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v 18 Sat 2006 10:59
061118你有多少朋友離婚了?
061118你有多少朋友離婚了? 好朋友F最近和她的先生離婚了,離婚的理由在於她感受不到男方結婚後對於感情的經營,沒有一個「家」的感覺。F現在才26歲,沒有小孩,讓她更容易決定走出婚姻的不圓滿,寧願選擇更開闊的天空。我之前還虧她說,「我紅包都付了ㄟ!」F則語帶後悔地說,當初真的是想婚頭了,眼睛瞎了,才會一頭栽進去。關於整個離婚的過程,我都只聽到單方面的說法,所以無法下定論到底誰對誰錯,但是身為朋友,總得站在朋友的立場,幫F講些話,給她些鼓勵。 其實F並不是我第一位離婚的朋友。幾年前,一位和我不甚熟的國中同學T待了老婆與剛出生的女兒來參加同學會,當場所有同學嚇到,無法相信這位同學竟然這麼早就進入家庭。一年後,我在巷角的書店看到他,順便問候一下T的家庭狀況,T說他已經離婚好幾個月了,現在孩子給老婆在帶。 過了25歲,紅色炸彈變成一種特殊的生命記錄。每年都會算算今年又接到幾張,雖然哀嘆荷包的消瘦,卻還是滿心歡喜地看到朋友們建立起幸福的家庭,開始進入不一樣的人生階段。喜宴上,朋友間也相互關心對方何時告別獨身生活,好提撥明年度的紅包預算。 曾幾何時,計算的對象不再僅是身邊多少朋友告別單身,而是計算有多少個朋友恢復單身。離婚的理由可能千奇或是百怪。但聽到這種消息總令人欷噓,一方面幫朋友抱怨不堪的回憶,也更加質疑承諾的不長久。聚會上,甚至不知道該不該對朋友說聲「恭喜」,總覺得這兩個字是用在喜悅的場合,對這種人生的大變表示恭賀,實在讓人不慣。 跟娘談起這回事,娘的反應出乎我意料外地支持我朋友F的決定。「不合,就早分了吧!」原本以為娘會站在維持婚姻承諾的這一方,但娘想的是,既然已經只能看到對方的負面,這個關係又何必維持呢?既然沒有孩子,乾脆好聚好散吧!娘的觀念比我想像前衛多了。 「沒有結過婚的人,不懂得妥協(compromise)。」我的加拿大老師說過這樣一句話。但我更質疑的是,妥協跟這個現代社會所主張的個人主義其實是相對立的,甚至,許多現代人的愛情觀念裡,也認為看到對方獨一無二之處,感情才有其價值,這與婚姻中妥協的課題絕對是相違背地。 想起某篇部落格上看到的文章。文裡,阿媽對著孫女說了這樣幾句話:「你們年輕人總是要愛到極限才要跟對方結婚,我跟你阿公則是結婚後才開始相愛,所以才會越來越愛,感情一天比一天好。」這話讓我開始質疑,在這自由戀愛的年代理,我們卻是可能最不懂愛的世代。 在數著身邊朋友一一離婚的同時,我想著婚姻的目的,也質疑自己懂不懂愛。
- Nov 16 Thu 2006 14:53
061116那個瘋狂看電影的年代
061116那個瘋狂看電影的年代 晚上約了位網友要訪問,是位影評界的新秀。準備的過程中,記憶被拉回研究所時期那段瘋狂看電影的日子。 那三年半研究所的時間裡,不知有多少個小時是在大世紀戲院過的。 對於一個窮研究生來說,八十塊錢能看到兩三部片,真的很划算。常常就旁邊巷子先買了個胡椒餅,再去全家買包速纖或礦泉水,就能躲進電影院消磨一整個下午,慰勞被原文書操翻的疲憊身心。 報告被電,心情不好,去看電影。 文章寫的不錯,心情很好,去看電影。 考試前或是交報告前的焚膏繼晷,跟自己講說,再撐一下,考完就可以去看電影看個爽。 印象最深的卻不是哪幾部電影,而是上廁所時看到的放映室。像是《新天堂樂園》裡的小男孩一樣,彷彿找到照亮世界的光源,靜靜地在暗室裡投射神話般的影像在碩大布幕上。樓外即是羅斯福路的車水馬龍,樓內卻是光點上演故事,意識的異次元。
- Nov 13 Mon 2006 09:53
061113關於前篇文章的一些想法
