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你在看誰的部落格》 當全世界的部落格正以每分鐘近萬個以上在增加,當我們有不懂的事先拜Google大神與維基百科,這已經邁入Web2.0階段的世界是更好還是更壞? 當網路產業大力擁抱Web2.0,積極宣揚其對於人類世界民主的貢獻,《你在看誰的部落格》對於Web2.0提出了嚴厲的批判,認為Web2.0本身對於文明本身的進步並沒有貢獻,更讓「專業」與「專家」喪失了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如英文書名一般The CULT OH THE AMATEUR: how today’s internet is killing culture? (中譯為:業餘者教派:今日網路如何屠殺文化?),自以為式的業餘者開始不負責任地發言,侵蝕掉原本著作權、專業所帶來的文明與文化進步。 在書中,作者Andrew Keen舉出很多例子來證明自己的論點。我們當前過度依賴的維基百科,其實沒有任何的「權威性」,而是一群業餘者所參與編輯的文件而已。相較於邀請世界知名專家學者編纂的《大英百科全書》,維基百科所提供的是「偽知識」,甚至遭受商業或利益團體的染指。但當我們如此仰賴維基百科的方便性,負責編纂《大英百科全書》的出版社卻面臨不得不裁員的窘境,試問,哪種狀況我們比較樂見? 另一個例子是,當我們越來越習慣運用P2P軟體來下載音樂時,音樂公司便不得不裁減員工與預算,在沒有足夠預算的狀況下,我們所聆聽的音樂會有進步嗎?這樣的情形同樣也發生在Youtube上,當我們的注意力被業餘者所拍下上傳的短片所吸引,電影公司與電視公司為了面對萎縮的市場,不得不刪減預算,這樣下來,我們所看到的電影與節目,自然變得越來越沒水準。 整本書中Keen不斷舉例在批判的,正是當前網路服務的氾濫,認為文明本身是需要透過專業者的付出才能有所進步的,過度依賴沒有專業性的網路資訊,創造出自以為式的假民主,將會導致文明本身的停滯退步。 Keen所提出的,可以說是理性主義與現代性思潮下的觀點。在現代國家的發展過程裡,「專業」織成起許多的信任。比方說,我們希望「醫生」是專業的,這樣我們才敢把自己的性命交給他們。或是我們期待「老師」是專業的,如此我們才能安心的把小孩往學校裡面送。現代化國家的進步正是依賴各式各樣的「專業」與「專才」,才得以在各方面快速的發展。而從這個觀點來看,Web2.0裡的「維基百科」、「部落格」與Google本身的邏輯其實並不是真正的理性,反而傷害了文明與文化本身。 順著Keen的邏輯,面為紋亂網路世界,網路使用者應該要有「網路公民」的自覺。身為網路的使用者,除了使用網路之外,更應該致力於讓網路空間更有意義,更具有理性的精神,而非僅為身為精通某事得業餘者沾沾自喜。在我看來,網路公民至少要做到「確認資訊」、「傳播正確資訊」的基本功夫,而非散佈未經確認的不真實訊息,造成其他網友的誤解,也造成自己困擾。 儘管《你在看誰的部落格》提出了嚴肅的批判,卻無法掩飾作者本身Keen是站在媒體產業的資本家的立場上。當娛樂產業花了太多錢在包裝藝人或是做太多浮華不實的宣傳,卻忽略了應該要提升娛樂產品或是文化產品的責任,我們為什麼還要消費他們?反過來講,Web2.0所帶來的資訊便利,反而告訴我們什麼是公認的好作品,提供閱聽人在做消費選擇前有了更多的參考,而非僅是接受可能受到資本家影響的善意評論。 最近的例子是《鋼鐵人》。在還沒上映,觀眾們還在想說這不會又是另外一部無聊又無料特效片,但是當看過的觀眾在網路上提出了正面的評價,並讓更多的人知道這部片子有不錯的劇情值得觀賞,同時讚揚音響特效要到電影院才能感受到,《鋼鐵人》自然快速地成為大家願意走進電影院的消費標的。 站在多元文化的角度來講,除去科學領域外,對於所謂的「專家」,我其實一直抱持的懷疑的態度。即便是對於期待成為專家的自己,我也抱持的懷疑的態度。原因是,文化本身的發展是如同變形蟲一般,自由且不受控制的。而也唯有自由不受控制的文化發展,文化本身才能有更積極的發展,其所處的文明才能顯其偉大。在道德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專家」可以提供意見,而不能成為限制文化發展的柵欄。甚至,連道德本身的標準也是從不變化,我們又何以完全依賴專家的意見。 