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兩年了,這也是第二次回到台北,但這回感覺似乎強烈很多,台北似乎有很多小地方跟以前又不一樣了!我不知道台北是否是真的變了這麼多,還是因為我比去年又更加熟悉美國文化的緣故。   我熟悉的台大周圍,一些店面換新,更多咖啡店、義大利麵店與異國美食店,烘托起整個公館地區的異國風情。讓我印象更為深刻的,是水源市場與華山市場的更新改建。水源市場換上了全新的水藍色外牆,雖然和周圍的地景比較起來顯得突兀,但卻讓整個景觀充滿了生氣。華山市場二樓改建成美食廣場後,愛好「阜杭豆漿」的饕客有了相當舒適的用餐空間,也吸引更多的餐飲業者加入,相信者也會成為捷運善導寺站一帶最新最重要的飲食中心之一。   國父史蹟館,原本是國父來台時所下榻的梅園旅館,後來為了紀念闢為公園。過去好多年我很常經過,但總沒機會進去。但這回一路從捷運善導寺站走到台北當代藝術館,有機會經過這裡,便進去看看了。在喧鬧且車水馬龍的市中心,竟然有如此靜謐的日式空間,實在讓人驚艷! 台北轉運站,或稱為京九站,儼然也已成為台北車站一帶最新的購物娛樂空間。不僅台北各家客運有了新的轉運中心,來來往往的人潮所帶來的錢潮,也轉換成實際的經濟利益,以及最新的大型消費空間。世界精品品牌、中外美食,電影院,都讓一度沉寂的後火車站一帶,有了大大的復甦!   這是回台灣五天之內所看到、體驗到的。有更多的體驗再向大家報告!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兩天朋友正在為了遠在地球另一端的女朋友煩惱著,看著朋友為了女朋友的情緒問題而煩惱,也想起自己一些經驗,真的覺得遠距離戀愛真的需要有心經營。和自己的未婚妻是我到美國以後才決定在一起的,覺得自己很幸運的是,我談這場遠距離戀愛,是在兩人都進入而立之年以後。我們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的生活,儘管在情緒上卻都依賴對方很多,卻還是能有自己生活的重心。當然,偶爾因為想對方鬧鬧情緒脾氣是絕對有的,但雙方都很成熟地為對方著想,一起努力地經營這段感情,也讓這段感情最後能開花結果。加上,現在網路方便,skype, msn一開,就能講到話或看到對方,實在是相當方便。我也很難想像,上一代的留學生,沒有網路這玩意兒,怎麼可能僅靠書信與偶爾幾通的越洋電話,就可以維持遠距離的感情。
更幸運的是,今年再也不用忍受遠距離之苦了!這是最讓我開心的一件事!
心愛的人在地球另一端還在關心自己,是幸福!
心愛的人在身邊,是最幸福的事!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如果Youtube改變了當代人對於動態影像的視聽習慣,那Facebook與改變了Youtube影片的傳播模式。   觀察一下Facebook上最新動態的內容,大致上可以分為幾類,第一類是webgame資訊,誰又完了什麼遊戲,或是心理測驗,等著傳播。第二大類是個人的心情簡訊,碎碎唸幾句,讓自己的社群知道現在的心情。第三大類是網路上各種影片或是文字資訊。其中影片因為Youtube或是影音網站都與Facebook建立了分享機制,所以現在不論在何處看到了什麼有趣的影片,都可以輕鬆地點選「在facebook上分享」,把影片移到自己的臉書頁面上。  

Facebook還沒普及之前,Youtube的傳播模式主要依賴msn上與部落格上的分享。兩者相比之下,前者的是一對一的傳播,後者是一對無限的傳播。在msn上我們一次只能針對一個人做一次性的網址連結分享。但有了Facebook以後,網友可以直接將在Youtube上看到的精采短片,分享給自己的網路社群,不僅如此,在自己facebook看到別人分享的精采影片,也能直接在facebook上分享,大大加速了影片分享的速度。

 

