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721回復綠瓶子留言… 感謝綠瓶子台長的到訪,也感謝你對我之前文章與目前網路小說市場狀況的指教。其實我自己寫的論文和網絡一點關係也沒有,只是從大學以來就很關心與網路相關的種種社會現象,BBS、MSN、網路文學、網路社群等都是我一直關心的領域。畢竟自己學的是社會科學,雖然論文的主題和網路無關,但所受得訓練其實也幫助自己去思索許多相關的事物。 關於我是念那個研究所….,我想其實並不太重要啦!就像田野中報導人講的,畢竟是個冷門的系所。 自己畢竟不是學文學出身的,所以對於許多文字作品其實不太有資格評論,寫過的文章僅能算是一點點迴響心得,還希望大家能繼續給小弟我指教。 PS:綠瓶子台長沒有留下新聞台網址,所以小弟用台長搜尋找了一下,不知道找到得是不是綠瓶子的新聞台,還請留下網址小弟必定前去拜訪。 咖啡海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咖啡海的不負責影評 蜘蛛人2 Peter Park在蜘蛛人與自我之間掙扎,同時面對心愛女人即將婚嫁、八爪博士的攻擊與八卦雜誌的重傷。一面是想要過的理想人生,一面是不可逃避的責任,「選擇」成為《蜘蛛人2》最精彩的主軸。 不光是Peter Park要做選擇,超級英雄的粉絲們也要做選擇、超級英雄親人伴侶也必須痛下決心。在美國眾多漫畫英雄電影中,《蜘蛛人2》是第一部將身份公開給大眾知道的片子。片中蜘蛛人為了拯救即將疾駛出軌的電車,顧不得面罩還沒戴好,挺身而出地射出蜘蛛絲停下高速的列車。當列車停下,沒戴蜘蛛人面罩的蜘蛛人也精疲力盡地倒在人群裡。車上的乘客像是舉著耶穌十字架聖像一樣,小心翼翼地將蜘蛛人抬進車廂內,安置在地板上。這才發現,原來一直扛下正義任務的只是個剛出社會般的孩子。眾人決定將蜘蛛人的面罩還給Peter Park,同時決定保守這天大的秘密。而當蜘蛛人戴上面罩,八爪博士趁著他虛弱之際追擊時,這些被蜘蛛人拯救的乘客,也選擇站出保護蜘蛛人,用以回報蜘蛛人的救命恩情。片中除了讓瑪莉珍最後選擇了蜘蛛人做為伴侶,也間接暗示了梅嬸嬸其實已經知道了Peter Park就是蜘蛛人,並鼓勵他面對自己的天賦,維護社會的正義。即使這將會是一個殘酷的決定,卻是擁有天賦者不可迴避的責任。 片中這一段暗示著社會秩序的維持,需要有英雄的存在。英雄即是道德的模範,也是社會價值期望的投射,蜘蛛人不光僅是救人的英雄同時也像是一名政治家,用一種特殊的方法來維持社會的運作。蜘蛛人變成了社會秩序維持不可缺的力量,但這同時是份沈重的負擔。當英雄愈加神秘,他的力量也就愈大,藉著人們茶餘飯後的閒聊、藉著大家的口耳相傳,英雄成為超級英雄。當英雄的面具揭開,人們對於面具下的幻想也同時幻滅,但為了維持社會的運作,為了捍衛道德的防線(也為了回報蜘蛛人的犧牲),把面具還給蜘蛛人,嚴守蜘蛛人真實身份,成為不得不的選擇。是為了蜘蛛人,也為了自己,更是為了社會。 片中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蜘蛛人的「移動能力」。美國漫畫裡的超級英雄,幾乎都有特殊的移動能力。超級英雄們在我們熟悉的城市裡飛天遁地,鑽到程式的隱暗角落,也在摩天樓的最頂端監視著罪惡的動態,而卓越的移動能力成為超級英雄們即時趕到現場助人的最佳武器。除了超人本身即擁有飛行能例外,許多的英雄都需要藉助工具來完成,當中繩類工具似乎最為常用,只是形式有別。蝙蝠俠的腰帶、夜魔俠的手仗、貓女的鞭子及蜘蛛人的蜘蛛絲,都可歸為類似的移動工具。藉著定點的掌握,英雄們在城市建築結構間像是鐘擺一樣擺盪穿梭。蜘蛛人的蜘蛛絲成為最極端的例子,蜘蛛絲強力的彈性與黏著力,讓蜘蛛人柔軟的身子在都市叢林裡來去自如。