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缽缽魚 (應該是因為香茅的緣故,所以吃下去一瞬間口腔理有涼涼的感覺,但隨後確有濃郁的香味在口中四溢,很難形容的好味道!) 這兩年因為工作的關係,比較有點能力帶著爸媽到處吃點不一樣的東西,漸漸地也演變成以吃美食來幫父母過節、過生日的習慣。 對我及家人來說,這未嘗不是一種記憶的方式,用不同的未到記錄不同年份、不同原因的聚會。未來,只要一想起某道菜,也跟著想起那是為了什麼大家聚在一起,是為了父親節?還是媽媽的生日? 算著,今年已經跑了三個有趣的地方。「秦味館」、「花雕雞」與這一家「干鍋居」!
上圖:酸菜扣鴨 (燜至熟爛的鴨肉,滲著酸菜香味!) 第一次注意到這一家店,是在母親節吃完花雕雞後逛市民大道時 那時就已經注意到這家的裝潢很特別,有著濃濃中國風。 接著上上禮拜非凡新聞台專題報導了這一家餐廳,讓我下了決心要來試試。 專訪中提到老闆特別遠赴中國貴州學了一年,把道地的貴州菜帶回來台灣,就是要讓台灣民眾也有機會享用這特殊的風味。 事實上,老闆也的確做到了這一點,每一道菜真的都風味十足,也讓這個父親節充滿了很多口味上的驚喜。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宅男分等級 弱勢和強勢 【聯合晚報╱記者韓青秀/台北報導】 2007.08.02 03:12 pm 「御宅族」從日本跨海到台灣,是針對熱衷於動畫、漫畫及電腦遊戲等次文化的人,源自於日本1960年代出生的族群,他們從小看著卡通長大,到了20多歲時仍沈迷於卡漫動畫。對於有類似嗜好的女性,或是經常涉獵男同性戀作品的女性,就被稱為「腐女」或「宅女」。不過到了台灣逐漸演變成網路「宅男」、「阿宅」等新用法,泛指為一天到晚關在家裡,依賴網路生活的族群。 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李明璁表示,日本對於「御宅族」已有許多深入研究,所謂的「宅」不應單只動漫特定族群,而是在發展成熟的消費社會中,商品多元化下,每個人找到可以迷戀的事物,賦予人們可以專精沈迷的領域。 李明璁指出,外界對於所謂的網路宅男往往認定為不擅言詞、打扮邋遢、甚至拒絕和社會互動的一群人。但他認為,網路阿宅出現的動機是來自於社會的緊繃壓力,「現實生活越苦悶,幻想力量就越龐大」,年輕網路世代透過網路找到生活出口,在網路世界中尋求一個沒有攻擊性、沒有負擔的個人小宇宙。 儘管社會對於網路阿宅離群索居的現象感到憂心,自認宅男的台大國發所研究生馬同學卻說「我沒生病!」,由於在網路上可以找到很多同好,除了添購食物外,他即使不出門也完全不影響生活作息,更沒有作奸犯科或妨礙別人。 馬同學表示,宅男的定義已經被模糊了,即使是日本,最近也將宅男分成軟派、硬派二種。前者是迷戀於女僕系列動漫的宅男,另一種則是沈迷於三C產品的宅男,後者甚至對軟派宅男感到十分不滿,還發起要驅逐軟派宅男的聲浪。 馬同學說,台灣的宅男常是指理工背景的學生或科學園區的宅男,儘管不善於人交際,但多半有不錯的薪資。像他這樣來自社會科學領域的宅男,幾乎可說是弱勢宅男。 李明璁表示,網路阿宅對社會感到的挫敗或無力感,社會大眾不應過度怪罪於宅男宅女的行為,反而更應該檢討究竟是社會出了什麼問題,讓年輕世代需要尋找遁逃的出口。原因可能是來自於經濟不景氣、就業挫折、人際關係或是教育體制而導致。 【2007/08/02 聯合晚報】