我曾經在前面的文章講過,社群軟體讓每個人都建立起了一個以自己為中心的部落,或是社群網絡。這個社群網路在虛擬空間裡相互重疊,就像許許多多的圓散落在一個平面,但圓與圓之間都有交集,而這些交集將位置相對遙遠的中心連結了起來。而網路訊息,不管是文字還是影像,也都在這樣交疊的過程中,在社群間快速地散布開來。比方說之前小胖林育群在星光大道爆紅,很多網友分享影片的方式變已經從msn轉到facebook上,因為這樣一次可以對很多朋友分享,也有不少朋友會在影片下面點個「讚」,鼓勵分享。就這樣,小胖的影片可以快速地被不同的facebook使用者複製分享(甚至是複製貼上),成為個人社群裡的最hot話題。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學期總算在一片報告的追殺當中結束了。最後的兩三個禮拜、上台報告、會議、三篇期末報告,把我整的要死不活的。每天的睡眠大概都只有五個小時,對於一向每日需要七八個小時的咖啡海而言,實在是太痛苦了!過去這幾個禮拜,雖然還是每天上來報台看看,但總是提不起筆寫文章,反倒是每天都在Facebook上嘮叨兩三句,抒發一下自己的情緒。身邊不少朋友似乎也有這樣的傾向,生活中的瑣碎小事,他們寧願擺在facebook上,等到有一個較大的想法後,而且想要和較多的人分享,再擺上Blog。MSN, BLOG, Facebook可以說這是這十年來最重要的網路發明,就像現實聲中的資訊傳播有電話、報紙與雜誌,各自有各自的功能。MS這類的即時通訊軟體(包含ICQ, SKYPE),像是電話,了成為人和人之最直接的溝通工具。其實這也像是「極速版」的信件往來,但隨著速度增加,文字溝通的速度也更加生活口語化。BLOG成為每個人建立自己網路空間的必備工具,大部分的Blog結合了網誌與相簿的功能等,讓網友在網路上有一個空間向世界發聲,用文字與影像宣告自己的存在。Blog上的書寫,或是說逐漸要成為主流的書寫模式,是講部落格當成雜誌,Bloger用自己的角度寫一篇自己的想法或觀察。這些文章集結起來,也就像是雜誌的形式一樣,維持一定的篇幅與深度。從溝通的工具來說,如果說MSN表現的是個人性,而Blog是強調大眾性,那Facebook即是一種社群性的網路應用。身為人,除了有一對一對話和與世界溝通的需要外,也需要有小規模的社群性互動。人總是擔心自己講的話被誤解與誤用,尤其是在面對廣大網路鄉民;人有時候也只需要向一群朋友發發牢騷,未必需要有人認真回應,但只有有人以朋友的身分願意聆聽,自己也就覺得舒坦不少。在臉書上,我們總是可以選擇自己想講的話,用自己想要的方式,對著自己的社群碎碎唸。
臉書,加上其對於每個人動態消息的彙整,打開臉書就像打開一份不斷即時更新的報紙,每一個人的短語即像是每一篇報導的「聳動標題」。因為大家總是把情緒清楚地表現在兩三句話之間,整頁的動態消息也就成了個人版的水果日報,讓人有豐富的想像空間,如果對於標題有興趣,即可選擇要不要和下標題的人繼續互動下去,即便沒有互動,或祇是點給「讚」,也算知道了朋友的最新動態。
臉書的另外一個特性是讓每個人成為「媒體中心」。現在幾乎所有的新聞性網站、娛樂性網站,都會加上一個複製訊息到臉書上的選項,就連自己看到朋友在臉書上貼出自己有意思的新聞,也可以透過「分享」選項,轉貼到自己的臉書上。於是乎,每個人不僅在臉書上或是其他網路媒體上吸收到各種資訊,自己更化身成為主播或是主編,向自己的網路社群報導自己所收到的最新消息。一段有趣的影片,一篇感人的文章,都可以不斷透過這個機制在每一個不同中心卻又相互重疊的臉書「最新動態」裡,得到持續更新的生命力。舉個例子來說,小胖林育群的竄紅,除了影片本身被丟上Youtube外,透過Facebook的快速分享更加速了他為人知曉的速度。
臉書上的文字書寫與表現模式,也正改變部落格的生態。在Facebook之前,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人在部落格上碎碎念,尤其是不善書寫較長篇幅的網友,也把部落格當成是可以發嘮叨的地方。但當Facebook與其他微型網誌開始提供了這項功能,部落格的書寫正轉向篇幅較長的形式。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些好朋友最近紛紛將自己的部落格先擱著,跑去噗浪或是Facebook,包含我自己在內。原因無他,真的是因為太忙了的緣故,與其要認真寫一篇給廣大網路鄉民看的文章,倒不如寫個一兩句話,丟上噗浪或臉書,讓關心自己的朋友知道自己的近況。