「公民」的角色,在現代國家裡,強調了獨立思考的精神以及對於自己與社會負責任的態度。公民不應該只是實體世界的存有方式,網路使用者也應該要以「公民」自居才是。《你在看誰的部落格》,雖然立場過於激進,卻提醒了我們,在這個Web2.0的時代裡,我們除了要有「鄉民」的熱情,更別忘了要有「公民」的「理性」與「責任感」! 圖片引用自誠品網路書店。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老媽愛死你 「謝天謝地,我沒有這種媽!」這是看完這部電影的第一個感想。 撇開劇情結構的鬆散,以及對麗芙泰勒美麗的浪費,黛安基頓在《老媽愛死你》裡的確以演技說服了觀眾,他真的是一個愛得極深卻又讓人抓狂的老媽子!在片中,他不僅像是瘋子一般的穿上南瓜裝,向兒子裝可憐,也像是無助的小孩一樣,等待兒子給他最溫暖的依靠。這或許正是所謂的「家人」吧!曾經媽媽給予兒子無盡的溫暖,現在輪到兒子給母親最大的呵護。 《老媽愛死你》更像是《賴家王老五》的相反版本,這回輪到兒子想要母親離開家裡,換回自己獨立的空間。在很多部電影裡,我們都看到美國文化強調,人過了十八歲,就應該要離開家裡,告別父母的照顧,開始自己的人生。於是,夫妻組成的核心家庭成為最小的基本單位,夫妻共同擁有的獨棟房子,成為了經濟獨立與身份獨立的象徵。而在這脈絡下,當電影裡的母親闖入了成年兒子的生活世界,所代表的不僅是對於兒子生活的干擾,也反映了個人主義下家庭結構的薄弱。無怪乎,男主角一度想盡辦法避孕,就怕自己會成為父母親的翻版。 奉獻給兒子、丈夫一生的母親,對她來講,兒子真的是他唯一的驕傲。即便自己的婚姻觸礁,但眼裡的兒子永遠需要自己的照顧,但卻又是如此完美,永遠是這麼值得驕傲! 祝天下母親,母親節快樂! PChome影城《老媽愛死你》介紹: http://movie.pchome.com.tw/movie_info.php?mid=168 電影海報引用自: http://gallery.photowant.com/b/gallery.cfm?action=poster&filmid=fsen40867591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2008-04-30 21:16:42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功夫之王 成龍與李連杰當代兩位電影功夫大師合作的《功夫之王》,果然勢如破竹地在上映後橫掃美國與兩岸三地的電影票房,觀眾無不期待兩位在華人電影史上的經典功夫人物同現大螢幕上的精彩。電影也如預期,武術指導袁和平在武打的動作上讓兩位大師盡情發揮,開場不久成龍與李連杰的對打,可說是是兩人各自功夫電影史上的經典濃縮,可以看到成龍重現《醉拳》的經典動作,也可看到李連杰類似黃飛鴻時期的拳腳。 但走出電影院後,觀眾最大的遺憾在於,「就只有這樣嗎?」 問題很明顯地出現在編劇上,故事展現不出成龍與李連杰在華人電影史上的地位與意義。回溯兩人在華人電影的經歷,可說他們見證了整個華人功夫電影、武俠電影的發展,甚至他們本身更是整個華人電影的指標與象徵之一。隨著兩位到好萊塢打出一片天,華人文化裡的武俠概念、功夫文化也一起被好萊塢所吸收。於是,我們看到《玩命快遞》或是《霹靂嬌娃》等動作電影,都有香港功夫武俠電影的影子。 或許,以我身為一個華人功夫武俠電影的愛好者而言,我更期待看到的,是這兩位如何在電影裡討論「何謂武術」?在《霍元甲》與《黃飛鴻》系列裡,李連杰將武術定為成華人自強以抗外辱的必備法門。而在成龍的電影裡,無不在向觀眾闡述「功夫即生活」的道理。而今,兩位傳奇人物的合作,竟然劇本深度如此不足,實在讓人遺憾。或許,讓這兩個人成為彼此的敵人,或是相互對抗的掌門人,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另外,《功夫之王》編劇上也借用了過去華人電影裡的經典人物「金燕子」與「白髮魔女」,讓當代演員重新詮釋。金燕子的角色分別先出現在胡金銓的《大醉俠》裡,又出現在張徹的《金燕子》。而白髮魔女更是林青霞電影《白髮魔女傳》的經典角色。這兩個角色在原作中,都有相當的角色深度與鮮明個性,也才成為經典人物。但《功夫之王》裡,導演讓金燕子最後大戰白髮魔女,完全推翻了前面的劇情鋪陳,金燕子對於玉疆戰神的恨意變得完全沒有意義。