文化的專業深度 近來各媒體紛紛報導日本漫畫中的「美食漫畫」類型,如何吸引住消費者的目光,同時也帶動相關的消費市場,比方說《神之雫》引發了台灣紅酒市場的熱潮,《築地魚河岸三代目》帶動了台灣的魚料理等。除了美食漫畫外,其他「知識漫畫」類型在台灣也賣得相當不錯,《東大特訓班》針對青少年學習習慣的改進策略,商業漫畫長青樹《島耕作》系列更是一路畫到男主角成為常務董事,帶領公司拓展南亞業務。相關的例子不勝枚舉,《棋靈王》、《消防員的故事》等,都讓青少年漫畫讀者除了在娛樂之餘,也能學習到不少相關的知識! 對於日本人來說,漫畫的功用早已不單是「娛樂」,更是「知識」學習的途徑。日本漫畫公司透過編輯的體系,培養漫畫家畫出具有娛樂效果與知識傳播功用的漫畫作品,吸引到一定數量的讀者。這些作品雖然不像一些少年漫畫大賣,但是深厚的知識與技術底蘊被轉化成淺顯易懂的畫面後,也吸引了相當多的讀者甚至是海外市場。 不僅是漫畫,日本的戲劇也同樣。《美味的關係》、《長假》、《交響情人夢》、《水男孩》、《白色巨塔》等,無一不是以雄厚的專業知識為背景,佐以現實卻又打動人心的故事,引起觀眾最深層的共鳴。韓國的戲劇也早已開始往這個方向發展,《許浚》與《大長今》兩部戲劇中所講述的漢醫與美食,也讓台灣觀眾印象深刻。 美國的戲劇當然也是有相同的傾向,《CSI》系列、《數字搜查線》等,分別強調了鑑識科學與數學如何幫助刑事案件偵察,《誰是接班人》、《決戰時裝伸展台》等更是直接把知識與技能化為競賽模式,讓觀眾在欣賞參賽者奮戰之餘,更學習到商業與服飾美學的相關資訊。 這些例子在在告訴我們,當代成功的大眾文化作品的成功方程式之一,便是加入足夠的「專業」,讓整個作品不僅只有人物與情緒,更因為專業的深度,讓作品充滿了令人著迷的細節。原本屬於專業領域的深奧知識,透過編劇的巧手,成為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觸到的細節,更能引發觀眾對於作品的興趣。對於創作者而言,專業的內容更能豐富角色本身的立體感,讓劇情本身的發展更具說服力。 試問,台灣的大眾文化作品中,不論戲劇、漫畫或是動畫,具有「專業深度」的作品有多少?至少我一時半刻之間,還真想不太起來,不然就是覺得某些作品雖然提到專業的部分,但還是不夠有深度。在我看來《天下第一味》明明有可以發揮的總舖師美食,最後卻變成《台灣霹靂火》的翻版。《愛情魔髮師》立意雖然不錯,但總覺得作品裡的深度比日劇《美麗人生¬》還有段距離。戲劇如此,漫畫更不用提,台灣目前還有令我印象深刻的專業漫畫問世,我當然只能選擇日本漫畫來看。 當美國、日本與韓國的大眾文化作品在台灣賣得嚇嚇叫,足以證明,台灣觀眾或讀者對於這類的作品是能接受,甚至是愛好的。但是當台灣本身推不出自己的大眾文化作品,民眾當然會選擇好的外國作品來消費,這不僅凸顯了台灣大眾文化本身需要努力的方向,也道出了台灣當前文化受外來文化影響的真實狀況。 大眾文化的專業深度不僅是商業,更凸顯了一個國家對於各個專業領域的尊重。不同職業的人平常或許沒有交集,但透過欣賞一部具有專業知識的大眾文化作品,卻能增進彼此的認識,也讓不同的專業得到了更多的尊重。 友台台長ZEN提出日本透過大眾文化作品教育了大眾對於「匠人」的尊重,使其成為日本重要的文化精神之一。台灣的大眾文化環境自然還到達不了這樣的境界,更遑論發揮起文化精神傳承的功用。但若能把「專業深度」引進大眾文化,想來必定是台灣文創者必須學習的課題,也才能讓台灣整體的文化深度更加深厚。
- Oct 29 Mon 2007 11:42
071026老店的能量之淡水「百葉溫州大餛飩」