這是一種特殊的能力,滿足了觀眾對抗城市壓迫的想像。當大樓愈蓋愈高、愈蓋愈華麗壯大之際,小人物們就像是巨人無時無刻在監視自己一樣,無法逃脫壓力的籠罩。隨著鏡頭,觀眾跟著蜘蛛人做第一人稱的城市旅遊冒險。跟著蜘蛛人擺盪之際,也讓壓抑的自我在高樓間穿梭彈跳同時,打敗了摩天泰坦巨人,逃出監視與牢籠。 圖片來源:http://www.bvi.com.tw/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40720論文(七)~段落 當論文寫到一個段落的時候,往往需要喘息一下,不光是讓原本緊張的節奏得以舒緩,同時也讓自己能站在比較高遠的位置,重新審視自己是否陷入在某種情節裡。 當田野出到某個程度的時候,往往累積了一大堆資料,卻來不及消化。要是同時還有論文進度的壓力,田野中的筆記往往都沒有時間好好地寫。錄音筆成為最好的幫手,也成為最好的藉口。資料都已儲存在電腦裡,但是卻沒有之前豐裕的時間好好消化轉換。 這也許是田野地特質的關係,沒有獨立的空間位置給自己好好地省思。生活空間、學習空間、工作空間、社交空間與田野空間重疊的結果,往往是一堆地不知如何是好地掙扎與抉擇。 為了論文,原本每年都會去的中央大學太空營今年得缺席了。心中雖然遺憾,但真的抽不出時間。這或許是好事吧!心中的不捨總該要有放下的一天,但是,總是會有酸酸地滋味,在心底的某個角落蔓延。 想去登山,但現在寫論文的感覺就有點像在登山一樣。路途上,兩旁是鬱鬱叢林,藍天只能只能在抬頭的葉縫間裡看到。不知走了多遠的路,不知離城已有多遠,但當走到一處轉角時,望回看時,才發現自己已經走了千階。從來不知道自己所住的是是什麼樣,卻是能在山徑轉角處,發現自己已能居高臨下俯視這城市,看清楚這城市樣貌與脈動。登得越高,看得越清楚,感受也完全不同。 現在,讓我喘口氣吧!架構已經清楚,只要按部就班,相信自己可以在時間內完成所有的事務,拿到我應得的碩士學位。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了論文資料備份的需要,很早已前就想購買超薄COMBO機與行動硬碟,今天總算是先完成一半的心願。藉著COMBO機,資料的燒錄可以減少一個用隨身碟複製轉錄的步驟,直接使用NB來做燒錄工作。 自己NB的型號其實有點舊,還來不及搭上配備DVD的熱潮,這讓我遺憾了很久,總覺得自己NB的武功始終不足,缺了很重要的一塊。雖然即便自己擁有了COBMO,但NB仍有其不足,無線網卡與行動硬碟是我下一步想購買的配備。 但NB講求行動性,重要要愈輕愈好,我的All in OneNB已經3.1公斤,配上線路與背包資料,往往都在五公斤以上,現在又要有COMBO機要配取,臂力也有逐漸加強的需要。 最欣賞的其實不是燒錄的功能,而是看DVD的功能,總算能用NB看英文字幕電影學英文。配著腔調看字幕,應該算是不錯的學習方法。其實自己也常常在看電影時努力不看中文字幕,希望藉此培養比較好的英語能力。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寫完論文的第二章,也順便建立起對於台北發展史與台北建築史的概念。藉由這樣一個過程,之前先寫的第三章、第四章及正在動筆的第五章,似乎有了更清楚的定位。果然,還是需要從田野地反省田野現象的意義與價值。 和同學們比起來,我應該算是幸運的多。不必跑到外地,就以台北作為田野地。但是,許多習以為常的事,卻常常蒙蔽了自己的判斷。太多的理所當然,反而讓現象間缺乏邏輯上的連結。藉由歷史的回顧,我看到了老台北的樣貌。從清代的紀錄、日據時期的紀錄到今日的統計資料,這些都是我不熟悉的台北。而當我開始熟悉這些資料時,我彷彿在紙上建立起另一個台北城,一個對我論文最有意義的台北城。 Yvonne的話提醒了我,原來我身上帶著台北這城市的節奏。