家長,試試切斷他金援 【聯合晚報╱記者戴安瑋/台北報導】 2007.08.02 03:12 pm 大學生掛網、畢業後窩在家裡,不肯就業的宅男愈來愈多。東吳大學心理諮商中心老師王佳玲憂心忡忡說,這種現象確實相當普遍,東吳大學每學期即會有一、二個學生就是每天掛在網路上,都快被學校退學的。各大學都有類似情形。 她認為最好的方法,是跟孩子共同面對,一起討論,共同尋求解決辦法,如果孩子最後還是沈迷,就要帶孩子就診。應觀察孩子沈迷網路的時間一旦超過3至6個月,應加以制止,必要時甚至可中斷孩子的金援,強迫孩子面對現實生活。 她說,網路虛擬世界迷人,但會讓孩子脫離現實,人際關係也會愈來愈疏離。最糟糕的是,她曾看過許多孩子,雖有能力但很自我,缺乏團隊精神,畢業後常是一個工作換一個工作,稍有不滿即辭職。 【2007/08/02 聯合晚報】
放任,反讓他沒羞恥心 【聯合晚報╱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2007.08.02 03:12 pm 宅男、腐女越來越多,這些寄居族不工作,也不交往異性朋友,家人看著這些「混吃等死」的孩子,心中又急又氣,與其對話也只能得到「沒有啊」、「不知道啊」等事不關己的冷漠反應。御宅族抽離社會,反而讓家人得了憂鬱症。 台安醫院身心科主任許正典指出,家長一開始不會給孩子太大壓力,但是時間飛逝,一下子三年五年就這樣過了,家長感覺越來越不對勁,也擔心自己終有一天老去,無法繼續供養孩子,因此煩惱的睡不著覺。 許正典說,宅男、腐女通常是獨生子女、么兒的,成長時備受呵護、寵愛,過度保護之下沒有自我負責的心理,也沒有羞恥心與廉恥心,寄居成慣無法改變。 他指出,御宅族通常生活型態不正常,他建議先從關懷生理健康,問問御宅族是否會因為生活型態而困擾,接著進行心理測驗,報告通常會指出具有內向、退縮、壓抑的特質。 【2007/08/02 聯合晚報】
如果你這樣‥小心囉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7.08.02 03:12 pm 上網成癮的問題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測量很難形成統一的標準,心理學家提供自我診斷網癮的參考如下: 1.上網已占據身心。 2.上網時間和頻率不斷增加。 3.不能上網時,感覺到煩躁不安、無所事事。 4.向家人隱瞞自己迷戀網路的程度。 5.每天上網超過4至5小時,連續一年以上。 6.把上網作為解脫痛苦的惟一方法。 7.在支付高額上網費用時感到後悔,但第二天依然忍不住要上網。 8.無法控制上網行動。 9.因長期迷戀網路導致睡眠紊亂、視力下降、食欲不振和營養不良。 調查顯示,初中一年級是網路成癮的「易發期」。「輕度網路成癮」對網路有所依賴,但程度較輕,在家長的提醒下可得以控制,對學習已經產生一定的影響。 到了「中度網路成癮」會明顯影響學業、經常曠課、社會交往明顯減少,並嚴重危害到生理健康。 「重度網路成癮」已屬病理性,一般表現為,如果不上網就會空虛,焦躁不安,易怒,喜歡一個人待在屋裡。 【2007/08/02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筆記: 「告別宅男」其實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果這是一件容易的事,就不會成為一個社會問題,也不值得我們寫一本書來談!) 在我們的書裡面,提出的策略是「生活美學」,希望能將一些生活美學的概念,透過書寫,傳達給宅男們。現在想起來,這個策略某種程度上可以算是很淺薄的藝術治療,想以美學的生活態度、帶有美學元素的生活方式,讓宅男注意到生活其實不必單調不變,而是能有更多的趣味。 生活真的可以不必一直黏在網路上。生活的樂趣正等待宅男來挖掘!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救救我兒子 老爸押著宅男來看病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2007.08.02 03:12 pm 驪歌聲歇,應屆大專院校畢業生離開校園已兩三個月,理應積極投入就業市場或繼續升學,但受到整體經濟環境影響,謀職不易,不少人選擇窩在家裡,住父母,吃父母,用父母,整天足不出戶,當個「御宅族」或賴家王老五。