而《功夫之王》裡白髮魔女雖然保留了對於「天下男人皆為負心漢」的恨意,卻讓觀眾不清楚其到底為何而恨!在我看來,倒不如加入一段「魯彥」為了追求武術而捨棄愛他的「白髮魔女」,反倒會讓劇情更為流暢合理。 《功夫之王》的確好看,但好看的部分也真的只有功夫啊!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死亡倒數88分鐘 隨著艾爾帕契諾的精湛演技,觀眾一起經歷了最緊張的八十八分鐘。 一部片長一百分鐘的電影,扣掉介紹背景脈絡的前九分鐘,及片尾的三分鐘,剩下的八十八分鐘要如何表現? 電影最大的魔法之一在於利用剪接將可能原本是一年的故事,濃縮在一百分鐘裡。隨著電影技術與理論的發展,剪接早已成為電影的基本元素之,我們也習慣在電影中感受被剪接在一起的時光片段。當這套技術越來越純熟,最難的不再是濃縮時間,而是在表現時間,讓觀眾一起感受時間的軌跡。於是,我們有了紀錄片,在紀錄片裡,我們一起感受事件的發生的時間順序與進程。然而,更難的是,使用劇情片的手法來表現時間。過去,我們看到一些劇情片以「偽紀錄片」的形式,如《厄夜叢林》等,讓觀眾以為是透過V8鏡頭,看到事件的經過。但《死亡倒數88分鐘》卻是以完全劇情片的手法,讓觀眾真實感受到時間的絕對緊湊! 整部電影的最精彩之處,便是導演與編劇如何讓觀眾在八十八分鐘裡,跟著艾爾帕契諾一起感受生命被追殺的威脅,同時抽絲剝繭地找出真正的幕後兇手。這真的不是容易的事,但這部電影做到了!當中的困難在於,要讓觀眾同時掌握到事件背後可能的重要資訊,卻又不能超越男主角的推理。過多的資訊,將會讓觀眾太早猜出兇手是誰,太少資訊,又會讓觀眾覺得整個推理顯得牽強,也破壞了劇情本身的結構。但《死亡倒數88分鐘》運用了「地景」與「資訊」結合的手法,讓觀眾跟著男主角在西雅圖市區的幾個重要地點進行劇情與解謎動作,甚至導演也不忘記利用交通的時間讓男主角打電話與思考,這不僅利用空間的壓縮達到了時間的釋放,也讓劇情元素能夠合理地傳達給觀眾! 全片最辛苦的當然是男主角艾爾帕契諾,演技精湛不用講,但這麼一大把年紀了,還要在地下停車場狂跑、還要一口起爬上七層樓!真是辛苦他了! PS:請PChome影城提供一下JPG格式的劇照好嗎? 不然我都得引用別的網站的相片!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日前,中國時報引用中央社新聞報導,中視公司擬將與全球最大影音網站Youtube簽訂合約,未來未經中視授權的電視內容,民眾不得自行上傳,並將有系統地將節目內容上傳。當我看到這則新聞時,不禁要問,這樣一來,超級星光大道還能繼續火紅下去嗎? 中視公司有這樣的經營決策,無非是在過去一年半裡,選秀節目《超級星光大道》成為網友們逕自下載與上傳的最大目標。往往在星期五節目結束的當天夜裡,或是隔天上午,便可以在Youtube上可以看到最新的節目內容。這對於網友們來講,無疑是個福音,讓欣賞電視節目不再受到時空限制,甚至可以收藏自己喜歡的片段,並且與更多朋友分享。但對電視公司而言,這反而挑戰了他們所擁有的節目智慧財產權與播放權,更犧牲了他們的廣告效益。無怪乎,電視公司想要與Youtube簽約,限制網友的上傳行為。 但在稍微研究過過去一年半《超級星光大道》的成功模式的人都知道,該節目之成功方程式之一,便是拜網友們能夠自由上傳他們所擷取到的網路畫面,並且主動地與網友分享,才能夠在短時間之內聚集人氣,讓更多的人注意到這個節目,甚至將節目推廣到海外,成為全球華人娛樂圈的焦點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上傳自由度並非是單一現象,而是與網友是否支持這個節目、是否有喜愛的歌手、是否願意花時間討論節目內容有密切關係。如同當我們在Youtube看楊宗緯與蕭敬騰PK到第三場的同時,我們同時也關注PTT上星光版討論區的文字,甚至主動加入討論的行列。節目的網路人氣便是這樣累積起來,也吸引到傳統平面與電視新聞等傳統主流媒體的主義,得到更大的傳播能量,使得《超級星光大道》真正成為觀眾生活的一部份。 另一個例子是,在英國版超級星光大道演唱公主徹夜未眠的Nessun Dorma,也是透過網友們信件上、MSN上傳遞影音片段的網址,才在台灣快速打開知名度,並讓他在之後的唱片專輯上,有不錯的表現。