(上圖:溫州餛飩湯 NT$60) 三十多年來,「百葉溫州大餛飩」,用最美味實在好味道,滿足了每一個淡水人的味,就連周杰倫也回憶這家老店是他學生時期的最愛。統一集團下的「好鄰居基金會」這幾年來投入台灣「老店復興」運動,希望讓台灣各個地方記憶中的好味道,能夠永遠下去,成為每一代台灣人的共同記憶。今年,他們選擇了淡水的「百葉溫州大餛飩」做為他們幫助的目標。日前,TVBS「一步一腳印、發現新台灣」系列報導,便講整個老店翻新的過程,完整地剪輯播出。 雖然去過淡水多次,卻從來沒注意到這一家老店。在TVBS的節目後,便讓我下了決心,必定要前去常常這傳說中的好味道。

(上圖:蔥油餅 NT$25) 考完GRE的下午,便殺到淡水,前來品嚐這傳說中的美味。 重新裝潢後的老店,並沒有讓人感覺難以親近,而是讓人感覺到更加便利。店內空間雖然不大,但卻進進出出的人客們,已經宣告這是一家絕對要來的美味老店。 這裡的餛飩,的確與一般記憶中的「溫州大餛飩」不同。「百葉」的餛飩不僅肉餡鮮美,在餛飩皮的口感上更加細膩,在皮跟餡之間更保留了一定的空隙,讓餛飩餡的肉汁得以保留。這讓吃下餛飩的第一口,有類似吃到小籠湯包的濃郁湯汁口感。 百葉的蔥油餅也是一定要點的。與其說是蔥油餅,更像是蔥油燒餅。蔥花面部在麵絲上,佐以適中的鹹味與濃郁的香氣,真的是非常美味。