精神科醫師擔心,這些宅男若長期處於環境適應障礙下,不僅會逐漸出現身心症狀,未來更不易走入職場。 這個夏天,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楊聰財就碰到不少父母帶著孩子就診的個案,只因這些已走出大學校園的寶貝孩子,畢業後什麼事也不做,整天就窩在家裡上網玩遊戲,讓她們看得都煩。 這些被硬拉到醫院看診的大孩子幾乎都是男生,他們不斷抱怨,其實他們也不想待在家裡,但外面工作不好找,碰壁幾次後,只好先休息一陣子,等待時機再外出謀職。 就這樣,整天你看我、我看你,愈看是愈不順眼,親子關係降到冰點,三不五時就出現語言衝突,最後只有就醫一途。即便已到了診間,這些母子都還會互指對方的不是,把場面弄得很難看。至於為何少見賴家宅女來就醫,醫師也不明白。 楊聰財表示,這些賴家男多少有環境適應障礙,空有滿腦子想法,卻無從發揮,更就不了業,挫折感愈來愈大,最後乾脆選擇退縮到家庭這個最後的堡壘。問題是,他們在家幾乎什麼事也不做,整天就黏在電腦前,不是上網到處逛,就是上MSN找網友聊天,只有在用餐時間,才走出房門,匆匆扒幾口飯後,又躲回自己房間。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任蔡長哲表示,宅男的興起,並非一朝一夕,當「御宅族」一詞從日本傳到台灣,進而影響本地的社會文化後,多少讓國內年輕人受到「啟發」。該院精神職能治療科主任周美華就說,像醫院裡有不少職能治療人力職缺,但不少相關科系的大學畢業生卻寧可待在家裡,也不願外出工作。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家銘解釋,每個人成長過程中,只要到了青春期,就會出現心理學上所說的「分離-個體化時期」,急於掙脫家庭及父母的束縛,叛逆性十足,從此進入「青春叛逆期」或「青春風暴期」。 他認為,這些宅男在成長過程中,可能少了這段蛻變及焠煉,才會出現退縮、內向的人格特質,一旦碰到挫折,就不容易再跨出去,逐漸出現社交畏懼症,當然也不願多出工作。 楊聰財擔心這些年輕人窩在家裡愈久,就愈和社會脫節,也愈不容易進入職場;更何況,他們有可能出現煩躁、易怒等身心問題。若持續半年以上,更會惡化為廣泛的焦慮症,煩躁不安、脾氣暴躁、肌肉緊繃、睡不著覺及記憶力減退等症狀一一浮現,除自己受苦,家人也不好過。 【2007/08/02 聯合晚報】
他,台大碩士 宅到3天沒開口 【聯合晚報╱記者韓青秀/台北報導】 2007.08.02 03:12 pm 每天凌晨4、5時,早起運動的人們開始起床活絡經骨,就讀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的馬同學才離開電腦桌,準備上床睡覺。等到中午過後起床,他又坐在電腦前搜尋網路論壇,繼續和網路同好聊天。除了添購食物,馬同學可以整天不出門,他說自己曾有過三天沒和外人開口講話的記錄,最後打破自閉的原因是,到便利商店買食物時跟店員說了一句「謝謝!」 大學畢業已四年的馬同學,由於體重過重,他只當了12天的兵役,雖然曾進入研究機構擔任研究助理,但是他認為,白天上班的作息「嚴重妨礙了當宅男的生活」。因他下班後依然要在網路上待到凌晨2、3時才睡覺,導致上班時昏昏欲睡,即使清醒也是掛在網路論壇上。因此他決定告訴父母要報考研究所,辭掉工作、考上台大國發所,重回學生身分可以讓他專心當宅男。 馬同學說,雖然當了研究生,但是宅男生活習性不改,無法起床到學校上課,常常蹺課不見人影。同班同學都以為他在外兼差打工,但他卻都是待在家中睡覺和上網。