正因為網友有收藏的自由,也才也了傳播的動力,而這傳播的力量足可以超越國界,發揮極大的影響效果。 如今,中視公司擬與Youtube簽約完全壟斷影音上傳的管道,這難道不是完全違反了當初《超級星光大道》的成功方程式,違背了網友鄉民們對於網路自由度的期待。或許這樣一來保證了部分廣告傷的收益,或是提供了網友們更好的影音品質,但網友鄉民們的熱情卻會被澆熄,如此一來,超級星光大道還能如此火熱下去嗎? 最近翻譯出版的新書《是誰綁架了文化創意?》,作者Lawrence Leesig便質疑當法律或是創作人對於「授權」過份強調時,是否保護了文化創意產業?還是限制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其主張對於智慧財產權不應無限上綱,應該要適度鬆綁讓其成為文化創意發展過程中的必要養分。從中視公司與Youtube的例子來講,我看到的是與其相反的主張。台灣要成為全球華人的娛樂中心、中視想要培養出未來閃耀於全世界的明星,該做的應該是讓網友鄉民們有更大的自由度,而非帶來更大的限制。 新聞內容如下: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419/5/xlht.html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誰綁架了文化創意 (Free Culture) Lawrence Lessig ,早安財經文化出版社 當數位時代來臨,我們對於創作是否有了更大的保障?還是有了更多的限制? 《誰綁架了文化創意》,Lawrence Lessing指出,文化創意本身需要更大的空間,甚至有一部分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比方說古典音樂、藝術繪畫、文學創作等,都應該隨著時間成為公共財。但是,當前的文化創意產業,往往需要透過原作者的授權,才能進行複製或是再生產。甚至,我們也連擅自改編的權力都沒有,必須要完完全全地原創,才有可能擺脫授權的束縛。 引用書中的概念,舉個例子來講,在新聞台張貼文章中貼上的圖片,像是影評中所貼上的海報,即便我們註明出處,在未經當事人或是著作權擁有者同意的狀況下,都有侵權的可能。 又如書中所提,在美國,如果偷了一張CD,可能要罰一千元美金,彈違法下載一首歌,卻可能要罰一萬五千美元。 這樣鋪天蓋地的保護著作權及衍生的權力,真的是好事嗎? 當我們對於文化商品授權如此強調,我們是否提供了更自由的環境給當代的文化產業?或是文化的發展本身呢?這正是作者提出的問題。 書中作者如此的提問,讓我想起前年PChome新聞台開始轉型的過程,當時新聞台開始往部落格的方向邁進,我還記得,當時我在小天使的留言版中提到,希望提供「鎖右鍵」的服務,以防使用者的智慧財產權被侵犯。事隔沒多久,新聞台官方便發佈消息,決定從善如流,順應網友們的期待,提供鎖右鍵的防拷貝功能。 雖然自己主張應該提供這項服務,但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使用這項功能。原因是,我個人相信知識與想法交流越容易,這世界會越少衝突越美好。如果我願意讓我的文章被引用,進而讓其他網友能夠更輕易地在他們各自的部落格與我對話,那我又何必鎖文。 如果有人引用了我的文章,卻沒有註明出處,並且假裝成他自己的文章,或是做了稍微的修改,在假稱是他自己的文章,我想我應該也是會生氣。但是,這正是我所要承擔的風險,我也選擇相信台灣與世界正在往這個方向前進,越來越尊重智慧財產權與對原創者的尊重。為了這個,我也要求自己至少對於影像、文字的引用絕對要註明出處。 反之,如果是自己還沒寫完的文章,或是不願意與人分享的文章,在我看來,也不應該擺在網路上。這不僅是對自己部落格經營上的品牌堅持,也是對自己網路身份的負責。 文化創意於此,固然尊重原創者是重要的事(原創者也需自重),原創者是否也應該思考,自己到底怎樣看待自己的文化創作,或是網路創作的部分?是否願意讓更多人使用自己的想法或概念?還是想要做個炒作授權的創作人? 至少,目前我在我的新聞台上,我沒有鎖右鍵。 