- Oct 18 Thu 2007 09:33
071018筆記51~【新聞】御宅族與動漫產業
筆記: 當台灣的宅男與御宅族(ACG愛好者)越來越多,他們的消費傾向也越來越被關注。本月號的《誠品好讀》便是以「御宅族」為主題,探討他們與ACG產業(動畫、漫畫與電玩)的關連性。 檢查台灣宅男與御宅族的消費內容,可以發現他們消費對象的生產地不是日本就是美國,且以日本為最大宗,鮮少有台灣本身的ACG產品。 動畫、漫畫與電玩所代表的大眾庶民文化不僅是娛樂,更是大眾美學的根源之一。當其中的文化符碼日趨精緻、當其中的故事更加複雜精緻,便是整體社會在大眾美學解碼能力上的成熟,也代表了有大能量於其中。 當村上隆以卡通風格走進時尚、當奈良美智與吉本芭娜娜合作走入文學殿堂,足證明日本的卡通造型能力早已超越了本身的界限,成為日本文化中深層卻又能直接被消費的對象。日本的大眾藝術文化能量更是跨越國界,日本製作的漫畫、動畫與電玩更是在全球發燒流行,成為世界年輕人共同的語言,更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的最佳典範。 時尚設計與精緻藝術雖然與ACG看似遙遠,但當代日本的卻將其結合,用大眾的美學說出深層的故事,表現濃厚的情感,說出他們對於時代的想法。村上隆與奈良美智所代表的不僅是ACG與御宅族美學的成熟,更是證明了日本人如何將大眾美學精緻化,並且拓展出無線商機。 當御宅族的消費潛力被重視,當宅男的消費能力被開發出,正式檢驗台灣文化創意產業能量的一個關鍵點。很遺憾地,台灣本身尚還創造不出經典的御宅消費商品,更遑論將台灣的ACG能量轉向時尚與文學,這正是台灣要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所要反省與思考的課題。 以下新聞摘自中時電子報2007/10/18 動漫旋風來台 御宅族最愛 吳垠慧/台北報導 台北將吹起一陣動漫美學風!廿日陸蓉之策劃的「3L4D 動漫美學新世紀」,帶來四十三位以動漫美學為主題的國內外藝術家作品。十一月份台北市立美術館的「欲望與消費─海洋堂與御宅族文化」大展,推出日本著名模型集團「海洋堂」創立四十年來所生產的三千多件動漫模型。 「3L4D 動漫美學新世紀」展出日、韓、美、台和中國等地藝術家作品,其中不乏國際知名藝術家。如日本草間彌生展出色彩鮮麗的孩童雕塑,小孩身上佈滿她的註冊商標無限蔓延的「圓點」。韓國權奇秀自創的Dongguli,是個微笑的可愛角色。而設計師出身的松浦浩之,其人物造型很具個性力量。在台灣深受歡迎的奈良美智展出像顆大南瓜般造型的小女孩頭。 海洋堂模型文化 盛大展出 「『動漫美學』是最能代表廿一世紀的時代美學,他們共通的特徵,就是色彩的層次豐富,圖像造型敘事性強。」陸蓉之說,「不論是韓國、中國或台灣,都受到日本這個動漫大國的影響,動漫文化進入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因而這類作品很容易跨越藝術疆界的藩籬,為普羅大眾所接受。」陸蓉之觀察,這類作品目前在亞洲最為壯大,創作比例也最高。為此,陸蓉之提出「3L4D」這個名稱,描述這類作品的共同特徵。 3L4D藝術 超越時空與生命 「3L是從紅極一時的網路遊戲『第二人生』(Second Life)而來,第二人生是模擬真實人生(第一人生)的情境設計出的遊戲。但是動漫角色是虛構、無中生有的,我稱之為『第三人生』(Third Life)!」她說,「藝術家也在作品中創造類似的角色,這些角色的生命永恆不朽。」 立體化角色 玩家搶著收藏 此外,數位空間和網路的崛起,改變了現代人的思惟和視覺慣性,「藝術家在數位世界創造出獨特又奇異的形體;數位或虛擬的空間,我稱為『第四度空間』(4D),是這些角色生存之處。」陸蓉之說:「這些動漫角色不僅超越時空,也超越人生的生命。」 「海洋堂與御宅族文化」是國內罕見大規模引介日本模型文化的展覽,「海洋堂」是日本著名的模型集團,四十年的歷史和日本動漫、御宅族文化有很密切的關係。海洋堂在一九六四年就已成立,直到七○年代才開發組裝模型。 一九八○年代將日本動漫、電影中的角色予以立體化,為模型界帶來革命性的發展。海洋堂的設計師在設計模型造型時,多半會帶入自己對角色的觀察與詮釋,因此,他們的模型造型顯得精緻而獨特,被玩家視為收藏等級的精品。
奈良美智、村上隆月底來 吳垠慧/台北報導 為配合「3L4D動漫美學新世紀」和下月的「海洋堂與御宅族文化」大展,奈良美智和村上隆兩位日本當代明星藝術家,分別在十一月的月初和月底來台。 奈良美智創造出不時露出邪惡笑容的大眼、大頭娃娃,塑造出個人繪畫獨特的風格,作品中的小孩,在天真無邪的表情下,偶爾還有小奸小惡的行為表現。他的作品也曾被作家吉本芭娜娜作為書的封面,廣為台灣觀眾喜愛。 而日本動漫藝術美學的教父級人物村上隆,除了出席「海洋堂與御宅族文化」大展,他的著作《藝術起業論》中譯本也將出版。這次海洋堂大展中,將展出二○○三年海洋堂和村上隆合作的女僕人形《可可小姐(Miss Ko Ko)》。這尊人形穿著女僕裝、擁有長腿和巨乳,在拍賣市場上曾經創下新台幣一千九百萬元的成交金額。
- Oct 16 Tue 2007 17:08
071014京鼎小館與雷門豆花

原本在頂泰豐的點心師傅,自己出來開的了這家「京鼎小館」。 來到這裡,當然要嘗他們的湯包。 一籠(20個)湯包250元,價格算是偏高,但味道可也跟著高級! 皮薄、餡多、湯濃,佐上嫩薑絲、烏醋,可真是享受!