這學期結束,馬同學缺席次數太多,必修課被教授當掉,成為班上唯一一個必修課被當的學生。 儘管家人對他的宅男行徑不滿,但越多的嘮叨只讓他越想窩在房間。馬同學經常連續幾天都窩在房間,不看電視也不出門,睡醒了就上網。他一天可以花五、六個小時在電器網路論壇上瀏覽。他說,雖然都是虛擬的網路世界,但他的網路好友很多,每次發言都風趣幽默,很受到網友歡迎,除了吃喝之外,所有生活費用都花在添購電器設備。 馬同學也承認,過度沈溺在網路世界的確對他身心造成影響。長期日夜顛倒,記憶力和注意力都有減弱,他自嘲「像動物被關在動物園裡」一樣,不過他卻自得其樂。 【2007/08/02 聯合晚報】
筆記: 之前訪問過一位自認為曾經是宅男的型男,他指出自己原本也很宅,但是因為感情的元素慢慢走出宅男的元素,開始在服裝上增加,也因為自己科系的關係,開始在生活中加入美學的元素。 看到這些新聞,想到之前不少訪問經驗,這些宅男往往對於自己的生活狀態其實不滿意,卻又沒有足夠的動力去改變。能夠改變的,往往都是在朋友帶領下,或是感情刺激下,才嘗試改變自己的生活形態。 想到當初在和ZEN討論這本書的讀者群時,ZEN想到會買這本書的,未必是宅男本身,反而會是希望擺脫宅男糾纏的女生,或是希望看到宅男改變的友人。不管如何,都希望我們的書在未來,能幫宅男思考到一些生活形態改變的可能性!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在感情上,你是推銷員?還是行銷高手? 你想當「藍白拖鞋」?還是「Nike球鞋」? 當我們試著把自己成是一種商品,可以在追求過程中歸納出兩種促銷商品的方式,第一種是「推銷」,第二種是「行銷」。 讀者可以檢驗自己的說話方式。推銷用的是一種較強迫式、直接的語言,挨家挨戶平鋪直敘地向客人兜售自己的商品,只賣功能,不賣氣氛。 但行銷卻是一種策略,透過市場調查、顧客心理、廣告包裝等手法來吸引顧客。在行銷概念裡,功能是必備的,但氣氛讓商品不只有功能的價值,還能帶出使用者的想像。就像穿上Air Jordan,就以為自己是麥可˙喬丹一樣! 宅男(與好人)往往只把自己當成是「推銷員」,讓自己只看得出「功能」,而沒有任何附加價值。而有魅力的男人,往往懂得包裝自己,讓自己除了基本功能之外,還多加了很多元素,讓人產生「情緒」與想像。 舉例來說,一天到晚送宵夜到女生宿舍的男生,就只具備送宵夜的功能,但是並不會再進一步引起女孩子的情緒反應,就像一雙「藍白拖鞋」,沒有任何附加的價值與想像。 但懂得行銷自己的男生,會想辦法讓約會的過程特別難忘,或是讓女孩子期待下次的約會,或是去想今天晚上這男生到底在對自己表達什麼?能這樣做的男性,才算得上是「Nike」! (摘自《告別宅男的十四堂課》書稿)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好人或是情人? 宅男本身並不是一個感情上的失敗者,而是生活上的退縮者,選擇了一種沒有品味的生活方式。而在感情上,常聽到宅男往往扮演著「好人」的角色,而不是「情人」! 好人與情人差別在哪裡?差別就在於好人把滿足對方的要求擺在第一位,情人把兩個人感情擺在第一位。 那什麼又叫做感情?其實並沒有一個完美的解釋來定義感情,但是以追求女性為目的來說,我們可以將感情定義為「對於雙方關係發展持續不斷的想像」,簡單地說,就是期待與對方與進一步的互動,對對方有更深刻的認識,或是想像更久遠的關係。 「好人」,往往只會讓人感激,但不會讓人感動。一旦被貼上了「好人」的標籤,就等於被宣告了「想像的終結」,女性已經對於你的表現沒有任何期待,認為你只會對他們好而已。 「情人」雖然也重視為對方付出,但卻把「互動」與「共同經營感情」擺在兩人關係中的第一順位。「不求回報」這種觀念就不會在情人腦裡出現,因為他們知道感情是互相的,只有單方付出的僅能稱為相思。 (摘自《告別宅男的十四堂課》書稿)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070711筆記45史上最扯約會 以下為真實事件,但為了當事人隱私,將人名與地名以化名處理。 M小姐與B先生任職於同樣一間中部的國小,兩人都相當熱心於教育工作,M小姐的外型與工作態度都讓B很傾心,B也一直向M表達自己對她的好感。M小姐總算在友人的鼓勵慫恿下願意和這位B約會。 既然答應了,M小姐問B要去哪裡?B說星期六晚上好像應該可以去夜店坐坐,但他沒去過。M小姐就想到一家自己與姊妹們常去的Lounge Bar,且還跟B講,如果感覺不錯,隔天還可以一起去郊外走走。兩個人約在晚餐過後的八點,地點在台中市水利大樓前。 畢竟是第一次約會,雖然在學校常碰面,M還是盛裝出席,服裝與化妝絕對都是水準之上。 M小姐準時到了水利大樓門口,也看到了B。不看還好,看了當場吐血。 B穿了一件爛爛的格子襯衫,搭一件已經變了色的打褶西裝褲,更經典的是他腳上穿的竟然竟然是………藍白拖! M小姐當場有點想走人的感覺,但礙於禮貌,還是硬著頭皮打了聲招呼。 B看到M當然是露出欣喜的表情,但還是嘀咕幾句:「妳怎麼穿得這麼慎重?」 因為碰面的時間有點早,夜店還沒開門。M小姐問B有沒有地方可以去先坐著一下,B說他完全不知道,於是兩個人就坐在水利大樓前有一搭沒一搭的。 一小段時間後,M看這樣也不是辦法,便提議去附近中友誠品書店坐坐。 進到誠品書店後,M小姐跟B說:「你可以去看自己想看的書啊!」 但B回答他並沒有想看的書,就這樣黏著M小姐在書店走。 誠品書店裡所有人也都看到有這麼一號穿著藍白拖台客風宅男,黏著一位正妹在誠品書店裡晃。 好不容易夜店開門,兩個人找到張燈光昏暗氣氛不錯的沙發座位。 沒想到這B先生竟一把跳上鋪上沙發,把沙發當床在睡。 還把腳掛在沙發把手上用腳掌晃著他的藍白拖。 M女制止了B,想說總要聊聊天,便提起出國旅遊到寮國吳哥窟玩的事! B回答:「你們這些想要出國的,都是崇洋媚外的人!」 眼看這話題聊不下去,M再講了個政治的議題。 B回答:只有少數服從多數,才是政治的王道。 M再問了個B他心目中的是最正,B回答「林志玲!」 M說:「這是大家講的,你心目中有沒有誰才最正的?」(擺明是在做球給B打) B回答:「因為大家都喜歡才叫正啊」 話不投機半句多,M終於放棄,決定把飲料與點心吃完就離開。 要結帳的時候,收銀機顯示共九百元。M小姐要掏錢出來,而B小小說他要請客,但還是接價來M掏出來的五百元鈔票。 B給服務生一張千元大鈔,店員找回了一百元。 這時,B跟M小姐講說:「我不找錢的!」 所以M小姐就這樣白白被B先生A走了五十塊! (一般來說,有風度的作法是,就算身上沒有五十元零錢,也應該把鈔票先給女生,然後說:「下次輪妳請我喝飲料!」) 事情演變至此,M已經氣急敗壞。 走出夜店後,隨口說聲再見就搭上計程車去找自己的姊妹訴苦去了! 隔天,B還打電話給M小姐問:「我們今天不是要去郊外走走嗎?」 M當場把電話掛斷…. PS:本文資料由新聞台「菜市場」台長「簡子」小姐提供,簡子台長於「菜市場」有一篇極為類似的文章,原因在於簡子在跟我講這個故事後,我先寫下,簡子台長後來也自己寫一篇,所以故事的情節幾乎都是一樣的!本文得到簡子台長同意引用與改寫和她的對話記錄,並無抄襲!特此澄清!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
