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實是已經開了三年多的店,而且就開在台電大樓對面,明明就在我的生活領域,娃娃還跟我提了好幾遍,但總是提不起興趣走進。在喜酒的前一天晚上,想說為了隔天的大戰準備好體力,想要好好大快朵頤好好犒賞自己,卻又不想踩地雷到新開的西餐館,曾經嚐過一平安好味道的老婆便建議來嘗試一下。一進門,老闆就熱情的招呼我們。在把菜單交給服務員後,老闆還特定走出表示擔心我們點太多吃不完,建議我們把內容調整一下成如下:日式和鴨、鯖魚與蘑菇炊飯  小菜  老婆點的碳烤鯖魚。鯖魚皮下的油脂非常豐富,烤過之後的香氣十足。 和鴨料理。沒錯!這盤料理就是這麼少,尤其擺在一個大盤子上,更顯得孤獨。但老闆酪梨下得巧妙,讓蔬菜炒和鴨的味道又再多了層乳化的效果。和鴨本身本身的肉質彈性好,油脂也相當豐富。只可惜價錢略高了些。蘑菇炊飯。這道非常的香,吃下去後,會從喉鼻回冒出蘑菇的香氣,大推! 在餐後,我和娃娃向老闆提到隔天要喜酒的事,老闆還特地拿出自己的日本酒招待我們,讓我們倍感溫馨。對我來說,「一平安」賣的不光是色香味俱全,還賣老闆對於料理的熱情與對服務的熱忱,雖然價錢貴了些,但口味與服務都會讓你感到大大的滿足。一平安地址: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277號(台電大樓對面)電話: 02-2369-8661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996年的一個新聞事件,造就了電影《九降風》與九把刀的小說《精準的失控》。 

2008年,因為忙著出國,我錯過了《九降風》,後來聽說這部電影也預告著台灣電影的復甦。 2010年,我按照慣例,在機場買了一本九把刀的新小說,《精準的失控》講得是時空穿越的故事。 這部電影與這本書有什麼關係嗎?如兩部作品都在講1996, 1997年的職棒簽賭事件。

不過,下文有雷,如果你還沒有讀過《精準的失控》,還沒機會看電影《九降風》,如果想保留欣賞的樂趣,我可以等你先看完小說再來讀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覺結構》張小虹 聯合文學 2005沒有一位作家或學者能像張小虹一樣能把嚴肅的學術論文寫得像唱歌一樣,節奏韻律盡在字裡行間!第一次知道張小虹是在中國時報的三少四壯集裡,那時還僅是大學生,已經不記得那時讀了些什麼,卻對這位作家的用詞遣字感到有趣,但說不出原因。再進一步認識她是在誠品講堂劉維公老師的演講上,劉老師在講堂上介紹張小虹的《絕對衣性戀》當做例子來論述台灣風格社會的成形,這才讓我起心動念去找書來看。說也奇特,一位外文系教授,竟然在中文文字上的書寫那麼揮灑自如,每每能將枯燥的學術議題結合獨具慧心的觀察與文字運用,讓學術論文不再是學術論文,更像是跟著節奏讀詩,在巧妙的文字安排裡心領神會。  《感覺結構》,既是感覺?又何來結構之有?誰能名感覺之狀?誰又能在色聲香味觸之間跨越學術與文學的界線?張小虹驚人的是,能讓你在讀文字的同時,跟著她讓舌喉重複、疾走、旋轉、起伏,然後在兩幅身體之間用文字搭起橋樑,讓人走進她的眼耳鼻舌身意!跟著她的聰耳走進紐約金豐大酒樓,隨著她凝視張國榮的亦男亦女亦生亦死,伴著她手撫葉錦添織出的時代的容顏。從出國前幾年到現在,一直都跟著中研院「物與身體感」研究群參詳著如何觀察又如何論述文化中的感官經驗,學者們關注的題目從「普洱茶的陳韻」談到「馨香禱祝」,也從「驚恐」的身體反應,論到道家的「修行」。雖然主論調仍不脫「文化建構感官」與「感官建構文化」的辯證,但從人類學界過去只注重社會結構或是政治、經濟、宗教與親屬四大分科,走上追尋與報導人,也讓讀者「感同身受」,卻是大大的躍進。只是,學術論文總是深澀,即便寫出一篇在學界頗有份量的論文,讀者仍然是相同領域的那群。而張小虹之奇便是在於能讓學術理論深入淺出,把學術術語轉換成熟悉的成語,讓每個讀者都能透過她的短文踏入學術的殿堂。反之,學術也因她入世,用結構主義拆解《臥虎藏龍》與《英雄》,用心理分析解張國榮面相,考周杰倫「葉惠美」專輯以父之名的古。跟著張小虹走,學術不再束之高閣,跟著張小虹看,流行娛樂也別有洞天。讀張小虹要欣賞她能夠讓中文文句都可以輕易地翻譯成英文,斷句,標點都下得讓文章不只有韻律,還更有條理。這或許是英美文學訓練之功,張小虹的文字在表點符號之間沒有贅字,更帶有清楚的意義。曾嘗試想要把她的文章翻譯成英文,沒想到即便連成語都能在她的鋪排之下找到翻譯的方向。