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104筆記12【書評】從《脫離好人幫》看宅男作為儲備好人 星期五總算和傳說中的ZEN兄見面,ZEN兄果然是個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之人,一聊起來便覺得自己才疏學淺,還需向ZEN大多多學習。不過也讚嘆網路時代的偉大,就這樣輕易地將原本沒有關連性的兩個人連結了起來。 ZEN大(真的很大個兒啊!)提到了很多有趣的點,也值得我進一步思考。但我和ZEN大都有一個共識,「好人」未必都是「宅男」,但是宅男絕對是成為好人最有潛力的一群。
「好人」之所以能夠在台灣成為一個很重要的詞彙,在於PTT與網路上的推波助瀾,讓大家逐漸開始發現在台灣有很多的男生,其實在追求女性的過程中,都以「對不起,妳是個好人,但是….」。有創意的網友們結合了當時正在流行的「魔法風雲會」的「卡片」概念,開始製作「好人卡」,當作是被拒絕的認證。但中文有趣的地方便是在於其超強的連結性,網友們也開始聯想到銀行的信用卡,一直拒絕發卡的女生成為「發卡中心」,而一直被發卡的男生則成為「卡奴」,連傳說中的「卡神」楊蕙茹也救不了。「好人」成為被拒絕男人的標籤,但就是有人無法理解自己為何一直被發卡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既然「宅男」的成因之一在於兩性關係中的挫敗,那裡解兩性之間的差異成為討論宅男現象中不可缺的議題。書市上熱賣的《為什麼男人不聽?女人不看地圖?》是一本簡單易懂的書。 該書本書作者基本上所強調的是男性女性大腦結構上的差異。因為在演化過程中,遠古時代的男性與女性在社會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所以在大腦的發展演化上也有不同的趨勢。因為狩獵工作需要的緣故,所以男性腦部自動在在直覺與反射區的系統強化,而女性為了經營家庭,所以腦部發展上在情緒系統逐漸特化。換言之作者認為當前男性與女性之間的差異,並不是文化教育的緣故,而是來自於自遠古時期遺留下來的腦部體質特徵。舉例來說,作者認為男性因為腦部結構的關係,多半只能一次處理一件事情,所以在開車的時候、看報紙的時候跟一個男人講事情,往往他都記不住。而女人因為遠古時期負責家庭工作的關係,不太需要離開聚落家屋,所以腦部在方向感與空間感功能上也就沒有顯著的發展,讓女人往往無法直接理解地圖的內容。站在作者的觀點來看,男女雙方的大腦體質上的差異往往便是兩性衝突的起因,大腦的功能不同,自然無法好好溝通。 但人類之所以成為人類,便是因為其具不光具有生物性,還有社會性。人類發展出各種工具來彌補生物面上不足於一般動物之處,人類更發展出各種社會制度,讓社會得以運行,而不是讓人僅順著自己的生物本能活著,而是尋求社會的延續與進步。以親屬關係為核心社會的組織如宗族與家庭、以經濟價值為核心的社會組織如公司、法人等等,所有的社會組織要能運作順利便仰賴良好的溝通,因此人類也發展出良好的社交技巧,以便完成溝通的目的。而所謂的宅男往往便是只注重自己部分的身體感受,下班下課後只追求感官上的娛樂(尤其是ACG這一塊),而不注重社交能力 《為什麼男人不聽?女人不看地圖?》誠品網頁 http://www.eslitebooks.com/cgi-bin/eslite.dll/search/book/book.jsp?idx=1&pageNo=1&PRODUCT_ID=2611243477009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070101WEB2.0的跨年 五年前,我怎麼可能想像和我一起倒數計時跨年的竟然會是一群網路上認識的朋友,在這之前我們從來沒有碰過面。 受網友蛋捲之邀,參加了她的跨年趴,雖然這個活動中有很多第一次參與的朋友其中,大家唯一的交集就是都有在寫文章貼在自己的部落格,平日的互動最多就是看對方的文章與MSN上的寒暄。