061113關於前篇文章的一些想法 不能否認的是上禮拜心情的確有受到新聞台一些留言的影響,讓我頓時對寫作充滿了一些無奈。 我不能也不會去否認我身為外省人的血脈背景,但我積極地想要融入這個社會,學習台語,學習欣賞台灣本土文化,但這不代表我因此而忽略了我本身的出身背影,因為我相信多元文化的衝擊才能激發出新的創意與方向。我也一直以為,台灣文化的美是來自於其擁有特殊的包容力,對於不同的意見能夠尊重吸收,這是台灣民主的驕傲,也是台灣與對岸最大的差異。 不敢說自己完全中立,但是我希望這個新聞台給人的感覺不要有這麼強的政治氛圍,所以我在每篇跟政治有關的文章中,很少提及我自己的政治立場,而是去分析我所看到的一些現象,試著找出這些現象背後的脈絡以及意義。我認為,與其在這裡打口水戰為自己的政治信念辯護,但不如戳破一些假象、找出背後的原因來得實際的多。「扁帽工廠到倒扁工廠」一文,我想講的是台灣政治文化裡的商品邏輯,以及阿扁本身的性格所造成的商品化可能性。「今日已無座位,明日請早入場」則是強調台灣政治場子裡的音樂性。「公民教育還是道德教育」這篇希望重新檢驗紅衫軍集會內容的訴求。「紅衫軍與陳瑞仁」文則是希望歸納出一些兩者的相似處,嘗試找出一個跨越藍綠的共識。幾篇文章下來,不敢說自己有什麼洞見,但認為自己有寫出什麼過於刺激性的文字。我也認為,我期許自己是一個所謂的independent voter,能夠跨越藍綠的思維,不是針對立場而是針對政見做出投票的選擇,拒絕當被政客綁架的可憐蟲。 當然,我沒想到的是,有很多比較激烈的言論也跟著出現在上面諸篇的留言裡。「紅衫軍與陳瑞仁」一文雖然僅有四篇留言,卻看出大家各自為自己的政治立場辯護,甚至出現很激烈的口吻。就像我曾經在某篇留言回覆裡所說的,感謝各位到這裡留言,儘管你的留言未必我喜歡聽,或是為我所贊同,但我既然開了這個新聞台,開放了留言版,就是希望大家能夠講出自己對於這些文章的意見,也多給我一些指教。因為,我相信這些評論比那些垃圾廣告的價值高出太多太多,都是每位來訪者的心血與時間,也是看得起咖啡海才願意寫下這些文字。只是,我當然更希望來訪者能夠多注意我文章裡的邏輯輿論點,然後在這些方面上做對話,這樣我才知道怎麼去進一步回應,而非陷入謾罵或是護主的言論裡。而關於政治立場…,很抱歉,如果來訪者只是想找的地方發洩,我想我不會去回應,因為我尊重你言論的自由,也請你尊重我緘默的自由。
- Nov 06 Mon 2006 17:03
061106紅衫軍與陳瑞仁
061106紅衫軍與陳瑞仁 紅衫軍所帶來的公民教育運動是否成功?在週末兩天的藍軍大遊行裡可見一斑。 陳瑞仁檢察官在起訴第一夫人吳淑珍等人之後,在台灣引起相當大的爭論。姑且不論最後阿扁是否會因此而下台負責,紅衫軍與藍軍之間的互動相當值得注意。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在在起訴後的第一時間內宣布週末於高雄、台北兩地將要以「國民黨」的名義舉辦「反貪腐大遊行」,以宣告民眾對於總統與第一家庭貪腐濫權的不滿。在高雄與台北的遊行活動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雖然這是一「藍軍」所主辦的遊行活動,仍有相當多的人穿著「紅衣」參加。此外,也有聽聞許多人不願意參加藍軍的遊行成為候選人造勢的工具,如果是紅衫軍所主辦,他們反倒願意參加來表示對於總統的不滿。當然,也聽到有人提出藍軍總算有了自己的遊行,不用再依賴反貪腐總部,終於有了自己的活動與舞台。 紅衫軍之前活動成功的原因之一在於其跨越了藍綠的政治立場,直接訴求針對國家元首的貪腐行為撻伐,讓民眾有了跨越藍綠的選項。陳瑞仁檢察官也如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一樣,雖然深綠,卻願意站在自己的專業做出沈重的決定,只為了維護台灣的司法正義。必須承認的是,在施明德、陳瑞仁之後,台灣民眾在思考的邏輯上逐漸可以挑出藍綠對立的框架,一方面重拾對於司法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在政治行動上有了新的選擇。曾經穿上過紅衫的人於此,都應該要自整個活動中得到跳出藍綠立場的能力,以更高的標準檢驗每個政治人物。 國民黨星期六日的遊行,人數雖然也是數以萬計,但是卻遠遠不如紅衫軍於「圍城」與「圍攻」兩役的熱烈,雖然也號召「反貪府」,但卻看到現場甚至成為候選人造勢搶攻曝光的場子。從選舉的策略來講,對於國民黨而言,這當然是必要的行動,然對於民進黨來說,卻也更容易將行動解讀為政黨的動員。然而看到藍軍兩天的遊行活動裡,雖然沒有事先呼籲,卻有不少人主動穿起紅衣。我不禁期待,未來這些人也能在國民黨執政卻出現貪腐情勢時,也能發出正義之聲。更值得期待的是火車站前的紅衫軍是否能夠重新發動遊行,再度以跨越藍綠的公義旗幟號召民眾走上街頭,對貪腐濫權的執政者齊嗆聲。