讀張小虹是要唸出聲的,才能體會她玩字弄句的功夫。容我引用她一段描寫電影《臥虎藏龍》的小段: 「杭州玉女泉的竹林美,光影氣流,枝葉婆娑,而翠林綠梢上穿梭飄動的兩個人更美,人影翻飛、陰柔纏綿。這兩個人地面上硬橋硬馬地大不夠,還要飛上清軟柔韌得的竹梢筆劃,這鄉玉樹臨風卻心亂如麻,那廂臉紅氣喘春衫薄。李安的電影向來情慾壓抑,但往往都是越壓抑越曲折,越曲折越美麗,結果倒是讓竹林追逐的這段戲,比起任何露骨床戲都要來得情慾挑逗,用飛行的動能與速度,帶出欲力、夢境與潛意識的流動,交織成武德、武術、情義與情慾的豐富表面張力。」 還特別要注意她引號的運用。在第一百一十一頁,她評了「英雄」: 「而《英雄》裡的顏色是不會『上身』,只會『上昇』,在物質肉深不停留戀棧,直接抽象拔昇到概念象徵,演員反到成了『掉掛』美麗色布的人模道具。」 音韻於張小虹的文章,都牽著深織的文化意念,她彷彿像是李維史陀附身,又像是羅蘭巴特附體,用最西方的理論挖掘出東方文化最深層的結構。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台灣補教界二王一后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讓談話節目「王牌大間諜」也趁著新聞熱度邀請幾位補教界的天王上節目,代表數學補救教學的「陳立」,正是我高中時期的數學補習老師,只是沒想到當時給人嚴肅印象的老師,在螢幕上卻像個浪漫的藝術家。高中畢業已經十四個年頭,如果當時陳立已近四十,現在算起來年紀也不小。或許現在的他已經不用當初需要在南陽街裡和沈赫哲、何明與王啟明廝殺,也或許當年的開疆闢土壓抑了心中的情懷,面對人生眼前的六十大關,才恍然大悟自己心中的浪漫未竟,所以留起頭髮蓄起鬍子,圓心中的青春。
高中時唸補校,傍晚五點開始上課,白天才是補習的時間,也因為這個時段特殊,陳立還有李奇(英文老師)才有時間親自來教。沒有補習的日子,陳立老師也好心的開放教室讓我們自習,在那段三年裡,白天到陳立自習成為我每天的例行事務。一早趕著火車到台北火車站,同一班車的小學同學,換公車到北一女上課,我則走過天橋轉到南洋街,搭上電梯到壽德大樓十五樓。
壽德大樓十五樓,在哪裡我做過陳立與賴世雄的板哥。何謂板哥?便是幫著老師擦黑板的帥哥!
補習班的時間以秒計費,在不浪費學生一分錢的原則下,板哥成為補習班講台上不可或缺的龍套。尤其王牌老師講課可是三間教室同步連線,鏡頭跟著老師移動一邊現場立即實況轉播,一邊也錄影留給需要補課的同學,而在鏡頭外的黑板便是板哥工作的小區。那也是賺零用錢的好方法,擦黑板的同時還可以聽著老師再次複習數學進度,或是講解英文考卷,實在是一舉多得的好工作。在教學的現場,舞台上的龍套就像是陳漢典也有粉絲一樣,板哥也能吸引到不少女生的注意,請老師傳紙條給板哥,成了課堂上的調劑。只是陳立老師總是把這類紙條攔截下來,還略帶嚴肅地講了學生一頓,告訴她們補習費背後是爸媽的血汗。我和其他版哥卻總是抱怨,為何就是拿不到粉絲的紙條,那怕一張也好,也夠我在後來的人生炫耀。
不想忘的還有高一時和北一補同學的那段曖昧,雖然沒有結果,卻改變了我許多。我才知道原來我有美術上的小天份,還能拿起鉛筆畫素描,因為年輕所以任性,中間斷了幾年聯絡,後來連絡上才知道她已經移民美國,當年畫來送給她的畫冊,是青澀的紀錄。
高中畢業後,幾乎沒有再回去過壽德大樓。但經過的時候,總會抬頭仰望一下,數一下十五樓在哪裡,我不在哪裡,那裡曾有我的青春,現在還在哪裡的陳立,築著他晚來的浪漫。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帶著老婆回到美國已經有三個禮拜多,跟去年與前年同時間相比,心境上真的差距很大。
前年帶著感情上遺憾飛到了美國,但兩年後遺憾彌補了,也把老婆帶來了美國,心中的感受不可同日而語。
今天剛和太太過了情人節,這應該是咖啡海少數幾次過情人節吧!一直以為我因為當時年紀小不懂事而受了詛咒,從談戀愛開始幾乎沒有和女朋友一起度過情人節,即便在台灣已經有兩個情人節可以過!每年二月十四和七夕不是因為在情人節分手,不然就是因為工作或當兵和情人分隔兩地,我實在不得不相信我被詛咒的命運。
100816 七夕@Fuel and Fuddle100816 七夕@Fuel and Fuddle100816 七夕@Fuel and Fuddle100816 七夕@Fuel and Fuddle也或許這個詛咒還應驗著!畢竟我這回是和太太一起過情人節!不是和女朋友!