但昨晚大家完全沒有陌生的感覺,很快地就能玩在一起,能自在地聊著各自的工作,也能毫不扭捏地玩起激爆骰子樂。 突然想起《第一次的親密接觸》這本小說,這書名取得真好,那還是個只有BBS與簡單網頁的時代,第一次接觸網路的人們,對網路充滿著太多的幻想,雖然有許多美麗的故事,但也有像是網路經濟泡沫化一般的慘案發生。 部落格的出現讓人們網路上的身份變得具體,透過部落格來認識一個人,不光僅是相遇,還必須花時間好好閱讀他的網誌與欣賞他所拍的相片,更也參與了他留言版與其他網友七嘴八舌一來一往的網路對話裡。角色因此鮮明,個性因此出現,網路的神秘面紗逐漸揭去。 昨天參與其中一位網友說得好,這就像是小時候參加營隊一樣,大家來自四面八方,共同參與一個活動。WEB2.0的時代裡,在網路上活著,在網路上分享著,也在網路上找到了新的人際網路。 感謝天使蛋捲的邀請 祝福一起跨年的朋友們,新年快樂!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061229在中研院民族所的最後一天 雖然還有兩天才算是真正的年終,但今天已是我在中研院民族所工作的最後一天,接下來在間隔一小段時間之後,會回台大去接下一個助理工作。 過去半年來的工作性質主要是田野工作與田野資料的整理,所以除了待在辦公室外,每個禮拜二、三與四幾乎都要搭火車到台北縣的雙溪去進行田野工作。工作的內容主要是訪問老人家的一些住宅經驗。雙溪是個好地方,沒有什麼污染,小鎮的風情給我很深很美好的印象。對我來講,那裡是個磨練台語的好地方,因為不可能用國語與老人家溝通,所以這半年來台語也著實進步不少。只是進步的速度還是沒有我的英語來得快。 對於一個想要出國唸書繼續學術生涯的人來說,中研院真的是個不錯的地方,豐富的資源塑造出良好的環境,讓人可以很舒適地在工作之中學習,也在工作之外有足夠的力量去準備考試與外語。老師們都很親切,也很願意跟我分享他們對於學術工作的想法與熱情。所內更有很多演講,參與演講絕對比自己看書的吸收速度來得快許多。自己的工作團隊也有讀書會,看教授們讀書與聽教授們說書才知道自己唸書方法哪裡該加強,自己的思考方式又有哪裡不夠周全嚴謹。這樣的環境下,很多同事來中研院工作一兩年後,便考上公職,或便出國留學了。助理來來去去,老師也很習慣。 中研院真的是個好地方,只是,對我來說這個地方離我家真的太近,近到可以走路上下班,,中午還能回家吃中飯,但這反倒對我去台北補習成為一種負擔,所以才接下台大的工作,圖個下班後去補習的便利。 整理桌面,工作紀錄交接,接下來要準備進入另一個階段。 我來,我學,我成長。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061227不負責書評敗犬的遠吠 ZEN大提到敗犬的遠吠一書,可能對於我們寫作也幫助,所以花了些時間翻翻。雖然對於這本書的定位我可能有不同看法,但是卻可以提出一些觀點回應。 如同ZEN大的書評所提酒井順子採取全盤認輸的方式來指出三十歲以上的單身未婚都會型女性,比起那些已經結婚的女性來說,便是敗犬。敗犬擁有以下幾個特徵: 1.30歲以上未婚,無子女之女性 2.生活於都會地區 3.擁有戀愛體質的享樂主義者 4.無論如何終究選擇有趣的事物 5.可以靠自己的力量達到某種程度的收入 從作者的觀點來說,新女性成為獨立的經濟個體,以自我為價值的中心,因此與傳統的日本倫理相違背。印象深刻的是書中舉到「河豚店」的例子: 舉例來說,有一位二十三歲的年輕粉領族在一天之內同時受到兩位男性的邀約。其中一位與這位粉領族的年紀相仿、單純而認真,只是目前在經濟方面並不寬裕、而所涉獵的話題也相當無趣。他提議兩人去《東京一週》雜誌上所介紹的居酒屋吃飯。 另外一位男士比粉領族年長,已婚、見聞廣博,從事的是傳播媒體的工作。他建議兩人去他經常光顧的那家河豚料理店用餐。 這時雖然從未吃過河豚料理,但是只要是具有勝犬特質的女性就會聽從自己的良知︰「不可以去吃河豚料理。」