- Oct 30 Mon 2006 11:59
咖啡海的不負責影評~穿著PRADA的惡魔

咖啡海的不負責影評 穿著PRADA的惡魔 先當惡魔,再來穿PRADA。這是我走出戲院的第一個感想。 當大家都對電影《穿著PRADA的惡魔》裡看著安海瑟薇(Anne Hathaway)與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大鬥法心有戚戚焉時,對於梅莉史翠普李尖酸刻薄的主管樣態氣得牙癢癢時,可否留心到導演在影片中如何去定位《伸展台》(Run Way)及米蘭達主編位置角色的定位。正如下面,小安看到米蘭達和耐吉討論皮帶配件發出笑聲後,米蘭達所講的這段台詞: Miranda: This Stuff? Oh, ok, I see, you think this has nothing to do with you? You go to your closet, and you select out, I don’t know, that lumpy blue sweater for instance, because you’re trying to tell the world that you take yourself too seriously to care about what you put on your back, but, what you don’t know is that that sweater is not just blue, it’s not turqouise, it’s not lapis: it’s actually cerulean. And you are also blively unaware on the fact that in 2002,Oscar De Le Renta did a collection of cerulean gowns, and then I think it was Yves Saint-Laurent wasn’t it? who showed cerulean military jackets, I think we need a jacket here, and then cerulean quickly showed up in the collections of 8 different designers, then it filtered down through the department stores and then trickled on down into some tragic casual corner where you not know fished it out of some clearance bin, however, that blue represents millions of dollars and countless jobs, and it’s sort of comical how you think that you’ve made a choice that exempts you from the fashion industry when infact, you’re wearing the sweater that was selected for you by the people in this room, from a pile of stuff. (引用自http://www.wretch.cc/blog/SpinalCord&article_id=11422966,特此感謝) 因為懶得翻譯,所以保留原文。不過意思大致上是米蘭達訓斥小安,今天在辦公室所做的任何服飾上的決定,都將影響整個時尚界與服飾產業,上千萬人的工作便是依賴於此,小安沒有理由嗤之以鼻。正如這段台詞所言,今日知識分子對於時尚業的批評往往只注重符號意義,卻忘了實際的經濟與生產層面,忽略了其產值與有多少人賴此生活。米蘭達的這段台詞所代表的不僅是品味,而是一個完整的經濟生產結構,設計、生產、消費整個流程裡,米蘭達的位置舉足輕重。這段台詞也意味著米蘭達完全瞭解自己位置的重要性,更充分理解這一行的遊戲規則,任何人想要對時尚的嗤之以鼻,先想清楚自己衣櫥裡的衣服怎麼來的。