京鼎小館的位置在台北長庚醫院後面的長春路上。

- Oct 15 Mon 2007 00:04
071008婚紗業與禮俗傳承

最近和婚禮頗有緣份,不是臨危授命當婚禮的司儀,就是因為颱風緣故成為伴郎代打。 當天的狀況是這樣子的。訂婚結束後,攝影師在下午兩點半鐘到達新娘家,開始做些取景,做之後禮俗攝影的準備。令人驚訝的是,原本以為是介紹人或是長輩所扮演的禮俗指導角色,竟然是由攝影師擔任。 在現場,攝影師像是司儀,更像是導演,執導整個禮俗的進行。從訂婚迎娶、娶、拜別父母、證婚等過程,攝影師除了全程參與外,更成為新人在禮俗上的顧問,執導整個過程的進行。 「新郎新娘同坐一條褲,金銀財寶滿財庫!」介紹人(也就是以前的媒人)所講出來的詞彙,竟是出自攝影師的執導。 選擇記憶婚禮的方式,決定了婚禮的禮俗如何被傳承。對新人來說,他們或許只想選擇一個便於未來回憶的記憶方式,所以選擇了利用攝影的方式,將整個婚禮過程記錄下來。但實際上,這樣一個選擇,也間接決定了婚禮禮俗如何被當代人傳承。

Framing the Bride一書中,作者提到了台灣的婚紗業如何作為成為一個台灣「全球化」的表徵。婚紗業中對於「美」的觀念,如同複製西方人對於「美」的想像,並且將人生最美的片段體現在婚紗照片上。換言之,對於這本書的作者而言,婚紗產業間接表達了台灣「現代化」、「全球化」與「西化」的過程。但是,在這場婚禮中,我卻看到了婚紗產業在台灣文化與禮俗傳統中新位置。他們不僅扮演了美麗的執守者,也成為了傳統禮俗的傳播者,甚至守護者。 當然,不可諱言地是,婚紗業所保留的「禮俗」絕對是在商業考量下的產物。但是,透過商業機制來保存文化遺產本是當代的潮流之一,書法、傳統戲曲、音樂不也是以商業機制而得以保存而宣揚嗎?當傳統的禮俗正被遺忘,婚紗業者將其保存,正擔負起了文化傳承的重責。 參考書目 Bonnie Adrian 2003 Framing the bride : globalizing beauty and romance in Taiwan’s bridal industry. Berkele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Oct 01 Mon 2007 14:15
咖啡海的不負責影評~明日的記憶
咖啡海的不負責影評~明日的記憶 「如果我不再是我,你也無所謂嗎?」 這是男主角佐柏在電影裡講得一句話,也最能代表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痛苦。 渡邊謙對於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詮釋自然是整部片最精彩的地方。別於《末代武士》的剛毅,渡邊謙直接挑戰病患在日本社會裡所面臨的衝擊。不論是公司團隊裡的團隊領導人、還是家庭裡的父親與丈夫,渡邊謙完全拋開了男人的自尊,直接把病患的無能與無力完美呈現在螢幕上。他痛苦的詮釋,除了讓觀眾感受病患的痛苦,也帶領大家對於日本社會裡的男性父親與丈夫角色,有了更深層的認識。 凸顯出日本社會裡的父權矛盾心態也是編劇成功的原因之一。片尾,當支撐家庭的角色從男主角轉移到女主角的太太身上時,我們更深刻感受到男主角佐柏所面臨的矛盾與掙扎。家庭主婦重新走進職場,擔負起疾病所帶來的壓力,是需要何等的勇氣。女主角在外要面對工作壓力,回到家更要面對先生的疾病,甚至是先生對自己的遺忘。這等壓力,豈是一般人說能承擔就能承擔! 從劇情的結構上來看,這部電影甚至也可以當作是日本純愛風格電影的延續。日本的純愛系列電影向來以「生死」與「疾病」為背景,用來凸顯男女主角間感情的純粹與堅真。《明日的記憶》雖然講述得故事並不是年輕男女的愛情,甚至也直接挑戰日本男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卻也透過疾病講述了夫妻二人感情的深刻。即便把眼前的人忘了,但是過去曾經有的點點滴滴,卻像是燒過的陶土,堅毅而帶有光彩! 感情的本質是什麼? 只因為你是你。因為曾經看到那個你,曾經被那個你所感動。即便你已經忘了我,但我知道,你曾經如此深刻的愛過我,把我燒刻在記憶的最角落,永不遺忘,這樣也就足夠。 明日,讓我幫你憶起一起有過的日子。 07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