070714我今天擁抱了一位愛滋病患 我今天擁抱了一位愛滋病患。 抱著他的感覺,並沒有任何不同,但我感覺到我體內的變化,從此之後我不再害怕。 Noah針對龍應台文化基金會與美國在台協會的愛滋病防治宣導活動寫了篇報導,專訪為了這次活動而邀請來的美國POZ雜誌總編輯蕾根.霍夫曼小姐,也探討了臺灣愛滋病患的處境。活動的高潮是在今天,蕾根小姐在月涵堂講述自己得到愛滋病及面對自己身為病患的心路歷程,會中也邀請臺灣關愛之家來講解臺灣愛滋病治療的現況與困境。 蕾根28歲的時候,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竟然會成為愛滋病患者,她不使用毒品,也只有單一男友(性伴侶),但在和男友唯二的不安全性行為(未戴保險套)過程中,感染了愛滋病。而她的當時的男友也不知道他自己也已經成為愛滋病帶原者。 如果像蕾根如此潔身自愛的女性,都有可能得到愛滋病,那我們都有可能在任何情況下得到,比方說輸血等,或是正常的性行為。 蕾根說道,她花了很大的力氣說服自己,站出來向世界宣告她是HIV帶原者,因為她知道接下來她要面對的可能是歧視與排擠,他有可能失去朋友與親人。但是蕾根應該有這樣的恐懼嗎?她犯了什麼錯應該活在這樣的恐懼中嗎? 或許你不知道,臺灣現在有近二十位的嬰幼兒,因為來自母親的垂直感染,成為愛滋寶寶。他們有的被父母遺棄,現在正由社服單位所收養。這些寶寶何罪之有?他們還沒有機會為自己的責任負責,就已經應該感染了愛滋病,並且終身的與藥物為伍,更要面對社會給予他們的壓力。這難道是也是他所應得的「報應」嗎? 愛滋病不是道德議題,而是健康議題。 愛滋病不會排斥病患,人才會排斥病患。 看著螢幕上宣導短片裡的愛滋寶寶,他們與志工們在海邊玩耍踩浪,我不懂人們為何要去排斥他們,要他們不曾犯過的錯誤去負責?不公平的不是老天,這是這個社會。 其實,我們都離愛滋病的威脅不遠。 我的一位家人,曾經在捷運車站裡被人用針頭刺傷,為此,家人跑去醫院檢查,擔心自己會得到愛滋病。在等待結果的五天禮拜裡,我看到他完全無法面對自己,更不敢踏出家門一步,只敢自己窩在家裡的角落想著不敢想的未來。那幾天裡,家裡的音樂是不可以停止的,他也吃不下飯。 我還記得當我陪看到檢查報告,證實他沒有得到感染時,他臉上的欣喜若狂的表情,也記得他離開診間說的第一句:「我好餓!帶我去吃飯!」 那曾是我距離愛滋病最接近的一次。我也記得哪幾天當中,我思考著如果我的家人得到愛滋病,我該怎麼辦?他還是我最愛的家人啊!難道我就不能把他當成一般人來看待嗎!最痛苦的是他,我為什麼不能站在他身旁握住他的手陪他一起面對呢? 事隔幾年,當我聽完蕾根小姐這場演講,我當下決定我要做一件事。 在活動結束後,我走向一位在會中向所有聽眾坦承他是HIV患者的藝術家,我問:潘先生,我可以跟你握個手嗎?我覺得你好勇敢!潘先生笑著把手伸出來跟我緊緊握著,他問我可不可以擁抱?我說當然可以!藉著我上前抱著他!像是抱著我的家人一樣! 這是我對愛滋病人的第一個擁抱。 這是這個社會需要的愛的抱抱! 臺灣關愛之家網頁 http://www.hhat.org/index_c.htm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上圖:淡水大稻埕碼頭 親水行程: 台北大稻埕碼頭搭乘渡輪到關渡 關渡搭捷運到淡水 淡水搭客運到三芝 回程改搭捷運
上圖:藍色公路之關渡大橋 藍色公路完成至今,不知道有多少人搭過渡輪從台北去淡水,但在這天渡輪上只有三個人,咖啡海、友人與一位腳踏車騎士。搭著渡輪,邊看著兩岸,也邊想著古人們正是順著這淡水河與基隆河將重要的物資送進台北,這條河與台北的繁華曾那麼息息相關。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070706筆記44~【書評】《瞧這些英國佬》&《把妹達人》 最近總算看完這兩本厚書,這兩本書加起來近一千頁,同一時間看兩本書,還真是不容易。 《瞧!這些英國佬》,作者即為人類學家,使用了人類學慣用的田野調查方法,來分析自己所屬的英格蘭社群,並提出對於英格蘭民族性的描述與分析。