因此她所做的選擇應該是答應前者的邀約去居酒屋。 可是,具有敗犬特質的女性就會想︰「河豚吃起來會是什麼味道?」在這種好奇心的驅使下,不知不覺就跟著已婚男士去河豚料理店嘗鮮。最後記得的是河豚生魚片、河豚魚翅酒以及婚外情等等,而這些經歷卻是芸芸眾生終其一生,縱使都不知道也不會有任何遺憾的「有趣」記憶呀! 作者指出敗犬強調了「有趣」的生活方式,因此也同時選擇了過著有「風險」的生活。在感情的態度上,敗犬強調愛情的價值勝於家庭價值,也因此容易成為已婚男子「婚外情」的對象,而這種集體性的現象作者認為會造成日本人口結構上的問題,影響了日本整體的國力。 然而有趣而弔詭的是,相較於勝犬,敗犬顯然來得「害羞」許多。作者提到: 那麼,所謂「害羞」的個性造就了敗犬的產生,究竟所指為何呢?如果以敗犬的立場來看女性在人生道路上整個情勢的發展,那麼勝犬之所以能成為勝犬,就是為了能在人生的某一個時間點達到結婚的目標,而她們為了達成目的竟然可以不擇一切手段,甚至不惜做出一些毫不顧尊嚴的行為也在所不惜…… 例如,勝犬會在已選定為目標的男性面前假裝喝醉酒,並且策略性地撒點小謊,例如:「我的父母要我去相親」、「我好像懷孕了」、「我很會做菜喔」等等;或是在對方面前我見猶憐般的撒嬌哭泣、以高八度的音調與嬌媚輕細的聲音訴說、謊稱堪憐的經歷、或假裝自己一個人絕對無法獨立生活等等。等到既定的對象提出婚約後,她的目的也就達成了;結果才訂完婚,勝犬們卻又突然充分發揮她們的強勢態度與企圖心。 作者認為勝犬認同女性生命歷程中「婚姻」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並且使用各種手段來達到結婚的目標,但敗犬卻不重視婚姻的價值,而是強調戀愛的重要性。換句話來說,所謂的「勝」,便是對於女性「妻子角色」與「家庭價值」的認同與追求,而所謂的「敗」便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以及對於愛情的不切實際幻想。 全書背後隱藏著作者酒井順子對於「家庭倫理價值」的重視,透露出日本要繼續維持強盛,必須要重視「敗犬」的問題,讓社會倫理回歸常軌,女性應該要回到家庭中扮演應該扮演的角色,也就是所謂的「勝犬」。台灣的讀者可能會奇怪,為何先進的日本竟然會有如此不尊重「女權」的想法。事實上,日本文化一向有「集體主義」的特質,並且強調女性在家庭中應該扮演的角色與地位,但強調經濟獨立自主的「新女性」,卻完全違反了傳統婦女「大和撫子」以丈夫為中心維持家庭完整的角色。(用日劇來形容的話,傳統婦女指得就是「阿信」的角色,而新女性則可以拿「美女或野獸」裡的鷹宮真(松島菜菜子飾)作代表。)。日本社會女性本身對於自己的社會角色辯論已久,相信在《敗犬的遠吠》之外,也會有另外一本書以女性主義觀點出發,強調女性的獨立自主價值遠勝於家庭價值。 從人類學親屬研究的角度來看,日本自中世紀便有著「家社會」的傳統(Levi-Struass 1982:174),強調不論是男性後代還是女性後代,都必須以延續家庭繁榮為己任,家產只傳「長」不傳「次」,也就沒有分散的可能。而一個家庭中就算沒有兒子,也能藉由「入贅」延續家族的繁榮。因此,日本人的「入贅」比例很高,但女性反而成為「家」完整的一份子,女性在「家」中所扮演的文化角色也來得重要許多。在「家」作為社會根基的重要性下,女性扮演了很重的角色。 但是台灣漢人社會強調了「父系繼承」與「開枝散葉」,「房」成為分家的最基本單位,能夠被算為「房」的只有男性後代,未婚女性並不被認為具有「房」的身份(陳其南 1990:144)。在兄弟「各房」分家的過程中,家產也跟著分散,所共有的只有對於祖先祭祀的責任。換言之,對於漢人而言,家的重要性在於對「香火」的延續,而不是家族聲明的提升,也不是整體家產的增加。在這樣的脈絡下,女性並不在「房」的範疇裡,在出嫁的時候,所分到的嫁妝也不被算為整體家產的一部份(同上引:144)。而雖然台灣也有入贅的習俗,而在家族本身聲名維持外,更重要的是家族香火得以延續(同上引:169)。 