在消費研究的領域裡,學者指出18世界工業革命後的「炫耀性」消費研究指出,資產階級開始模仿上流貴族社會的服裝品味,用以凸顯自己的經濟位階以及身份地位。這是歐洲高級訂製服飾的由來,也是今日時尚世界的起點之一。有趣的是,如果我們再進一步採用德國社會學家韋伯(Max Weber)對於資本主義興起過程中基督新教倫理如何透過教會訓示讓信徒節制開銷,累積資本,積極賺錢,便會發現這當中有其過渡的階段。新教倫理提供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心理動機,卻在工業革命與中產階級興起後逐漸離開經濟世界的舞台。但是,我們仍可以看到成功的中產階級如何繼承基督新教裡的禁慾主義精神(節制消費),全心投入工作,以求得到理想的社會位階。至此,經濟理性已經超越了對於基督的信仰熱情,物質的消費慾望及物質背後所附加的意義成為更大的宗教,也就是馬克斯所謂工業革命以後的「拜物教」(fetishism)。在當代,拜物教與資本主義更是互為因果,拜物教提供了資本主義支持者的遠景,資本主義中犧牲禁慾的精神也成為拜物教徒的法門。

- Oct 24 Tue 2006 17:04
061024暖暖

061024暖暖 一直很喜歡周格泰所導演的MV,用電影類型來講的話,應該可以被歸類為「純愛系」。在周導的MV中常見到男女主角在彼此的日常生活中細細綿綿地堆疊起簡單卻又充滿力量的感情,宣告平凡中的愛情也可以很偉大。 最近,周格泰幫梁靜茹執導「暖暖」。MV中除了男女主角的互動外,還把台鐵的「暖暖站」也拍了進去。這半年來我幾乎每個禮拜都會經過這個小站,但直到梁靜茹的MV出來後才感受到這個地名的特別。 今天特別跑到暖暖去,把MV裡的暖暖站拍下來。 希望來到「咖啡海的天堂」的朋友們,心裡都能暖暖的,都有暖暖的冬天。

上圖:進暖暖站的電車

- Oct 23 Mon 2006 15:51
061023閃光彈與鄉民
061023閃光彈與鄉民 在我寫的小說裡有這麼一段,討論閃光彈的等級與鄉民的反應: 「在放假前,畜生與風水師聯手歸納出「聖誕節閃光彈」的等級論。 畜生提到:要定義閃光彈的等級有兩個角度,第一個角度是男女雙方的互動內容,第二個則是「去死去死團」看到他們互動過程的的反應。 最弱的是『螢光彈』:情侶穿著保守,動作保守,最多只有手牽手,吃完飯後到處走走。而去死團的反應通常是帶著羨慕的眼光望著他們長長地嘆了口氣。 次弱的『信號彈』:情侶穿著開始有追求流行的趨向,在街上行走的時候,多半是男生摟住女生的腰,但動作還算正常。此時,去死團的眼角已經開始泛出淚光。 中級的『仙女棒彈』:男生開始出現嘻哈風格,女生強調自我的身材展現,吃飯的時候會餵食對方,在街上行走時不時會出現的親臉頰對方的動作。這時候,去死團已經看不下去了,躲到一旁邊哭邊打抱怨上天的不公平。 中高級的『照明彈』:這個等級以上的女生的服裝開始往輕薄短小的方向發展,但還會穿著白色皮質大衣與長靴。經常會在馬路旁就擁抱起來,在逛公園的時候,會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在角落開始舌吻。看到這畫面,去死團已經捶胸頓足,準備晚上找朋友一起買醉了。 高級的『震撼彈』:這類閃光彈在吃飯的時候已經可以發現在桌底下有騷動的跡象,一出餐廳可能就往HOTEL衝,甚至在車上就已經開始出現親熱的動作。去死團怎麼可能受得了這種畫面,當場就楞在那邊,呈現精神崩潰的狀態。 最高級的『核爆彈』:最常出現在暗巷,或是極端隱密的公園角落,情不自禁男女雙方直接演出限制級成人無碼秀。去死團這時除了崩潰之外,還準備走到快車道上,等著被車撞!打算一死了之,以擺脫人世間交不到女朋友的痛苦折磨!」 〔呵呵!有這麼恐怖喔!〕子萍邊聽還邊吃完最後剩下的魚排。 「不只如此,風水師還進一步分析,雖然每對情侶成為閃光彈的原因不同,但是隨著交往時間的長短、消費能力、教育水平與道德觀念,彈藥的火力等級還會有所改變。比如說,有些情侶一開始就呈現核爆彈,但是隨著交往時間越長,核反應呈現惰性,等級就慢慢變成震撼彈、照明彈,甚至最後變成螢光彈。還有另外一種人…」 曾幾何時我又變成「鄉民」了,只希望接下來不要變成「宅男」才好!