不然就是覺得無名或其他部落格太過公開,對於自己的隱私沒有保護,雖然臉書也未必真的安全,但對我身邊幾位網路美女來說,至少是杜絕網路騷擾的策略之一。目前咖啡海已經進入博士班二年級最後一個月了!接下來的幾個禮拜要完成三篇期末報告、協辦一場研討會、還有一個中國建築史期末考!手邊還要跑一些研究事務與雜事!雖然腦袋瓜裡已經有幾個ideas想寫在部落格上,但真找不出比較完整的時間靜下心來寫篇讓自己滿意的文章!希望這段日子趕快過去....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自己都注意到最近很少來這裡寫文章。隨然自己並非文枯思斷,但這一陣子比較忙,忙到沒有辦法好好經營這裡也是不爭的事實。功課的事、生活的事讓我一個頭兩個大。另外一些瑣碎的小事,或是歲歲唸的雜語,在facebook或MSN狀態上也都講過了,這裡也就沒把這裡當成情緒的發洩出口,反而想讓這裡的文章更精鍊些。或許這也是facebook這類社群網站所帶來的影響之一吧!當年我們正高呼部落格作為真正草根媒體誕生,現在卻在建立自己最熟悉的角落,把生活裡太過零碎的細節分享給最熟悉的朋友!這也證明一件事,即便在這最全球化的世界,我們還是努力在創造出自己最安全的角落,找到自己最合適的網路社群,找不到,那就自己創造一個吧!這幾天突然在網路上看到了「灌籃高手 十日後」的影片,作者井上雄彥用黑板話敘述全國大賽十日後,發生在各個角色上的點滴。這喚起了我不少回憶啊!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話說為了迎接本新聞台人氣最高美少女Alice回匹茲堡順便為她補慶生,特別選了一家西班牙菜餐廳Mallorca。會選擇西班牙菜除了是在「康熙來了」中得到的靈感外,也是因為有感於在美國美式料理與義式料理實在太容易吃到,已經沒有新鮮感,加上Alice才剛從台灣回來,應該不會再想吃亞洲料理的緣故。於是,在用google大神搜尋"Spanish Food, Pittsburgh"之後,便發現了這家開業於1991年,號稱匹茲堡最棒的西班牙菜餐廳。我並不是個對於西班牙菜有研究的人,但依照「康熙來了」節目裡的描述,大概的特色是在於能凸顯每一道主食材的特點,而不是讓人感覺一整桌只有一個味道。比方說,去美國常見的義大利餐廳,常都是奶油與番茄味蓋過了一切,但西班牙菜卻能讓食者感受到每一道菜食材本身的特性,而且能和其他菜不衝突。這天我們點了炸花枝圈、馬鈴薯烤蘑菇、西班牙海鮮燉飯、烤春雞、白酒燉羊小排等。整體來說,這家餐廳口味上、服務上都是一等一的好,價錢更是平價等級,難怪能從1991年開到現在每天晚上都還是高朋滿座,需要先訂位才能有個好位子,就連我一跟我的Partner提到西班牙餐廳,她立刻就知道我們要來這家餐廳,可見這家餐廳在匹茲堡美食地圖中是不可缺少的一角啊。 不得不大推一下這馬鈴薯烤蘑菇。除了馬鈴薯與蘑菇味道充分融合之外,盤底的橄欖油因為已經融入了蔬菜、馬鈴薯與蘑菇的精華,拿麵包來沾著吃真是好吃到快掉眼淚。來到西班牙菜餐廳當然要點西班牙海鮮燉飯啦!雖然沒有邁阿密吃到的那麼驚人(可能因為匹茲堡沒有新鮮海鮮的關係!),但還是相當美味可口,每項食材的味道都有釋放出來且讓米飯吸收,是一道海味滿滿的佳餚。 烤雞胸肉填波菜、葡萄乾與松子。這也是讓我驚豔的一道好菜,沒想到雞胸肉可以在維持不柴的條件下,還能與其他食菜完全結合。
西班牙烤鴨。當天的特餐之一,用了相當多的香料,也是相當美味的料理。但跟中式烤鴨相比,肉質偏柴,油脂沒有很豐富。 白酒燉羊肉。希望我沒記錯菜名,這也是當天的特餐之一,同樣沒出現在菜單上。味道很特別,但一點都沒有羊騷味。沒辦法,在匹茲堡很難吃到鴨肉與羊肉,難得大家一起分攤,一定要吃一下的! 烤布丁 布丁提拉米蘇嚴格說來,這家餐廳的甜點真的沒有前菜與主菜那麼出色,布丁與烤布丁對台灣人來說都太甜了,但是還是建議大家嘗試一下一定要嘗試一下提拉米蘇!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在美國連鎖餐廳不光指麥當勞一類的速食店,更有很多類似Fridays, Applebees這一類的餐廳,這類餐廳常發展成與酒吧結合提供啤酒,也在市內懸上幾台液晶電視,播放著運動比賽。