正因為一直循著這節奏活著,才不亦察覺到這城市曾經經歷過的變化。 圖片:台北101鳥瞰圖,西面。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40710還剩五天的痛苦!台北,我快不認識你了! 距離我手邊這份報告只剩下五天的時間可以完成 眼前卻有一大堆的資料不知如何處理 老台北的風華 現代台北的轉型 當代台北的容貌 三者如何連成一氣 是我目前的問題 更大的問題是 生活空間的轉型 建築形式與文化主體的脫節 又與台北都會區的歷史如何銜接? 本身的斷裂 延續在我論文與報告的書寫裡! 快要瘋狂的感覺啊! 圖片:朋友寄來的101頂樓眺望圖, 不知道從上面跳下去的話,會變成肉餅還是肉泥?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有機會下台中了 距離上次下台中雖然相隔不久 但距離上次為了田野下台中卻隔了七八個月 而且這次還是為了自己的田野下台中 時間雖然不長 但因為是自己的田野工作 格外有意義 思考著「台北」作為「都會」的空間特性的同時 透過比較「台中」與「台北」的比較 或許正能幫我釐清許多深層的環境因素… 念我們這行的 多少都帶點期待文化衝擊的出現吧! 久違的外地田野 我來啦!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040703《茶館》之後《歌舞中國》 慶幸感謝Yvonne的堅持啊! 讓今天可以看到好看的紀錄片《歌舞中國》 嚴肅的影評先不提 這兩天倒是欣賞了兩齣與中國大陸有關的表演藝術! 濃濃的中國味啊~ 在這裡錯過了對岸四十年 四年前第一次到大陸後 幾乎每天都會倒大陸一次 玩了這麼多地方,也看了這麼多景 卻沒法寫出或拍出這些有味道的作品 畢竟,我不是專業的創作者啊! 黑白流影 黃浦江旁東方之珠下夢工廠 70年代從台灣偷渡過去的上海人 70歲身軀卻還隨著爵士節奏踢踏踢踏跳著 70歲年紀卻還讓一群年輕人追隨著他的夢想 這是上海2000年的故事 上海 一個永遠不會讓人忘記作夢的城市! 台北呢? 我也繼續在台北燒著我的夢 《歌舞中國》官方網站:http://www.purefilms.com.tw/into.htm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咖啡海的不負責影評 史瑞克2 夾著第一集的口碑,《史瑞克2》一推出就得到相當的肯定,成為狂吸現金的票房怪物。如果我們將第一集的劇情當成是自我探索、肯定自我的過程,那麼第二集裡,更強調的是自我與社會價值的互動。片中用了不少《魔戒》的元素,也挪用了《不可能的任務》中阿湯哥的經典畫面,都讓人捧腹大笑。也佩服片商在所有廣告片中賣了關子,隱藏了史瑞克外型上的轉變,讓我在看到史瑞克變身後的樣子時,果然有受到震撼。 如同電影所隱喻著,我們對於世界理想樣貌的想像,的確帶著童話般的幻想,能得到幸福的只有美麗的公主與英俊的王子。童話故事不僅給了兒童豐富有趣的童年,也幫這世界建立起一套特別的價值觀:遵循「美德」就能得到「幸福」。但當時空更迭,這價值觀也有需要隨時代狀況做修正。在《史瑞克》中,拯救公主的不再是騎著白馬的英俊王子,而是碎碎念驢子陪在身旁的綠色怪物。公主不再美麗,而會隨著日落變成綠色的怪物,但不美麗的公主仍舊是公主,也有贏得幸福的權力。《史瑞克》告訴我們,這兩人最終因為相愛排除萬難而得到了幸福,過著快樂美滿的日子。但是,日子不會是只有兩個人要過,就像婚姻絕對不是兩個人的事而已,還有社會與家庭必須顧慮。《史瑞克2》正是告訴觀眾這對天成佳偶如何在重重阻難下找到更高的價值,贏得社會的敬重。 我們都習於公主應是「美麗的」,但我們從來沒有去問公主的美麗從何而來?