《誰綁架了文化創意》封面影像引用自博客來網頁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95164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刪除了「超完美網路詐騙」一文,原因是在友人的提醒下,發覺自己沒有盡到對於資訊的查證工作,所以決定把這篇文章刪除。 事情的內容很複雜,但大致上是歹徒現在已經懂得使用木馬程式,搭配監控受害人的網路消費行為,並針對受害人的繳款模式,進行詐騙。 原本想用類似小說故事的模式,讓讀者更能清楚掌握事件的發展過程。但後來,因為細節太過複雜,牽涉的人很多,加上自己是輾轉知道這個故事,所以很多細節實在不甚清楚。 身為一個部落客,我清楚知道,故事的行銷效果絕對比教條式的警告來得有用。但學術的訓練以及網路公民的自知告訴我,在資訊不足的狀況下寫下去,只會讓讀者更加迷惑,同時也讓店家廠商商譽受損,也會讓自己的部落格蒙羞。所以,決定把這篇文章刪除。 但,咖啡海在此,還是要提醒大家,接到任何有關金融繳款的電話,都要特別小心,千萬不要立即就信以為真!更要注意,現在的詐騙手法早已數位化,使用網路ATM、或是網路購物,都要清楚賣家的聯絡方式,並且確認賣家的身份,千萬不要誤入歹徒的陷阱啊! 在此,向已經閱讀過前文的人,以及相關的店家廠商,致上最高歉意,希望錯誤的資訊不會帶給你們困擾。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最近聽的音樂:交響情人夢原聲帶、不能說的秘密原聲帶。 聽這類音樂唸書還滿適合的,尤其是周圍很吵,或是附近電視聲音很大時,聽些邏輯性較強的音樂類型,的確很有幫助集中精神。 最近看的書:《性別、認同與地方:女性主義地理學概說》、《你在看誰的部落格》、《決定未來的十種人》等。 因為課程的關係,還有別的原文書要看。這幾本翻譯書,反倒是像娛樂用的書,偶爾翻翻,算是消遣。不過消遣時間唸這種書,也真的夠硬了... 最近上的課:消費與文化、風水課,英文寫作課。 參與風水課目的是延續自己原本的田野工作,看看別的派別的風水師如何理解與操作風水,誰知道這會不會是我下一篇論文的內容之一。 跟著老闆兼指導教授的「消費與文化」,除了自己對於消費文化研究興趣濃厚,這也算是一個開始讓自己回復學院學習習慣的機制。畢竟離開學生(研究生)身份好久,實在是需要一個有趣的課程把我的感覺抓回來。 Noah提醒我,我的英文寫作還是有問題,所以決定參加比較正式的英文文法與寫作課程,還特別找了外師授課的補習班,就是希望自己的外語能力能再進步,至少要能讓我在未來面對課業壓力,減少錯誤的內容。 最近玩的PC Game:軒轅劍外傳~漢之雲 這大概是我遊戲史上玩得最久的一套RPG,按照現在打怪跑劇情的速度來看,大概還需要一個月才能結束。真是老了,心都不在遊戲上... 最近吃的餐:太多了,不想一一記錄。 只是或許像是朋友說,這像是在為出國後吃不到的東西預留記錄,就怕到時候身在地球另一端,吃不到台灣的美食。打開自己的D槽,發現自己最近的相片幾乎都是吃的,新聞台的文章也是以吃食為多。這算是好事嗎?自己其實並不想成為一個美食部落客,也不想讓這裡成為一個美食新聞台,但這些好味道的確是我生活裡,或是這段時間裡,非常重要的一部份。 也不僅是味道而已,而是和哪些人一起去體驗這些好料理! 亂七八糟的一篇,只想跟自己講說,「別浪費時間!,在台灣的日子不多了,更大的挑戰在後面,現在準備好,才是聰明人的作法」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外公是在我高三時過世的,算算到現在也有十年多了,但外公的好手藝現在還是忘不了。 有個身懷好手藝的福州外公的好處是,逢年過節,及平常日子,都有好料可吃。反正小時候到外公家,最大的享受就是吃外公弄出來的一桌好菜。這些味道雖然被媽媽都學了起來,但是味道仍是和外公做出來的有差,我想便是差在那經驗與心意吧。 福州靠海,福州菜自然也以海鮮為主,但烹調方式其實並沒有相當複雜的功夫,而是花時間在調味上。「花枝燴油條」(見上圖)便是一道經典的福州菜,主要是以類似糖醋的作法生炒花枝,最後淋在擺上老油條的盤上。這樣,一方面可以享受花枝的鮮、醬料的酸甜,還有老油條的酥脆。
(上圖)光餅 光餅現在在福州人家庭裡比較少見,原因是一般人家中比較少用烤爐,所以光餅要到餐廳才吃得到。

cafe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