口味上,除了大家所熟悉的美式漢堡,其實還有很多牛排館、義大利菜也都發展成類似的連鎖餐廳,在全美各地提供服務。對我來說,這類餐廳雖然經過中央廚房的品管,味道上有一定的味道水準,但總嫌得有些「匠氣」,到哪裡的味道都一樣,較吃不出廚師的匠心獨慧或是一個地方區域的特色。可是,反過來講,面對一堆讓人生氣的地雷,這類連鎖餐廳至少還保證了味道上的可口,省了我對自己發脾氣。Olive Garden與Outback便是最近嘗試的兩家連鎖餐廳。Olive Garden是一家連鎖義大利菜餐廳,不需多講,義大利麵與披薩便是這家的招牌,當然這家餐廳也隨著美國人愛吃燒烤的個性提供烤肉菜單,同時還有無限量供應的沙拉。我們點的青蔥雞肉起士披薩、海鮮義大利麵、燒烤,每一道菜味道都很到味,海鮮的鮮味、披薩裡雞肉與青蔥的相呼應以及烤肉盤裡恰到好處的牛肉與雞肉,都讓我很享受。
 Outback是一家分店開到台灣的連鎖美式牛排館,在嘗試台北圓環分店覺得相當失望,上菜過慢、肉烤得過熟、服務不周等問題,都讓我對這家餐廳印象很不好。來到美國之後,看到Outback過去的話印象讓我很提不起勁走進去。這回在逛完outlet之後,一行人決定在outlet附近的Outback用晚餐,雖然心中有些不願,但還是決定再給這家餐廳一個機會,畢竟總部在美國,味道與服務應該會比台灣的好。果不其然,這家Outback在味道上勝過台灣分店太多,服務上更是周到,我們的服務員相當親切,也很仔細聆聽我們的需要,各方面都讓我對這家餐廳徹底改觀。同行的有五人,一共點了洋蔥花、沙朗牛排、烤蝦沙拉與田園義大利麵。特別推薦這家店提供的黑麥麵包,一上桌熱騰騰的冒氣讓我食指大動,搭配奶油真是好吃到不行。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題
儘管我們早就有了默契,也已經定好了時間表、訂好了喜宴的場地,仍然缺了那最重要的一句:「妳願意嫁給我嗎?」所以,在經過將近一個月的計畫,趁著妳來到美國看我,我終於在計畫下向妳求了婚,而妳也終於回應我,說了魔法般的三個字:「我願意!」這三個字真的有魔法,突然感覺到我們彼此的未來從此重疊了起來,心中也跟著越來越踏實。
這幾天我們一起找尋未來合適的房子、計畫未來的生活,也分享回顧著交往至今很多的點點滴滴。這或許是我最幸福的時刻,但我相信未來我會越來越幸福,我會讓妳越來越幸福,我們會一起越來越幸福。因為,如果我說我愛妳,就是要給妳一輩子幸福的承諾。謝謝妳給了我讓這承諾實現的機會。娃娃,我愛妳!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如果facebook缺少了微網誌型態的網路服務,是否還能有這樣大的吸引力?
在網路上發表生活感想早已不是新鮮事,但並非每個網路使用者都以當部落客為職志,不少人也只習慣偶爾碎碎唸一下。要每一個網路使用者三不五時就寫一長篇大論證明自己在那虛擬世界的存在似乎是太為強人所難,於是乎,微網誌的誕生滿足了每個人口語上碎碎念的需要,透過twitter, 噗浪等,就能讓大家知道此時此刻我正在嘀咕什麼。這樣的一個設計並不強求別人的回應,卻滿足了發言者對於自我想像的投射,讓發言者認為他透過了這樣一個機制維持了和朋友之間的互動,而且這個互動式以他自己為中心。
原以為MSN已經幫助每一個網路使用者建立起以自己為中心的網路部落圖騰柱,但現在facebook更進一部把一整個自我中心部落搬到自己眼前的電腦螢幕上,讓每個人就像是網路部落裡的酋長一樣,看著自己部落子民的生活,決定要怎麼跟他們互動。他們要種菜,搞幫派,都在酋長的眼下。他們想要跟酋長互動,可以傳訊息到酋長的信箱。他們也能聽到酋長在講些什麼,嘀咕些什麼。網路部落就是這樣,每個人都是酋長的同時,也都想像每個人都是自己部落裡的子民。一句話或許很短,但一句句累積起來,就會是一篇精采的故事。一句話或許孤單,但有了眾人的回應,也能成為精采的劇本對白。Facebook在我看來,除了強於透過各種方式建立社群關係,更強於讓每個人的個人首頁成為他自己的部落。在這個部落裡,碎碎念就是最棒的社交方式,透過碎碎念,現實壓力有了出口,也讓這個部落越來越有符碼深度、越來越壯大。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