- Oct 20 Fri 2006 08:56
061017作文課
061017作文課 雖然我一直承認自己缺乏文學素養,卻不曾否認自己愛寫與善寫,或許可以歸因到小時候的作文課。 記得國小三四年級學了兩個月的鋼琴後,娘就已經發現跟弟弟比起來我實在不是不學音樂的料,便改變教育我的方針,鼓勵我大量閱讀,還幫我報名作文班。現在回想起來,那時所學的不外是那些在《作文寶典》之類上常看到的技巧,比如說「起、承、轉、合」怎麼佈局,以求結構穩當。開頭時要用「名句開頭法」引用那個名人說過的話,不然就套個成語上去。結尾可以來個「詰問法」之類的,吸引讀者對於文章的反思,但要注意前後是否呼應。作文題目大致上也不脫學校裡的那一套,每年開學必寫的「我的老師」,母親節寫的「我的媽媽」、父親節前寫「我的父親」,暑假結束後更是要寫「我快樂的暑假!」那是個還沒有網路的年代,更別說有沒有電腦與word可以使用,就記得在那個地下室的小教室裡,幾個同學用小手拿著HB鉛筆,在600字稿紙上按照老師教的與心裡想的寫下一篇篇作文。 大概到了唸研究所開了新聞台後,才發現自己心中真的有股寫作的動力。一開始的想法其實真的很簡單,只是想找個地方把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然後看有沒有網路上的朋友願意留個言討論討論。但沒想到越寫越多,對自己的新聞台也越來越有感情,也寫出一些朋友出來。也記得,那時是在和Yvonne交往的那段日子裡,在她時間不夠的時候,也會幫她想該怎麼上作文課,幫他挑挑學生的錯字。而我進入我腦子裡的,常常會是國小四年級那個地下室的作文課場景。也慶幸,在我還小的時候就已經把該學的先學完,而不是像現在的小朋友們,到了大學可能還不知道怎麼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想法。 網路上一篇篇文章的貼,也到處去看別人的文章,真的領略到所謂寫作真的不僅是技巧,更在於寫作的人如何看著這世界,戴了哪副眼鏡、用什麼角度切入、及想如何透過文字再現心中的想法。就像這新聞台上絲毫掩飾不了自己這幾年唸的都是社會科學的書籍,所以議論文成為我的擅長,寫出來的東西也都是從自己所學自己出發進而有的對於社會之觀察與想法。所以遑論是否有文學意境於自己文章中,也只能求每篇文章在破題立論之中能讓網友們看懂,知道我在想些什麼。至於技巧的精進,深知那是慢慢累積起來的,等我有時間多累積小說散文的閱讀經歷後再說吧! 參考新聞: 逢甲大學作文魔法書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61016/17/5cut.html
- Oct 16 Mon 2006 09:35
年終大計畫之「部落客的心靈世界」,咖啡海邀請部落客們喝咖啡
年終大計畫之「部落客的心靈世界」 就當做是咖啡海的瘋言瘋語吧! 從部隊退伍後,就興起了一個念頭:「想找部落客們出來聊聊!」 原因很簡單,因為自己對於Blog與數位文化的興趣,同時認為網路對於每一個現代人早就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所以一直希望有機會能和在網路上認識到的部落客們互動,聊聊他們經營部落格的心得。 自己則是希望透過這樣的訪談,進一步去理解台灣當代「部落格社群」的運作邏輯,聽聽部落客們的故事。 訪問的內容將會再整理後出現在「咖啡海的天堂」裡,同時我可能會去找出版社,談看看是否有機會將這樣的訪談以書面出版!但前提是,這些訪談要有足夠的內容以及賣點,能讓出版社心動吧! 所以,如果你/妳是「咖啡海的天堂」的常客,又經營自己的部落格,歡迎留下聯絡方式,給我一個機會,讓我能在這2006的最後一季裡,找個機會和你/妳聊聊。 有興趣的朋友,請寄信到 cafessea1020@yahoo.com.tw 感激啊!
- Oct 16 Mon 2006 09:25
061016大考完的虛脫感
061016大考完的虛脫感 既然懷抱著出國唸書走學術圈的理想,這種一場接一場的大考本來就在預料之中。 只是,難過的往往不是考試與考試的準備過程,而是考完試後的虛脫感。全身的肌肉呈現軟泥樣貌,還夾著兩天在姿勢不良下狂寫考卷的關節肌肉酸痛,大腦運作機能效率更降低到5%以下,隨時會進入螢幕保護程式或是休眠狀態。 下一場考試在哪? 接下來要花點時間準備年底要投稿的論文,完成自己的小說,以及去大陸的演講稿,更希望還有時間能訪問網路上認識的一些朋友,最好還能在年底前再考一次iBT托福。 想做的事情很多,沒時間還停留在恢復單身的傷心感。 有的夢想很大,一磚一瓦慢慢疊起實現,同時也能在年底順利報名上華語師資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