不過老婆也是一輩子的情人啊!
就當我這魔咒終於打破了啊!Fuel and Fuddle雖然不是什麼高級餐廳,但一個窯燒Pizza,一分肋排,加上我最愛的老婆!
這是我最棒的一個情人節!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一直很喜歡小劇場的空間感,咖啡海的天堂左邊這張咖啡海的獨照,就是在「牯嶺街」小劇場拍的。去年去北京的時候,也順邊參在中央戲劇學院旁邊的小劇場,欣賞朋友的唐卡畫師紀錄片首映。我還記得,整個空間被切分為二,一邊是拿來放映片子咖啡座,一邊就是小劇場。屋頂天窗撒下的自然光,投在小劇場中央的舞台上,兩名舞者正在旋轉他們的身體排練著,那是ㄧ幅我不會忘記的畫面。六月的時候,和娃娃跑了一趟淡水,不是去欣賞淡水美景,而是到竹圍工作室欣賞「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的舞蹈作品「蔓流」。「蔓流」是齣不錯的作品,以生態環保為主題的舞蹈,在這個接近2012的年代裡,頗能得到共鳴。但小劇場的空間,更讓我感動興奮。一直以來,總覺得小劇場總是充滿著生命力、活力、創意與機會,沒有大舞台的匠氣與貴氣凌人,是讓人更易接受且享受的空間。尤其,竹圍工作室是由兩位陶藝家所創造出來的空間,為的只是要給新生代藝術工作者有更好的環境,更多的機會。在這樣的空間裡,欣賞年輕舞者們的創作,感覺台灣的藝術文化其實很堅韌,雖然大環境不好,但仍有很多有心人在灌溉。根紮得實,才能開出好花!100612蔓流與竹圍工作室100612蔓流與竹圍工作室100612蔓流與竹圍工作室100612蔓流與竹圍工作室以下是竹圍工作室的官網網址和簡介,相信喜歡藝術的朋友們,一定會喜歡哪裡!竹圍工作室 The Bamboo Curtain Studio http://www.bambooculture.com/BCS/about%20us-history.html竹圍工作室離台北市中心大約25分鐘車程,但離捷運竹圍車站只有400公尺左右。工作室的現址原為一座供飼料工廠試驗用的雞寮,但自從政府將部分土地徵收為淡水捷運線用地,使工廠和實驗室一分為二之後,此地就只剩下幾幢老舊的廢棄建築。1995年,在竹圍工作室負責人蕭麗虹和二位陶藝家陳正勳﹑范姜明道等三人的努力下,變身為藝術家工作室以及另類的展演空間。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一切都很趕很急的狀況下,回到了匹茲堡。
這回,我帶著我新婚的老婆一起回來,我們搬進了新租的一房一廳公寓,開始了新的生活。這似乎是我三十二歲夏天最重要的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回憶。建立了一個新的家,而不再是和別人分享一個公寓。公證結婚後,趕著去大陸出田野工作。從大陸回來後,趕著拍婚紗,又趕著準備喜宴。喜宴結束後,又趕著收拾東西,帶著老婆回到美國。
一整個夏天的快板節奏,總算在回到匹茲堡後,算是畫上了休止符。下一個章節又會是什麼?接下來要忙資格考、十月份研討會、助教工作。
如果我的人生不忙?我還會是我嗎?Angel (我和娃娃的貓)坐在窗台往外望著,夏蟬還在沒完沒了的吵。新家的一切慢慢就緒,接下來,我和娃娃都要一起面對新的人生。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我不要拍婚紗照,滿街的婚紗照都一模一樣,真的要的話,找一本喜歡的把我們的頭key上去就好了!」娃娃是這樣說的。研究所時期和當兵階段讀完了"Framing the Bride",這一本美國人類學家寫關於台灣婚紗產業的民族誌後,就想像過自己如果跟著老婆拍婚紗照,會是什麼樣的狀況。所以當我聽到娃娃不想拍的時候,心中其實有不少的失落,但想到自己如果拍出跟別人一模一樣沒創意的作品,大概未來也不會再拿出來看,所以一度決定放棄拍婚紗照的想法。但心中實在不想放棄這個看到娃娃另外一面的機會,也希望能夠趁機做田野參與觀察,所以好說歹說,總算說服娃娃點頭答應拍攝。