相較之下,女性在日本與在台灣漢人社會間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日本女性因為在「家社會」中有重要的文化角色,所以奉行個人主義的新女性往往遭受很大的壓力,這也可以當作是「敗犬」一詞的文化性原因。而台灣女性反而因為漢人本身對於「家」的想像不同,對於家的責任觀念以「香火」為主,女性無法也不必成為香火的繼承人,反而得到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在當代社會可以盡情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這狀況在大陸也有發生,今年去大陸旅遊時,導遊提到在一胎化下,大陸男性成為寶貝,反而讓男性有了很大的壓力,父母常常要多花錢幫兒子找關係求好工作,或是花大錢幫兒子討媳婦。反觀女兒就不用這麼花錢,只要讓女兒能夠嫁個好人家就好。) 這便是我在與ZEN的對話中為何對於「敗犬」一詞很敏感的緣故,任何具有社會意義的詞彙都有其脈絡需要檢驗。「宅男」也是一樣,雖然這是一個從日本「御宅族」挪用過來的詞彙,但也因為其具有缺乏消費與生活美學上的意義,才能得以在台灣社會成為日常詞彙之一。別忘了,台灣還出現中華民國史上第一位女性副元首,以及第一位女性直轄市長,這點可是日本政壇短期內所不可能見到的。而若我們按照日本的「敗犬」定義,我們難道要說呂秀蓮副總統及高雄市長陳菊是「敗犬」嗎?在不同的文化脈絡下,我們可以說台灣的單身漢人女性將可能面臨往生後無人祭祀的問題,但這問題背後所代表的意義絕對不同於日本的「敗犬」。「敗犬」,作為一個日本原生詞彙,有著代表日本社會樣貌與文化價值觀之意義,但是台灣社會本身有著不同的文化邏輯,「敗犬」議題能在台灣社會帶來多大的迴響,還需要市場的檢驗。但應提醒台灣單身女性的是,認真工作並沒有錯,享受愛情也沒有罪,這裡是台灣,不是日本,台灣女性也有自己的問題需要面對,但不必用「敗犬」來自居。 圖片引用自誠品網站 《敗犬的遠吠》誠品網頁 http://www.eslitebooks.com/cgi-bin/eslite.dll/search/book/book.jsp?idx=1&pageNo=1&PRODUCT_ID=2680220344009 參考書目: Lévi-Strauss, Claude 1982The way of the masks ; translated from the French by Sylvia Modelski. Vancouver : Douglas & McIntyre. 陳其南 1990<「房」與傳統中國家族制度>,《家族與社會:台灣和中國社會研究的基礎理念》。台北:聯經。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061227筆記10宅男不懂OFF學 上星期六,Starbucks建和店,和Noah語言交換結束後,便留在咖啡店裡繼續校對我要投期刊的論文,對面後來坐了一位長相清秀,穿著入時但不失親切的女生,便和她小聊了一下他對於「宅男」議題的看法。這位小姐姓沈,73年次,大學剛畢業一年,在證券界服務。她提到對於「宅男」,他會聯想到以前在學校裡的「好學生」,這類好學生從來不蹺課,但穿著很呆板,上衣都一定要塞進褲頭裡。又提到,她覺得學生宅男還有救,但是到了上班之後,就因為生活環境變得單調的緣故,陷入了永無翻身之地的窘境。除了感謝Miss沈接受短暫的訪問外,Miss沈的話讓我想起大前研一前一陣子的暢銷書《OFF學》。 在《OFF學》一書中,最核心的精神是在於切割工作時間與生活時間,提升生活時間的品質,或是利用生活時間進修、拓展人際關係與經營家庭,如此上班才有意義,也能藉由心境的轉換得到更大的能量讓工作表現更加突出並且具有創意,如此才是「人生的達人」。