如果我們打開十四世紀歐洲的宮廷畫,我們也可以發現到不英俊的王子與不美麗的公主比比皆是。《史瑞克2》中,將公主的美麗歸功於神仙教母的魔力,而神仙教母的真面目竟是化妝工業的CEO,企圖奪取遙遠遙遠的國度。這樣的劇情頗令人玩味,開始反省「公主」與「美麗」,以及「美麗」與「道德」間的關係。當公主的美麗不是渾然天成,而是化妝工業下的產物,那是否幸福也可以透過工業產生呢?英俊的王子是否又真能看到美麗公主背後是否有顆美麗的心呢?美麗於現代社會早已失去普世的標準與價值,而成為工業下的產物。今日的美,在明天未必仍舊有價值。不斷流動的標準,實現個人渺小的想像外,其實是在生產滿足消費工業整體。 神仙教母其實不是神仙,而是傳統童話中巫婆的角色。眼尖的觀眾可以發現她工廠牆上其實掛著他祖先的畫像,畫像上正是傳統巫婆的形象。正如許多童話中的巫婆都死亡一樣,《史瑞克2》裡偽裝成神仙教母的巫婆最終也亡於自己的魔杖。傳統童話中的巫婆是美德的負面,代表了「罪惡」。糖果屋裡的巫婆代表了「貪食」、白雪公主裡的後母巫婆代表「虛榮」。童話故事中巫婆的死亡代表了罪惡的滅卻,也彰顯了諸美德的價值。值得注意的是,就像《史瑞克2》裡的神仙教母一樣,「罪惡」也未必形象醜陋,有時更披著美麗的外衣,矇騙世人的眼睛。 當我們喜於《史瑞克》與《史瑞克2》顛覆童話的同時,卻也必須記得這是一部「成人童話」動畫片。在現實世界中,童話建立了兒童的價值觀,也建立了的審美觀。灰姑娘的善良、認真,最終還來了神仙教母賜予的美麗。白雪公主的好心腸幫助他得到七矮人的幫助,也得到白馬王子的一吻。這些都是「公主」的故事,而這些故事都傳達了重要的價值觀「善良」、「認真」等,但這些故事都將「道德」與「美麗」劃上等號,將「不道德」與「醜陋」做直接的連接。道德未必要等於美麗,因為美麗的人未必有道德。在美麗之外,「誠實」與「真實」更是最重要的價值,真誠地面對自己比化妝自己來得更不容易。當小孩長大成人,有了較多的社會經驗時,看到這樣的劇情設計,總會會心一笑,反省自己是否也犯了以貌取人的毛病。但是,當涉世未深的小朋友看到這樣劇情時,卻有可能推翻掉過去透過童話所建立起的價值觀,並忽略了最基本「道德」、「誠實」與「真實」的重要性。換言之,帶小朋友去看《史瑞克》與《史瑞克2》未必不是好事,但卻需要在看完電影過後,引導小朋友思考電影所傳達的價值觀為何?而非僅是大人享受電影理的娛樂元素,卻忽略掉孩子心智發育可能受到的影響。 延伸閱讀: Cashdon, Seldon 2001《巫婆一定得死》,李淑珺譯。台北:張老師。 史瑞克2中文官方網站 http://www.uip.com.tw/shrek2/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040627論文(五):有趣的論文無趣的研究生 今天又讓Yvonne難過了, 為的是我無心的冷落 自知自己是無趣的碩三研究生 生活於我,僅是每天規律的循環 品味於我,僅是奢侈卻可以化為學問研究 或許,我的論文比我還有趣吧 寫論文,真的會把人搞瘋掉 前後邏輯的連貫於否 材料背後的意義能否忠實呈現 文句詞彙是否淺顯易懂不吊書袋 有時,即便想破頭抓破腦袋也不知從何下筆 有時,卻文思泉湧夠振筆疾書滔滔不絕 懷疑世界上所有的學問根本不是演繹法與歸納法可以解釋 而是點子自己鑽進人的腦袋裡 像是《變腦》一樣, 寫出來的文章有時自己都會懷疑到底是不是自己寫的 論文第五章,五個案例,五個故事 每個故事都很精彩 真實的人生際遇與心情 我想這些筆下人物的真實生活應該比我有趣的多吧! 即使是在文字裡 也絕對具有吸引人的地方 而我 只是個無趣的研究生…… 只是索然無味的失敗情人…….(只能說抱歉….) 唉! 連抱怨都不有趣.....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