在和娃娃溝通過之後,我們決定如果要拍,就要拍對自己有意義的相片,要和別人都不一樣。挑選到愛國東路上的「艾葳」,應該說是巧合。如果不是當天在逛挑婚紗店前還吵架,如果不是拖到九點以後才開始逛進一家婚紗店,如果不是愛國東路上其他店家都吸引不了我們走進,如果不是九點半以後才走進「艾葳」,如果不是「艾葳」能拿出一些符合我們期待的樣本,如果不是「艾葳」的副理Lisa給了我們真的很不錯的價錢,今天這些婚紗照不可能出爐!「劇照、時尚、王家衛」是當時的關鍵字,希望能拍得有「花樣年華」的豐富的色彩、也希望有「2046」裡豐富的情緒。和攝影師溝通時,攝影師似乎也頗能認同我們的想法,畢竟天天在攝氏33度以上高溫豔陽下上山下海,還要叫新人對著沒有感覺的場景擺出幸福的樣子,實在是難為攝影師也難為新人。我和娃娃一開始是想選一家「異國超市」做背景,但後來實在是太難借所以放棄了這個點子。
第二個想法是要拍台北市美食地圖,畢竟我們倆都是愛吃的人,出去約會大概也都在找好料,所以我們選擇了我們最有感覺的溫州街,因為那裡有我們最常去的幾家餐廳,再加上我們在台大認識時分別工作的「洞洞館」與「音樂所」,相信在這些有我們的故事的場景裡,能拍出我們想要的style、我們期待的畫面。但拍出來的結果好像比較接近周星馳的搞笑電影....
我娘子的觀音照、我們在各家餐廳裡玩的搞笑畫面,我欲蓋彌彰的黑眼圈與額外加上的眼線,應該顛覆了不少婚紗照的公式,也會讓不少朋友跌破眼鏡吧。(抱歉啊!我實在是不習慣把我的正面照擺在部落格上,就請允許我只用這三張相片和大家分享,但相信新娘的美麗應該很滋補大家的眼睛...)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廣州田野番外篇

 

在田野工作中與旅行過程裡,「文化震驚」(cultural shock)往往是最有趣的部份。人類學家用文化震驚來找尋異文化和人類學者原生文化的差異性,進而去探索差異的來源,並且分析該文化表徵對於當地人意義。這回的田野裡,從廣州到海豐縣的路上看到了不少讓我印象深刻的畫面。

「贛爆」! 來自江西的油罐車…..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味道總是能形成一幅地圖,構築我對於一個地方的認識,而當某家餐廳停業關門,記憶裡的味道地圖也隨之得重新繪製。這回回到台北,總想著去年暑假時嚐試過的幾家餐廳,尤其是「紅魔王麻辣香鍋」與「Palace 桃」這兩家好店,一心期待著能在今年夏天再次品嚐去年吃過的美味。但不知什麼原因,可能是東區的競爭太過激烈,這兩家餐廳都已經歇業,原址也改成了新的店面。景物已改,味道已逝,這實在是不勝唏噓的事!幾年前,我很喜歡的另外一家在市民大道上賣「貴州菜」的餐廳,也是在兩年之內就收了,現在在台北想吃貴州菜也變得很難。
其實台北市的餐飲產業,尤其是幾個一級戰區,要能存活下來實在不容易,如果不是老闆已經把空間買下,或是房東自己出來經營餐飲業,不然很少有餐廳能夠在如此高壓的狀況下存活。於是乎,存活下來的往往比較貼近大眾口味,一些比較獨特的、比較需要花時間欣賞的口味,就容易被排擠了。或是,能夠留下來的往往變成事背後有大財團、大金主支持的餐廳,這樣才有辦法面對龐大的房租與資金壓力,用金錢殺出一條血路。再者,就是台灣的餐飲市場近年來也已經被「鍋」業所淹沒,大概新開的餐廳中,十家裡面有三家開鍋,另外幾家賣燒肉或韓國料理。這可能與鍋類餐廳的技術門檻相對較低,店家可以專心在食材品質上,有相對應的關係。我並非說「鍋」不好,但當選擇越來越類似,競爭越來越激烈,店家轉以削價砍品質的方式來競爭,這對於台灣的消費者來說也絕非好事。當然,消費者的口味也決定了市場的樣貌,可能整體消費者本身對於異國料理,或是創意菜色的嘗試意願還沒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來支撐這樣的市場吧!特別的味道總會築起特別的記憶,我希望有一個有獨特風味的台北,讓我能不斷積累起我對這城市特殊的情感!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