《OFF學》一書無疑是針對日本人「工作狂」式的職場文化 所做的反省,但是放到台灣來,我們依舊可以用相同的概念來檢驗台灣的宅男們。 在前面「筆記」中,咖啡海提到,宅男在台灣的用語不同於日本,而是更偏重生活品質與美學品味缺乏的未婚族群。但對於生活品質的重視以及美學素養又怎麼可能是一蹴可幾,沒有經過一番學習過程又怎麼能輕易擺脫宅男的行為與思考邏輯。於是乎,即便身處台北這樣一個到處都有活動的大都會,大學裡的宅男們往往不願花時間去聽一場免費的演講,或是去看一場精彩的舞台劇,而只願意在宿舍電腦前打網路遊戲,或是用宿網下載A片與電影,慶幸自己不用花錢就能打發兩個小時。從學校畢業,宅男這種行為更加嚴重,下班回家已經完全沒有力氣再去和別人Social,更別說還有力氣去夜店喝一杯,或是到書店充電一下。對他們來說,家裡的電視與電腦是放鬆自己最好的選擇,和陌生人接觸反而讓他們的神經更加地緊張。這便形成了惡性的循環,宅男永遠沒有只能在原本的軌道上前進,甚至變成原地踏步。害怕與人接觸的宅男們生活圈子越來越小,卻又繼續抱怨路上情人們在強力發射閃光彈,盼不到自己脫離去死去死團的一天。 大前研一雖然提出了《OFF學》對於當前上班族的重要性,但大部分的人總是習慣待在熟悉的生活環境裡尋求安全感,OFF的藝術又豈是如此說學會就學會。如同《OFF學》這本書的副標題「會玩,才會成功!」,宅男最為人詬病的不在於他們有沒有經濟能力,而是他們缺乏創意與墨守成規,只知道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從《OFF學》出發,我們可以說大前研一會建議台灣的宅男們,如果你還是學生,趕緊學習調整自己的生存心態,學習有意義的社交活動與培養具有附加價值的休閒嗜好,如果你已經在上班,就請別在週末假日還坐在電腦前面,走出囚禁自己的螢幕城堡吧! *圖片引用自誠品書店網站。 《OFF學:會玩,才會成功!》誠品書店網頁 http://www.eslitebooks.com/cgi-bin/eslite.dll/search/book/book.jsp?idx=1&pageNo=1&PRODUCT_ID=2680134807003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061222筆記08~【短片影評】宅男之戀 連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Ro7Aqd15KI&NR 片名:宅男之戀 片長:8分35秒 前文提到,大學校園成為「宅男」的溫床,又一部以宅男為主題的校園短片網路上流傳。 大要: 宅男凱兒與小婷(代稱,因為短片裡沒有提到她的名字)在英文課上與相識,並且成為合作報告的一組並且展開追求,身為宅男自然被女生拒絕。巧的是小婷竟然是BBS上的小天使,並且因為凱兒要申請個人版而在網路上認識… 筆記: 如同《宅男一生》,《宅男之戀》同樣在講宅男如何因為造型、 行為上的問題成為女生的拒絕往來戶。不過《宅男之戀》更加入BBS的「水球」元素於其中,有點像是延續《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的概念。看得出來導演很努力把「宅男」、「網路文化」、BBS做一個影像上的連結,只可惜要講的事情太多,沒有篩選,反而讓原本可以發揮的題材被浪費。 雖然透過這類短片可以想見」「宅男」如何成為校園重要的議題,但依照這種消費宅男特徵的影像手法,而不去發展出更精緻的影像論述,大眾可能對於宅男很快就會覺得厭煩了吧!校園裡的年輕導演們!加油啊!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61226筆記09~【書評】瞄準御宅族 下午在助理室裡把論文初稿寫完後,在晚上英文課前又跑去敦南誠品去翻了《瞄準御宅族》與《竹科人》兩本書。 《竹科人》是寫小說要用的材料,但間接可以看出竹科或是台灣電子業工程師們因為工作性質關係,不得不成為宅男宅女的辛酸。 