很多人說,這本書很好笑,對於英國人與一些人性的觀察點讓人捧腹,但對於同樣念人類學出身的咖啡海來說,這本書像是一本應用過去所學理論的書籍,不斷提醒我過去學習的人類學理論要怎麼用在觀察台灣這個社會。 我想,寫這樣一本以「宅男」為主題的書,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在應用我過去所學,使用田野工作的方法,記錄下我所看到的臺灣宅男現象。但掙扎的是,當寫得太學術性時,就會失去掉讀者;寫得太商業,又會失去掉我寫作的動力。這段時間中,我一直在這兩極中掙扎! 《把妹達人》雖然教的是把妹,但實際上講的卻是對於男人與女人的觀察,書中分析什麼是女性所好,也指出男性如何改變自己迎合女性的期待,藉此完成全壘打的目標。但就像書中講的,這本書教的是怎樣「把妹」而不是「經營感情」,看完之後還真有淡淡的空虛感。 某種程度上,這兩本書都在講同樣一件事,就是對於一個社會、一個族群的觀察。但因為出發點與立場的差異,寫出來的東西自然大相逕庭,《瞧!這些英國佬》走的是正統學術路線,用來諷刺英國人的行為舉止,而《把妹達人》則強調對於女性心理的掌握,完成上壘的目標。不管是哪一本書,都需要很深刻的觀察,才能寫出這些充滿力量的文字。我也期許,一方面自己對於宅男的觀察能夠有《瞧!這些英國佬》一樣的深度,同時也能提出像是《把妹達人》一樣有效的建議給宅男們! 這裡也要指出,這兩本書都透露著一個訊息:「有趣!來自於對世界的好奇!」不管是想要理解英國佬,還是想要成為把妹達人,都需要有一定的好奇心。而在我看來,好奇心也是決定是否為宅男的關鍵之一。當一個人對於外在世界失去了好奇、失去了探索的動力,自然也就「宅」在家裡。 反之,「好奇心」往往也是縮短人際距離的一個好方法。把自己對於異性觀察的不解之處向異性求教,比如說女性的服飾,性別的差異等,正是一個不錯的開啟話題技巧!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070702筆記~宅男網路影展之《戀愛吧!宅男》與《宅男衝衝衝》 《宅男衝衝衝》 http://www.im.tv/vlog/personal/842228/1966342 《戀愛吧!宅男》(上) http://www.im.tv/vlog/personal/241047/1883399 《戀愛吧!宅男》(下) http://www.im.tv/vlog/Personal/241047/1883789 咖啡海之前已經提供了不少跟宅男有關的短片,但隨著宅男的議題逐漸成熟,網路上以宅男為主題的影片創作也越來越多了!這些片子多半為學生的作業、畢業製作,或只是系活動拍好玩的片子,雖然看起來粗糙青澀,卻能聞到學生的熱血與活力。 比較這些影片的內容可以發現,這些影片大部分都是學生創作以校園生活為主要內容,講述宅男長得什麼樣子、過怎樣的生活、如何在把妹上嚴重受挫,最後搭配上宅男變身的對比畫面,但結局有沒有把到妹則是不一定。 從這次的兩部片《宅男衝衝衝》、《戀愛吧!宅男》已經可以看出,學生自行製作的宅男故事雖然在創意上已經有些突破,但是在攝影內容上仍受到技術程度與器材的限制,在編劇上有還有很多需要加強的地方。 《宅男衝衝衝》是一部典型的宅男變身片,但在片中加入了舞蹈的元素,算是新的點子。 《戀愛吧!宅男》是這一波宅男創作中最長的一部片,片長將近一個小時,也可以清楚看出導演與製作團對想加入偶像劇元素於其中,製作相當用心。但是也因為片子過長,以及器材、導演與編劇能力的受限,讓人在許多橋段中感覺到做作與沒有重點,但仍是最近宅男影片不錯的一部。 咖啡海認為,「宅男」只是校園故事的一部份,如果要拍出吸引人的片子,已經不能再把「宅」這件事當成唯一的主題,而應該把格局拉高拉大,讓更多的元素加入,才有可能跳脫現在的窠臼!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