《瞄準御宅族》基本上也是日本社會在《電車男》之後開始對於「御宅族」所做的分析調查,希望針對「御宅族」的消費傾向與心理特質作一剖析,並且從中預言下一波日本的經濟趨勢。但對我來說,除了前兩章針對御宅族的行為模式與心理特徵有比較清楚的學術價值外,後面依照各種御宅族消費傾向所做的「IT御宅族」、「動漫御宅族」、「機器人御宅族」等等,反倒沒有太大意義。 對於作者群而言,所謂的御宅族來自於「過度的消費」,即將工作所得之報酬的相當大一部份花在自己的嗜好上,用以凸顯自己的生活風格。這與日本向來已久的「達人文化」相當契合,也與日本人對於「工藝」、「技術」重視的民族特性相呼應。但如果將觀察的視野放大,日本所謂的「御宅族」本身與世界各地可見所謂的「收藏家」、「收藏狂」其實沒什麼兩樣,也等於廣義的「迷文化」(Hills 2005)。換言之,這本書其實所言薄淺,僅能算是一本消費者類型分析,對於想要理解「宅文化」其實沒有太大的幫助。但反過來講,這本書也是日本動漫與各種消費文化見證,足以證明日本社會在消費文化的意義建構上有更強大的論述。 自己個人認為,就如同美國在好萊塢影視產業的推波助瀾下發展出各種影迷俱樂部,日本「御宅族」其實也是依照同樣道理的「迷文化」。尤其是當我們將焦點擺在日本的動漫電玩產業時,便可以發現其已經成為日本主流文化的一部份,動漫電玩不光是休閒,更是日本重要的文化產業,也成為日本人文化輸出的強大武器。這樣的背景下,所謂的「御宅族」除了是消費者同時也成為生產者,他們藉由網路互動積極發展出更有意義的文化符碼回饋給動漫電玩產業,進一步促進該產業的升級。 反觀台灣,在政府曾經的打壓與現在的不作為下,台灣的動漫電玩產業(尤其是動漫)缺乏了自己的主體性,雖然有強大的代工實力,但市場卻早已成為日本與歐美的殖民地,變成只有市場沒有本土產業的不健康結構。但也因為如此,台灣的「宅男」也發展出不同於日本「御宅族」的論述內容,大眾對於宅男的定義與想像也與動漫電玩脈絡逐漸脫離,更加強調網路依賴與缺乏美學品味等來形容「宅男」的行為特徵。 (圖片引用自誠品書店網站) 誠品網頁 《瞄準御宅族》: http://www.eslitebooks.com/cgi-bin/eslite.dll/search/book/book.jsp?idx=1&pageNo=1&PRODUCT_ID=2680218234008 《竹科人》 http://www.eslitebooks.com/cgi-bin/eslite.dll/search/book/book.jsp?idx=1&pageNo=1&PRODUCT_ID=2680157852004 《迷文化》 http://www.eslitebooks.com/cgi-bin/eslite.dll/search/book/book.jsp?idx=1&pageNo=1&PRODUCT_ID=2611380864007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061225年終 (這真的是寫給自己看的,提醒明年與以後的我,到底此刻的自己是什麼樣的心情!) 終於在今天趕完了論文的初稿,接下來等教授們看完後再做修改,便要挑戰第一篇期刊發表。如此一來,加上碩士論文便有兩篇素材可以改寫成writing sample,將來申請學校也比較佔優勢。 舊的工作也快告一段落,半年下來學到了很多,而且台語也總算有一丁點進步。 和Sylvia的分手療傷期應該要快點結束,雖然看到她的文章心臟還是會抽痛,但總得習慣。至於要不要交女朋友,再說吧!沒有那個心情去想!但希望多些約會的選擇,讓我認識不同的人與她們的人生! 今年最大的收穫應該是英文的進步,但真正的進步是在考完托福考試以後,每週一次和Noah的語言交換,逼得我不得不進步,讓英語真正成為我日常語言的一部份。公費考試沒有考上雖然憤憤不平,但也無從抱怨起。明年再來試看看。同時,還要開始準備GRE與ILETS,反正就是要成為英語達人就對了! 新的工作也開始逐漸浮上抬面,和ZEN大的寫書計畫也開始著手,看起來沒有太長喘息的時間,就要開始忙下一階段。 忙成這個樣子,我該不該也宅一下,體驗一下宅男的生活,當作我寫書的素材啊!(這怎麼可能呢?)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61220筆記07中興大學畢業活動之改造宅男計畫 連結 http://www.nchu.edu.tw/New_nchu/know02.php?news_sn=2719 圖片引用自: http://enews.ccu.edu.tw/modules/news/print.php?storyid=2872 新聞稿如下: 中興大學畢業季活動開跑 宅男改造計畫登場 稿源. 中央社 2006-04-10 12:42 中興大學畢業季活動今天開跑,不但畢聯會架設專業且資料豐富的網站,詳細記載所有活動,首波登場的「宅男改造計畫」,由畢聯會結合校外專業設計師,要為校園內性格內向且不善於打扮的害羞男同學改頭換面,並將改造成果上網,請所有師生提供意見。 由中興大學九五級畢聯會舉辦的畢業季相關活動,今天在學生活動中心舉辦盛大開幕式。全體畢聯會成員由校方代表分別披上畢業袍,成為今年「偷跑」的第一批畢業生,以迎接一系列盛大活動。 這次畢業季為中興大學近十年來首見畢業前夕大型活動,不但畢聯會架設專業且資料豐富網站 (http://gsa.ollix.com/ga2006/),也在開幕式中,以宅男改造計畫及網路出清拍賣做為宣傳重點。 「宅男改造計畫」是趕搭熱門日劇「電車男」及熱門影集「酷男的異想世界」風潮,為校園內性格內向且不善於打扮的害羞男同學進行改造。由畢聯會幹部結合校外專業設計師,將宅男們改頭換面,並即時將進度和成果放上網站,讓所有人掌握最新訊息並提供意見。 活動一推出,即獲得校內熱烈回響,數十名男同學主動報名,最後以個別面試的方式徵選出五位「參賽者」,於開幕式中打破寫上「宅男」、「好人卡」和玩具模型圖案的大型看板,象徵要在活動期間與改造團隊一同努力,擺脫「宅男」形象。 「網路出清拍賣」則提供畢業生出清家具及相關物品的網路平台,不再為畢業後一堆物品不知何去何從而煩惱。畢聯會也推出「名人系列拍賣」,包含從一日教官到與校花共騎白馬遊中興湖等各種新奇物品在網路競拍,所得將全數捐給世界展望會,搞笑之餘不忘愛心公益,也希望能趁機拉抬同學下標意願。 ------- 筆記: 在昨天找到的新聞稿之後,今天又找到一則今年四月的校園新聞。電影《電車男》在去年(2005年)九月上映後,「御宅族」與「宅男」等議題開始在台灣青少年之間開始發酵,這則中興大學的新聞便是一個明證。 電影《電車男》中的御宅族離開學校後擔任滿公司的電腦維修工程師,回到家中便沈迷於電玩與漫畫等。但台灣的「宅男」們目前多集中在校園裡,掛在高速的「宿網」上。大學時期,雖然沒有住校,但偶爾跑到宿舍去時,便發現宿舍裡每人一台電腦,每個男生都無所不用其極地運用校園網路資源,下載電影、動漫、A片與各種應用軟體等等。到最後,除了目前各學校都開始對於校園網路執行「流量監控」外,每個住宿社男生最常做的課後活動就是回到宿舍裡開始狂打CS或是世紀帝國(從上就知道我的年紀了!)。換言之,在台灣當前人人都有大學唸的教育政策下,大學成為「宅男的溫床」,教育部成為宅男氾濫的元兇之一,更無怪乎中興大學在畢業活動中會推出「宅男改造計畫」!為的就是導正學生在大學時期養成的宅男習慣,免得出了社會之後無法適應激烈的競爭環境。 這又讓我想到「好人文化」裡的好人特徵之一:「修電腦」。宅男們整日與電腦為伍,自然也練就一身修電腦的好本領。但也因為這樣,這類型校園網路宅男對於女生的唯一價值自然也只剩下「修電腦」而已(最多去修電腦時再順便帶兩份宵夜過去,一份給想追的女生,一份給她的室友。)。 雖然大學裡是個自由的環境,但是還是要多注意學生的身心發展吧!這些不都是立即就要進社會的國家棟梁嗎?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